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某一资源因素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有一部分空间为两个生态位所共占,假如两个物种具有完全一样的生态位,就叫完全重叠。一部分资源是被共同利用的,而其他部分则是被各自所占据。在由两个生态位维度组成的三维生态空间,虽然每一个分离的生态位维度之上的三维峰的阴影重叠着,但在两个维度中的实际重叠很小。

生态位重叠是两个种间发生竞争的前提条件。假设环境已充分饱和,即任何一段时间的生态位重叠都不能忍受。因此,在任何两个生态位重叠部分都必然要发生竞争排

生态位是什么的结果,有利于什么生态位重叠越高,竞争越激烈?

生态位: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在没有竞争的前提下,物种占据的是理论上的最大空间,也就是基础生态位。但是竞争会引起生态位的收缩。也就是说,只要有两个以上物种存在,就会引起竞争,这种竞争可以是水、食物、空间以及其他。

所以在竞争的影响下,生物只占据其实际生态位。也可以说实际生态位其实是基础生态位(主要是靠食物和生境来确定的)与竞争综合作用下导致的。

生态位宽度:现有资源谱中,一个物种所能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的幅度。

生态位重叠:不同生物的生态位之间的重叠程度。也就是说生态位重叠越高,不同物种之间生存需要的资源的相似度就越高。

举个例子,A物种可以靠a b c三种资源生存下来,B物种可以靠c d e三种资源生存下来。这时两物种只有c资源重叠,需要通过竞争来分配资源,但其他的资源是可以独享的,所以说即使c少了,也可以靠另外两种资源生存。但如果两物种都需要abc三种资源,那么竞争必然会增大。

这里引入一个 竞争排斥原理: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也就是说,当前的资源量不足以维持两个以上物种的生存,如果他们的生态位完全一样,这时哪一方竞争能力强,哪一方存活。

由此再引入 极限相似性:竞争物种在资源利用分化上的临界阈值。 继续上面的例子,如果竞争能力A>B 两物种都利用abc三种资源,那么这时候B为了生存,只能去找其他资源,长此以往,B的生态位可能就变成了abcd、bcd、bcde等等与A不同生态位。那么极限相似性可以理解为B分化出的生态位刚刚够A与B所共存,也就是A与B生态位的最大重叠程度,重叠程度再大就无法共存了。这是一种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方式,也是让同一生境能容纳更多物种的方式。

什么是生态位,用生态位的原理分析竞争与进化的关系

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

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生态位又称生态龛。表示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生境最小阈值。生态位内容包含区域范围和生物本身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作用。1924年由格林内尔(J.Gri-nell)首创,并强调其空间概念和区域上的意义。1927年埃尔顿(Charles Elton)将其内涵进一步发展,增加了确定该种生物在其群落中机能作用和地位的内容,并主要强调该生物体对其它种的营养关系。在自然环境里,每一个特定位置都有不同种类的生物,其活动以及与其它生物的关系取决于它的特殊结构、生理和行为,故具有自己的独特生态位。 如每一种生物占有各自的空间,在群落中具有各自的功能和营养位置,以及在温度、湿度、土壤等环境变化梯度中所居的地位。一个种的生态位,是按其食物和生境来确定的。如海星(pisaster ochraceus)在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居于主要捕食者的龛位。按竞争排斥原理,任何两个种一般不能处于同一生态龛。在特定生态环境中赢得竞争的胜利者,是能够最有效地利用食物资源和生存空间的种,其种群以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而有较快的增长。有着相似食物或空间要求的数群近缘种,因处不同生态位,彼此并不竞争。麦克阿瑟(R.H. MacArthur)的研究发现,北美洲东北部有5种鸣禽在针叶林里一起生活,都属于林莺属(Den-droica),均以昆虫为食,对营巢地点也有相似要求,但每一种鸣禽在取食和营巢行为上显示了复杂的差别和各自占据的生态位,至少在食物丰富时防止了竞争

生物中竞争程度由什么决定

生物中竞争程度由(生态位)决定。

生态位重叠越多,竞争越激烈

生态位是物种在其生活环境中的地位及其与食物和天敌的关系简单讲就是共同点的多少。比如都以一种植物的同一部分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