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其实是低分子量的聚烯烃类物质,冷却时间过长容易结晶,结晶后发脆,发生脆性断裂。

工件在淬火时,由于温度过高或者时间过长造成奥氏体晶粒粗大的缺陷叫做过热,由于过热不仅在淬火后得到粗大死亡马氏体组织,而且易于引起淬火裂纹。因此过热的工件强度和韧性下降,易于脆性断裂。 轻微的过热可以延长回火时间来补救,严重的过热需要进行细化晶粒退火,然后再重新淬火。

石蜡和原油低温不稳定

石蜡和原油低温不稳定的原因是,含蜡很少或不含蜡的石油和油品,在温度降低时,粘度迅速增大,当粘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原油和油品因变成无定型的玻璃状物质而失去流动性,它是一种可塑性物质,而不是固体。另一种情况是含蜡原油或油品,在降温时油中的蜡由于溶解度下降则逐渐析出.形成固态结晶,随着温度不断降低,蜡结晶逐渐长大,相互连接成网状结构的结晶骨架.把还处于液态的组分包在其中,使整个油品失去流动性,形成所谓的构造凝固。

求助在做石蜡切片时,切蜡的时候蜡带沿着材料处断开

切片过程中发现组织不完整是石蜡切片制作中最常见的问题,也是最解决的。原因有:
1,透明过度,导致组织变脆,难以切出完整的组织。往往观察到组织发糠,组织破碎,不完整
2,脱水不完全或高浓度酒精脱水时间过久,过久导致组织脆难以切出来。脱水不完全则透明剂,蜡都进不去,可观察到蜡块切面有明显白色区域。结果可想而知。
3,浸蜡时间。温度都会对切片有影响的。
总之,不同的组织应不同对待,尤其是透明时间的把握上。需多多练习,摸索,总结。
希望能帮到您!

如何提高石蜡的韧性

可以加入一些高分子材料改性剂,对其改性。石蜡属于结晶性材料,状态随温度可能会瞬间变化,不方便或是在很多情况下无法使用,而且低温易发脆。可以加入一些非结晶材料,比如APAO--非晶态a烯烃共聚物,它对温度不敏感,而且适温性宽,高低温性能都很好,有增韧效果。石蜡与少量APAO可以均匀共混,共混后不仅可以提高其韧性,有很好的防脆作用,还可以改善石蜡温度敏感性。

为什么金属结晶时一定要有过冷度?影响过冷度的因素是什么?固态金属熔化时是否会出现过热?为什么?

因为实际凝固点的温度比理论凝固点的温度要低一些 所以他们的差值就表现为一定的过冷度
冷却速度影响了过冷度 冷却速度越大 过冷度也越大
不会出现过热 因为熔化本来就是要让金属达到(超过)其固相线温度

蜡烛为什么熔化掉过一段时间又会变成固体的姿料

蜡烛为什么熔化掉过一段时间又会变成固体
蜡烛点燃一段时间后,蜡油会一滴滴地滴下来,即蜡从固态变为了液态,因此属于熔化过程;滴下来的蜡油冷却后又变成了蜡块,即蜡油从液态变为了固态,因此这是蜡油的凝固过程;由于蜡是非晶体,因此熔化、凝固过程蜡的温度都在不断变化.点燃蜡烛时,先点燃的是蜡烛的烛芯,当火焰的温度大约60℃时,固体的蜡就会熔化成液体.在蜡烛火焰的底下,储存着液态的蜡.液态的蜡,会沿着蜡烛芯绒爬上来,再被火加热变成气体.
烛芯的作用是起到吸上液态蜡油的作用.蜡烛刚生产出来时,烛芯上已经有了固体蜡油,用火柴点蜡烛时,固体蜡油受热,先熔化后气化,然后蜡油蒸气被火点燃,这样蜡烛就被点燃了.蜡烛燃烧时放出热量使下面的固体蜡油熔化.被烛芯吸上来,继续被上面的火加热熔化、气化、点燃,从而形成循环.
注意:只有气态蜡才能被点燃,固体蜡和液态蜡油都不能被点燃.

油品凝点测定时因冷却速度太快而导致结果偏低,为什么

油品凝点测定时因冷却速度太快而导致结果偏低
(1)凝点与油品的化学组成有关。由石蜡石油制成的直馏重油,其凝点要比以环烷-芳香基石油制成的重油高;正构烷烃的凝点随链长的增加而升高;异构烷烃的凝点比正构烷烃的要低;不饱和烃的凝点比饱和烃的凝点低。
(2)凝点与冷却速度有关。冷却速度太快,有些油品凝点偏低,因为当迅速冷却时,随着油品粘度的增大,晶体增长的很慢,在晶体尚未形成坚固的“石蜡结晶网络”前,温度就降低了很多;但也有凝点偏高的,要看油品性质而异。
(3)含蜡油品的凝点与热处理作用有关。所谓热处理是指使油品加热到某一温度,然后冷却到某温度的过程。热处理后含蜡油品凝点起变化的原因,是因为进行加热时溶解于油中的石蜡起了变化,因而在油品冷却时,石结晶过程改变了自己的特性,改变了开始结晶温度,结晶体形状及其形成连续结晶结构的能力。
测定石油产品的倾点及凝点对生产和应用有何意义?
(1)凝点对于含蜡油品来说,可在某种程度上作为估计石蜡含量的指标。油中的石蜡含量越多,越容易凝固。如果在油中加0.1%的石蜡,凝点约升高9.5~13度,如果从油中除去部分石蜡,则油的凝点可降低。
(2)列入规格作为贮运、保管时作质量检查之用。由于石油产品的凝点和使用时实际失去流动性的温度有所不同,故凝点只作为石油产品在低温下的工作效能的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