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孙少平读了很多书,见识比同时代很多农村出生的人要高很多,但是他的观念永远有这农村的烙印,一种等级自卑感吧,正如他和哥哥孙少安一样,非常孝顺,为家庭着想,想着让家人过上好的生活,他更清楚,如果田晓霞和自己在一起,他不能让她过上幸福的生活的。放在任何年代,总会有像田一样家庭富裕,不用考虑经济条件,随意的追求自己的爱情,但是这样不考虑现实条件的爱情必然是脆弱的,禁不起生活的考验的。

孙少平为何拒绝女大学生,选择一带孩子的寡妇呢?

其实,人生就是从一个选择,走向另一个选择。在《平凡的世界》这部书中,也照样充满了这种选择!

笔者至今依然记得,《平凡的世界》结尾处,矿难中受伤的主人公孙少平,在即将出院前夕,不断追问这样一个问题:秀可爱吗?

他答案很肯定:非常可爱!秀要成为他的妻子?他要成为秀的丈夫?

他的答案是别扭!最重要的理由不是,他一直把金秀当成妹妹,而是他仅是一位旷工,而金秀却是女大学生。

显然女大学生金秀的追求,让孙少平心里波涛汹涌,以致于不断使他想起了,跟田晓霞的那段刻骨铭心的初恋。因为田晓霞也曾是女大学生。但孙少平的最终结论是,金秀和田晓霞,属于不同的世界,“秀决不会像晓霞那样深刻的理解他”。



于是,孙少平出院后,最终选择了一位带着孩子的寡妇,“头上包着红纱巾的惠英,胸前戴着红领巾的明明”。

孙少平的这个选择,堪称是《平凡的世界》中,最让人费解且“不平凡”的,虽他自己给出了答案,但于绝大多数读者来言,显然这个答案,缺乏说服力!尤其是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背景下,同时这种选择也跟孙少平一贯自主人生的性格,明显不合拍。

那么真正的原因是啥?

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笔者认为理由就一条,因为这是个“平凡的世界”,生活着一群平凡的人,虽没有豪言壮语,却都在奋力的活着。



这其实,才一直都是孙少平是生活状态。他从乡村走来,一路坎坷打拼,虽曾跟田晓霞有过一段激情燃烧的恋情,但这种恋情会有结果吗?其实,许多看过原著的人,心里都清楚,那几乎是一种现代版的童话。

田晓霞是高官的千金,省报记者。而孙少平去却是农民的儿子,旷工一枚,这种悬殊的社会地位,其实就不是般配。就算如孙少平所认为的“田晓霞更深刻的了解自己”,但当恋情走入婚姻殿堂后,又有多大几率如童话故事般:王子和公主(灰姑娘)从此生活在了一起呢?

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因为连童话故事都要一再设定,男主角必须是王子,哪怕变成了青蛙!



《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遥 照片

这样说,虽显得很沉重,但“有故事的人”都懂得。更何况《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遥先生了。须知,路遥的恋情,也曾如孙少平那般激情燃烧。

当时的路遥,还很年轻,跟一位来自北京的知青热恋。于是便把去工厂上班的名额,让给了对方。但很可惜,对方走了之后不久,就寄回来一封分手的信……

在此,笔者无意探讨路遥跟女知青为何分手,只是用这件事,来说明他笔下的,孙少平和田晓霞的恋情中,有路遥自己的身影和灵魂。甚至你无法分清,谁是孙少平,谁又是路遥!



但不论怎样,显然路遥懂得孙少平和田晓霞,“幸福生活在一起”的概率很渺茫,于是这才安排了田晓霞被洪水冲走,而去世!

这种安排很现实,也很残忍。但若深究下去,便会发现满含了慈悲和圆满。毕竟,在这平凡是世界里,在心底留下一些激情浪漫和永不熄灭的火花,总是美好的,能温暖人心,且给人以希望。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言,女大学生金秀,其实就是投影在孙少平心底的,田晓霞的影子而已——激情燃烧过后,必会沉淀下来一些灰烬,但正是在这灰烬中,却保留着当初的“温度”。

就这样,孙少平最终回到了矿上。这里不但又那位寡妇惠英,还有他生活的希望,正是从这里,孙少平从农民转变为旷工。

于是,在《平凡的世界》中,便出现了这样的描写。他总是不由自主跑到慧英嫂那里去,和嫂子、明明以及那条可爱的小狗呆一会。

一种无比温暖的气息包裹了孙少平疲惫不堪的身心,他感觉僵直的四肢像冰块融化了似的软弱无力,内心是这样充满温馨和欢愉。感谢你,慧英,感谢你,明明!感谢你,小黑子!感谢你,生活……

以上这两个描写,换种方式表达就是:那些保留着当初燃烧温度的灰烬,最终融入了泥土之中,而这泥土却又构成了路遥、孙少平和我们的这个“平凡的世界”。

这其实就是深层次的答案:孙少平最终的选择,即包含了他对那段“激情燃烧岁月”的无限留恋,又满含着“生活的沉淀”。

犹如路遥,在《平凡的世界》创作随笔中所坦言的那样:

真诚地说,我绝不可能在这种过分戏剧化的生活中长期满足。我渴望重新投入一种沉重。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会活得更为充实。这是我的基本人生观点。

《平凡的世界》书评: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为什么不能走到终点

      《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写出了以孙少平为代表的农村知识青年,历经人生风雨洗礼,内心变得平静、坚实的生命蜕变。路遥把这一蜕变的过程融进了人物的事业、爱情、家庭生活中,让我们感同身受。我们先说说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故事。
        孙少平和自己的初恋郝红梅并没有走到头,郝红梅选择了家庭条件更好的班长顾养民,这对孙少平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他觉得世界倒塌了,他的生命中再也没有春天。但是在孙少平最痛苦的时候,出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田晓霞。其实我觉得田晓霞对于孙少平来讲,不仅仅是他生命中的一个恋人。而是为孙少平打开精神世界的导师,如果说郝红梅带给他的是“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这种甜蜜的感受,那么田晓霞给孙少平带来的是一种超越性的爱情,就像舒婷的致橡树: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田晓霞几乎就是他心中那个清澈高远的自由世界,是那朵永不凋谢的蓝莲花。正因为如此,田晓霞不可能能成为他生活中的恋人、爱人、妻子。这就注定他们的爱要在最美的瞬间结束。

