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卓马喜欢通过组照来叙事,叙情,用特定的镜头语言借景抒情才是这些照片真正的意义,也是摄影师想要表达的内容。中后期的摄影作品的色彩更接近胶片,图片的概念追求不刻意,这样的随意不造作不俗,但很难成为经典,它的生活意义大于艺术性,这算是比较接近摄影的记录的本质吧。
摄影史|二战后的存在主义
上篇笔记总结了“二战”后对战争的正面反应——以马格南图片社为代表的人文主义态度,到1955年MoMA的《人类大家庭》展览为其巅峰。本篇要梳理的是对战争的负面反应——存在主义。和过往一分为二的方法一样,存在主义在摄影上的体现,我们分欧洲和美国两条线索,各举两位代表人物。
欧洲
约翰·范·德·库肯(Johan Van der Keuken),1955年出版的摄影小说《我们17岁》,是快照模式的一个实例。从1956年到1958年,这位荷兰人在巴黎学习电影,在这期间他在巴黎街头拍摄的数千张照片,成为了他1963年出版的《尘世巴黎》(Paris Mortel)的基础,而该书也成为了欧洲意识流摄影纪念碑式的作品。
《尘世巴黎》分六章,无论画幅、构图,都采用拍电影的手法。库肯后来确实更以电影导演的身份为人所知。百度和豆瓣上都几乎没有讨论他的文章,我通过维基百科,找到了《尘世巴黎》的内页扫描。
艾德·范·德·艾尔斯肯(Ed Van der Elsken)1956年出版摄影小说《左岸的爱情》,他拍摄了一群住在圣日尔曼区的朋友,那里是存在主义的家,集中了咖啡馆文化中的波西米亚生活和许多爱情故事。
摄影小说(Photonovel)算是荷兰摄影师的发明,可以说是私摄影的先兆,把摄影当作日记媒体进行创作,常采用意识流的手法。既非纪实、也非完全虚构。出于商业上的考虑,可以作为电影故事出版,但由于虚拟程度有限,也完全可以将其视作纪实摄影集。
美国
美国的存在主义,有着自己的表现形式——垮掉的一代。面对麦卡锡主义、冷战、和沉闷的艾森豪威尔时代,他们的回应是:“脱离社会,脱离根本,在没有标明航程的旅途中驶向叛逆的自我”。在20世纪50年代,不仅摄影,整个美国艺术都转入内向,不再对外界说话。艺术成了自己内在思想的自然流露。
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的《美国人》法文版1958年在巴黎出版,一年后出了英文版,增加了凯鲁亚克(《在路上》作者)写的前言。弗兰克善用视觉隐喻,并用非凡的智慧与活力将它们编辑在一起,凯鲁亚克说“它是一首从美国身上吮吸出来的悲伤的诗。”
威廉·克莱因(William Klein)1956年发表著作《纽约》,被认为尽管有暴力、冷嘲热讽和挑衅,却洋溢着活力与生命。有意思的是,《纽约》和《美国人》最初都是在巴黎出版的。
以刚才介绍的这四位为代表的意识流摄影者,将摄影从决定性瞬间,推向非决定性瞬间时代。他们的照片大多结构松散,失衡,粗颗粒,失焦,但看上去总是充满活力。它们所呈现的,跟《人类大家庭》的肯定态度或者人文主义的乐观精神恰恰相反。
罗伯特·弗兰克和威廉·克莱因,对之后摄影史的走向有着重大的影响,下一章:“在路上”将会有更详细的介绍。但在这里要引申开去,作为本章内容和本篇笔记的结尾,要梳理的是存在主义和意识流摄影,对战后日本第一代摄影者的深刻影响。
日本
20世纪60年代,日本对美国自19世纪以来的爱恨交加的情绪达到最高峰,对美国占领的愤怒和由占领者带来的文化魅力形成剧烈冲撞。加上60年代法国存在主义的影响,日本摄影出现了文艺复兴。
这些摄影集也许能够把任何对于摄影最终目的的定义,拉伸到断裂点。但是毫无疑问,它们是对一个历史时刻——战后日本社会精神分裂般的性质——的一个回应。
1961年土门拳和东松照明的《广岛-长崎纪实》,1963年细江英公的《蔷薇刑》, 威廉·克莱因 和 艾德·范·德·艾尔斯肯 两位分别代表美国和欧洲的意识流摄影大师开始到日本访问和工作。
1968年11月《挑衅》发行,宗旨是要把摄影从文字的“专制统治”中解放出来,刊物只出了三期,但对后来日本摄影产生巨大影响。
1970年中平卓马(挑衅的创办人之一)《为了即将到来的语言》,1972年森山大道的《别了,摄影》,把意识流的风格推到语无伦次的地步。《别了,摄影》为《挑衅》时代划下了界限。森山大道说:“我打算走到摄影的尽头。”
下一篇笔记将进入本书第四章《在路上》,从此走向社会的风景。
如何拍摄优秀的黑白摄影作品
导语: 我们为什么拍黑白照片?因为没有了色彩的干扰,使得照片完完全全是光和影,大概就是这种纯粹的光影艺术,黑白照片才会那么令人着迷。下面我和大家一起看看如何拍摄优秀的黑白摄影作品。
黑白,Black and white,既对立又统一,是色彩最后的抽象,能够用来表达富有哲理性的东西。黑色代表神秘,未知,沉重,永恒的沉默;白色代表公正,纯洁,超凡,无尽的可能。
不同的黑白照片总能引起人们不同的感受,那是一种无声的敬畏,是一种奢望的简单,是一种等待中的平静,不要大起大落,没有大悲大喜,我们用黑白色的眼球去静观这彩色的世界。
从世界上第一张黑白照片诞生的1826年至1928年第一种彩色胶片软片的研制,这100多年间为黑白摄影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在现在数码横行的年代,黑白摄影,它绝不仅仅只是彩色照片去色那么简单,它讲究影调、对比、明暗、黑白灰的关系,讲究层次过渡的均匀、画面的通透、成像的稳重,甚至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画面透露出的一股深邃,下面我就来从各个方面来谈一下本篇的中心,当看黑白照片时我们到底在看什么,黑白照片的好到底好在哪?我们自己如何去拍摄优秀的黑白作品?
