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看细节,电影和电视剧里可能会埋藏很多彩蛋,每次刷都可能会有惊喜,而且有的细节对于剧情的串联,对后续作品的铺垫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追求细节的人来说,每次看都可以看出不同的东西来,还可能是为了找共鸣,有的情节能够打动人,特别是这段情节正好应证了自己现在的遭遇,或者某段剧情很打动自己,让自己又对看过的电影和电视剧有不同的感触;
而小品和相声除了有人为了寻找细节之外更重要的是小品和相声更贴近生活,贴近生活的作品,群众非常喜闻乐见,才易于接受,可能有一段特别好笑的情节也会让人时刻记住,并忍不住在自己烦恼伤心的时候又看一遍,以此来缓解自己的情绪。
某些低俗题材的相声和小品为什么会受一些人的欢迎?
看了一下大家回答的,总感觉不过瘾,我来说一下吧。
题主的问题:“某些低俗题材的相声和小品为什么会受一些人的欢迎”?
这些相声、小品是真的低俗么?还是仅仅是“你觉得”低俗。
题主,你真的是一个高雅的人么?还是仅仅是“你觉得”自己高雅。
生活中,你不需要吃喝拉撒么?你不跟老婆过性生活么?你不跟同事讲黄色笑话么?
老郭在《你要高雅》中说过:“有两种人,一种人喜欢郭德纲,这没有错;第二种人不喜欢郭德纲,也没有错。但是第二种人觉得自己比第一种人高雅,这就错了。”
“高雅不是装的,孙子才是装的。”
说的一针见血。也许,题主你不过是为了标榜自己高雅,标榜自己正经,才觉得这些相声低俗。
相声是语言的艺术,也是喜剧的艺术。放眼古今,能让人发笑的元素都差不多。相声用的技巧、用得素材,喜剧电影会用,话剧会用,小说会用,笑话也会用。难道是相声的威力最大么?难道是因为相声演员的刻画能力太强了么?
更何况,跟电影相比,相声文明多了,为什么没有人说周星驰的电影低俗呢?我们下面举几个例子吧。
周星驰的经典电影《喜剧之王》中,尹天仇的鼻涕差点流到莫文蔚的嘴里。这个画面被很多人津津乐道。按照你对相声的标准,这个画面文明么?相声演员不过是文字刻画,这个片段都演出来了,鼻涕甩来甩去的。
还是周星驰的电影,《算死草》,影片中大便小便、屁股肛门,以及所有能让人生理上不适的元素都被加工成了笑料。题主,你觉得文明么?
很多人,一个人偷偷摸摸的时候看岛国的激情动作片爽到不行,却对相声中的污段子接受不了;跟好基友在一起天天讲黄色笑话,却觉得德云社的包袱脏的都不行了。
题主,你对文艺和生活,对相声、小品,还有电影、音乐、文学用得是完全不同的评判标准。这个是你自己内心修为的问题。
所谓,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就好像一些摇滚歌手看不起网络歌手,也不过是为了装逼而已。说实话,我现在挺喜欢凤凰传奇、大张伟的。
为什么有的人能把同一部电影看几遍甚至十几遍?
就我自己而言,把书或者电影看很多遍是因为:看第一遍其实是最难受的,因为始终是被情节内容牵着走,而且一心想把看完,所以情绪其实是不稳定,有起伏的,这样就不容易体会到文字或者写作方式的美感。等到第二遍或者再多遍时,已经知道了故事的大致情节,所以看起来会更加主动,心态也会更加稳定平和,不会被牵着走,就更能享受阅读的乐趣。
第一遍主要看剧情,看到最后会发现一些没有注意到的伏笔及细节;
第二遍带着伏笔与细节看剧情,这时会别有一番风味;
之后就是从欣赏的角度看表演、画面、影片节奏等,以及重温经典片段。
当然还有一些电影,例如《记忆碎片》,不多看几遍根本看不明白(我看了好多遍之后还是不明白)。
相声听很多遍的也多的是,刘宝瑞老先生的那几段单口相声基本上我都听过不下几十遍。
只有听多了之后才知道什么叫不瘟不火。对比其他相声演员同样的段子,就会发现好多笑点是由节奏感带来的。同样一个故事能讲的不疾不徐、充满节奏感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最近很火的苗阜王声用一个“火”字形容真是贴切。笑点够多,但由于节奏比较急促,每个笑点留给听众的反应时间太短,台上说的累,台下听的也累。
为什么那么多人热衷于参加电视节目真人秀、小品等?