        路遥把他们的爱情写的纯真、自然、美好。让我印象最深的有这几处。

        一天孙少平打工的工地由于下雨而停工,其他工友都趁这个机会抓紧睡觉。他却想出去看一场电影。他没有换衣服,就穿着那身特破的工作服,因为他觉得在这个城市中,没有人认识自己。谁知道,在电影院门口,他一抬头,看见田晓霞穿着时尚地站在那里,微笑着看他。他僵立在原地,脸顿时象火一般烫热。她走过来,仍然微笑着,伸出手,说:“我以为这是在做梦。”“是……我也这样认为……”他握了握她的手。一阵难言的沉默。其实这时候,他们已经有两年多没联系了。为什么没有联系?还需要不需要再联系?还有没有必要再联系?这本来是需要说很多话的,但是这一切都似乎变得不重要了,一切还是那么自然,还是那么熟悉,还是那么默契,于是爱情又开始上演。不知为什么我读到这里总是想起张爱玲的一句话: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为什么慢慢失去了联系,为什么慢慢就不联系了,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任何人包括他们自己都觉得再爱对方,也没有必要再联系了。但是一旦遇上,爱情战胜一切。这时候他们发现其实心里他们一直在联系。

        一天孙少平和田晓霞来到黄源县地委后面的麻雀山,春天的黄昏呀,使人产生无尽的遐思和深远的联想,也让孙少平感到一种无以名状的忧伤!躺在地上的孙少平,不知为什么突然眼里涌满了泪水。他深深地向夜空中吐出一声叹息,嘴里竟然喃喃地念起了《白轮船》中吉尔吉斯人的那首古歌——有没有比你更宽阔的河流,爱耐塞,有没有比你更亲切的土地,爱耐塞,有没有比你更深重的苦难,爱耐塞,有没有比你更自由的意志,爱耐塞,晓霞仍然保持着她那雕像似地凝望远山的姿势,接着他轻轻地念道——没有比你更宽阔的可流,爱耐塞,没有比你更亲切的土地,爱耐塞,没有比你更深重的苦难,爱耐塞,没有比你更自由的意志,爱耐塞。少平猛一下从地上坐起来。一种强烈的冲动,使他真想伸开双臂,把田晓霞紧紧地抱住!“宽阔的可流、亲切的土地、深重的苦难、自由的意志”这四个意向是孙少平带给田晓霞的全部感受。孙少平这个出身卑微的农民,变得成熟而高大起来。出外打工的各种遭遇让孙少平成熟而强大起来起来,他在田晓霞面前再也没有丝毫的自卑,他已经不是原来的孙少平了。他为田晓霞能这样深刻地理解他的内心所感动。

        一天在古塔山的杜梨树下田晓霞给孙少平讲了一个前苏联的故事,名字叫《热尼亚·鲁勉采娃》,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约定十年后在某个大剧院那排圆柱正中间的通道里见面,但是十年后这个男主人公去赴约,女主人公已经不在人世了。听完故事他们也约定:“两年以后,就在今天,这同一个时刻,不管我们那时在何地,也不管我们各自干什么,我们一定要赶到这地方来再一次相见……”

        读到这里,我相信我们都会有一种预感,悲剧要发生了,但这却不是一场凄惨的悲剧,而是一场让人感觉带有些许浪漫色彩的悲剧。而且有种凤凰涅槃般的哀伤。

除夕将近的空中,

飞来飞去的一对凤凰,

唱着哀哀的歌声飞去,

衔着枝枝的香木飞来,

飞来在丹穴山上。
山右有枯槁了的梧桐,

山左有消歇了的醴泉,

山前有浩茫茫的大海,

山后有阴莽莽的平原,

山上是寒风凛冽的冰天。
天色昏黄了,

香木集高了,

凤已飞倦了,

凰已飞倦了,

他们的死期将近了。
        他们的爱情就这样结束了。看到这里我耳畔总想起郑智化的那首老歌:

别哭,我最爱的人,

今夜我如昙花绽放。

在最美的一刹那凋落,

你的泪也挽不回的枯萎

……

        不是田晓霞毁灭了,而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爱情毁灭了。因为这种爱情本就不属于任何人,或者说这种爱情不属于所有生活在“平凡的世界”中的我们。

        一个是农民,一个是城市女性,一个是打工汉,一个是大学生。孙少平再一次上演了他哥孙少安的那场戏。但是与哥哥孙少安不同的是,他选择了勇敢面对。但是路遥为什么没让这段爱情有结果呢?因为他深知身份、地位、家庭等条件不匹配的爱情,一旦走进婚姻,必将以失败告终。田晓霞和孙少平的爱情,就像泰戈尔在《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中说的: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是飞鸟与鱼的距离,

一个翱翔天际,

一个却深潜海底。

        他们本来就不是一个物种,怎么可能走到一起呢?这就是路遥对生活和爱情最真实、最深刻的理解。这绝不是路遥目光的短浅,而是他的目光的高远。                    让我们都记住这句话:‘’人间正道是沧桑‘’。

《平凡的世界》:田晓霞牺牲了,揭示孙少平不能和她在一起的隐情

他在矿部前下了车,走上二级平台,沿着铁路急速地向东而去。他远远地看见,头上裹着红纱巾的惠英,胸前飘着红领巾的明明,还有脖子里响着铃铛的小狗,正向他飞奔而来……

十年前,我看《平凡的世界》,被孙少平的艰辛的奋斗人生打动,还被他和田晓霞的美好爱情感动。十年后重温这部经典著作,我才彻底了解了他和田晓霞的童话爱情不能实现的原因。

郝红梅是孙少平的初恋。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他在县立高中1班上学,家里生活困难。上有年近八十的老祖母,半瘫在炕上,父母岁数大了,挣不了几个工分;妹妹上初中,花费日益增多,姐夫不务正业,姐姐兰花一个人拉扯着两个孩子,吃了上顿没下顿,还要娘家接济;哥哥孙少安连初中也没考,13岁就负担起全家的生活。

他每顿饭只有两个高粱面馍,连清水煮萝卜的丙菜也买不起。每次打菜,孙少平都要等到最后,等同学都走光了,他一个人悄悄来取走他那两个黑乎乎的高粱面馍,看看四下无人,再从菜盆底下刮点大家剩下的菜汤。然后掺点热水,把黑面馍泡进去,这就是他的午饭。

就在少平狼吞虎咽的时候,一位穿着破衣裳的女生也悄悄拿走了最后两个黑面馍。她就是班上最漂亮的女生郝红梅。少平望着他离去的穿破衣裳的背影,怔了好一会儿。

少平想:她也是如此贫穷,最后一个来拿自己的黑馍,她一定和自己一样,有很强的自尊心。

女同学郝红梅和孙少平境遇相似。郝红梅家境也是十分困窘,她也是每顿饭两个黑面馍。两个同病相怜的人渐渐产生了不一样的感情。

少平正在长身体的年龄,每顿两个黑面馍自然是吃不饱的,所以他天天饿得头晕眼花,还有缠绕心底、挥之不去的自卑感折磨着他。所有的痛苦都是因为贫穷给自尊心带来的伤害。

贫穷带来心灵的敏感。不过少平喜欢看书。记得初中毕业那一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给他带来极大的鼓舞,从此他爱上读书。从书中,他找到生活的力量。

