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是姜子牙直钩钓鱼。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出自晋朝苻朗《苻子·方外》,文载:“太公涓钓于隐溪,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尝得一鱼。鲁连闻之,往而观其钓焉。太公涓跪石隐崖,不饵而钓,仰咏俛吟,及暮而释竿。”今多比喻心甘情愿的落入别人的谋划。

其实直钩钓鱼是可行的。鱼把穿了钓饵压弯的直的竹卡子,吞下,在鱼嘴里弹开。穿了猪肝条的钢丝直钩钓线绑在钢针中间,可以钓大甲鱼,鲶鱼。

说《封神演义》中,哪位著名的的人物用直的鱼钩钓鱼?

《封神演义》中,用直的鱼钩钓鱼的人是姜子牙。
出处:《武王伐纣平话》卷下:“姜尚因命守时,立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 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 释义 “姜太公”,即西周初的姜尚,又称姜子牙。姜太公用直钩不挂鱼饵垂钓,愿意上钩的鱼,就自己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中别人设下的圈套。
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别号飞熊。商朝末年人。
封神演义:一般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亦是一部中国古代的神魔小说。 为明代许仲琳(一说是陈仲琳)所著,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全书共一百回。《封神演义》的原型最早可追溯至南宋的《武王伐纣平话》,可能还参考了《商周演绎》、《昆仑八仙东游记》,以姜子牙辅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包含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有姜子牙、哪吒、杨戬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结尾。

姜子牙为什么用直钩钓鱼?

比喻心甘情愿地中别人设下的圈套。

出自:宋.佚名《武王伐纣平话》卷下:“姜尚因命守时,立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 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

译文:太公常在溪旁垂钓,但太公的钓钩是直的,上面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并且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


扩展资料

商纣王在位期间,有个人名叫姜尚,字子牙。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精通兵法战略,胸怀壮志凌云。他曾去殷商都城朝歌求做官没 成功。

姜子牙听说西伯侯姬昌招贤纳士、广施仁政,年逾七旬的他便千里 迢迢来到西歧。到达西歧后,他没有前去毛遂自荐,而是辗转来到渭水 北岸住下。此后,他每天在渭水垂钓,等待姬昌的到来。

姜子牙钓鱼的方法很奇特:鱼竿短,鱼线长,用直钩,没鱼饵,钓竿不放进水里,离水面有三尺高。他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一个叫武吉的樵夫来到河边,看到姜子牙用不挂鱼饵的直鱼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像您这样钓鱼,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

姜子牙说:“你不知道个中缘由,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为了钓王与侯。”

后来,他果然钓到了周文王姬昌。姬昌兴周伐纣,迫切需要招揽人才,他断定年逾古稀的姜子牙是栋梁之才。

于是,他斋食三日,沐浴更衣,带着厚礼,亲自前往聘请姜子牙。姜子牙辅佐周文王兴邦立国,后又辅助周武王姬发灭掉了商。姜子牙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建功立业的愿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姜太公钓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姜太公为何要用直钩钓鱼 姜太公用直钩钓鱼的原因是什么

1、首先,姜太公所钓的,本就不是鱼,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不为金鳞设,只钓王与侯”,姜太公所钓之物乃是王侯将相,而如果要钓王侯将相的话,直钩所起到的作用一定要比弯钩大!

2、为什么说直钩比弯钩的作用要大呢?这就是姜太公的聪明所在了。一个钓鱼的老头儿,本本分分、安安心心地钓鱼,又有谁会去在意他呢?如果姜太公用的是弯钩,那么就算他钓上一百年的鱼,充其量,他也只是一个默默无名的钓鱼老头儿。

3、如果姜太公把钓鱼用的弯钩换成一根针,也就是直钩,那么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因为用直钩钓鱼本就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那么但凡见到姜太公的人,势必就会对姜太公产生极为深刻的印象,而且,一传十,十传百,姜太公自然就会名声鹊起,姜太公有了名气,剩下的事情就水到渠成了。

都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太公为何要用直钩钓鱼?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是一句对于我们来说非常熟悉的歇后语。那历史上的姜太公真的是在用直钩来钓鱼的吗?他又为何要用直钩来钓鱼呢?

历史上的姜太公的确没有神话传说中的那样神通广大,但是姜太公用直钩钓鱼却是一件史实。那他为什么要用直钩钓鱼呢?其实姜太公钓鱼并不是为了钓鱼,而是为了等一个人,谁呢?周文王。

在《封神榜》中,姜太公在河边用直钩钓鱼,然后周文王寻找贤能,找到了河边,看到了用直钩钓鱼的姜太公,几句交谈,周文王便认为姜太公是他要找的贤能,于是请他回朝辅佐。也就是在小说中姜太公和周文王在河边相遇之前是不认识的,是姜太公神机妙算算到周文王会来河边。但是真实的历史却并不是这样。

历史上姜太公和周文王在很早的时候就相识了,早到什么是后呢?早到西岐还未起兵谋反。当年商朝逐渐衰落,西岐逐渐发展壮大。商纣王感觉到了威胁,于是将还是西岐王子的周文王囚禁在王都,以当作人质。而此时的姜太公正在王都内奔走,试图寻找机会踏入仕途,但是一直没有成功。他在知道西岐王子被软禁之后,分析了形势,决定救出周文王。在他救出周文王之后继续留在了王都,没有去西岐。

后来西岐起兵谋反,周文王寻找贤能辅佐,找到了姜太公。但是当时的姜太公没什么名气,无法说服周室贵族。于是他们演了一场戏,一场将姜太公定为天选之人的戏。这才有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姜子牙钓鱼,为何要用直钩?这明显钓不起来啊?