1. 真人秀是一种对生活的真实反映 。它看起来那么像我们的生活,但是其中又蕴含着别人生活的陌生性。同时也比较亲民,不但能让大众看到明星们站在荧光灯下的样子,还能看到明星们在生活中的另一个样子,无形之间拉近了距离。
2. 真人秀有不同于生活的戏剧性、综艺性、综合性 。比如在某些唱歌选秀的节目里,除了歌唱等才艺表演、还有竞赛冲关、普通人的生活故事等,这满足了很多人的好奇心理,而且以往需要几个节目才能看到的,现在到一个真人秀的节目里就可以同时看到了。
3. 跟现在的潮流倾向息息相关,能学到比较真实的东西 。真人秀能火起来,我认为最主要的部分还是观众能学到东西、获得东西。比如《欢乐喜剧人》获得了快乐,《爸爸去哪儿》学到了怎么教育孩子等。在大众文化全面占领文化市场的时候,大众其实才是市场的主角,当节目比较真实的反映了当代人的需求追求以及怎么追求时,对观众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让人知道现在流行什么需要怎么做这些真实的东西比起节目本身更有意义的多。
1. 观众喜欢,容易火 。像《王牌对王牌》、《跑男》之类的节目,能让我们看到,明星们在演示作品、小品、歌曲中的另一面,让我们对明星的认识更加全面。我们在镜头下看到的精致生活的明星,在现实生活中又是怎样的呢?这很大程度会引起观众的猎奇心理,从心里来说观众比较容易喜欢这类的节目。
2. 参加者可以打破刻板印象,重塑受众期望 。真人竞技,优胜劣汰,在这样一个残酷的舞台上,观众所追捧的大都是多才多艺的帅哥美女们,他们有魅力,有气场,卓尔不凡。但是,这也预示着,当舞台上有与其不相符的其他印象时,也定然会让大家耳目一新。真人秀节目也正是在某些情况下,充分运用这一受众心理,让一些有着一技之长的,大家印象中有过不良形象的人来一鸣惊人。这种360度的逆向悬念,则将节目效果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带给受众更多意外之喜和刺激感,从而使参与者重塑受众期望。
3. 财富名望的强烈刺激 ,能增加粉丝,收获名望,还能有不菲的收入和有价值的人脉,试问有多少人能抵挡住此等诱惑。再当今的大环境下,最容易受众的就是真人秀、小品等节目了,它们在给参与者带来名望的同时还能刺激财富增长,我想没有比这更让人愉悦的了。
总结:综上所述,就是本人认为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参加真人秀、小品等电视节目的原因,纯属个人观点,仅作参考,如果大家有其他意见,欢迎留言,如果你也认同我,请您动动手指,点下赞,谢谢!
首先,电视综艺的发展决定仅仅在室内舞台的表演局限性大,对节目创意的要求高,越来越不适应现代观众的高标准需求,舞台能够呈现的新鲜感和内容越来越难以满足观众的需求。
其次,真人秀能够大量的释放演员的个人魅力和性格特点(不管里面的真实程度有多少,至少真人秀把演员从框架感比较强的剧本里解脱出来了)。并且好的影视剧作品数量有限,更多的演员需要通过真人秀这样的节目展示自己的个人魅力,建立人设,来吸引粉丝,并以此实现自己的商业价值。
如今的 娱乐 圈,越来越多的艺人选择参加真人秀、小品等节目的录制,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收益
这个是最直观的。真人秀的收入是相当高的。
比如《跑男》,据网传,邓超、baby等参加《跑男》的录制,一季收入高达上千万。
看过《跑男》的观众应该都知道,一季仅有12期,也就是说大约录制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得到上千万的收入,这要比拍影视剧,动辄在剧组待个一年半载的来钱快得多。
2.曝光度和知名度
很多人在参加真人秀或者小品等录制之前,也许只是18线或者素人。
可能观众在此之前,完全不知道这个人是谁?或者只是觉得这个人有点眼熟。
他们通过参加真人秀、小品等节目的录制,可以增加曝光度,打开自己的知名度。
如参加历届《欢乐喜剧人》录制的喜剧演员们,通过《欢乐喜剧人》的舞台,让更多的观众认识了他们。