有时候孙少平也想着干脆退学算了,回家总能帮帮家里。但是,转念一想,他又不愿意了。其中有一个不愿告人的原因,那就是郝红梅。他发现了,郝红梅虽然穿得破破烂烂,但是她是班上最漂亮的女孩。能赢得这么好的女孩的爱情,孙少平就不愿退学了。

而且,少平已经适应了学校生活,在乒乓球赛中还拿到冠军,还被选为劳动委员,再加上读了不少书,少平渐渐对生活有了自己的理解,而且也有了信心。

成为劳动委员之后,每次劳动,孙少平都会把最好的工具留给郝红梅,这引起了班里其他同学的嫉妒和风言风语。尤其是跛女子侯玉英,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郝红梅是孙少平的媳妇。

两人就此有了距离,不敢再频繁接触。这并没动摇孙少平对郝红梅的感情,他依然关注着她,并把书借给她看。放假之前,孙少平从她那拿回自己借给她的《创业史》,一打开,他就感动得流泪了。因为书里夹了三片白面饼。

两个穷人家的孩子,因为相同的境遇同病相怜,共同扶助着走过一段难忘的时光。郝红梅给孙少平带来初恋的甜蜜、青春的悸动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放假开学已经过去两个星期了,少平发现自己还没有机会跟郝红梅说话。他发现郝红梅变了,她的衣服不像以前那样打着补丁了,虽然还是农村的衣服,但整齐漂亮。而且她的性格也变活跃了,不再像以前那样畏畏缩缩,现在她天天和同学一起说说笑笑,玩得很高兴。

有一次大家一起练习投篮,少平示意红梅把球传给自己。没想到,她没理他,转头把球传给了班长顾养民。少平这才知道,她和顾养民好了。他一下子陷入了痛苦和烦恼之中。

孙少平发现郝红梅变了,衣服不再像以前那样破破烂烂,人也更漂亮了,而且性格也开朗了不少。他以为是爱情的力量,后来,才发现郝红梅移情别恋,攀上了班长顾养民。

顾养民出身于干部家庭,父亲是黄原师专的副校长,母亲是工程师,爷爷是远近闻名的老中医。孙少平知道自己哪方面都没法和顾养民比。郝红梅选择顾养民放弃自己是完全正常的。

少平自己在贫困中挣扎,他很清楚遭受这种滋味,他也能理解郝红梅的选择。那么剩下的就是和自己的痛苦作斗争。就这样,初恋的悸动,青春激流掀起的第一个浪头在少平的心里渐渐平静下来。

孙少平与郝红梅之间的爱情始于同病相怜的遭遇,终于郝红梅看到改变身份的希望。

过了几天,学校组织下乡表演节目,孙少平被选中出演男主角,田晓霞饰演他的妹妹。这意想不到的好事,让少平很兴奋。走在路上,他都能感觉到同学羡慕的目光。而孙少平和田晓霞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彼此都感觉到对方身上吸引自己的魅力。

当然,这不是少平第一次和田晓霞见面。以前润业姐叫他去吃饭,他就见过这个美丽豪爽的女孩。田晓霞给他倒水,对他友好而热情,没经历过这种场面的少平感到缩手缩脚,但是内心里被感动。

这次见面,田晓霞给孙少平留下深刻的印象:她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性格开朗,落落大方,连笑带说;而且孙少平还发现,田晓霞的外套竟然像男人一样披在肩上,他感到很讶异。

田晓霞的父亲田福军和双水村的田福堂是亲兄弟,所以,田晓霞和孙少平套近乎时总说自己是他的老乡。

没错,田晓霞是见过世面的,她开朗大方的性格也不是凭空而来的,这是环境的原因,也是家庭培养的结果;而孙少平的局促也不是天生的。我们经常说,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孙少平就是被贫穷限制的,才会畏手畏脚。

孙少平和田晓霞这次演出获得了大家的好评,学校安排他们到黄原参加汇报演出。这是孙少平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去黄原。演出结束之后,田晓霞带孙少平游览了黄原的著名景点。这次的经历让少平大开眼界,也让他和田晓霞迅速熟悉起来,交往和交流越来越多,两人的关系更加亲密。

在田晓霞心里,孙少平和她所见的其他来自农村的男孩不一样。他看过很多书,对事情也有自己的见解,而且他身上还有一种不服输的气质,质朴坚强,这些都吸引着田晓霞。

从黄原回来后,两人走得更近了。在田晓霞的影响下,孙少平养成了读书看报做笔记的习惯,他也开始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外面的世界。晓霞还借给他很多书看,渐渐地,他被田晓霞的个性和独到的见解深深吸引了。他懂了很多事,结交了朋友,收获了友情,开阔了眼界,也拥有了很强的独立意识。

转眼间少平已经来到了高中的最后一个学期,少平和田晓霞的交往越来越多。两人几乎天天见面,他会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晓霞分享。两颗年轻的心靠得那么近。

和田晓霞的交往,孙少平学到了很多东西,他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视野也变开阔了,农村人的狭隘和穷人的自卑也逐渐消退。

马上就要高中毕业了,田晓霞请孙少平吃饭。两个人边吃边聊,晓霞问少平以后有什么打算,她说不希望少平变成一个农民,就那种搭个褡裢,买个猪娃,脸也不洗,牙也不刷,整天脏兮兮的,就知道一亩三分地,老婆孩子热炕头。

少平笑了,他敞开心扉跟晓霞说,他想去一个特别艰苦特别遥远的地方,自己扛着沉重的东西,一个人不停往前走。这真是一个奇怪的想法。但是晓霞却用“坚决正确”表示了肯定,还说年轻人就该这样,不能停下追求的脚步。

田晓霞答应少平,她会每周给少平寄新出的报纸杂志。

毕业之后,少平回到了农村老家参加劳动。因为村里办起了小学,少平有幸被分去当老师。他每周读着晓霞寄来的读物,如饥如渴地吸收着书本上的营养。从某种意义上说,晓霞就是她的思想导师和生活的引路人。

阳历年前一天,田晓霞回到双水村。这还是她第一次回自己的老家呢。她来少平家吃了一顿饭,两个人谈得热火朝天。让双水村的人,尤其是田福堂很纳闷。

后来,双水村小学并入了乡镇小学,少平的教师生涯也到头了。他回到家务农。劳动他不怕,他不满的是这样单调的劳动生活,他渴望外面的世界,渴望独立地去寻找自己的生活。

这些年,他读了好多书,他知道双水村外面有更广阔的的世界。他不想跟自己的父亲和哥哥一样永远被束缚在这片黄土地上。

他把自己要到黄原打工的想法跟父亲和哥哥说了,他们都表示不同意,但他们都没能劝阻住他。少平背起行囊离开了家,走向广阔的未知的世界。当然,这一切都源于田晓霞对她的鼓励与支持。

