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也叫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当中包括了对风险的量度、评估和应变策略。理想的风险管理,是一连串排好优先次序的过程,使当中的可以引致最大损失及最可能发生的事情优先处理、而相对风险较低的事情则押后处理。首先,风险管理必须识别风险。风险识别是确定何种风险可能会对企业产生影响,最重要的是量化不确定性的程度和每个风险可能造成损失的程度。其次,风险管理要着眼于风险控制,公司通常采用积极的措施来控制风险。通过降低其损失发生的概率,缩小其损失程度来达到控制目的。控制风险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方案,编制多

如何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五点:

1、应急预案

根据发生和可能要发生突发事件,事先研究制订的应对计划和方案。

应急预案包括各级 *** 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以及基层单位的预案和大型活动的单项预案。

2、建立健全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预案体系。

所谓“纵”,就是按垂直管理的要求,从国家到省到市、县、乡镇各级 *** 和基层单位都要制订应急预案,不可断层,预案的层级越低,各项规定就要越明确、越具体,避免出现“上下一般粗”现象,防止照搬照套。

3、建立健全和完善应急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集中统一、坚强有力的组织指挥机构,发挥我们国家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形成强大的社会动员体系。

建立健全以事发地党委、 *** 为主、有关部门和相关地区协调配合的领导责任制,建立健全应急处置的专业队伍、专家队伍。

4、建立健全和完善应急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信息报告机制、应急决策和协调机制、分级负责和响应机制、公众的沟通与动员机制、资源的配置与征用机制,奖惩机制和城乡社区管理机制等。

5、建立健全和完善应急法制。

加强应急管理的法制化建设,把整个应急管理工作建设纳入法制和制度的轨道,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来建立健全预案,依法行政,依法实施应急处置工作,要把法治精神贯穿于应急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扩展资料: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提出了六项工作原则,即: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

“居安思危,预防为主”是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指导方针。

预防在应急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应急管理也是同样的道理,最理想的境界是少发生不发生突发事件,不得已发生了那就要有力有序有效地加以处置。

做到平时重预防,事发少损失,坚持和贯彻好这个方针是十分重要的。

应急管理的方针

“居安思危,预防为主”是应急管理的指导方针。
预防在应急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古代的先哲们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精辟的思想。《诗经》里有“未雨绸缪”的告诫;《周易》中有“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的思想;《左传》里有“居安思危,思则有备”的警句。《孙子兵法》讲得更明白:认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所以孙子提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者,不得已而为之。”应急管理也是同样的道理,最理想的境界是少发生不发生突发事件,不得已发生了那就要有力有序有效地加以处置。做到平时重预防,事发少损失,坚持和贯彻好这个方针是十分重要的。

应急管理的三策略是指

应急管理的指导方针是“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应急管理法制:在深入总结群众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订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形成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并且最终上升为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使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基本上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一案”为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三制”为应急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主要通过依法行政,努力使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

分级负责: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性、可控性、所需动用的资源、影响范围等因素,启动相应的预案。


建立和完善联动协调制度,推行城市统一接警、分级分类处置工作制度,加强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军地之间、中央派出单位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沟通协调。

充分动员和发挥城乡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如何有效开展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就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由内部和外部条件支配,出现一个或几个对整个事件和应对工作起到决定性影响的要素,必须在短时间内作出处置的重要环节。

如何有效开展应急管理 篇1

一、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关键要建立健全预警系统

预警是公共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关键。因为,预警能灵敏、准确地告示危险前兆,及时警示,作用在于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事故发生对生命造成的伤害与财产损失。因此,建立健全预警系统就凸显重要,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关键。首先,要确定风险来源,列举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现象或表象;其次,要分析应急事件,包括应急事件发生的频率、应急事件的影响力、应急事件管理的难度以及公众的关注度;第三,要确定应急事件的预防控制策略,根据应急事件的性质和社会对应急事件的承受能力,制定不同的应对策略。

二、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核心要健全决策机制

应急管理工作是新形势下政府行使社会管理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决策机制,是提高应急管理决策水平的核心环节,是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支撑和技术依托,是科学、准确、及时处置应急事项和防范风险、减少损失的重要措施。因此,要通过各项制度性改革或创新举措,进一步完善危机决策机制,以提高决策系统的整合能力,强化应急决策信息、智囊及训练机构建设,加强有关部门及地方各级政府的决策组织体系建设。在风险来临之际,快速反应,科学应对,规范处置,全方位构筑危机决策系统及其组织架构,从而提高应急决策能力和效率。

