清皇太极宸妃:名海兰珠,生于万历三十七年,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明宪宗邵宸妃:是明宪宗朱见深贵妃、明世宗朱厚熜的祖母,杭州昌化人。明英宗万宸妃: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妃嫔,生德王朱见潾、皇子朱见湜、吉王朱见浚、忻王朱见治、广德公主。宋真宗李宸妃:是宋真宗赵恒妃嫔、宋仁宗赵祯生母、民间流传的“狸猫换太子”中的李妃的原型。明世宗王宸妃:是嘉靖帝嫔妃之一,没有生育子女。

历史上有多少个宸妃

五个。宸妃是后宫之中对于妃嫔的称呼,据说宸妃这个称呼最早是起源于武则天,当时李治非常宠爱武则天,想要让武则天在后宫之中的地位更加尊崇就像封她为妃子,但是当时皇后之下的妃子名额就只有四个,已经满了,又不好随便就换人,所以就想到再加个“宸妃”表示自己对于武则天的喜爱,也以此来表明武则天的地位要在那些妃子之上。

李宸妃

宋真宗章懿皇后(?—?)李氏,因其曾被册封为宸妃,历史上一般称其为李宸妃。 李宸妃为宋真宗赵恒的妃嫔,宋仁宗赵祯生母。

万宸妃

万宸妃,明英宗朱祁镇的妃子之一。

邵宸妃

孝惠皇后,邵妁慈,明宪宗朱见深贵妃,明世宗朱厚熜的祖母,昌化人。

沈宸妃

沈氏(?—1581年),明世宗朱厚熜的妃嫔。沈氏是嘉靖十年三月朝廷册选的“九嫔”之一,为僖嫔。

海兰珠

敏惠恭和元妃(1609年—1642年)博尔济吉特氏,名海兰珠。她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孝端文皇后哲哲的侄女,庄妃布木布泰(孝庄文皇后)的姐姐。清太宗皇太极的宠妃。

宸妃 盘点历史上的宸妃娘娘 历史上有几个宸妃

敏惠恭和元妃(1609年-1641年),博尔济吉特氏,名海兰珠。生于万历三十七年,为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亦孝端文皇后之侄女。天聪八年(1634年),时年二十六岁海兰珠入清宫。而早在天命十年(1625年),她年仅十三岁的妹妹布木布泰(即孝庄文皇后)就已嫁给了皇太极。海兰珠在此之前是否婚配,前夫何人,无考。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册封五大福晋时,封为关雎宫宸妃,为四妃之首,仅次于姑母哲哲。皇太极将海兰珠居住的东宫赐名为“关雎宫”。海兰珠的封号和她所居宫室的名称,充分表达了皇太极对海兰珠的由衷喜爱。宸妃深受皇太极宠爱,两人感情极深。崇德二年七月初八日(1637年8月27日),宸妃生下皇太极第八子。皇太极为此大赦,这是立太子时才会有的举措。母子最受皇太极宠爱。但此子未命名,就于崇德三年正月廿八日(1638年3月13日)逝世,不满周岁。崇德六年,宸妃逝世,年三十三。谥号“敏惠恭和元妃”。

为什么中国古代皇帝妃子的封号宸妃比贵妃尊贵?

因为“宸”在古代汉语中的独特意义,在古代天象学中,“宸”指的是北极星所在的位置,而北极星又有着紫微星的别称,有着帝王之星的寓意,因此宸妃这一称谓在后宫中的意义着实不同凡响,宸妃的地位虽不能和皇后相比,却要比贵妃尊贵的多。

因为宸妃这一称谓的意义着实特殊,历史上曾获封宸妃的女人寥寥无几。女皇武则天曾经获封宸妃、宋仁宗生母李氏也和明朝成化帝的宠妃万贞儿是宸妃,最后一位宸妃则是清朝皇太极的宠妃海兰珠,单是从这几位女人的名号来看,就知道宸妃的地位有多尊贵。

宸妃这个称号是由唐高宗李治首创,当时是为了册封受宠的武昭仪的,也就是后来的则天大帝。因为当时皇后是李世民为李治挑选的原配妻子王氏女,而四大妃子:贵妃、德妃、淑妃、贤妃也都有人了,李治想要别出心裁,展现他对武媚娘的宠爱异常,故以宸字封号给她。

最后一位使用宸妃称号的

最后一位使用宸妃称号的就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宠妃博尔济吉特·海兰珠,她和当时的皇后哲哲、后来的孝庄太后布木布泰都来自蒙古强族科尔沁部,三人还都是姑侄关系,合称清后宫三朵金花。

虽然海兰珠嫁给皇太极最晚,但是也属她宠冠后宫,她所居住的宫殿为关雎宫,在后宫中的地位也仅次于哲哲皇后,而且她生的皇八子,是刚一出生就以皇太子之礼大赦天下的。

无奈娇儿易逝、红颜薄命,八阿哥未及周岁便夭折而亡,海兰珠伤心不已以致薨逝。等到皇太极从前线战场赶回时见到的只是一缕芳魂,失子丧妻之痛也打击的一代英主皇太极一蹶不振,从此告别了战场。他们之间的爱恋也只能成为一段千古绝唱。

宸妃的意思是什么 历史上有哪些人被封为宸妃

▪清皇太极宸妃
▪明英宗万宸妃
▪宋真宗李宸妃
▪金海陵王萧宸妃
▪明世宗沈宸妃
▪明世宗王宸妃
▪金世宗张宸妃
▪明宪宗邵宸妃
▪词语释义
宸妃:中国古代皇帝妃子的封号。宸,北极星所在,常用以指宫殿、帝位,用作帝王代称。由唐高宗首创,“宸妃”是唐高宗李治准备赐予自己特别宠爱的武昭仪的封号。后因宸字逾越,未果。此封号含义特殊。
宸妃:古代嫔妃封号,宸为帝王,帝位,帝宫,北极星(紫微星,帝王之星)之意。
唐代,皇后以下设正一品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唐高宗为晋封武昭仪,特意设了宸妃的位号,但宰相韩瑗、来济出面反对。最终,武昭仪没能获得宸妃的封号。[1-2]
《旧唐书 卷八十 列传第三十》:“时高宗欲立昭仪武氏为宸妃,济密表谏曰:“宸妃古无此号,事将不可。”“武皇后既立,济等惧不自安。”[3]
宋代和清初也有此封号。宸妃的封号宸字表示极受帝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