Ⅰ Contrast 反差
反差是影像黑白密度差别、被摄景物明暗差别。
黑白照片中的',反差的表现主要是黑白灰色阶反映出来的不同相对亮度,白色越亮、黑色越暗,对比度就越高,灰色则是起到均衡黑白之间的过渡作用,高反差和低对比度的照片都有各自的独特魅力,像日本摄影家中平卓马、森山大道便是以高反差著称的。
对于反差对影像的影响问题,个人认为,高反差的影像看起来会比较硬朗,轮廓分明,尤其在光影交融中,那种极致到歇斯底里的对比度仿佛把影像推到了高潮,像雕塑,像丰碑,一样永驻。而低反差的影像更多的像是一种温柔的默片,云里雾里,朦朦胧胧,不需要说话,就能经历过影像中故事一样,和作者感同身受。
Ⅱ Grain 颗粒
颗粒,可以说是黑白照片的精华了,颗粒对照片的反差、明暗都有影响,恰到好处的颗粒会为作品增色不少,是黑白照片魅力的外现,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在数码领域后期模仿所谓老照片的颗粒质感的原因吧!
当然,在这里要注明一下,黑白负片的颗粒质感是有别于数码照片中的噪点的,前者带来的机理、质感是起到积极作用的,极致的颗粒让照片看上去更像是古典的画意派,而噪点是因为光线问题产生影像的粗糙部分,为影像带来消极的影响。
Ⅲ Dark 暗角
暗角,在摄影中对着亮度均匀景物,画面四角有变暗的现象,叫做“失光”,俗称“暗角”。暗角主要产生的原因有三:一是广角镜头边缘亮度随着视角变大急剧下降,二则变焦长焦镜头镜片较多,部分镜片直径缩小,造成边角成像光线不能完全通过,降低了边角的亮度,三是由于边角的像差较大,为了提高像质,某些镜片的边缘专门设置的光阑有意挡住部分影响成像质量的边缘光线,造成边角失光。
虽然说,暗角的产生是由于种种工业设计的弊端和光的现象导致,但暗角一定就是坏的麽?我们不能直接去定义它的好坏,不能盲目的说有暗角就一定不好,关键在于是否能够良好的驾驭它,比如有时候合适的暗角恰恰就会使整体照片变得深邃,欧洲著名时尚摄影师让.卢.西伏说过,如果他的照片没有暗角,会感觉有些东西从照片的边缘溜走了。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也一再强调,一定要在图片中保留暗角,如果没有,他会在暗房印刷照片时加入。由此可见暗角这东西也并非一无是处,尤其在黑白摄影领域,其起到积极的作用更是不容小觑。
Ⅳ Tone 影调
到底什么是影调? 影调是黑白摄影的造型手段和技术概念,是指在照片,负片或透明片上能够区别于较亮或较暗部分的任何均匀密度区。
从黑白摄影来看影调的主调可以分为三类:高调、低调、中调(灰色调)。不同的影调有其不同的感情色彩,如高调的明快、淡雅,低调的庄重、深沉,中间调的和谐、平稳等。影调只有与具体的形象、物象相结合,才能赋予作品以鲜明的、生动的感染力。
一、高调
高调给人以光明、纯洁、轻松、明快的感觉。比较适合于表现妇女、儿童的形象。风光照片中的恬静,商品摄影中的素雅洁净,高调摄影一般采用较为柔和的、均匀的、明亮的顺光。有时会觉得它空虚、肃穆、素淡、哀怨,有时又会觉得如同轻音乐、抒情诗一般,根据内容的不同,传达给人们的感情色彩也会不同。
二、低调
低调的作品有时让人感到坚毅、稳定、沉着、充满动力,有时又会觉得黑暗、沉重、阴森森。低调表现的感情色彩比高调更强烈、深沉。它伴随着作品主题内容的变化,显示着各自不同的面目。在人物表现中通常用在老人,威信很高的长者,当然也可以表现性格深沉的年青人等等。表现物像的有雕塑群,纪念碑,古建筑中的庙宇等。
三、灰色调(中间调)
灰色调有其独特的魁力。基调的性格特征不很明显。但画面层次丰富、细腻,它往往随着画面的形象、动势、色彩、光线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感情色彩。它讲究用光,一般为多光源综合配置。用灰色调来表现大自然的景观是很理想的。灰调善于模糊物体的轮廓,造成柔和的、恬静的、素雅的秀美,它又有表现雨、雾、云、烟的专长。
Ⅴ Filter滤镜
黑白胶卷曝光后在胶片上的成像是以银盐的不同密度呈现的,与彩色胶卷以染料呈现有所不同。银盐的密度是曝光量决定的(不考虑冲洗因素),因此在同等亮度下的不同波长光线的通过量不同,就形成了色阶。这是正常情况下的黑白胶卷成像。阻止或加强某种波长的光线通过,形成的色阶就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滤镜的作用。
不同滤镜对拍摄的照片影响不同,如果你记不住那些复杂的作用、效果,只要记住成色的原理即可推算,滤镜只让同色的光通过,互补色完全阻档,互补色左右的阻挡依次减少。例如下图中,某色的滤镜,对其对侧的光阻挡最大,左右依次递减:
以红镜为例,只让红光通过,而对绿光阻挡最大,蓝光亦受很大程度阻挡,因此,拍摄蓝天拍云时,蓝天部分光线通过少,导致蓝天部分在胶片上曝光少,而白云部分中的红光可透过,导致胶片曝光,这个胶片显影处理后,蓝天部分是透明,白云部分银盐密度大,印到相纸上正好相反,蓝天部分曝光多,天色黑,而白云部分曝光少,相纸上是白色,形成了颇为夸张的衬托效果。例如下面这样。
不过,如果景物中同时有红色物体,则要注意红镜不会阻挡它,结果在胶片上曝光较多,而在相纸上红色物体则变成了白色物体,可能会带来问题。
因为红色会最大程度阻挡绿色,而蓝天白云的风光又经常有大量的绿色,结果是绿色部分容易死黑,因此红色用起来实际上要慎重,经常用黄镜或橙镜替代红镜。
所以,综上所述,虽然得到黑白图像是件极容易的事,但学会控制好黑白影调、层次还需要认真的研究一番才行,这就是要靠自己常年积累的结果了。
摄影作品离不开什么,什么才是摄影的灵魂?
