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两侧水溶液浓度不同的半透膜,为了阻止水从低浓度一侧渗透到高浓度一侧而在高浓度一侧施加的最小额外压强称为渗透压。渗透压与溶液中不能通过半透膜的微粒数目和环境温度有关。

1877年德国植物学家弗菲尔根据其实验数据发现两条规律:

1、 在温度一定时,稀溶液的渗透压力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

2、 在浓度一定时,稀溶液的渗透压力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1886年荷兰理论化学家范托夫从理论上推导出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渗透压力与溶液浓度和热力学温度的关系,范托夫公

渗透压的影响因素

1877年德国植物学家弗菲尔(Pfeffer)根据其实验数据发现两条规律:

(1) 在温度一定时,稀溶液的渗透压力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

(2) 在浓度一定时,稀溶液的渗透压力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1886年荷兰理论化学家范托夫(van't Hoff)从理论上推导出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渗透压力与溶液浓度和热力学温度的关系为:

上式称为范托夫公式,也叫渗透压公式。

c为摩尔浓度,单位:mol/L,也可以算作C=n/V(物质的量(mol)/体积(L))。

R为理想气体常数,当π的单位为Pa,V的单位为升(L)时,R值为8.314J·K-1·mol-1。

T为热量,单位:K(开尔文),与摄氏度的换算关系是 T(K) = 273+T(C),例:25摄氏度=298开尔文。

范托夫公式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渗透压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不能通过半透膜的溶质的粒子数(分子数或离子数)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渗透压影响因素

渗透压影响因素是浓度差。根据查询相关资料可得,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浓度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反过来,溶质微粒越少,即溶液浓度越低,对水的吸引力越弱,溶液渗透压越低。

影响溶液透压的因素是

影响溶液透压的因素是浓度、温度。渗透压与溶液浓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溶液浓度越高,渗透压越大。温度决定了分子间隙,从而影响渗透压。当温度升高时,分子间隙将会缩小,会降低渗透压,当温度降低时,分子间隙会变大,渗透压就会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