德云社的相声演员,以前也许只在相声圈里火,通过参加喜剧竟演节目,很多人都火出了相声圈。如孟鹤堂、烧饼、张鹤伦等,都是参加一些相声小品节目的录制,让更多的观众熟知。
贾玲团队的大碗 娱乐 ,第四季《欢乐喜剧人》冠军贾冰等,更是在参加小品竟演节目,打开知名度后,多次登上了春晚的舞台。
3.粉丝
录制真人秀、小品等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会增加很多粉丝。
通过这些节目的录制,能让观众更多的了解他们,看到他们生活中真实的样子,而不再局限于影视剧里的角色。
观众通过看节目,很容易对他们产生好感,比如可爱,真性情,幽默风趣,会做饭,甚至只是喜欢吃东西,都能圈一大拨粉丝。
比如开始比较早的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孩子们结束录制以后,都有了大量的粉丝,收获了很多广告代言以及影视剧邀约。天天爸爸张亮,更是因为会做饭,而火出了模特界。
4.真人秀的要求比影视剧低
参演影视剧,演技是很重要的,而且一部剧就那么几个重要角色,演主角,都不一定能火,所以,想要靠影视圈火起来,是需要运气和实力的。
相比演戏,真人秀就容易的多,只要按照剧本,大概的表现出来,只要不太假,基本上都是没有问题的。
5.小品类竟演为喜剧人提供了平台
不同于上面说的真人秀,喜剧类的竟演节目相比真人秀就要有难度的多。
他们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不断地创造剧本,表演的时候,又不能NG,所以难度是比较大的。
但相声小品类不同于影视剧,每年有很多的出镜机会。
德云社还好一些,每年都有剧场表演,至少可以在相声圈出名。
对于其他的喜剧人,以前几乎只能在春晚的舞台上表演小品、相声,其他的平台是很少的,因此,很难有出头的机会。
近几年喜剧竟演节目的兴起,迎来了喜剧人的春天,让他们有平台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喜剧梦。
综上所述,正是因为真人秀和小品等有这么多的好处,才有那么多的艺人涌向这些节目。
以上就是我的想法,你的想法是什么呢?欢迎留言讨论。
第一个是真人秀这综艺,对于观众来说,门槛低,观看的人不限制男女和年龄;
第二个是更贴近真实感,真人秀,顾名思义是更贴近明星生活里的真实样子的,而不是从影视作品里通过表演来演绎出来的,更容易让观众通过了解明星“真实表演”的样子,更容易出现路转粉的现象;
第三个,真人秀相对电影和电视剧真得真的真的要轻松多了,大多数的节目是做做任务,或者是过所谓平常人的生活就可以了,不会很累,酬劳也是照样拿的。
暂时就想到这么多了 感谢
很多演员热衷于参加电视节目真人秀、小品等,无非有以下几个原因。1、为了曝光度。因为影视剧的制作周期长,如果再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接戏,也就会出现曝光率不高的问题。想要持续有曝光度,就需要参加真人秀、小品等。2、收入的问题。对于一些成名的艺人来讲,参加真人秀赚钱快,何乐而不呢?3、想为了挑战更多的可能性。有时候,角色的塑造如果定型之后,选角的时候,就很容易接到类似的角色,这种给观众的固有印象,一时很难改变。如果是参加了真人秀,则会让人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对演员来说,也是一种突破。4、很多是为了口碑。比如很多演员参加春晚,客串小品,就是为了口碑。
因为参加真人秀可以提高知名度混个路人缘啊,像一些大佬可能不惜的这么点知名度,单有一些还没有火出圈的人,那参加真人秀如果发挥超长的话,不仅可以给他们带来流量,没准还因为他的出色表现,获得一些比较好的剧本。
举个例子,要是看流量的话,我们可以看当年的《爸爸去哪儿》,这个真人秀火了好多人,别的不说,之后可是和甜馨结结实实火了一把,一点儿也不含糊,虽然他现在的情况是不太好,但在参加真人秀之后,他和甜馨的知名度都出圈了。