一、文章论述
摄影作品离不开什么?简言之,摄影作品离不开摄影器材这是首要的。我认为不是简单的摄影作品离不开摄影器材,更重要的是摄影作品离不开摄影的审美艺术价值和摄影的审美意境。“诗情画意”的审美境界和深刻的主题思想才是真正的摄影的灵魂。
二、 在摄影创作中如何体现摄影的灵魂?
1、摄影作品的创作当然离不开摄影器材,摄影人一定首先要熟练掌握摄影器材的技术,这是摄影创作的前提。我们一定要牢牢的掌握熟练的,灵活的运用摄影的器材,当然也就是要 学习照相机的原理和技术,你真正才才能去创作摄影作品,这是学习摄影基础最基础的首要前提。
2、要不断的学习文化艺术知识,要向书本学习,要读摄影方面的书,多读书,读好书。在学习摄影的时候,一定要循序渐进,逐步积累,反复思考。也就是说学习摄影一定要具有文化艺术修养和深刻的文化艺术功底。这是摄影创作的根源,摄影创作的根基,摄影创作的支撑点。否则,你就不可能创作不出优秀的摄影作品。否则,你拍摄的不是摄影作品,而是图片而已,摄影的一般图片图片不能称为摄影艺术作品。
3、学习摄影一定要向摄影的大师学习,大师的作品都是传世的经典的摄影作品,具有一定的摄影作品的代表的含义。向世界摄影大师学习和向中国摄影大师学习,这是必须的。学习评析,鉴赏,解读大师的摄影作品,一定会很快的提高你的摄影水平。
4、学习摄影,一个摄影人一定要具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社会阅历,个人的社会的阅历就是财富。不论是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或者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的景观,要多思考,多观察,多分析,多理解。个人的生平经历和社会阅历对你的摄影帮助非常之大。
5、摄影人要具有摄影的审美观察力,也就是要具有“眼睛的思维”。“观察力”也好,“眼晴的思维”也好,实际上都是由文化艺术的修养和文化艺术底蕴来支撑的。只有这些你才能具备具有“发现美的眼睛”。在摄影创作中,摄影人你只有挖掘出美,善于发现美,你才只能去表现美,创作美。你一定要具有摄影的审美的观察力和发现美的眼睛,你才只能创作出形式和内容完美结合的具有审美艺术意境的摄影作品,深刻体现摄影作品的主题灵魂。
日本摄影大师筱山纪信
1940年出生于东京新宿,1958年 毕业 于日本大学摄影系。1966年获得日本摄影评论家协会新人奖。1976年在威尼斯双年展上举办了个展《家》。1981年出版了《筱山纪信——丝绸之路》8卷本摄影集。1987年,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了《筱山宽幅东京》展。1991 年,他在东京举办个展《新宿》。
1975年开始,35岁的筱山纪信以少女和性感女郎作为拍摄对象,其摄影作品冲击着日本摄影界乃至整个社会。他被认为是日本人体摄影暴露尺寸最为开放的始作俑者。
不仅如此,筱山纪信和当时日本知名的摄影师一起,重新定义"写真",并且将影响波及海外。他的人体摄影甚至对欧美人体摄影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筱山纪信的人体摄影作品常常令人想起佛教绘画中强烈的单纯性,有时又显现出现代的超现实主义倾向,从而在1970年被作为人体摄影大师介绍到欧洲。
——《西方摄影流派和大师作品》
筱山纪信出版的摄影书籍与作品集上百册。这种与平面传播媒介紧密合作的高产摄影师在日本摄影界是很少见的。这些摄影集在日本社会各个阶层引起了巨大反响。
1991年,(《圣塔菲·宫泽理惠》)一出版,就创下了155万本的销量奇迹,在摄影史上至今无人打破。
但若粗暴地给筱山纪信贴个“拍少女裸体”的标签,则太过狭隘。他的创作十分多元,人体写真,偶像明星、作家,东京街头,黑道组织都是他的拍摄对象。
“筱山广角”也是他独特的一种影像记录方式,用多台照相机分别拍摄后用电脑合为1张宽幅照片,营造了一种超视觉的魅力。八十年代开始,他就不断以这样的手法拍摄系列作品,他说:
拍的东西和拍摄行为都存在虚伪,合起来是不是就看得到真实?谎言说道了几只的时候,很可能就最接近真相了。
日本另一位摄影大师中平卓马曾这么评价过他:
筱山纪信和阿杰特、埃文斯一样,通过平视这个世界,所有事物在画面中是等价的。筱山纪信并没有给出任何廉价的意义,呈现的是阳光下的‘意义坟场’。
筱山纪信的摄影注重画面关系的构成和对光影的运用,不突出任何事物,以客观平视的态度,呈现对世界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少女
在1996年出版的写真集《namaiki》中,筱山纪信写到:
少女傲慢、撒谎、残酷、多变、凶暴、过激、反抗、背叛、坏心肠……那么多的品质只有在少女时代,纯粹无暇而又美丽地体现在同一个生物体上。
筱山喜欢少女独有的棱角,等她们稍微长大一点,和社会接触增多以后就被打磨了,也因此不再对她们感兴趣。
他镜头下的这些少女,在懵懂中流露出自己既撩拨又难掩稚气的一面,每一个人都是一朵奇异的花。
· 选自其作品集《namaiki》《少女馆》,分别于1996年和1997年出版。
·《神话少女栗山千明》算是筱山纪信最为人熟知的作品之一。栗山千明在《杀死比尔》中扮演了一名气质冷峻的杀手。她的娃娃头总给人某种诡异的美感。