少平来到了黄原城,每天到东关大桥头做起了揽工汉。在度过最初的孤单、恐慌后,他坚持了下来。他背石头,钻炮眼,每天干着最重的体力活,可是晚上仍然不忘看书。

一个阴雨天,工地停工,少平去电影院转转,打算看场电影。没想到遇到了晓霞。两人也不看电影了,一路交谈着,少平跟晓霞诉说了自己这一段时间的生活,晓霞静静地听着,对眼前的男子有了新的认识,他的外表变了,四肢粗壮,一幅十足男子汉的架势。而且他的心灵也发生了变化,他独立生活,独立思考,为自己选择了最艰难的奋斗之路。这是令人钦佩的。

两人之间又恢复了借书、看书、谈书的交流。晓霞不仅在精神上给与少平很大的帮助,在生活上,她也关心着少平。她悄悄给少平换了全新的床单被褥,留言说:不要见怪,不要见外。

少平也给晓霞的精神世界带来了震撼,她开始从心底爱上孙少平了。

换被褥这事,是两人之间关系的一大飞跃。从这刻起,田晓霞是真的爱上孙少平了。她从关心他的灵魂开始关心他的身体。对此,孙少平是充满感激之情的,同时也有一种朦胧的幸福感。没错,这就是爱情的感觉。

两人一起去登古塔山,田晓霞给少平讲《热尼亚·鲁缅采娃》的故事,讲完后,她把这本书递给少平。少平没有接书,他张开双臂把晓霞拥在怀里。晓霞深情地说:两年后,就在今天,在同一个时刻,不管我们在何时何地,也不管我们各自干什么,我们一定要赶到这地方再一次想见。

孙少平说:一定。

两个月后,两个人的生活正式分叉。田晓霞去了省城黄原师范读大学,孙少平去了大亚湾煤矿当了煤矿工人。一个是女大学生,一个是煤黑子。

但是,晓霞一直给他写信,对他的感情还是那样好。反而是少平,总感觉这是一个梦,他和晓霞最终的关系或许会以悲剧的形式结束。

一天,少平像往常一样从煤矿出井口出来,他一下子惊呆了,一个身穿雪白连衣裙,美丽优雅的仙女般的晓霞微笑着站在那里。这时候的晓霞已经是报社记者。两人互相倾诉着内心的思念,晓霞想要体验一下井下的生活。

田晓霞跟着少平来到了井下,她吃惊地张大了嘴巴:在乌黑煤炭世界里,过风门,爬滑溜的大坡,上绞车道,爬进回风巷,再弯腰爬过横七竖八的梁柱间,然后来到掌子面煤溜子机尾旁边。这一趟走下来,晓霞不由泪流满面,这就是她亲爱的人长年累月劳动的地方。

晓霞想,和他一起下井,体验他的工作,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呀。从出井口出来后,晓霞的眼前一直流动着黒色。

少平和自己身边的年轻人是多么不同呀,他吃了那么多苦,他又是多么坚毅。他热爱生活,把苦难视为自己的财富。他有着一颗富足的心灵。晓霞发现自己彻底爱上了少平!晓霞开始每天记日记,她在日记里称少平我的掏碳男人。

时间永是流逝,渐渐显出了它的粗粝面目。少平的世界发生了两件不幸的事情:少平的师傅王世才为了救安锁子不幸牺牲,留下了惠英嫂和刚满七岁的明明。

另外一件就是晓霞牺牲。南方连降暴雨,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记者晓霞坚决要赶赴现场进行报道。下了飞机,她就开始工作,利用空隙,在屋檐下写出第一条消息,发回报社。转头一看,发现一个小女孩,马上就要被洪水吞没了。她几乎什么都没想,就跳进水中,抓住一块木板推给了女孩,然后一个浪峰朝晓霞头上盖了下来……

幸福总是消逝的太块,这时候的少平忙着照顾师傅的遗孀惠英嫂,他还不知道晓霞牺牲的这个噩耗。

雨还是不停下着。这几天,少平一直沉浸在一种异常的激动之中,因为再过几天,就到了他和晓霞两年之约的时间:古塔山杜梨树下,不见不散。

临近回黄原的前一天,少平从报纸上得知晓霞牺牲的消息。他绝望地倒在了铁道旁的泥水洼里。

接到田福军的电报后,他赶去黄原,来到报社,再一次从门卫大爷处确认晓霞去世的消息,他的眼前一片黑暗。

他失魂落魄地来到田福军家,望着小桌上那个带黑边的相框,他不由失声痛哭起来……

美丽的晓霞、善解人意的晓霞已经永远离开了少平。只留下失魂落魄的少平承受这锥心的痛苦。

一下子苍老了好多的田福军把少平扶起来,把三本日记本交给少平。少平打开日记本,泪水瞬间奔涌而出。

在日记中,晓霞热切地称呼少平为:我那掏碳男人!看着这热辣辣的称呼,孙少平的眼眶又湿润了。这些日记是记录他们之间的爱情的见证。

晓霞写到这样一句话:真正的爱情不是利己的,而应该是利他的。为你爱的人做出牺牲,而不是让爱人为你做出牺牲,这才是真正的爱情。

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田晓霞几乎是自觉选择了死亡,来成全她和少平之间的童话爱情。因为这样美好的爱情在现实中是不能存在的。

少平如期履行他和晓霞两年前的约定:古塔山杜梨树下,不见不散。

这天中午,他开始向古塔山走去。他在路上采集了一束野花,下午1点45分,准时到达那棵杜梨树下。物是人非,晓霞不会再来。

晓霞当年给少平讲鲁缅采娃的故事:热妮亚·鲁缅采娃跟自己喜欢的男孩谢廖扎许下十年后相见的誓言。后来,她牺牲了。十年后,谢廖扎独自一人前去赴约。

田晓霞当年遥想自己和少平的美丽爱情,也是以文学作品为蓝本的。如今少平又想起这个故事,也想起过去的生活,他一边走一边回忆两人交往的始终,如今他长大了,成熟了,也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我经常想,田晓霞和孙少平的童话爱情只能是一个美丽的梦。究其实,晓霞死去只是一个隐喻,现实中,晓霞是不会死的。因为现实中的晓霞根本不可能和孙少平在一起。