三、做好应急管理工作,中心要规范信息传播

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及时、准确、全面地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十分必要。既体现政府对公众知情权和切身利益的尊重,又为政府采取进一步行动打下舆论基础。不断改进应急信息发布机制,本着以人为本、对人民群众利益高度负责的原则传播信息,是政府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非常措施。因此,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发布必须坚持准确、及时、客观、公正、正确导向、有利于突发公共事件的平息等原则。建立标准统一的信息发布制度,明确公布不同类型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和风险提示信息的标准、等级、时限、渠道、范围、技术分析、政策解释等,做到内容权威、体系完整、规范有序。

四、做好应急管理工作,重心要保证物资供应

物资供应是保证应急后勤支援的前提。建立完善的物资保障制度,保证充足的物资供应及收支的规范是做好应急管理、实施应急预案的基本保证和先决条件。因此,应不断加强应急物资计划的储备,包括医疗设备、急救器材、药品、血源、救护车辆、防护设施、生活物品、通信设备等。同时,应保证充足的.应急资金,国家财政预算项目中应安排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备性支出。

五、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基础要坚持依法行政

依法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已制定了涉及应急管理的法律36件、行政法规37件、部门规章55件等。初步形成应急管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对保障应急管理科学、规范、有序起着重要作用。把应急管理的经验性做法和规律性认识,以法律法规形式予以规范和确认,有利于更好地指导应急管理工作,确保应急管理工作始终在法律轨道上运行。因此,坚持依法行政,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历史的需求,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坚持依法行政,才能不断地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国民财产的损失。

如何有效开展应急管理 篇2

一要建立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要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完善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和必要的经费,确保机构到位,人员到位,职责到位。

二要完善基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要按照预案体系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根据本辖区、本行业特点,认真做好预案编制和修订工作。并结合预案积极组织实战性强、群众广泛参与的应急演练,针对演练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及时修正和完善,真正达到落实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目的。

三要抓好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基层应急队伍处于突发事件的第一线,是先期处置突发事件的主要力量。一支基本素质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基层综合应急队伍,可以在隐患排查和信息报告中发挥预警作用,在先期处置中发挥骨干作用,在协助处置和恢复重建中发挥辅助作用。

四要做好基层应急保障设施建设。乡村要加强抗御本地区常发突发事件的基础设备、设施及避难场所建设,提高自身防灾抗灾能力。社区,特别是人口密集场所(学校、医院、车站等)和工业区等高风险地区,要加强消防避难场所、医疗卫生等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日常管理和巡查。

五要做好基层应急管理和培训工作。干部职工要学习《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熟练掌握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程序和处置措施,做到依法应对。同时,要广泛开展应急管理“四进五有”(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有机构、有预案、有队伍、有后勤保障、有科普宣教)活动,利用各种媒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应急知识宣传,增强群众忧患意识,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六要强化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和预警。要健全隐患排查监控机制,对各类危险源、危险区域和因素以及社会矛盾纠纷进行全面排查,对发现的隐患要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限期改正,同时要建立隐患排查信息数据库,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和动态监控。要建立健全信息收集报告制度,重点区域、行业、部位要设立安全信息员,及时掌握突发事件的预警信息,做到早发现、早防范、早处理。要强化社会联动机制,发挥群众、社会组织及公民在突发事件预防和应对等方面的作用,努力形成基层应急管理的整体合力。

七要做好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要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的要求,明确办事机构和人员,理顺纵向、横向的对口关系,充实力量,加强应急值班和信息报送工作。要坚持全天候值班制度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度,健全信息搜集、处理和报送制度,全力做好信息收集准确,信息传递及时,隐患排查到位,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大局稳定。

如何有效开展应急管理 篇3

根据浏阳市《关于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活动的通知》精神,为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应对突发事件,切实搞好本次应急管理宣传周活动,我镇高度重视,结合自身实际,认真组织开展了宣传活动,现将宣传周工作情况小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为切实加强对应急管理的领导,确保应急管理工作取得实效,我镇成立了以镇长唐朝晖为组长的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应急办具体负责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与此同时,我镇把加强应急管理摆上重要位置,在财政预算范围内把人力、物力、财力等公共资源更多的用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并建立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和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运转机制,为应急管理宣传工作的扎实开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二、制定方案,周密部署