· 1991年出版的《圣塔菲·宫泽理惠》最初还是宫泽理惠的母亲策划拍摄的。她以“美丽的东西要在美丽的时刻留下呀!”为理由,邀请筱山纪信为女儿拍摄这组照片,少女美好的身体在光影的映衬下无比动人。
· 1996年出版的《筱山纪信+宝生舞》,是筱山纪信最喜爱的写真集之一。他说在拍摄这个清瘦的小童星时几乎没有多余的对话,拍摄在两人的默契中完成。
欲 望
筱山纪信注重女性的主体意识觉醒。1991年他拍摄的樋口可南子写真。而继《少女馆》之后,筱山又与吉野纱香合作《少女的欲望》。
镜头里阐述的少女欲望,不是男性视角的欲望,而是少女自身的欲望。
选自其作品集《樋口可南子》,《少女的欲望》
三 岛 由 纪 夫
1970年9月中,三岛由纪夫切腹前两个月,他邀请了才30岁的筱山纪信为他拍摄了模拟各种死亡场景的《一个人的陨灭》。三岛设计了各种场景,包括他陷入泥潭,头部插入一柄斧头,被碾压在卡车车轮下等。由于他安排好了一切,让筱山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按快门的”人。
在拍摄过程中,三岛由纪夫的认真给筱山纪信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他是筱山遇到的“最爱挑剔又最能合作”的模特。
1995年,筱山纪信受三岛由纪夫夫人之邀去拍摄了三岛的故居,在新与旧的窥视之间让读者从三岛生活的侧面更加全面地了解他。
坂 东 玉 三 郎
坂东玉三郎是日本国宝级歌舞伎大师,女形(男旦)演员,被誉为日本“梅兰芳”。从坂东20岁开始,筱山纪信就担任其御用摄影师,持续40多年。筱山的镜头里,留下了坂东一步步走向一代宗师的痕迹。
筱山纪信曾说,坂东玉三郎的身上仿佛有一种光,会被他独特的气质一直吸引,所以才有了这段长达40年的拍摄合作。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汤显祖《牡丹亭》
约翰·列侬 X 小野洋子
在约翰·列侬不幸遇难的三个月前,筱山纪信受邀来到纽约,为列侬与小野洋子夫妇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跟踪拍摄,之后成集出版《最后的影集》。除了唯一公开的一张用作了列侬夫妇生前最后的作品《双重幻想》(Double Fantasy)的封面,其余的很少曝光。
超 现 实 摄 影
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筱山纪信创作了一些列超现实主义作品。这些作品大胆的构图,戏剧性的设计,饱含的张力,至今看来依然不乏创造力。它印证了筱山纪信创作的多元化特征,同时以艺术的语言了呈现形体与光影之美。
采访
关于被称为“情色大师”
问:在中国,您为人熟知并且被大家津津乐道的还是大量的女性写真和人体作品,您自己如何看待“人体摄影师”或是 “情色大师”这类称呼?
筱山:我觉得这类称呼完全没问题,看看这次展出的坂东玉三郎(2011在北京798的展览),每一张照片都很性感啊。
关于被判“公然猥亵罪”
问:您曾因在公开场合拍摄裸照被判公然猥亵罪,想听听您自己对此的看法。
筱山:让女模特在东京街头裸体拍摄,这对于熟悉东京的人来说是无疑是一番异样的景色。非常规状态是一种多元化的表达,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看待这个我从小生活的城市、街道。这也是一种让人觉醒的表现形式,没有哪个国家对表现自由能够完全放开。其实我很早就开始拍摄这些,警察已经来得太晚。时代越没活力,对这类作品的审查就越严格。
关于拍摄裸体
问:若说这世界到处都存在虚伪,一个人的裸体是否就诚实些?
筱山:裸体也是可以说谎的,虽然拍照都是拍些假象,但要拍虚假的东西,必须知道什么是真实的。被拍的人除了脱衣服,心也要是开放的,才能站在摄影机前门,这是被拍裸照的人,都要有的基本心态。在拍摄时我最常说的一句话便是请对方将心里的衣服脱掉。
裸体在摄影领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主题。比如,一个人把衣服全部脱掉,在一个裸体状态下,就变成了单纯的“那个人”。如果一个人穿着反映这个时代的衣服,并且发型师当下流行的,表现出得就变成时代了。所以,表现“人”还是裸体最为合适、方便。
我其实常常是在拍别人委托的照片。我拍的是一个人的美丽,体态不见得要有多么完美,每个人其实都有美丽之处,一个人希望被拍摄的地方,若和我在她身上看到的魅力一直,她才是我想拍摄的对象。我希望观众能感受到这样的讯息,穿着衣服,也可以拍得很情色,而有些人脱了衣服却会让人有不舒服的感觉。
另外,裸体的表现 方法 有很多种。比如,截取身体的一部分,用一种现成物拼贴的方式表现;还有一种是非常美丽的,属于治愈系,令人感动的;或是色情的,令年轻人兴奋的。因为,我拍了一些名人的裸体,所以我的裸体摄影总是被大众媒体提到。但我没有只在拍摄裸体,我在拍摄各种领域的作品。
我从来就没有考虑过其中哪一种摄影作品是属于艺术的,哪一种是属于商业的。当然,一般人会区分艺术摄影和商业摄影,我只是拍自己认为有趣的照片。
关于拍摄什么
问:你在周刊杂志的卷首页上每周发表摄影作品,然后在消费后被扔掉。我认为,唯有可以被扔掉的东西才具有时代性。如果是这样的话,在这样的条件下,你在“拍摄什么”这件事上是怎么作出你的选择的?