现在很多明星热衷于参加综艺、小品、真人秀,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一:轻松。综艺、小品、真人秀通常在工作环境好的条件下录制,不需要像演戏一样在艰苦环境里工作。
其二:来钱快。综艺、真人秀等艺人一期报酬就挺高的了,流量明星和咖位大的明星,报酬都是非常非常高的,像录制情怀那种,据说蓝台一个节目不是很出名的xf等人的报酬都是20w,才出境几分钟。这些钱普通人得工作几年。
其三:要求低。任何明星都可以上,不像电视剧电影需要演技,综艺只要有梗就会受观众喜爱,观众的要求低。
1.参加真人秀,钱多且较为轻松。之前袁立和浙江卫视《我就是演员》节目组对峙的时候,曾说过,录制《我就是演员》的酬劳是80万。
2.相比起呆在一个地方拍戏派三个月,真人秀可能每个月录制两次,其余的事件可以接其他的活动,相比期拍戏的周期,真人秀显然可以有更多面向观众的机会,在 娱乐 圈每年涌入众多小鲜肉分蛋糕的现在,源源不断的曝光是明星保持吸粉能力的因素之一。
3.相比起影视剧中扮演其他人,真人秀更可以展现明星的性格,树立人设,吸粉能力强,当然,真人秀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真人性格不讨喜或者被恶意剪辑,那么,只会败光之前攒下的路人缘。
4.相比起具有固定观影人群的电视剧,真人秀老少咸宜、 娱乐 性质强的性质,更容易吸引路人粉,打下路人缘,扩大路人盘,获得更大的知名度。
这个大家应该都知道最近的综艺节目真人秀真是多的看不过来,所以这是为什么你们多的明星愿意上这些看着也不算很好的综艺节目哪?
明星给大家的印象更多的无非就是漂亮帅气情商高等,于是现在的经纪公司开始给自己公司的明星设置一些人设,比如学霸人设、爱吃人设等。
就像 迪丽热巴 在综艺节目上一直都是比较爱吃的人设,可爱不做作,在跑男里面也是走到哪吃到哪,可能也有剪辑一部分的功劳。 邓超 就是学霸人设,虽然有些开玩笑的成分,还有宠妻人设,比如 黄教主 ,对于杨颖是出了名的宠妻,不管杨颖演技如何,反正有多部电视剧都是主角,这也算是黄晓明的功劳了吧。
但是操人设这个东西容易翻车,吃货人设这个本身就不太合理,试问哪个女明星不是减肥减的痛苦,每个艺人对自己的身材都是严格要求,在私底下绝对不会吃的太多的。学霸人设倒塌了更是一败涂地,就像 翟天临 在节目中说不知道“知网”是什么东西,身为博士的翟天临不知道知网就有点说不过去了,所以那年的论文难度可谓是魔鬼级别的。
综艺节目不是电视剧、电影,一拍就要很长时间,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剪辑,综艺节目的出片速度很快,能够让大众认识并记住自己的脸,所谓时间一久久慢慢记住了,所以在节目中有很多被吐槽的地方,但是明星想要红的话,黑红也算是红,而且大家都是健忘的,时间一久,在找个综艺或者电视剧洗白就好了,好像一点都不妨碍以后的发展。
但是现在很多综艺节目都是为了达到综艺效果,故意给嘉宾制造矛盾,还有后期剪辑故意制造话题来提高收视率,导致一些明星的名声受损。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宣传电影和电视剧
去综艺节目的目的之一就是去宣传自己的电视剧和电影,对于综艺节目有一定的粉丝基础的人来说,去宣传电视剧和电影在适合不过了,比如《极限挑战》就是特别火的节目,有很多制作班底和主演导演一块来上节目,还有黄渤的《一出好戏》这可是在极限挑战和向往的生活都是好几个主演一块去宣传的,当大家看到这个综艺的时候,相当于做了一个免费的宣传。而且这样算是互惠互利的关系。
总之:去上综艺节目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红,为了让大家都记住自己,还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已。
毫无疑问的,肯定是赚钱。赚钱是大家做事的基本动力。而且综艺节目相对来讲比拍电视拍电影省事,省时间。
喜欢看小品相声的人是不是素质很低?
