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出名的隐士高人有嵇康、鬼谷子、诸葛亮、陶渊明。

1、嵇康:

他是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他是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官至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隐居不仕,屡拒为官。因得罪钟会,遭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时年四十岁。

2、鬼谷子:

他是著名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学问,因隐居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鬼谷子常入山采药修道,于嵩山东南学仙。王禅老祖是后人对鬼谷

中国古代著名的隐士有哪些?

1、许由

许由(生卒年不详),是尧舜时代的贤人道家前身。帝尧在位的时候,他率领许姓部落活在今天的行唐县许由村一带活动,见到了贤人许由,便想传位于许由。许由认为这是对他的一种羞辱,便到颍水河洗他的耳朵。

至今河北省行唐县有一村名叫许由村,据《行唐县志》记载:“为传说‘唐尧访贤’中的贤人许由的故里,因名”。而隔河相望的村庄叫颍南,许由村在颍水河北面,颍南在颍水河南面,颍南因此而得名。

2、巢父

传说中的高士,道家前身。因筑巢而居,人称巢父。尧以天下让之,不受,隐居聊城(今属山东省),以放牧了此一生。聊城古有巢陵,为巢父葬处,在今聊城市东昌府区许营村西北二里许。聊城县治曾移此。其墓旁传为当年巢父遗牧处,为聊城古八景之一,曰“巢父遗牧”。

3、列子

列子(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战国年间,享年不明),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列寇,又名列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 道学者 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4、庄子

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5、张良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战国晚期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 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张良的祖父、父亲等先辈在韩国的首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任过五代韩王之相。

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后又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帮助吕后扶持刘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为留侯。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隐士

历史上隐世高人有哪些,功夫上黄飞鸿不是对手,霍元甲接不下三招?

根据相关的记载,历史上有三位隐士高人武功都非常厉害,他们就是蔡龙云,万赖生以及杜心武这三位武学造诣超群的宗师。这三位大师虽然在历史上没有很大的名气,但实际上他们的武功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一、蔡龙云15岁之时就敢和西洋拳师较量

蔡龙云,可能大家并不太了解,因为确实在我们所听到的一些关于武学的名人故事中很少出现蔡龙云的名字。但实际上蔡龙云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跟着自己的父亲练习武术了,当时年仅四岁的她,每天就要在四点钟起床,开始蹲马步练习基本功。

正是因为蔡龙云长年累月的练习和积累,在他15岁的时候就参加了国际武术比赛,并拿到了冠军的好名次。要知道,虽然黄飞鸿和霍元甲武功很高,但他们也没有上过国际的武术擂台拿过冠军的名次。

二、万籁生和杜心武都是以其绝技而闻名

除开了蔡龙云武学造诣之高以外,还有万籁生和杜心武,他们也有一手绝活。万籁生最厉害的就是飞檐走壁的轻功,而杜心武比万籁生更加厉害,要知道万籁生还是杜心武的徒弟。

像很多人都不相信古代人有轻功,但实际上万籁生确实是能够做到常人不可想象的事情,他可以在屋顶上来去自如,而且他讲究以快破敌,他出招的速度是非常之快的,能够把功夫发挥到极致,在一瞬间爆发,所以万籁生的绝技也是非常厉害的。

杜心武曾经在日本留过学,还保护过孙中山。所以说杜心武的武学造诣也是非常高的,毕竟连万籁生都是他的徒弟,而且杜兴武还能保护孙中山,可见他的非凡之处。

历史上隐居的名人?

陶渊明、范蠡、孟浩然等。

1、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宗”,有《陶渊明集》。

2、范蠡,字少伯,华夏族,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著《范蠡》二篇,今佚。

范蠡为中国早期商业理论家,楚学开拓者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虽出身贫贱,但是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

传说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后定居于宋国陶丘(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南),自号“陶朱公”。

3、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扩展资料;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读者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他的田园诗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渊明

百度百科——范蠡

百度百科——孟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