筱山:这完全凭着一种动物的感觉。我拍摄的东西并不全部是时代的东西,当然会有我自己的选择。是我的感觉、或者说近似于本能与生理的东西来作决定的。比如说吧,电视不是播出了宫泽理惠的婚姻破裂记者会吗?在紧紧盯着这个播出的时候,我是把声音去除的。如果听到语言,人就会马上悲伤起来,一同情的话还要想哭什么的。但如果把声音去掉,只看她的面孔特写绵绵不断地播出的话,就会看到一种不一样的东西。那孩子心中的一种魔性、清纯圣女般的圣性,也就是说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东西,是一种无从说起的奇怪的美。我想大家被吸引住的就是这个。我是本能地凑上去拍摄这种魔性与圣性。不是凭什么理智。因此,她至今为止的人生、经历,或者说这次婚姻破裂所引起的她自身的变化,我并不太关心。把我在一瞬间看到的东西、感觉到的东西拍摄下来是我的做法。
关于耻毛之战
筱山:当时我拍摄了一个叫樋口可南子的女演员,第一次把她下半身体毛拍出来,做成一个画册出版了。于是大家都跟着这么做,逐渐把这个自我控制的框框拿掉了,于是,我们和这个框之间的紧张关系消解了。后来日本对拍摄裸体有了法律,以前你能拍16岁的女孩,现在拍不了了,于是它又战胜了你,对你有了新的制约。所以,我们这些搞摄影的人,总是在和不同时代、国度、规定争夺地盘。面对一层窗户纸,能不能捅破,该不该捅破,我们一直在这个界限上做着工作。
关于性幻想对象
筱山:玛丽莲·梦露。还有的可能你们不知道,比如卡特琳娜·德纳芙,法国的一个老太太,她年轻的时候。当时外国电影看得比较多,受到的影响也大。
关于武士道精神
筱山:我说我如果预知消息会去拍自杀现场,但其实那种死法我并不赞赏,用刀把头砍下来,这种死法我不能接受。我没有那种奉献精神,也不追逐。但他们的生死观我是可以理解的。这些艺术家有一种意念,在有生之年,把自己在艺术上始终追逐的目标实现了以后,就剩了一个支撑自己的肉体,而光这个肉体存在下去,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事情做完了, 达到目的了,就该把我这个肉体舍弃掉了。他们这种做法,我是可以理解的。
关于拍照的艺术性
筱山:美国一个著名的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我跟他的不一样在哪呢?他进的是商业的门,发展成了艺术家,而我根本没有把自己做的事情看成是艺术。摄影本身并不局限在艺术这个狭小的范围里,它本身有更大的活动空间。摄影更大的作用是记录,同时给人带来一定的刺激,比如拍裸体照,对年轻人就有刺激作用。我不觉得自己是个艺术家,我觉得我就是个拍照的。
关于摄影本身
问:用数码拍摄后,您会使用PS吗?
筱山:我不喜欢后期,尽量少修片,这会破坏作品的自然性。
问:对于杂志的委托拍摄和自由创作,两者是否有矛盾?您如何来权衡?
筱山:作为职业摄影家,必须要满足客户要求,同时也得考虑读者需求。我拍摄的那些明星中,有事务所的委托拍摄,也有主动去联系我自己喜欢的明星,比如宝生舞。我也曾应三岛由纪夫之邀去为他拍摄。但他对拍摄有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我并不十分喜欢这种实现安排好的摆拍,尽管我们的拍摄过程还是很有趣的。我会通过出写真集、办摄影展来进行更多的自由创作。
问:所谓的 1970 年代,处在结束了节日狂热气氛的 1960 年代与开始疯狂消费的1980年代的中间,公害呀石油危机呀这样的阴暗的事很多。但是,我还是从这个时代受到了许多影响。从这个意义来说,这本摄影集很好地保留了1970年代,看同时代的绘画与雕塑,却感受不到这麽多的东西。
筱山:在我的摄影集中相当重要的一点是,比如我从船上拍摄的伊豆洋面的地震引发的火灾光景,决不是要揭发自然的威力;也没有由于拍摄了核能船而就原子能问题表达什麽意见。也就是说,我拍摄的是在时代当中的突出人士、不管有名无名只要触动了我的琴弦的人、变故、风俗、事件等,我只是以我的直觉与生理来轻松地拍摄,“核能船也是一艘很漂亮的船呀”、“地震引起的火灾的火可真好看呀”等这样的感觉。没有对看我照片的人发送什麽信息。
在照片的量变得庞大,集成一册的时候,对像你这样在 1970 年代成长起来的人来说,也许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其他人的看法还会不同吧。我所拍摄的一个一个的人,只是我的生理、兴趣与欲望的体现。因此,如果从其他语境来看他们的话,就会拥有另外的意义。我的照片不会强加于人。最初看上去没有主体性与个性,人家会批评说你怎麽一点也没说应该说的话呀,但是我认为所谓的摄影不是自我表现的装置。因此,我是一个一边与时代一起前进、融入时代,一边贪婪地拍摄触动了我的眼睛与欲望的东西的摄影家。
问:你有本以新宿的照片为中心而构成的摄影集《东京未来世纪》。这本摄影集一定要经过一段时间再来看它,才可以思考那个时候东京的事。就像现在的《睛天》刻录了 1970 年代那样。
筱山:这本摄影集越是让它束之高阁就越是有意思。摄影真正令人着迷之处是魔性、情色、不知不觉中的妖艳这种东西,是这些东西使事物成为事物。只要能够感觉到这种东西的话,就拍得到照片。著名的人还是默默无闻的人、男女老少、人人皆知的建筑、无人知道的建筑、散落在街道上的垃圾、只要有某种东西吸引了我,我就会快步上前拍摄下来。结果,是神降临了或者说是神在那里出现了,尽管我并不知道,但会发生特别的事情。
问:现在还在拍摄东京吗?