应急管理宣传周工作能否成功开展,取得实效,关键还是看制定的方案是否切合实际,切实可行。在本次的宣传周活动的方案制定中,我们充分考虑了本镇实际,对方案的可操作性、现实性进行了深刻探讨。采取自主宣传、集中宣传、开展系列防灾减灾活动、搞好重点灾害隐患排查等形式对整个宣传周活动进行了周密部署,同时我们分阶段,有步骤对宣传周活动进行了全面规划,确保了制定方案的严密和切实可行。

三、有序开展,注重落实

在此次宣传周活动中,我们采取镇应急办负总责,主要村(居)、单位部门各负其责的形式,在全镇范围内展开了丰富多彩、效果显著的宣传活动。

一是镇应急办在镇政府门前设立应急知识现场宣传点,组织综治司法办、林业站、水管站、安监站、派出所、国土所、卫生院等相关站办所工作人员进行现场应急知识宣传;

二是督促主要村(居)在各自辖区内进行应急知识宣传,如泮春居委会、龙伏居委会、焦桥村组织支村委班子成员在人员密集的集镇街道发放应急知识宣传单;

三是指导辖区内学校组织好学生开展应急避险活动;

四是结合本次强降雨天气,由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牵头,全体机关干部和部分村(居)民共同参与,在石江村洞庭黄水库进行了一次突发事件应急现场演练。整个活动宣传周,我们通过悬挂标语、制作宣传板、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在全镇范围内共悬挂条幅10条,展示宣传板5块,发放宣传单2500余份,增进了公众对应急管理知识的了解,增强了公众的危机防范意识,营造出了良好的宣传氛围。

如何有效开展应急管理 篇4

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五点:

1、应急预案

根据发生和可能要发生突发事件,事先研究制订的应对计划和方案。应急预案包括各级政府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以及基层单位的预案和大型活动的单项预案。

2、建立健全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预案体系。所谓“纵”,就是按垂直管理的要求,从国家到省到市、县、乡镇各级政府和基层单位都要制订应急预案,不可断层,预案的层级越低,各项规定就要越明确、越具体,避免出现“上下一般粗”现象,防止照搬照套。

3、建立健全和完善应急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集中统一、坚强有力的组织指挥机构,发挥我们国家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形成强大的社会动员体系。建立健全以事发地党委、政府为主、有关部门和相关地区协调配合的领导责任制,建立健全应急处置的专业队伍、专家队伍。

4、建立健全和完善应急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信息报告机制、应急决策和协调机制、分级负责和响应机制、公众的沟通与动员机制、资源的配置与征用机制,奖惩机制和城乡社区管理机制等。

5、建立健全和完善应急法制。

加强应急管理的法制化建设,把整个应急管理工作建设纳入法制和制度的轨道,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来建立健全预案,依法行政,依法实施应急处置工作,要把法治精神贯穿于应急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扩展资料: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提出了六项工作原则,即: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

“居安思危,预防为主”是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指导方针。

预防在应急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应急管理也是同样的道理,最理想的境界是少发生不发生突发事件,不得已发生了那就要有力有序有效地加以处置。做到平时重预防,事发少损失,坚持和贯彻好这个方针是十分重要的。

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什么方针

一、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的方针本条规定,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这是我们减少各类突发事件的保证,是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前提。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我们在许多工作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突发事件是突然发生的,很多具有不可预见性,但是突发事件并不是完全不可以预防的。如果全社会的公共卫生意识能够得到极大的提高,将讲卫生当成自己的自觉行动,那么许多传染病就有可能不会暴发;如果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完全按照食品卫生法的规定,注重食品的卫生与安全,那么食物中毒就有可能得以避免。因此,防重于治。条例的规定,不仅仅是针对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处置,更重要的是防止、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因此,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对各类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情况进行分析、预测,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急处理预案,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常备不懈,这是说,对突发事件的防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临时抓抓,而是必须坚持时时抓,常抓不懈,才能奏效。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不仅是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也是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要求。
二、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贯彻的原则
本条规定,突发事件应急工作,要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在这次抗击非典型肺炎斗争中提出的要求加以规定的。统一领导,是指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的各项工作中,必须贯彻统一领导的原则。应急处理指挥部的总指挥统一领导和指挥,各有关部门都要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领导下,按照应急预案规定的工作方案以及应急处理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作出的部署,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开展各项与本部门有关的应急工作。分级负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突发事件有全国性(包括跨区域的)和区域性之分,根据突发事件的级别和性质分级负责。全国性的和跨省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由中央负责,国务院设立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属于地方突发事件的,由地方负责,突发事件发生地的省级人民政府要设立地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二是,在实践中,突发事件有按照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严重程度划分级别的做法,根据事件的具体情况,分级负责。具体的级别划分和处理,在应急预案中规定。反应及时、措施果断,是有效控制突发事件事态的前提。这就要求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有关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及时作出反应,采取正确的、果断的措施,处理所发生的事件,不可优柔寡断、玩忽职守,贻误战机。应该积极主动地作出反应,立即了解情况,组织调查,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核事故应急管理工作实行什么方针