一个是报社记者,一个是煤矿工人,这两人的爱情注定不会有结果。这就是老话说的门不当户不对。如果两个人勉强在一起了,也不会有幸福,因为彼此差距太大。

农民出身的孙少平与市委书记的女儿田晓霞的爱情是一个美丽的童话,童话只能在童话故事中存在。作者路遥从来都不相信童话在现实中存在,所以,田晓霞的死几乎就是必然的。

孙少平一定会找个一个门当户对的女子结婚成家。这个人就是惠英。

孙少平在一次事故中挺身而出救了一个醉酒的工人,自己被石头砸中,一道伤疤从鬓角延伸至眼角……他被送往省城医院就诊。金秀恰巧就在这个医院实习。金秀老早就喜欢少平了,她给少平写了表白信,但是少平拒绝了。

少平拒绝了金秀妹妹的追求,选择返回煤矿。他在矿部前下了车,走上二级平台,沿着铁路急速地向东而去。他远远地看见,头上裹着红纱巾的惠英,胸前飘着红领巾的明明,还有脖子里响着铃铛的小狗,正向他飞奔而来……

小说中没有明说少平最终选择惠英。但是,一直渴望爱和一个家庭归宿的少平大概率会选择她。最稳固的家庭模式还是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

少平骨子里还是一个传统男人,他希望找一个贤妻良母式的妻子,而惠英正是这样一个选择。

试想,假设晓霞没死,两人的爱情也没遇到阻碍,两人顺利结了婚,这样的婚姻能持续多久?田晓霞作为报社记者,她能安于在家里做一个伺候丈夫的小妻子吗?她自己觉得可以,孙少平估计都不会接受。

在晓霞牺牲后,少平的生活中又出现了一个金秀,她狂热地爱上少平哥哥,但是,这最终只能是一个小女孩青春期的美好幻想,经不起现实的考验。

太过完美的爱情在路遥的感情世界里就像空中楼阁,不可能存在现实世界里,所以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童话般的爱情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无疾而终。这就是现实。

有人说,可是惠英是一个寡妇啊。现在时代开放了,大家对寡妇也并没有什么偏见。而且惠英漂亮,能干,贤惠,虽说有个七岁的儿子明明,但是在长期的相处中,少平和明明早处成了不是父子胜似父子的关系。而且,在惠英嫂面前,少平就是一个小鲜肉,姐弟恋也很时髦。大家觉得是吗?

孙少平与惠英的爱情是现实的,是具有丰厚的基础的。他们都生活在煤矿,都生活在平凡的世界,都是平凡的人。他们结合,落差不大,大概率会获得幸福。

经过爱情的萌芽、成长,少平最终成熟了,他成长为脚踏实地的男子汉。他明白了,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他想要一个安稳的家。而这,惠英能给他。白从他离开双水村,出外闯荡世界已经很多年了,他已经很久没有体验过家的味道了。

孙少平曾经说过,惠英带给他一种家的感觉。在她这里,他感觉到了久违的家的温暖,他需要一个这样的家。这就是他想要的归属感,这也是他选择回到铜城大牙湾煤矿的原因。

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的归属地,大亚湾煤矿就是孙少平的归属地。在《平凡的世界》结尾,等待孙少平归来的惠英母子已说明了一切。孙少平的爱情最终回归烟火气的生活,回归现实、回归平凡。

你喜欢这样的孙少平吗,你赞成他最后的选择吗?

请发表你的想法呀·~

《平凡的世界》里,路遥为何要写死田晓霞?寓意是什么?

人生假如有什么是不朽的,大概就是那个完美过后的不完美,美好过后又无限缺憾,千辛万苦拥有后再失去,如此含恨多年后,又猛然释怀,将最初的美永藏心底使之真正的永垂不朽。

当然写死田晓霞,路遥怎么想我们永远无法知道了……也因此给读者产生无限遐想,人生如此,平凡的世界亦如此。

感觉就像梁山泊与祝英台,这样停下来反而是最好的,真的走进婚姻和家庭,他们之间的差距真的能靠着精神高度过完一生吗?后面孙少平的脸被毁了,看着走向他跟惠英嫂在一起的可能性更大。

如果是那个接近完美的孙少平,选择惠英,我们会觉得不匹配,那毁了容的孙少平做这样的选择,就很合理了吧。

当初在广播中听这部小说,很是感人!

我的感觉是田晓霞的美已经到了极致,她可存活于人们的理想之中,然而在现实生活之中却是凤毛麟角!任何事物,不管它是美好的抑或丑恶的,当它与现实有了矛盾,其结果必定是会失败的。

美丽的田晓霞被作家拔高到让人不可攀的地步,她的结局只能象一朵美艳的花朵提前凋落!也许路遥先生为此也很无奈也很惆怅!然而现实如此,不得不屈服! 为田晓霞的结局,我与我的同学们有过争论,小说的结局肯定了我的判断!

按说孙少平在高中时学习成绩不错,正常情况下应该可以考上大学的。但孙少平连考都没考,不符合常理,感觉作者为了突出孙少平生活的艰难,故意不让孙少平考上大学,这个情节处理得不好。路遥写田晓霞牺牲就是把自己的内心的那种自卑掩盖了。

孙少平配不上田晓霞的家庭以及背景。两个人是真心相爱的,在当时的那个年代是很不容易走到一起的。 路遥这一生太苦了,所以他能写出来 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之所以好,就是路遥是经历让他具有原子弹的爆炸威力。

《平凡的世界》是部激励亿万读者的不朽经典,值得每个读者用心去阅读。 路遥先生用毕生心血写就的《平凡的世界》

展示了一幅宏大的普通人在时代大变革中所走过的既平方又壮丽的人生画卷,人生的奋斗,理想的追求,在不同的时代,都是相似的。

现实折磨的不仅仅是人们的肉体,还有精神。世上本无佛,而人们却信佛。现实我们只能去妥协,然后再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去安慰我们那受伤的心灵。

《平凡的世界》其实不平凡。门不当户不对里面就有戏。戏的结局,不知编剧说了算还是导演说了算。观众只有随波逐流的份儿。悲也罢喜也罢。我觉得要是作者最后不写吕秀莲生病死了,而是写与孙少安在平常的岁月了慢慢的产生爱情,最后两人幸福的生活,一起白头偕老,因为吕秀莲也是位好女人,她为她这个家也付出很多了。是位让人心疼的女人。

田晓霞的热情和智慧,文化的底蕴,一招一式都可以看出她的老练,在路遥的心里一直有她的影子,祈求现实生活的存在……

只有更加刻画田晓霞的品质,也只有在抗他洪采访中牺牲… 当面对洪水袭来,人民不愿意撤退,她坚决让救援人员举起了枪 ,连前去的高官们都对她另眼相看,请她指挥救援。这些都可以感受到田晓霞忧国忧民,大公无私,理性爱国的形象,她对于政治上的精通让孙少平都不得不佩服。

我看书是二十年前,很难相信,总期待着后面那百十来页,晓霞会活过来。现在明白了,写死了,更符合现实。这不是安徒生童话,他们门不当户不对,真结婚了,怎么写?