筱山:与其说是拍摄东京的事物,还不如说是拍摄住在东京的怪人。希望大家不要产生误解,所谓“怪人”只是“住在现在的东京的人”这个意思。就像我刚才说的那样,因为东京这个都市本身已经怪了,因此,如果人不怪的话就住不下去。也就是说,我也怪,你也怪。
因为在为各种各样的杂志拍摄人物,因此当我的直觉感觉到“这个人怪”的时候,我就用 8×10 英寸的相机、黑白胶片来拍摄他。这可真是有意思的工作。都是我很喜欢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象征了现在的东京。因此,我给这些照片起的题目是“东京人”。
问:你就这样在不断地大量拍摄被消费的图像呢。几十年过去后,随着时间的累积,这些照片会作为完全无法消费的东西再次出现。横尾忠则最近把自己在20年前拍摄的东西整理而成一部名为《记忆的透视法则》的摄影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照片还是现在来看更有意思。在这本书里出现的人中,已经有20多个人去了另一个世界,尽管如此,他们却活在了这本摄影集中。
筱山:如果在量方面积累庞大的话,就会成为一桩不得了的事。因为在那个时候也许我已经死了,但照片却留了下来。不过,如果带着要留照片下来的意识的话,结果反而留不下来。摄影就是每天认真地不断拍摄,摄影就是这样的东西。
采访综合自网络,文字来源:
《知日·写真》2013 ,原文标题《我是为了被表扬和称赞才拍照的》
人体摄影相关 文章 :
1. 少女人体艺术摄影作品欣赏
2. 韩国大胆人体艺术摄影作品
3. 世界优秀人体摄影作品
4. 大胆欧美人体模特摄影作品
5. 人体摄影图欣赏
有什么值得推荐的摄影集。想做礼物送给别人。
摄影艺术:20本值得珍藏的日本摄影画册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日本摄影家在现代技术的运用中逐渐建立起了不同于欧美的、特有的摄影语言体系。同时,大量的照片集丰富出版市场。正因为日本的摄影与出版平行发展相辅相成,我们才在此为您罗列出20本值得收藏的日本画册。
《木村伊兵卫的镜头》
木村伊兵卫
推荐理由:木村伊兵卫回顾经典之作
关键词:现实主义、元老级
本书为2007年京都现代美术馆“木村伊兵卫的镜头”回顾展同名配套画册,收录了木村伊兵卫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按“秋田”、“人”、“城市”、“战争”等6个主题分门别类呈现。本书作为木村伊兵卫一生最重要作品的精选值得推荐。他是20世纪日本元老级的纪实摄影家,他的现实主义摄影在二战前和上世纪50年代的日本产生极大影响。
东松照明
推荐理由:东松照明回顾展目录
关键词:时代精神、现实主义、战后一代
这部作品为2005年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回顾展“一个民族的外皮”配套画册。收录了他150张照片。森山大道撰写的前言。现实主义是东松照明作品必不可少的元素,兼顾客观记录与文学化隐喻,本书题目中的“外皮”并非仅仅指“事物的表面”,而是像一张地图,因循它你可以读出日本的本质以及未来。揭示战后日本人的内心痛苦。
《 吹过的风》
植田正治
推荐理由:植田正治代表性作品专集
关键词:沙丘、超现实、战后一代
植田正治是战后一代前卫摄影的代表人物。画册中,植田正治充满舞台感的沙丘人像、群像均拍摄于距离他家不远处的鸟取沙丘,画面极简、抽象,气氛浓郁,具有某种超现实效果,容易让人联想起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勒内。这套作品是植田正治最具代表性的一套作品。
《蔷薇刑》
细江英公
推荐理由:细江英公最富盛名的作品专集关键词:三岛由纪夫、人像、设计、死亡本书为细江英公最富盛名的作品专集。1963年这套作品集首版以《Killed byRoses》为名发表。1971年发表的第二版改名为《蔷薇刑》,引起轰动。全新的版本由三岛由纪夫操刀,分为五个片段:海洋和眼睛,眼睛和罪孽,罪孽和梦幻,梦幻和死亡以及最后的死亡。
《鸦》
深濑昌久
推荐理由:日本近代摄影史的传奇名作
关键词:鸟、黑白、诗意
本书为日本近代摄影史的传奇性重要著作。本书的编辑手法复杂精湛,照片风格低沉幽暗,令人过目难忘。《鸦》是深濑在行将结束第二段婚姻的1976年前后开始,历时六年,往返于上野与故乡北海道期间所摄。被称为一部深濑的“私小说”。2008年由bedford arts发表复刻版。
《1971/纽约》
森山大道
推荐理由:森山大道代表性作品专集
关键词:挑衅者、纽约
《1971/纽约》是森山大道众多摄影专集中颇具有代表性的一部。首次踏上最代表西方的纽约的土地“我有点像一只刚离开母亲的小狗,初次留下自己的痕迹”。1971年森山大道在纽约旅行期间,用半幅相机拍摄了100多卷胶卷。这是一部纽约影像探险之旅,也是关于纽约的影像纪念碑。
《原点回归—横滨》
中平卓马
推荐理由:中平卓马回顾展目录
关键词:挑衅者、理论者
2003年在横滨美术馆举办了“中平卓马 原点回归——横滨”的回顾展,展出了从摄影初期到 2003 年,从黑白到彩色将近 800 幅作品,本书为回顾展同名配套图录。中平卓马是一位一直以来为国内读者所忽略的独特的日本摄影家。中平卓马的美学风格简单明确,返璞归真,却韵味独特。
《 Soul and Soul 1969-1999》
铃木清
推荐理由:铃木清代表性作品专集
关键词:纯美学、黑白、手工书
铃木清对制作摄影集非常讲究,亲自设计自费出版。本书首版为1972年自费出版,目前能买到的为英文复刻版,保留了最初版本极强的手工感,照片旁时常可见作者的批注和手绘记号。铃木清认为表现精神范畴的摄影只能用黑白照片。他的摄影追求纯美学意义,同时兼顾个体的社会感。