核事故应急管理工作实行常备不懈、积极兼容,统一指挥、大力协同,保护公众、保护环境的方针。
核电厂由于采取了核安全纵深防御原则和不断强化核电厂的安全文化,核电厂的安全性是有保证的,但仍然不能完全排除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一旦发生核事故,为了控制或者缓解核事故、减轻核事故后果而采取的不同于正常秩序和正常工作程序的紧急行动,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对人员和环境的不利影响,这就是核事故应急。
核事故应急管理是指在事故应急时采取的核事故对策、应急准备、应急措施及事故后恢复行动的管理活动。

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与任务是什么?

应急管理关系到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涉及政府的应急职能部门,必要时需要多部门联动并协调合作。因此,要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负责做好本区域的应急管理工作。在政府应急管理组织的协调下,各相关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责和权限,负责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企业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职责,建立与政府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相匹配的应急体系。
3、预防为主,防救结合。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
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区域合作和部门合作,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快速应对机制。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和社会公众的基础作用。
5、社会动员,全民参与。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企事业单位、社区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动员企业及全社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依靠公众力量,形成应对突发事件的合力。同时,增强公众的公共安全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救助能力。
6、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增强应急救援能力;依法规范应急管理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7、信息公开,引导舆论。在应急管理中,要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做到信息透明、信息公开,但是,涉及国家机密、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除外。不仅如此,还要积极地对社会公众的舆情进行监控,了解社会公众的所思、所想、所愿,对舆情进行正确、有效引导。
应急管理的基本任务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预防准备。应急管理的首要任务是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要通过应急管理预防行动和准备行动,建立突发事件源头防控机制,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制度,有效控制突发事件的发生,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准备。
2、预测预警。及时预测突发事件的发生并向社会预警,是减少突发事件损失的最有效措施,也是应急管理的主要工作。采取传统与科技手段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预测,将突发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一旦发现不可消除的突发事件,及时向社会预警。
3、响应控制。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实施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防止事件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是应急管理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发生在人口稠密区域的突发事件,应快速组织相关应急职能部门联合行动,控制事件继续扩展。
4、资源协调。应急资源是实施应急救援和事后恢复的基础,应急管理机构应该在合理布局应急资源的前提下,建立科学的资源共享与调配机制,以有效利用可用资源,防止在应急中出现资源短缺的情况。
5、抢险救援。确保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及时、有序、科学地实施现场抢救和安全转送人员,以降低伤亡率、减少突发事件损失是应急管理的重要任务。特别是突发事件发生的突然性,发生后的迅速扩散以及波及范围广、危害性大的特点,要求应急救援人员及时指挥和组织群众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身防护,并迅速撤离危险区域或可能发生危险的区域,同时在撤离过程中积极开展公众自救与互救工作。
6、信息管理。突发事件信息的管理既是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的源头工作,也是避免引起公众恐慌的重要手段。应急管理机构应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如综合信息应急平台,保持信息的畅通,以协调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
7、善后恢复。应急处置后,应急管理的重点应该放在安抚受害人员及其家属、稳定局面、清理受灾现场、尽快使系统功能恢复或者部分恢复上,并及时调查突发事件的发生原因和性质,评估危害范围和危险程度。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原则是什么?

突发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应急工作要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方针,及时发现,快速反应,严格处理,减少损失。

以人为本原则;预防为主原则;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原则。

参考资料来源:

应急预案:总体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四类四级,在总体预案所称的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成4类: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级,即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军队处置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既与国家应急预案相互衔接又自成一体;是国家应急总体预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六办是什么

您好,应急管理六办是一个政府部门,负责协调和管理国家紧急事件的处理。它的主要职责是协调和统筹各部门的应急处置工作,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它还负责组织和协调各部门的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以及提出应急管理政策和措施,指导各部门的应急处置工作。它还负责组织和协调各部门的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性。此外,它还负责组织和协调各部门的应急恢复工作,确保应急恢复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