你指的“严肃生活”是在什么范畴内?我个人觉得生活已经很无聊了,大部分的成年人交际娱乐方式无外乎打麻将,吃饭喝酒吹牛逼,KTV唱歌,洗浴中心桑拿。世界很大,现实中我们有客观因素(家人金钱等等),我们见识不了的事物太多太多,但是思想不能固步不前。你觉得什么叫“对”,什么叫“错”。“刀具”能用来做各种事情为人们带来幸福,也能杀人。事物本身没有错,选择权在于人自己。我们不能以“我觉得这就是合理的”思想来强制加与他人身上。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个体,万事万物都具有随机性。
男生爱看搞笑一类的电视节目属于什么样的性格
我觉得如果一个男生爱看搞笑一类的电视节目,他属于什么样的性格,我觉得这样的男生说明性格非常的开朗,喜欢看这些搞笑的节目,还而且这个男生还比较幼稚,特别喜欢快乐的感觉所以他觉得看这搞笑的节目自己非常的开心,也有的遇到了什么烦心事,也会看这类的搞笑电视剧电视节目,因为这样可以使使自己的心情得到充分的改善,而且心情愉快了,烦心事也就没了,所以我觉得大多数的人都喜欢看这些搞笑的电视剧情,像有些小品啊,相声啊,都是非常搞笑的作品,也非常的受广大观众们的喜爱。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喜欢听相声
因为可以几分钟就找到乐子,小时候我会追剧,那种几百集的也会看,后来慢慢变成只爱看电影,电视太冗长了没耐心,再后来电影也看不进去了,除非是大片,场面火爆情节紧凑,或者恐怖片,留白多更有助于发散想象力,其他的剧情片一两个钟头,无聊时间一大半,不想看,会出神。这种时候干嘛呢,听相声吧,而且纯靠听的东西就算眼睛用来干别的也不耽误,比如一边玩游戏一边听相声,或者一边打瞌睡一边听相声。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很喜欢看德云社的相声?
一、喜欢上相声
我是一个零零后,听德云社的相声有十几年了,我的每个夜晚枕边都有郭于相声的陪伴,他们的每一段我都听过好多边,除了没到过现场看郭于,我也可以算个老纲丝了。等我再大点我一定会去一次现场的。
后来也开始听岳云鹏,入坑整个德云社是在18年的冬天,当时的原因是张云雷太红了,所以想了解一下德云出的新角儿,在了解后我也入了坑,后来的唐良,白黄,金东,饼四,祥林,玲珑……
入坑前我其实对新星们有一点小看法,觉得郭德纲的徒弟的相声肯定比不上郭德纲,所以也不去听,不去了解。
可是在我通过张云雷看见了德云新星们,发现了他们的相声也很好,便一点点的入坑了。相信很多人都应该看过相同的评论。如:我被谁谁拉进坑,又被谁谁推进坑,最后埋到坑里。
在这里我谨表示我自己的看法。这篇文章中没有任何褒贬的含义,各花入各眼,看完这篇文章。只是想分享一下。
相声本身是一门欢乐的艺术。
有什么人是不喜欢快乐的呢?作为观众的我们,在这个越来越紧张竞争的社会。 相信每个人都是疲劳的,都希望寻找内心的那份自由快乐。听一个人说话,便能简简单单地笑出来,那是多么多么珍贵的。
现代化的社会。把国风,传统变成一种我们需要找寻,追寻的一种潮流。相声在简单的艺术中,体现出了传统艺术。那份原宿是我们所喜爱的。
从演员自身来讲,德云社的弟子大多数都有着长期的小剧场舞台经验,扎实的基本功。用老郭的话来讲就是相声本来就是一门看似简单的艺术。
有很多年轻的女孩儿喜欢德云社是因为他们有爱。
我认为。其实那只是表面现象。德云社的每一对能开专场的搭档。如果是你拥有一个搭档,朝夕相处十余年,所有的情感,似非友情,似非爱情,似非兄弟情,更是一种默契知己。
举手投足间,那似是爱情的流露,其实表达的是他们的知己般的默契。记得郭老师说过:找一个好大的,比找一个好媳妇儿都难。那每一对,既是天作之合。可是哪一个没有经历过重重的磨合呢?
把你写进我的余生,把我谱进你的生活。
有的相伴一生,有的历经生死,有的十年沉浮,有的相伴努力。
在现在浮躁的社会里。友情的背叛,爱情的背叛。似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像之前那么单纯。在德云社这片净土里有渴望的友情,有相伴一生的知己,有师兄弟间的默契。有授业的恩师,有浓浓师徒情……
这种传统情感,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是让人格外珍惜的,每一个社粉都是在一片顽石中找到了一颗明珠。
希望大家都能珍惜自己的慧眼识珠。
听相声。不捣乱。不搭茬。不送奇怪的礼物。
对角们最大的喜爱,就是给予他们艺术上最大的尊重。
相声跟戏曲都是古老艺术,为什么现在的人更加喜欢相声?
