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城市管理水平问题,二是人口素质问题,这个等平均受教育情况好一些的90后长大后会有所改善,三其实还是因为没钱,要弄得很干净漂亮是要雇更多人,打扫更多次,买更多清洁剂,买更先进的清洁设备的。烧煤取暖、垃圾处理和工地灰尘管理等也做的不好。

中国的城市为什么这么脏?(转载)求答案

说我走遍了中国,我不敢;说我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我是敢的。

去的地方多了,看的城市多了。这一多,很要紧,就多出了很多想法和思考。

中国的城市一天一天大变样了,马路宽了,高楼多了,绿草多了,商铺繁荣了,饭店热闹了,街上的人更时尚了,笑容更美丽了。可是,有一样,好象变化得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那么爽快。

你说的也是事实。但是你的那个事实还是始终无法完全掩饰掉我的这个事实的。

我知道每个城市的形象大街、观光大道都设计建设的很现代、很大气、很有点国际化的味道,路面平整宽阔,路灯高耸入云,大树成荫,霓虹交错。其实,这仅是一个城市中的一张迷人的面孔而已。不知道你有没有看到另一张面孔,去那些形象大街、观光大道背后的小街小巷去走一走。

穿过一条体面的马路,我拐进一条小街,刚进入还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对,走了大约一百米的距离,我发现了另一个世界:垃圾桶东倒西歪,垃圾桶里污水横流,垃圾桶外的垃圾比垃圾桶里的还多,街道两边的自行车停放得乱七八糟,电线杆上贴着几个“办证”的小广告,也许是很久没被清扫的报纸跟街上的树叶滚在一起,它们很亲地互相抱着,在风中嬉笑打闹,像两个刚恋爱的孩子。路边小卖部的窗户上快掉下来的招牌,在空中乱舞,店主女老板,一推门,就是一盆脏水泼在当街,脏水中有千分之三溅到了我右裤脚,我不敢吱声,女老板身后的那只大狗好象对我很不满意。我低头加快脚步。又发现,地面上的烟蒂多到我数不清,刚抬头又发现一个还在冒着火星的烟头,就知道是一个刚被利用完的“减压工具”被抛弃街头。一阵风过来,一个易拉罐在坑坑洼洼的街面上放肆飘荡。街走了不到一半,我散步的兴趣却已了尽。往回走,我知道又是一次视觉和心灵的污染,还是走大街吧,又拐到看起来还算干净的大街,这就是我在这个城市夕阳下享受的晚餐后的闲暇:真实而有冲击。

我知道。到这个时候,你最感兴趣的是,我说的这个省会城市到底是哪个城市?我还是不点名了,点名了总感觉会伤害生活在那个城市里的同胞。其实,也不用我点名,如果你也像我一样去那些你或许从来都没想过要去走走的小街小巷上转上一圈,你就会明白我说的是真话,也会知道其实我想说的不是特指那个城市而是中国绝大部分城市都存在这个问题,看大面上还说得过去的,可是不能细看,一细看就会发现,城市怎么还是这么脏啊?

看一个人是不是真干净要看他的内衣是不是够洁净,看一个饭店是不是有层次要看它的大橱的衣服是不是够洁白,看一个城市是不是真有品位要看它的小街小巷是不是整洁有序。

其实,一个城市的干净不干净不能把简单当成一个“环卫”工作来看,不干净就说明这个城市的环卫部门的工作做得不好。其实,更重要的是它也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城市发展理念、管理水平、城市文化、城市个性、城市精神、城市品位、城市价值、市长的眼界和态度、市民的素质和品行。而这一切,都是可以通过科学地策划、利民的政策、创新的举措、有力的行动来一点点建设和树立的。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有的城市终于明白了一个城市不能没有定位、一个城市不能没有城市文化、不能没有一个关系市民幸福、城市发展的城市精神、不能没有一个市长、市民共同的价值和未来。有些城市好象到目前为止仍然不愿承认。

为什么不让中国的空气和城市像韩国、美国和日本那样干净美观?

这和“中国为什么穷”之类的问题其实差不多。首先是历史问题。闭关锁国让我们落后了西方几个世纪,上百年的战争让我们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时期。建国后几十年我们在经济上是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思想上传统小农意识依然顽强(这也是长期的穷造成的——当然现在绝大多数人也还不富裕),这就造成了发展的不平衡,可以说我们的经济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当然还有其他问题,碍于法律我没法说了)本身从上面环保的意识就不强烈,而下面还是以“生活”为主要目标——当然环境就再次了。你问的问题其实很敏感,要想一针见血的挑明了需要胆量,呵呵呵呵,虽然忧国忧民,但我上有老下有小还想在中国混呢,你要有兴趣咱们可以私下谈谈 呵呵

打卡三:为什么国内大部分城市都千篇一律?

经常出差的朋友可能会注意的,中国大部分城市从外表看都千篇一律,而国外却是风格迥异。原因何在呢?

1. 社会制度和财产制度的差异

建国后我们成为了公有制国家,国家从之前的资本家手里接管了大部分财产,包括建筑,楼宇。由于产权及土地所有权为国有,在改革开放后,一片片地被拆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新房子。而国外尤其欧美,是私人财产,一旦你拥有土地和建筑,基本上可以长期拥有。所以很多建筑都是由某些家族控制,长长久久的流传下来。造成如今风格迥异,新旧交替的城市面貌。

2. 快速的城市化

进入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了城市化的快车道,大量的风格相似甚至完全一致的住宅区商业区拔地而起。风格相似的原因背后是其实更多的是经济问题。一旦某些比较好的房产公司推出好的项目,理念和设计,就会有一大批公司争相模仿,而模仿相比创新几乎是成本为零,所以只需要拿地,盖楼即可。飞速的发展过程中充斥的是快速模仿。只有在成熟的市场才会有标新立异,差异化发展。才能出现地标性建筑。一线城市的城市化建设接近饱和时,二线三线城市又重蹈一线城市发展之路。就像快速复制一样,形成了几乎不具分辨性的城市群体。

总之,差异化的形成需要时间,需要不同时代风格的叠加。中国还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