《感伤之旅 冬之旅》
荒木经惟
推荐理由:荒木最富盛名的作品专集
关键词:新婚、死亡、手工书
本书为新潮社1991年复刻的版本,装帧精致,内页印刷却忠实于当年的朴素效果。值的一提的是,三影堂最近举办的“感伤之旅/堕乐园 1971-2012”展览同名配套画册值得推荐,内容不仅包含“感伤之旅、冬之旅”全部照片,而且还有荒木最新的“堕落园”系列,而这本在国内较容易买到。
《 Naoya Hatakeyama》
畠山直哉
推荐理由:畠山直哉英文版全集
关键词:景观、人与自然、时间、彩色
本书为第一本全面呈现畠山直哉作品的全集。他是一位较“国际化”的日本当代摄影家,他的作品为世界范围所关注。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他一直在关注自然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影像中的时间。本书收集了“石灰工厂系列”、“爆破系列”、“河流系列”等所有重要作品。
《民谣山河》
须田一政
推荐理由:须田一政代表性作品专集
关键词:世俗生活、日本精神
须田一政使用彩色滤镜配合闪光灯拍摄黑白照片,这本书设计装帧虽然算不上收藏级别精美的装帧,但照片魅力非凡,拍摄风格也代表了他拍摄的特点。通过各式人像反映世俗百态,从中可以感受到那种气氛独特的“场”,或者说一种“物哀”情怀,是种具有日本本土精神特征的物。
《 东京梦谭》
鬼海弘雄
推荐理由:鬼海弘雄代表性作品专集
关键词:人像、街头
本书是鬼海弘雄的一本代表作,草思社2007年出版。这本书通过照片表现出街道的质感,人的气味,故事的气息。梦与现实交融着飘浮着游走,通过一场街拍肖像呈现在观者面前。鬼海弘雄拍摄街头人像,皆为6×6画幅黑白照片,拍摄的街头人像意蕴深刻且平实质朴。
《Hiroshi Sugimoto》
杉本博司
推荐理由:杉本博司最全英文版全集
关键词:大画幅、黑白、当代艺术、哲学
本书是德国Hatje Cantz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一套杉本博司作品精选集,包含蜡像系列、海景系列、剧院系列、建筑系列等。2009年,在本书基础之上推出了扩展版,增加收录了杉本博司最新的作品“闪电原野”以及物影画系列。这是笔者所知目前市面上最全的一本杉本博司作品集。
《 Hiromix》
利川裕美
推荐理由:新一代私摄影鼻祖级英文版作品集
关键词:私摄影、少女、彩色
这本由Steidl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作品集所呈现的是一个花季少女的生活日记,一种新一代青年的生活模式,以及所谓青春的价值和意义。本书在世界范围都曾引起过广泛关注。利川裕美因与荒木经惟邂逅,深受启发,之后在日本引起私摄影风潮。她简单直接的拍摄风格使她脱颖而出。
《 Tokyo》
Takashi Homma
推荐理由:新一代的摄影家代表作
关键词:后现代、都市生活、彩色
由光圈社出版的《Tokyo》这部画册十分鲜明地代表了新锐摄影师的拍摄风格。TAKASHI HOMMA是日本新一代的摄影家,拍摄上世纪90年代东京以及城郊。他的摄影似乎只体现记录属性,一种类勘探式的摄影。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明显受到西方影响的痕迹,体现为一种后现代色彩。
《Son of a BIT》
内原恭彦
推荐理由:令人耳目一新的数码作品集
关键词:数码时代新锐、曼谷、彩色
本书为内原恭彦在东京、曼谷的贫民区等地旅行,用尼康D100拍摄的数码照片集成的作品集,在当时数码照片作品集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作者对于尚不完美的数码器材恰到好处的运用让人称赞。本书照片皆为出血印刷,编辑排版设计简洁大方。虽谈不上震撼巨作,但其别具一格值得关注。
《Illuminance》
川内伦子
推荐理由:光圈出版的川内伦子作品集
关键词:女性、生活细节、彩色
本书作为川内在西方发行的第一本画册,被评为2011年度最佳摄影书作品。她的作品色调细致、构图巧妙而且女性气质浓郁,照片中的那些小细节看似平淡,底下却暗流汹涌。她曾说,“照片仅仅漂亮是不够的,如果它连我自己都没法打动,更不会打动任何一颗别人的心。”本书目前已印至第二版。
《Mika Ninagawa》
蜷川实花
推荐理由:蜷川实花英文版作品精选集
关键词:女性、彩色、梦幻、时尚
本书是蜷川实花在西方出版的第一本作品集。也是国内读者较容易购买到的一本蜷川画册。蜷川实花是当代日本的一线女艺术家。她的摄影作品颜色丰富夸张,近乎爆炸一般地展现动感及活力。她将女性的精神与对色彩的偏爱完美混合,创造出如同糖果般梦幻的女性世界。
写真集《うめめ》
梅佳代
推荐理由:别具一格令人瞩目的获奖作品集
关键词:女性、幽默、彩色
这本书为梅佳代2006年出版的第一本作品集,由日本Little More出版社出版。日本新一代年轻女摄影师,她的摄影作品幽默风趣、朴实乐观,被认为不刻意、不做作、不华丽,基于是她眼睛所看见的世界,记录的是发生在每个人身边的瞬间片段。
《未来ちゃん》
川岛小鸟
推荐理由:川岛小鸟代表性作品专集
关键词:女性、儿童、彩色
川岛自费出版的500本《未来ちゃん》刚上市就被抢购一空。新《未来ちゃん》相比原摄影集收录了更多照片。本书的编辑思路为:分四季向我们展示未来酱的生活。川岛小鸟是日本“八零后”摄影家。在拍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女性视角及母性情怀,使得拍摄成果浑然天成、自然生动。
荒木经惟、森山大道,两者有何异同?