现在确实不少人尤其年轻人喜欢相声小品比喜欢戏曲的多,主要原因有很多。
戏曲不如相声和小品吃香的原因相声小品紧贴现实,讽刺幽默,针砭时弊,听着过瘾;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没有太多时间去看冗长的戏曲;传媒热衷传播短小精炼的相声小品节目,戏曲占用网络资源过多而被忽视,就是伟传播戏曲也是片断没有情节,使人听多了感到枯燥无味。
还有就是戏曲发展受到阻滞,尤其于九十年代国营戏曲团体基本瘫痪,剧团改制断奶,没了必需的经费支撑,戏曲骨干有的改行分流,有的下海经商,有的剧团干脆倒闭散伙。
由于这些,造成编导演员断代,后继乏力,缺少新剧目的出现,严重地打击和挫伤了戏曲事业的发展。没有好的戏曲节目,也是戏曲不如相声和小品吃香的原因。
有句老话叫:“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明白这句话就应该明白为什么人们更喜欢相声而不是戏曲。听戏有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必须了解故事背景,否则就只是单纯的看热闹。而相声这种曲艺类的不是,这类节目越新鲜观众越有兴趣。
过去唱戏都是唱连台本戏,演员在舞台上完整的表演一个故事。但是现在不是,现在是唱折子戏,演员掐其中精彩部分唱。对于老观众来说,没有太大影响,因为他们熟悉故事背景;但是对于新观众来说,很难融入到故事里去,经常不知所谓。
这就造成一个很严峻的后果,除非对戏曲有很强的爱好,否则很少有人愿意听戏,于是市场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小。
观众不爱看,演员自然也更不爱下功夫排新戏了这就等于形成了恶性循环,慢慢戏曲就成了需要保护的文化遗产。相声曾经也遇到过戏曲一样的窘境,当时相声大多是精彩片段,再大的艺术家录段相声也是12~15分钟,于是再好的相声也是阉割再阉割来符合节目要求。
后来有了小剧场的相声,在小剧场说相声最少一段是30分钟往上,演员要是演兴奋了能演到50~60分钟,大大提高了观众的兴奋点,慢慢相声也开始被更多人接受。
所以说戏曲想拜托遭遇的窘境,必须从自身找问题,而不是像过去一样乞求政策扶植。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换个角度也是一样,与其接受鱼不如接受渔。
艺术表演形式很多,为什么喜欢小品的人比喜欢相声的多?
这也是和时代有关系吧!放在很几十年以前,相声绝对是比小品更受欢迎。我们现在的人多浮躁啊!十几秒的红灯都不想等,更何况是你让他端正的坐着听完一场相声,很少会有人能够坐得住吧!用不了几分钟就会掏出手机上网了。以前的人虽然经济条件不好,可是生活节奏很慢,也较为有耐心,面对这些事情,自然是要比现在的年轻人更喜欢相声。
我们可以看一下小品,比较形象,在不断的变化,大家看起来会比较有趣味性。你可以根据他们的言行举止去参与其中,非常的吸引人。相声主要就是靠说,表演的力度有限,很多人是不容易被吸引的,总是会感觉到较为枯燥。不过现在的相声文化又开始恢复了,这是一个很好的转变,你看一下德云社的门票很难抢的。无论是什么东西,你都要与时俱进,不然就只能被淘汰,我们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那么注定就是要丢失一部分东西的。可能这就是我们需要付出的代价吧!
艺术表演的形式很多,可是对于相声来说,基本上是固定的,不可能从排面上面去做文章。只能是从内容方面下功夫,不断的创作出优质的相声,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人的。我们现在缺乏的就是文化创新力度,这是一个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克服的困难。喜欢小品的人,可能就是图个轻松,听不懂,你可以看可是很多人不一定可以get到相声的笑点。
相声也是一门不可以被丢弃的艺术,我们大家可以耐着性子去听一下,或许你是可以发现这种艺术的魅力。再者现在的舆论环境不是很开放,很多话题比较敏感,大家想听,也能写出来,可是不让说,也是一个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