姜太公为何用直钩钓鱼,这在历史是非凡之举,更是伟大的创举。因为他钓的不是鱼,钓的是贤明的君主,从而,开创了一个西周王朝和一个强盛的齐国。

第一点姜太公直钩钓鱼一个人的新闻发布会,却轰动了全国。

短杆长线守磻溪,这个机关那个知?只钓当朝君与相,何尝意在水中鱼。这是后代诗人对姜太公钓鱼的生动描绘。姜太公自幼饱读经书,才华横溢,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人,但是他怀才不遇,一生坎坷,历经艰难,他整个青年时代,是在穷困和颠沛中渡过的。姜太公七十岁还是一事无成,满腹才华无处施展,空有一身治国安邦之道。

七十二岁的时候,他决定出山创荡江湖,他在渭水之北磻溪垂钓,直钩钓鱼,他这一举动在周国迅速传播,并且当作奇闻异事扬名于海内外。

第二点姜太公钓鱼一愿者上钩。姜太公终于等来了任人唯贤的周文王,实现他报效国家的夙愿。

这个消息传到了周文王那里,有一天,他以打猎的机会来面见姜太公。姜太公内心也激动万分,热血沸腾,自已盼望已久的愿望就要实现了,但他表面表现的平静如水。

周文王谦恭地向他请教了一个个治国问题,姜太公凭借自己一生才学,有条不紊又极其准确客观、生动鲜明地,一一作出了回答。周文王被他非凡的谈吐和远见卓识所敬服,无比兴奋地说:我的先君太公曾经说过,等到圣人贤者来到周国,周国就会强盛起来。你就是我们久久期盼的人!当即周文王封姜太公为太师,并亲自赶马扬鞭,和姜太公一同进城回宫。

第三点姜太公在两代周王的支持下,精心治理国家,推翻商朝建立西周王朝,立不朽的历史功勋。姜太公到周国担任大司马后,忠心耿耿治理国家,精心训练,培育了一支精锐部队,武王继位,牢记文王的嘱托,他封姜太公为国师,积极致力于国富民强,姜太公倾心支持武王的壮举,推翻商纣王的残暴统治。

公元前一零五七年,武王、姜太公兴师伐纣,率领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联合各地的诸候军队和南方的部落军队,各路大军在牧野云集,举行大战前誓师大会。商讨王忙纠集战车迎战武王,两军相逢,武王、姜太公率军冲杀,商军阵前纷纷倒戈起义,作为先导,引周军潮水般地涌进商朝国都朝歌,商纣王见大势已去,自焚身亡。西王朝建立,因为姜太公功勋卓著,周武王首封姜太公,封齐建国。姜太公用直钩钓鱼,别出心裁,独具一格,是历史最成功的个人新闻发布会,他帮助周文王,辅佐周武王,是建立西周的元勋和齐国的缔造者,姜太公用直钩钓鱼这一不凡的举动,开创一个历史新局面。

姜子牙为什么直钩钓鱼?

姜太公直钩钓鱼,愿者上钩,其意不在钓鱼,而在做人。 姜子牙通过直钩钓鱼,向别人显示他的做人的三个风格和态度。 第一个是“不弯”;第一个是“不藏”;第三个是“不求”。 直钩为“不弯”,不上鱼饵为“不藏”,愿者上钩为“不求”。 做人正直,是为“不弯”;做人坦荡,是为“不藏”;做人无私欲,是为“不求”。 因为仁者德人,所以正直;因为仁者敬人,所以坦荡;因为仁者爱人,所以无私欲。 智为德之下,仁为德之首,有德必有仁,所以仁爱的人必定是有道德的人。 大德如智,大智同德,有大道德的人其实等同于有大智慧的人。 可见,姜子牙通过直钩钓鱼,就让人知道了他做人的智慧,真的是了不得的大智慧的人。 做人做到姜子牙这种层次,那就是君子和圣人了,但是普通人不懂,只有周文王懂了,也算英雄识英雄吧。 周文王再通过和姜子牙进行语言的沟通,发现姜子牙的确有非人之能,知道了姜子牙是大德大智之人,于是大喜,请姜子牙出山做了宰相。

为何姜太公要用直钩钓鱼?

传说商朝末期,渭水流域的一条小溪边有一个白发老人在溪边钓鱼。可是他的鱼钩却是直的,也没有挂上鱼饵,而且鱼钩还悬在水面三尺以上的地方。那老人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道:“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只钓王与侯,不钓水中鱼。”此人就是姜尚,亦称“姜太公”。一天,周文王带着随从路过渭水,看到那个垂钓老人对大队人马过去一点也不在意,文王感到很奇怪,就下车和他攀谈起来。周文王在和姜尚的谈话中,发现他是一个眼光远大、学问渊博的人,而且精通政治、经济、军事。周文王于是立他为国相,辅助他夺取天下。而姜太公用直钩钓鱼的故事也就流传开来了。

姜太公为何要用直钩钓鱼?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太公是位智者,直钩钓鱼只为求伯乐,因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用。他知道自己已经具备了为社会做出好的贡献的能力,所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姜太公钓鱼,不在乎钓到鱼,而是在乎找到欣赏他的人,知音难求呀。就像笑傲江湖中的曲洋,能够被认可,能够有一知音,胜于生命。我们每个人也一样,只要有人能肯定你,你就会非常高兴开心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