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般武艺”始见于南宋华岳编的兵书《翠微北征录》,华岳曾中过武状元。此书编成于南宋嘉定元年:他在书中自称“臣闻”,可见“十八般武艺”的说法实际上还要早。可惜宋代的兵书多毁于兵燹,今传者寥寥无几。“十八般武艺”的原始出处和内涵今天已无从查考。

谢肇浙《五杂俎》中对“十八般武艺”的具体内容作了记述:“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挝、十四殳、十五叉、十六耙、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前十七种都是兵器的名称,第十八般名目“白打”,就是“徒手拳术

十八般武艺指的是什么啊?

十八般武艺是指:刀、枪、剑、戟、鎲、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扒、拐、弓箭、藤牌。

十八般武艺,常见于中国古代的戏曲、小说中,指使用各种武术器械的功夫和技能。十八般武艺的内容和形式十分丰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武艺发展的面貌。

部分武艺介绍:

1、枪是中国古代兵器之一,是由利刃加棍棒组成的长柄刺击兵器,外形与矛相似,柄长于刃,与短兵器械完全相反,综合威力大,是“十八般武器”之一,“四大名器”之首,被称为“百兵之王”。

枪长而锋利尖锐,使用灵便,枪头刃可刺可斩,可刺穿盔甲;枪杆抓住,可格挡兵器,也可棒打或投掷杀敌,威力比棍棒类钝器强。武将可骑战马冲锋刺敌,或下马步战。

2、白打,武器,十八般兵器之一,赤手空拳的打斗,意指拳头。

白打虽即拳术,但亦非「赤手空拳」,乃系包罗足、膝、臀、肩、背、肘、掌、拳、指、头在内,故有拳术家周身均是拳头之说。因既其练就一身功夫,则无处不可以当拳用也,即一鼓大腹之劲,亦足顶人后退寻丈。

3、钺,一种古代的兵器,虽具备杀伤力,但是更多的是一些仪卫所用,和使用武器不同。

“十八般武艺”是指什么?

十八般武艺是指:刀、枪、剑、戟、_、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扒、拐、弓箭、藤牌。

十八般武艺,常见于中国古代的戏曲、小说中,指使用各种武术器械的功夫和技能。十八般武艺的内容和形式十分丰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武艺发展的面貌。

扩展资料:

藤牌是一种用藤条编织的盾牌。商周时期,盾多用于车战和步战,用木、革制做或者用藤条编制的盾是军队中的重要防卫武器。这时的盾,形状近似长方形,前面镶嵌青铜盾饰,有虎头、狮面等,个个面目狰狞,令人望而生畏,借以恐吓敌人,增强盾牌的防护效能。

藤牌也是军队中常用的一种盾牌。最早出产于福建,明代中叶传人内地。藤牌是采集山上老粗藤制作的,一般编制成圆盘状,中心凸出,周檐高起,圆径约三尺,重不过九斤,牌内用藤条编成上下两环以容手臂执持。

这种藤牌,编制简单,使用轻便,加上藤本身质坚而富有伸缩性,圆滑坚韧,不易兵器砍射破入,所以藤牌传入内地之后,很快便成为步兵的主要装备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藤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八般武艺

十八般武艺指的是什么?

十八般武艺也叫十八般武器。但十八般武艺到底是指哪十八般?目前仍说法不一,最基本的有3种说法。

第一,根据旧版《辞海》的解释,十八般武艺是“我国武艺之总称也,相传为战国时孙膑、吴起所遗传,分九长九短。九长为枪、戟、棍、钺、叉、镗、钩、槊环;九短为刀、剑、拐、斧、鞭、铜、锤、棒、柞。”所谓九长九短,是指九种长的兵器和九种短的兵器。这是历代相传的第一种说法。

可是,《水浒》第二回描写史进每天请求王教头点拨十八般武艺,经过半年,史进的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鞭、铜、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棒、枪、扒都学得精熟。这和历代相传的十八般武艺有些不同,特别是它换上了弓、弩、矛、锤都是常用的不可缺少的。这是第二种说法,而且也比较全面。

第三种说法是,明代马愈的《马氏日抄》说:“已巳岁,北寇作难,官司招募勇士。山两李通,行教京师,无人可与为敌,遂应募为第一。试其技艺,十八般皆能: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铜、十三锤、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把头、十七锦绳套索、十八白打。”明代谢肇制的《五杂俎》卷五,朱国帧的《涌幢小品》卷十二都从此说,清代褚人获的《坚瓢集》更是完全本于《马氏日抄》。

究竟哪一种说法更正确而全面,目前还没有定论。三种说法虽有不同,但其中绝大部分的武器都可以理解,只是“白打”是什么却要费点考证。清代周亮工的《闽小记》卷上说:“武艺十八终以‘白打’为终,明乎其不持寸铁也。”可见,白打就是赤手空拳地相打,也就是拳术。十八般武艺添上“白打”,自然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所谓武艺也才能更加全备,甚至还是一切武艺的基础,不过它并不属于兵器,只能说“武艺”,不能说“武器”。

其实,古代武器中还有弹、匕首、飞镖等等。《通俗文》说:“匕首,剑属。其头类匕,故日匕首,短而矛便用。”又说:“矛长丈八谓之稍。”这样,所谓武艺就实在不止十八般,因而这个名称也有问题。至于怎么会成为“十八般”的,更是一个待破的谜。

十八般武艺指什么

《水浒传》有谓十八般武艺是指九长九短:九长是枪、戟、棍、钺、叉、钂、钩、槊、环;九短是刀、剑、拐、斧、鞭、锏、锤、杵。十八般武艺现代多指多种武器,或多种技能。

还有一说是刀、枪、剑、戟、棍、棒、槊、钂、斧、钺、铲、耙、鞭、锏、锤、叉、戈、矛;另一说是:弓、弩、枪、刀、剑、矛、盾、斧、钺、戟、鞭、锏、挝、殳、叉、耙头、绵绳套索、白打。

中国武术的一个传统术语,也称“十八般兵器”、“十八般武器”,常见于中国古代的戏曲、小说中,指使用各种武术器械的功夫和技能。十八般武艺的内容和形式十分丰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武艺发展的面貌。

十八般武艺意义:

由此可见,所谓“十八般”,并非仅仅局限于十八种兵器,而是古代多种武艺的概说。实际上,冷兵器时代产生了许多武器,其数目远远超过了“十八般”。晚清和民国时期,“十八般兵器”成为各个武馆的必须陈设,而成为中国武术和武馆的象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