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各个民族之间相互屠杀,怎么可能被搬上大银幕呢?再者那时期人物纷繁复杂,你方唱罢我登场,我估摸着要拍的话,会有近百个主角,主要的开国皇帝就有十来个了,还有各种割据势力的头领,名将名臣,科学家佛学家,要把这个中国历史上最复杂的时代拍好,

为什么以魏晋南北朝时期为背景的影视剧很少?

政权更迭太频繁是主要原因之一,南北朝时期,各国多有征伐,无论是被迫五马渡江的南方汉人,还是趁机入主中原的五胡,起初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案,他们自己内部也是斗争不断,经常是他方唱罢我登场,臣子夺取君王的权力成为了常事,王权的分割也是毫无章法。

再加上少数民族起初进入中原的野蛮行径,对于中原人的各种迫害也实在不适合表现在影视剧中,一来这样实在影响民族和谐,增加各民族,尤其是汉人对其他少数民族的仇视,二来也的确太过血腥。

三国的明珠在前,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三国是一个英雄时代,三个国家伐谋伐交,互相牵制,既有铁血又有温情,罗贯中的笔写活了那个时代,而在英雄时代之后的两晋南北朝,虽然也有铁血,但多是不义之师,虽然也有温情,又多是靡靡之音,没有大义,更没有大道。

尽管,那个时代有很多闪光点,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他是让少数民族汉化,民族大融合的标志性事件,可也正因为孝文帝改革才有了后来的国史大案,几个世家被灭,拍成影视剧,实在是没有太大教育意义。

据说是起源于王翦、王贲父子的琅琊王家也是一个可以切入的点,住在乌衣巷的琅琊王家和陈郡谢家是当时王朝的中流砥柱,满朝文武都和他们关系匪浅,和皇族通姻也是常事,王家王羲之、王献之两父子书法也是享誉天下。

可是书法的意境不容易表达,兼着右将军的王羲之又不是特别擅长打仗,人物刻画除了书法,很难有切入点,而且就是王羲之最著名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也是和人聚餐玩乐,喝开心了一挥而就的,好固然好,可想来也没太大教育意义,不按历史拍的古装爱情片倒是也可以,你会去看吗?

为什么 古装剧或者历史剧中很少有关于晋朝的?

和当时的社会关系不大,大的是和现代社会的关系。

现代的投资人要排一部古装戏的,是要考虑现代的观众的要求的。

清、隋唐宋、明朝、春秋秦汉三国、商周等这些朝代,总有一些故事是深入民间,人人皆知的。以这些人尽皆知的故事为切入点,来拍一个故事,就会多人看。

反看晋朝、南北朝、元朝等,除了一个成吉思汗和忽必烈,其余的人物几乎没什么人物故事是人尽皆知的。一个社区的大妈可能没听过拓跋珪,可能没听过谢安,但她肯定听过乾隆、李世民、秦始皇等等。

这些朝代除了一些读历史和对历史有兴趣的人之外,其余普通百姓是没多大兴趣的。既然没有观众基础,贸然拍这些朝代的片就会亏本,所以宁愿翻拍N遍封神榜,也不远拍一次淝水之战,就是这个缘故。

拍片是要赚钱的,虽然冒险拍一部,可能大获好评,但毕竟几率低啊。所以一般有钱的投资人是不会拍这些人们认识性低的朝代的片的。

为什么没有关于晋朝的电视剧?

个人意见:

西晋时间太短,开国者的历史很多都在三国中体现出来了,没办法直接用一部电视剧反映。

西晋晚期和东晋(南北朝)时是五胡乱华时期,少数民族入侵,屠杀汉人,民族矛盾极为激化。这段历史中并不缺乏优秀人物,比如白衣军神陈庆之、闻鸡起舞的祖逖等人,也有淝水之战的著名战例。但(1)这种民族矛盾的电视剧不是主旋律;(2)历史混乱,政权和主要人物往往昙花一现,不得善终,拍不长;(3)关注低,人们往往关注的是三国乱世和盛唐,中间的一段乱世却由于不好说的原因被掩盖,试问有几个人知道那些晋朝的英雄人物,都不知道的人又会有几个人有兴趣呢,没市场的电视剧没人拍

为什么以《两晋 南北朝 五胡十六国》为历史背景的连续剧比较少见?

那段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严重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

在从前魏至隋的三百余年间,以及在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过程中,上述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的结果,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黑暗的“乱世”。在此期间,连绵不绝的军阀混战和地方割据,持续不断的族群侵并、政权倾覆,频繁的人口迁徙和灾难;只有西晋短短36年,勉强算是名义上的“统一”,但其内部冲突和争斗亦极为惨烈。

八王之乱时,五胡趁虚而入,中原混战,衣冠南渡。长达三四百年的时间里,多重矛盾交错并织,形成了一个巨大而持久的“历史漩涡”,素为治史者所慨叹。

这段黑暗时期,世族力量强大,民族矛盾突出,这样的大历史背景下拍影视剧,估计比较敏感、尺度不好拿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