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舞狮基本训练:握狮方法:单阴手、单阳手、双阴手、双阳手开口式:多用于舞中架、下架狮时,根据狮神态意思需要确定,张开口的大小、角度及狮舌动的程度合。

2、口式:一般于舞高架狮时合上或狮神态,或喜、擦、提动作需要时用合口式。

3、狮棒握法:一边手握在棒的中间,另一手用单阳手握边角部位。

4、站立姿态:上架站立姿态:并腿、开立步、四平步、弓步、虚步等站立,高狮不露头,并成45度角,身体稍前倾。

5、中架站立姿态:狮头位于躯干部位,可向前左右摆动,原地站立有开立步、四平步、弓步、虚步、左右有麒麟步等及三星鼓的动态。

6、下架站立姿态:狮头向下左右,身体弯腰做底俯、寻探状,有开立步、四平步、弓步、跪马步、仆步等,均为低桩步架式。

7、三弯要求:弯腰、弯膝、弯肘,身体稍前倾。

8、力度使用(角度摆动)用力及角度大小是随狮艺狮态需要而定。高架时,正向前倾,在45度角以手腕部位用力为主,左右摆动约45度。

9、狮尾配合(要领):站立姿态:开步弯腰、开立步,两脚前后左右开立比肩宽或四平步、弓步弯腰站立,不抬头、配合握腰单手握法:一手大拇指插入舞狮头者腰侧的腰带部位,成虎口握腰带,令四指轻抓舞狮头者腰带和部位,另一手可作开摆尾、摆被等动作双手握法:双手同时用单手握法与狮头配合,做各种动作时用力紧握摆尾:随狮艺动态可用手摆动或臀部儒动。

10、首尾配合踩脚跟:协调步形、步法,狮子行去时与同侧脚的狮尾脚踩狮头脚跟,狮尾的步形、步法主要协调平衡狮头的动作、造型等需要,一般情况下,狮头、狮尾动作步形、步法相同。

舞狮的方法与技巧

舞狮子一般需要五六人,甚至十多个人合作表演。

练习时,两个扮演者一前一后,前面的称狮头,后面的称狮尾,后面的人应比前面的人略高一些,这样才能撑开狮皮。

狮头扮演者在表演时用两手托着套在自己头上的“狮子头”,身体向前微倾,从狮子嘴巴和眼睛处辨别方向,寻找目标,后面的队员套上狮子皮之后,两手抓住前面队员腰上的带子,双肩下压,俯胸踏腰屈体约成90度角,两腿半蹲。

行走时,先迈前脚,再抬后脚,待前脚落地,后脚才接着落地,左右两脚依次进行。在蹿、跳、滚、戏球、舔毛、喘气时,要求狮头、狮尾配合末期,动作协调一致,一举一动都要保持狮子的习惯。

扩展资料:

舞狮介绍

1、河北徐水

河北省徐水县北里舞狮可说是历史悠久、源源流长,素有北狮狮舞之乡的美称。明清时期就以花会的形势在张家庙会逢年过节,重大事件等场合中演出。

2、武汉黄陂

僵狮子是一种流行于湖北的黄陂和孝感两地一带元宵节的一种民俗活动,是一种舞狮的游狮活动,尤其以武汉市黄陂区的僵狮子最为有名。

3、福建林坊

林坊青狮属北狮武功狮,俗称公狮。其狮动作灵活敏捷,狮头内可藏兵刃作质牌使用,可攻可防,掌狮头和掌狮尾两人,动作配合默契多变,模仿雄狮的各种姿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舞狮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舞狮

舞狮做狮尾应该做什么锻炼?该多做什么运动??

最初北狮在长江以北较为流行;而南狮则是流行华南,南洋及海外。近年亦有将二者溶合的舞法,主要是用南狮的狮子,北狮的步法,称为"南狮北舞"。 [编辑本段]北狮

北狮的造型酷似真狮,狮头较为简单,全身披金黄色毛。舞狮者(一般二人舞一头)的裤子,鞋都会披上毛,未舞看起来已经是维肖维妙的狮子。狮头上有红结者为雄狮,有绿结者为雌性。北狮表现灵活的动作,与南狮着重威猛不同。舞动则是以扑、跌、翻、滚、跳跃、擦痒等动作为主。

北狮一般是雌雄成对出现;由装扮成武士的主人前领。有时一对北狮会配一对小北狮,小狮戏弄大狮,大狮弄儿为乐,尽显天伦。北狮表演较为接近杂耍。配乐方面,以京钹、京锣、京鼓为主。 [编辑本段]南狮南狮又称醒狮,造型较为威猛,舞动时注重马步。南狮主要是靠舞者的动作表现出威猛的狮子型态,一般只会二人舞一头。狮头以戏曲面谱作鉴,色彩艳丽,制造考究;眼帘,嘴都可动。严格来说,南狮的狮头不太像是狮子头,有人甚至认为南狮较为接近年兽。南狮的狮头还有一只角,传闻以前会用铁做,以应付舞狮时经常出现的武斗。传统上,南狮狮头有「刘备」、「关羽」、「张飞」之分。三种狮头,不单颜色,装饰不同,舞法亦跟据三个古人的性格而异。

湛江遂溪醒狮天下闻名

南师的舞动造型很多,有:起势、常态、奋起、疑进、抓痒、迎寳、施礼、惊跃、审视、酣睡、出洞、发威、过山、上楼台等等;舞者透过不同的马步,配合狮头动作把各种造型抽象地表现出来。故此南狮讲究的是意在和神似。南狮有出洞、上山、巡山会狮、采青、入洞等表演方式,。当中「采青」最为常见。相传“采青”原来是有“反清复明”之意,现时一般是取其意头,有“生猛”,生意兴隆的象征。「青」用的是生菜。把生菜及利市(红包)悬挂起来,狮在「青」前舞数回,表现犹豫,然后一跃而起,把青菜一口「吃」掉,再把生菜「咬碎吐出」,再向大家致意。为了增加娱乐性,采青有时还会用上特技动作,例如上肩(舞狮头者站在狮尾者肩上), 叠罗汉,上杆(爬上竹杆), 或者过梅花椿(经过高低不一长木椿)等等。

舞南狮时会配以大锣、大鼓、大钹。狮的舞动要配合音乐的节奏。舞南狮有时还会有一人扮作「大头佛」,手执葵扇带领。

舞狮之前通常还会举行「点睛」仪式。仪式由主礼嘉宾进行,把朱砂涂在狮的眼睛上,象征给予生命。

舞狮子:白居易《西凉传》: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镜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紫髯深目两胡儿。跳舞梁前来致辞,应似凉州未陷日。安西都护进来时。舞狮起原一南北朝朝代,即佛教兴起的时代。

醒狮后面的人咋么一跳就上桩

都是日常训练的结果。

正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看到的一跳就上去了,这都要归功于日复一日的训练。

踩肩、抛举、跳桩,是醒狮队员们表演前必须要练习的动作。

醒狮梅花桩怎么练求指教

我就是做演出的,经常舞狮,就看你的事什么样的桩,多高?现在地上按照你桩之间的距离和桩上的面积大小划几个圈,先练步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必须按照桩上的真实距离和面积,练得时候尽量让自己或者狮尾的脚一次性踩到位,经常练,反复练习,只有多练才行,然后上桩试先简单的试或者是在上面踩着玩,走来走去熟悉桩距和找脚感,桩上先练踩桩的准确性。总之多练,熟能生巧吗。祝你好运朋友,祝你早日成功。。。。。。。。。。。。。。。。希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