生活甜蜜恩爱,有共同语言,太假了;写慢慢各种矛盾,大吵大闹离婚?太让人失望。死了,一了百了,留下美好的念想。 就像同学聚会看见曾经的暗恋,现在是一个中年大妈,真不如活在回忆里就行。

在恋爱里,无论男女都会想着结婚,生娃,买房,买车,孩子上学…… 

这是对未来的规划,期许,希望! 没有想这些,就没有未来! 爱情也得食人间烟火,唯美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情注定没结局!爱情的种子种在爱的土壤里,柴米油盐酱醋茶,诗词歌赋烟酒花,爱情在这土壤里发芽开花结果!

这体现了路遥浓厚的浪漫主义情怀。在这平凡的世界里,他给少平和晓霞安排了一场浪漫的爱情,就如作者当年那场门不当户不对的浪漫爱情一样,可在平凡的世界里平凡的人们只能平凡地活着,这样的爱情只能以悲剧收场。

所以为了纪念这场刻骨铭心的爱情,路遥只能让晓霞去死,给这场爱情涂上浓墨重彩的悲剧色彩,也让这场爱情看起来是那么的荡气回肠,所以路遥在晓霞死后痛哭不已,他不舍得,但也留不住。

《平凡的世界》最大的特点就是写实,写现实世界普通人的喜恕哀乐,悲欢离合。

孙少安的爱情如此,田润叶的命运如此,《平》倒一干人都是现实生活的客观写照。只有少平5晓霞的爱情有些离奇,不是说绝无仅有,但的确是极小概率的事件,没有代表性。身份的巨大差距,必然造成这种美好而离奇的爱情悲剧。否则,作者难以面对现实的拷问!

小霞死后,少平翻开了她生前写的日记,泪流满面,最好他合上日记,说了句:小霞,再见了。看到这里真的让人心碎,少平是不是想逼着让自己忘记那段曾经刻骨铭心的爱,忘记他心中的女神呢?生活啊,太艰辛,太多的苦难,让少平不得不回到平凡的现实中来,重新选择惠英呢?少平啊,希望你不要忘记小霞。

我们未必会理解作家在写作的时候复杂的思想。但是透过时代,地域和人生的命运还是有很多的迹象可以去追索。我相信,当路遥写到晓霞之死的时候是纠结和痛苦的。那是一种明知道会很痛还要把刀插下去的痛苦。这种文学上的审美更接近于一种悲剧美学的传统。

仿佛不这样就不足以震撼,亦或是生活更多的时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结局,而作家自己也被这样的生活深陷其中。总之,什么样的结局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总是昭显着人性的伟大。在其中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能够找到自己和生活的这个时代的影子。

为什么孙少平两年后遇到田晓霞后让田晓霞心绪纷乱?

引路者——作为《平凡的世界》中的女性形象之一,她是路遥心目中的女神。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具有独立意识的现代女性的知识美。在整部作品中,她与其他的女性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他不仅继承了父辈们善良的品格,同时也接受了现代文明的陶冶,在她的性格中,充溢着生命的力量。(一)在与孙少平的爱情中,她是他的精神支柱。他们的爱情简单而动人,更让人惋惜,他们之间的差距是如此之大,这在他们第一次见面时就深深的表现出来。当田晓霞问孙少平:“你和润生是一个班的吧?”此时的孙少平可能是因为胆怯或者害羞或者是陌生,只是“嗯”了一声。文中写到“少平一下子感到脸象炭火一般发烫,他首先意识到的是他的一身烂脏衣服。他站在这个又洋又俊的女同学面前,觉得自己像一个叫花子到她家门上讨吃来了。”孙少平觉得在这样的处境下,自己很尴尬,而田晓霞则是很热情很大方的给他泡茶,在少平不喝的情况下她又开玩笑的说道:“我这个老乡真是太不像话了”。田晓霞是很开朗的一个女生,而且活泼大方,后面又写道田晓霞外面的衫子竟然像男生一样披着,这让孙少平感到无比惊讶。也许孙少平的心里还保持着那种对传统女性的审美标准和道德规范,而田晓霞是在干部家庭和城市环境中长大的,又喜欢读书,善于思考,具有洒脱的男孩子般的性格。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和田晓霞之间的接触也变得多了起来,从一起参加文艺宣传队到后来出于对知识的共同追求,无疑使他们之间那种简单的关系稍稍拉近了一些。

《平凡的世界》里的爱情之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

小说里孙少平的爱情可以说是着笔最多的,作者极为细腻地描写了孙少平的这一段感情经历。从第一次不经意间和她照面到后来两个人的关系发展经历了种种曲折,都花费了大量篇幅。在他们两个人关系最终确定之前,他们之间的关系经历了数重“波折”,也经受了种种考验。
孙少平见到田晓霞之前,他有好感的第一个女孩是和他有着相似命运的高中女同学郝红梅。正如我们前面所讨论的,这个女孩成份高,家里条件不太好,而后者是她和孙少平两人之间的共同点。正是在这种同病相怜的情感之下他们两个人建立了革命加同志般的友谊。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并不是真正的爱情,它只不过是对异性的一种朦胧的“感觉”而已。更要命的是,在他还没有感受到什么的时候,这段感情却是戛然而止,也正是这段经历深沉地刺痛了孙少平的心。对于孙少平的个人生活来说,这只不过是他生活当中的一个细小的插曲而已。因为在他以后的生活中不知道还要经历多少个比这更让人惊心动魄的事情呢。这段感情就像是一个“引子”,把孙少平这个人物活脱脱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恰恰这是这段时间,孙少平在见润叶姐时偶遇日后对他生活影响极深的田晓霞。田晓霞生活阳光,她身上所折射出来的都是男子的气质。但同时又不能简单地说她是个彻头彻尾的“假小子”,因为在她身上还有着男生不具备的气质。她爱读书,善于思考,不拘泥于传统,正是她的这些气质,深深地吸引了孙少平。

甚至可以这样说,他们的交往充满了文艺气质,只要想想,有谁能够像孙少平这样的多才多艺呢?这种心与心的碰撞即便在当前看来都是令人羡慕和向往的。到了现在,还有多少人愿意去读《战争与和平》呢?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静下心来读《创业史》、《牛虻》、《白轮船》、《简爱》,或者是能够在众多的小说中发现一本叫做《热妮娅·鲁勉采娃》的小说呢?

在现在这样一个物欲熏心,各种诱惑充斥我们周遭,微博、微信、朋友圈、快餐式阅读侵占我们阅读空间的情况之下,我们还能够再一次地沉浸到书的世界里吗?我们还能够再一次找回那个年代里简单的快乐和平凡的感动吗?