森山大道
生于1938年的大阪,父亲因为工作关系四处搬家,年轻时夜校学设计辍学,20岁在大阪开过设计事务所,21岁给岩宫武二做助理被引至摄影圈并转赴东京,中间经历父亲去世和女友分手,年轻气盛一心投入自由摄影,1962年24岁时机缘给30岁的细江英公(摄影大师持续成名中,19岁出摄影展出道很早)做助手,不久就自己出来单干搬家到东京南边的逗子市(属神奈川县),一度穷困潦倒,是靠着妻子工作支撑生活,每天拿着妻子给的饭团和三百日元在横须贺(逗子市北)街头拍照,深受威廉姆克莱因(William Klein1956年出版的纽约的新街头摄影影响很大)、东松照明(日本战后的成名摄影师)、尤金阿杰(Eugene Atget19、20世纪交替期拍摄巴黎)等人影响,以强烈对比的黑白照片拍摄街头。
1964年,以横须贺基地为主要内容的街头照片投稿到杂志社被采用,26岁的森山大道开设独立影展,算是在摄影界初露头角。1968年首次摄影集《日本剧场写真》出版,1969年与中平卓马(同龄摄影师及评论家,成名较森山略晚,两人在66年合伙开摄影事务所)等人创办杂志《Provoke挑衅》,个人风格确立,影响很大。70年代后,森山的摄影陷入一段整理期,74年同细江英公、荒木経惟、东松照明、深瀬昌久、横须贺功光等人创立摄影学校(2年后解散),期间出国游历。1982年的《光与影》展览再次获得巨大成功,个人风格稳固,开始不断在日本及海外开展,90年代后成为公认的摄影大师。
荒木経惟
生于1940年的东京,父亲是做木屐的工匠也是业余的摄影师,年轻时读印刷工学科,1963年23岁时进入电通公司做设计职员,1964年的摄影集《さっちん》(很独特的街头影集,题目请日语达人翻译下)获得首届太阳赏(出版社平凡社下辖平面杂志《太阳》设立的摄影奖项),受到日本摄影界的关注。70年代初以前出版的摄影集基本都是自制私家版,以城市街头、个人生活及私密性为主题。1971年,荒木経惟与电通公司的同事青木阳子(好像是文案,后来有很多杂志随笔专栏)结婚,同年两人在冲绳的新婚之旅以《センチメンタルな旅》之题个人出版一千册,内容非常的私密,年轻人的新婚、出游、生活、两性。
1972年,荒木辞职成为独立摄影师,也是有很长时间靠着妻子的工作支撑生活。1974年,荒木同上面提到的几位成立摄影学校,与森山大道相识相知,惺惺相惜,也与篠山纪信(同龄摄影师,也拍写真,拍过小野洋子和列侬)关于写真产生争执绝交。荒木这时的作品多出版在各种杂志上,因为私密性的主题一直备受争议。1976年,荒木在银座开展《我的爱。阳子》。1990年初,荒木阳子因癌症去世,荒木経惟因此悲痛而无法自拔,此时两人在杂志上连载的配图文《东京日和》刚刚开始三期,后来荒木决定独自完成专栏借此表达情感(有97年同名电影取自这段经历)。荒木経惟是个多产的摄影师,各种写真、私密生活、两性、东京的摄影集至今已超过350本,也是在90年代后成为公认的摄影大师。
求《私摄影论》全文免费下载百度网盘资源,谢谢~
《私摄影论》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MnfeRkgPqNE2t6vfCakoiA
简介:私摄影,可以说是极为流行的一个摄影概念,也可以说是极易受误解的摄影概念。在这本经典日本摄影论《私摄影论》中,摄影评论权威饭泽耕太郎从日本摄影谱系出发,以中平卓马、深濑昌久、荒木经惟、牛肠茂雄四位代表性摄影家为例,以简洁清晰的文字、敏锐的洞察力讲述他们各自传奇的人生历程,解说一百多幅相应时期的精彩作品,观察、深入其作品中的“私性”表现,解读令人痴狂入魔的私摄影。
卓马陶瓷是几线品牌 国内较好陶瓷品牌推荐
时代在进步,各行各业也不可能止步不前,对于装修材料也是如此。现如今,市面上的陶瓷品牌琳琅满目,因此困扰大家做选择,毕竟人人都想选择一款品质好、性价比也高的为自己家庭装修使用。然而,在众多陶瓷品牌中, 卓马陶瓷是几线品牌 ?下面就来了解看看。
1、卓马陶瓷是几线品牌
一直以来,卓马陶瓷秉承“团结、勤奋、求实、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品位由专业决定”为理念,为群众营造一个温馨、朴实、典雅的零星空间。企业坚持技术创新化、管理科学化、产业规模化,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为打造中国名牌而不懈努力。
同时,卓马陶瓷还曾获得过很多的大奖,这是对卓马陶瓷工匠典范的认同与肯定。其产品远畅销全国各地。而且产品质量稳定,花式新颖,规格齐全,耐磨度高,色泽亮丽而让用户称赞。但是, 卓马陶瓷是几线品牌 ?据了解,位居于四线品牌。
2、国内较好的陶瓷品牌有哪些
a、新中源
抛光砖十大品牌,行业领导品牌,国内第一家生产喷墨薄板砖的企业,广东新中源有限公司。
b、蒙娜丽莎
中国驰名商标,广东省著名商标,素有“陶瓷帝国”之称。,中国十大抛光砖品牌,佛山市蒙娜丽莎陶瓷有限公司。
c、东鹏
中国驰名商标,中国陶 瓷砖 品牌,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之一,中国地砖十大品牌,广东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d、马可波罗
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广东省著名商标,抛光砖十大品牌,最具价值品牌500强,广东马可波罗陶瓷有限公司。
e、 亚细亚
中国名牌,上海著名商标,亚洲最具知名度的全方位陶瓷制造厂商之一,十大抛光砖品牌,亚细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f、鹰牌
专业研发、生产、销售的大型国际建筑陶瓷企业,抛光砖十大品牌,十大品牌陶瓷,广东鹰牌陶瓷集团有限公司。
我结语:以上就是对 卓马陶瓷是几线品牌 及国内较好陶瓷品牌有哪些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认识更多的陶瓷品牌,从而能更好的进行选择。毕竟品牌、种类繁多,想要选择到令自己真正满意的还是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