阅读《平凡的世界》,让我们对当时人们丰富的精神生活感到震惊,也给我们当代人敲响了警钟。与他们生活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们的生活似乎丰富多彩,我们似乎比孙少平那一代人了解和掌握了更多知识。但问题在于,当代人对于知识的渴望,更多的是一种对财富占有式的欲望而非真正的拥有。我们更愿意强调自己都了解和知道了什么,而不愿意去追究其细节和原因。

孙少平他们那一代人不知道什么是快餐文化,他们没有更多的选择,但他们的内心世界却是极为充实的。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之所以会那样感人,最重要的就是他们之间的那种纯洁的、不掺一丁点杂质的爱情,那种对生命和对生活的无限的热爱和他们身上所具有的那种足以让所有人为之感动的向上力量。在现在这样一个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而精神生活又极为匮乏的网络时代,《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和田晓霞之间的爱情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完美的榜样。

对于自己和田晓霞之间的爱情的未来,孙少平认为他一定要去争取,而绝不会像自己的哥哥那样为了逃避不可能实现的爱情,就“匆忙给自己找个农村姑娘”。也正是他的这种对生活,对爱情的执著精神,让读者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对他刮目相看,也正是这种精神,使得他不至于到了农村后就会变成另外一个人,变得“肩膀上搭着个褡裢”,在石圪节街上瞅着买个“便宜猪娃”。这种在少平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那股创劲,也正是我们今天所缺乏的。

小说对于田晓霞这个人物匠心独运,给读者留下的印象远比书中的任何人都要深得多。这个女孩子长得很漂亮“又洋又俊、穿戴漂亮”,但她并没有把漂亮当作自己的资本去到处炫耀,这一点和郝红梅形成了一个显明的对比。田晓霞的父亲是“大官”,可她也并没有表现出来任何“官二代”的架子来。相反的是,在遇到同村的孙少平时,她很热情地端茶倒水,反倒把孙少平弄得很不好意思。这一点又与郝红梅那种只与顾养民那样的“有钱人”交往再次形成了对比。在少平揽活时她想到了要到采石厂去看望他,当有个打石头的家伙朝她“粗鲁地喊”的时候,她“并没有过分生气”,反倒是能够理解那些寂寞的揽工汉,甚至觉得这种遭遇“倒也有趣”。这些都能够让我们在她身上感受到一种非凡的独特气质。可以说,在她身上,那种现代生活中经常能够表现出来的功利和势利都不复存在,那种世俗的价值观在她身上彻底地被颠覆了。也正是这样,她才越发显得清新脱俗。

当大家都在讨论“为富不仁”,似乎那些富二代,官二代们根本就不应该有爱情的时候,孙少平和田晓霞之间的爱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范本。原来富人也会有爱情,而且他们的爱情也可以是让人感动,甚至是荡气回肠的。

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已经讨论了富人的道德规范问题,《论语》中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谗,富而无骄”怎么样的时候,孔子的回答是,这样已经可以了,但还不如“贫而乐,富而好礼”。富而好礼,也就是纵然有钱却谦虚有礼,这是对富人多高的品德要求啊。

在小说当中,他们两个人本来是不可能有什么交集的。他们一个出身于穷苦农民家庭,一个出身于干部家庭。但他们却跨越了如此大的鸿沟,相爱了,而且是刻骨铭心的爱。这样看来,穷小子和公主之间的爱情也是靠得住的。我们不禁又相信爱情了。

在路遥那个年代里,孙少平与田晓霞之间的这种爱情绝对是脱离现实的,甚至是有点像小龙女和杨过之间的爱情一样,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大概在作者自己看来这样的爱情也太过于理想化,只能是虚幻的。小说最后以田晓霞的死这一样一个悲剧结尾终结了他们之间的爱情。所有那些美好的东西瞬间灰飞烟灭,让读者唏嘘不已。我们不禁要问,如果说在路遥那个年代这种过于理想化的爱情不会存在,那么到了现在它可能存在吗?

小说中作者不可能给出我们答案,但我们坚信它是有可能的。

《平凡的世界》里边,怎么看待孙少平与田晓霞之间的爱情?

他们那样的相爱,又爱的那样真诚,可命运又是这般爱捉弄人,苦命的孙少平,但愿你早点从这样一连串的打击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生活,把自己变得强大。如果晓霞地下有知,他也不愿看见你的悲伤。你的悲伤便是她的悲伤,你的快乐便是她的快乐。你们有那样多美好温暖的回忆,她并没有走,她永远活在你的心中,他你心里那个温暖的小房子里,完完全全地属于你。

黄土高原初夏的傍晚,暖暖地春风如醇酒般令人沉醉。孙少平,田晓霞,这对黄土高原的儿女,如他们的母亲一般朴实。不仅他们的个人本性朴实,他们也爱的朴实,他们不求回报地对方付出着,无关金钱与名利。

这不禁让人感叹!在那样一个门当户对的年代里,在那样一个贫穷的年代里,开始这样一段爱情是需要莫大的智慧与勇气的。

但无疑,孙少平与田晓霞都是极具勇气与智慧的人,虽说田晓霞是省委副书记的女儿,而孙少平是个家民的儿子,他们的身份地位相差十万八千里,但他们在精神上是平等且相通的,他们拥有一样的胸怀,拥有一样的生活哲学。晓霞钦佩孙少平,因为他对生活有着非同一般的体会与感想,他从来没有瞧不起过自己,他只是选择了一条比常人要艰难的道路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崇尚劳动,他站在了更高的角度去理解劳动。这些都正是晓霞所需要的,她本身就不是个平庸的人,她当然不会去找一个平庸的男朋友。

他们的真情,他们的结合源乃是源自共同的价值观,以及心灵的相通。正是这样,他们的爱不是盲目的,所以,他们的爱是稳固的,是长久的。只可惜这个青年没有得到命运的垂青,还没有和亲爱的人过上几天幸福的日子,亲爱的人就永远地离去了。

美丽的花儿凋谢了也还是美丽,从此以后,她的美丽永远地盛开在了少平的心里。

夜幕里,黄原城依旧如往昔般亮起了点点的灯火,像极了天上的繁星。他并没有因为这两个小人物的悲伤而停止喧闹。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好像每天都这样不停地运转着,没有什么多大的改变。但,变了,活在这个世界里的小人物们每日都在起着巨大的变化。

试谈《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与田晓霞

    《平凡的世界》是陕西作家路遥的长篇代表作,自从其问世后,感动并激励了一代又代人。而且获得茅盾文学奖。

    书中塑造一大批深入人心的艺术形象,尤其是主人公孙少平,田晓霞等,而他们之间的故事,更是被人谈起。 

    孙少平,陕北普通农家子弟,生活于底层,但不甘平庸,立志跳出农门,努力摆脱束缚,自我不断突破,最终成长,实现了平凡世界中不平凡的个体人格。而他,也成为一代代人的精神榜样。

      毫无凝问,在孙少平成长道路,田晓霞打开外面世界的一扇重要的窗口。相对于孙少平的人物性格丰满,成长轨迹令人信服,田晓霞的人物形象,就显得单簿和理想化。

      田晓霞是一位美丽善良,纯洁难得城市高干子弟。她对孙少平,从学生时代就有一种倾慕,即使她自身拥有更多资源的情况下,但依然跨班级与性别,城乡的界线与他主动交往,这只能理解为孙少平的气质吸引。

    在从学生到工作之后的交往中,两人也发展成恋人关系。最后两人关系永远定格定于一方生命逝去,另一方只能是遥遥无期的怀念,阳阴生死两隔。

    这段故事,确实是一个伤感,但却非常感人至深爱情故事,以至到现在都被人称道。但这段感情在书中的作用,就显得有些功能化太明显。宅成就了孙少平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并且为他实现向男人转变,提供了机会一一与惠英嫂子的另一段情感之路。

      显然是为孙少平这个主人公而设置的。试从田晓霞成长的角度看,就缺乏生活的深层逻辑,孙少平这个人,除了外貌出众些,与田晓有过祖籍同村的优势外,又能为起点远高于他的她提供什么成长空间呢?难道喜欢读书,并且已经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的,有文化的她会是一个花痴,傻白甜吗?显然这不作者的意图。

如果田晓霞不死,孙少平和她能结婚吗?

如果田晓霞不死,按照她的个性和情感发展,会要求和孙少平结婚。按照少平的处境和生活需求,他不会同意结婚。因为田晓霞生活得太顺当,所以认为婚姻有了爱情就够了。而孙少平受过生活的苦,在社会底层打拼,知道婚姻仅有爱情还不够,还得有共同生活的体帖照顾,有下井时的一声叮咛,一个微笑,有井下上来后的一口小酒,可口饭菜。 所以田晓霞不死,他们也无法结婚,勉强结婚,也会出现路遥婚姻的翻版,离婚。爱情可以浪漫,婚姻必须落地。

一、相爱容易相处难

田晓霞为什么会喜欢上孙少平, 一是由于他有农村人的朴实、厚道、善良,又有不甘平庸的好学精神, 在明知读书没有出路的情况下,没有混日子,而是去图书馆借书,如饥似渴地阅读,让他显得与众不同。

二是由于她经常看书读报,视野开阔,思想活跃,在同龄人中显得睿智和成熟,和她能发生思想共鸣的人比较少 ,她的眼里那些同龄男生言行显得浅薄。而孙少平有了社会阅历,又有文化知识,从一开始她是导师,发展到他更有独特见解,让她敬佩。

三是她的家庭是民主的,没有封建家长作风,更没有对她进行传统女子这方面的低眉顺眼,视男人为天的教育 ,她认为男女平等,贫富平等,官民平等,没有世俗官家子女的不良习气。她没有受过苦,过苦日子,物质生活在她的心里没有占据什么份量,更看重的是精神生活。而孙少平是精神上的强者,生活在低层,精神在上层,从没有低下过奋斗仰昂的头,那种永不言败的精神让她敬佩。

孙少平爱上田晓霞是很自然的事情。 一是田晓霞漂亮热情和聪明。 他本来是爱上同样吃丙菜的贫困女同学郝红梅,结果郝红梅爱上了顾养民,他输给了贫穷。这时他认识了田晓霞,田晓霞带给他书报,让他开阔视野。两人同时被选上去省城讲故事比赛,她又带他在省城游玩景点。 田晓霞成了他心里的一道风景线,是连接外部世界的桥梁和纽带,是带领他走出小农思想,拥抱外面的世界的导师,让他的精神独立了起来。

二是他到省城闯荡,当揽工汉,把书中优秀人物的精神内化成自己的精神,自强不息,克服了穷困带来的自卑 ,而是自信地认为自己有能力养活自己,并能承担补贴穷家的作用。他让田晓霞推荐好书给他,多累也不忘看书,不是为了上大学,而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潜意识里也有不输于大学生田晓霞的精神追求。

三是他是真心爱田晓霞,同时也觉得活在不同的世界里。 《平凡的世界》里路遥这样写,有次少平代表煤矿去省城参加乒乓球比赛,结束后有一段空闲时间,他去看了在大学读书的妹妹,然后去报社看田晓霞,门卫告诉他,田晓霞出差了,他心里松了一口气,很愉快地去帮惠英嫂的儿子明明去买玩具。这个细节说明在孙少平心里,惠英嫂是温暖的所在,她温柔体贴,善良勤劳,经常帮他洗衣服换床单,他井下上来,就看到明明在路边等他吃饭,牵着明明的手就像回家,坐在餐桌旁,酒酙好了,热乎乎的饭菜端上来了,他一天的疲惫和井下的阴湿全驱除了,只觉得一颗心被温暖所包围,这就是家。而这样的家,田晓霞永远也给不了。

二、田晓霞的死是路遥刻意而为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创作完成的巨作,他从自身的经历中知道,这样的爱情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可能结合在一起的,为了保护好心目中完美的爱情,他只能把其中一人写死了。本来把孙少平写死很容易,毕竟矿井下出事故是经常的事。可是他已经把少平的师傅写死了,留下了惠英嫂,不能重复把少平写死,而且是男主角就不能写死了,那就只能把田晓霞写死。

路遥把田晓霞的死写得很突兀。发生洪涝灾害,田晓霞去现场报道,和抢险救灾的部队在一起,建议指挥员用枪逼着群众撤离,忽然看见一个女孩在水中,她跳下去救人,结果被洪水冲走了。不要说她是和救灾部队在一起,也不要说现场肯定有物资和人员,就算是一个女孩在水中,正常的做法是既要能救到人,也要有保护救人者的安全,可以腰上系绳子,也可以穿上救生衣,实在不行还可以几个年轻力壮的战士手拉手排向水里,总之方法会很多。田晓霞那么聪明的人难道不动脑子吗?自己盲目下水能救得了孩子的命吗?

路遥的人物设计就是让孙家四个孩子,文盲的大姐兰花被一件衣服骗嫁给二流子王满银。大哥少安读到高小毕业,面对公办老师田润叶的求爱不敢回应,只能娶门当户对的秀莲。少平读到高中毕业,终于有勇气回应高干子女省报记者田晓霞的爱情,但这种爱情无法成果。小妹兰香考上了名牌大学,终于可以和高干子弟修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