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措施:即应对或应付紧急或突发情况的具体的做法。例:船舶人员落水和应急措施:1.显示人员落水信号、鸣放求救声号,加强了望搜寻;2.夜间及能见度不良时保持足够照明;3.向附近和过往船舶发布人员落水和搜救信息;4.投放救生圈或其他漂浮物,以便落水者攀附,指示落水者的概位;5.可能情况下,驶回人没落水位置搜寻落水者;6.放下救生艇搜寻,并在发现落水人员后从其下风方向即水流下游的方向,靠近救援;7.其他有效措施。

什么是应急措施

应付紧急需要的,针对情况采取的处理办法,即为应急措施。也叫应急预案。

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如紧急呼救:110报警电话

发现刑事、治安案件以及危及公共与人身财产安全和扰乱公众正常工作、学习与生活秩序的案件时,应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

应急要点:

1.发现斗殴、盗窃、 抢劫、强奸、杀人等刑事、治安案件时,应立即报警。若情况紧急,无法及时报警,则应在制服犯罪嫌疑人或脱离险情后,迅速报警。

2.发现溺水、坠楼、自杀,老人、儿童或智障人员、精神病患者走失,公众遇到危难孤立无援,水、电、气、热等公共设施出现险情,均可拨打110报警。

应急提示:

一.110免收电话费,投币、磁卡等公用电话均可直接拨打。

二.报警时请讲清楚案发的时间、方位,您的姓名及联系方式等。如对案发地不熟悉,可提供现场附近具有明显标志的建筑物、大型场所、公交车站、单位名称等。

三.报警后,要保护现场,以便民警到场后提取物证、痕迹。

四.未成年人遇到刑事案件时,应首先保护好自身安全。


应急预案,指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它一般应建立在综合防灾规划上。其几大重要子系统为:完善的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强有力的应急工程救援保障体系;综合协调、应对自如的相互支持系统;充分备灾的保障供应体系;体现综合救援的应急队伍等。

应急预案几大重要子系统为:完善的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强有力的应急工程救援保障体系;综合协调、应对自如的相互支持系统;充分备灾的保障供应体系;体现综合救援的应急队伍等。

概念分类:

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设备、设施、场所和环境,在安全评价的基础上,为降低事故造成的人身、财产与环境损失,就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机构和人员,应急救援的设备、设施、条件和环境,行动的步骤和纲领,控制事故发展的方法和程序等,预先做出的科学而有效的计划和安排。

应急预案可以分为企业预案和政府预案,企业预案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由企业负责,政府预案由政府组织制定,由相应级别的政府负责。根据事故影响范围不同可以将预案分为现场预案和场外预案,现场预案又可以分为不同等级,如车间级、工厂级等;而场外预案按事故影响范围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区县级、地市级、省级、区域级和国家级。

应急预案还可以按照行业来分,比如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就是有效应对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关键。

应急响应:

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条件,调出对应的应急预案,其中规定有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内容,操作人员跟着定义好的应急预案按步操作即可完成响应程序规定的操作。

在出现突发事件的情况下,当实际的灾害情况满足预案中给出的启动条件时,应急预案才可以启动。

预案也应该在适当的时候予以终止。终止条件一般在预案中有事先的规定,通常会是当前的灾害发展态势已经被遏制,或者已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此时,一般性的应对措施就足以完成对事件的控制,并有望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消除事件,进入全面恢复阶段。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也应该予以撤销  。

应急预案和应急措施的区别

1、定义不同

应急预案是指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

应急措施是指面对突发事件时采取的紧急处理办法。

2、侧重不同

应急预案一般应建立在综合防灾规划上,侧重于提前计划、规划。

应急措施一般应建立在突发事件时发生时采取处理方法,侧重于处理的方式、处理的办法。

3、包含性不同

应急措施是包含在应急预案之内的,属于应急预案的一部分。

如应急预案体系中的综合应急预案中,包括应急行动、应急措施和应急保障等;专项应急预案中,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现场处置方案中,制定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应急预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措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应急

应急保障措施分为几种?

应急保障措施分为:

1、技术准备

国家核应急协调委依托各成员单位、相关集团公司(院)和科研院所现有能力,健全完善辐射监测、航空监测、气象监测预报、地震监测、海洋监测、辐射防护、医学应急等核应急专业技术支持体系;

组织开展核应急技术研究、标准制定、救援专用装备设备以及后果评价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等核应急专用软硬件研发,指导省核应急委、核设施营运单位做好相关技术准备。省核应急委、核设施营运单位按照本预案和本级核应急预案的要求,加强有关核应急技术准备工作。

2、队伍准备

国家核应急协调委依托各成员单位、相关集团公司(院)和科研院所现有能力,加强突击抢险、辐射监测、去污洗消、污染控制、辐射防护、医学救援等专业救援队伍建设,配备必要的专业物资装备,强化专业培训和应急演习。

省核应急委、核设施营运单位及所属集团公司(院),按照职责分工加强相关核应急队伍建设,强化日常管理和培训,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国家、省、核设施运营单位核应急组织加强核应急专家队伍建设,为应急指挥辅助决策、工程抢险、辐射监测、医学救治、科普宣传等提供人才保障。

3、物资保障

国家、省核应急组织及核设施营运单位建立健全核应急器材装备的研发、生产和储备体系,保障核事故应对工作需要。

国家核应急协调委完善辐射监测与防护、医疗救治、气象监测、事故抢险、去污洗消以及动力、通信、交通运输等方面器材物资的储备机制和生产商登记机制,做好应急物资调拨和紧急配送工作方案。

省核应急委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重点加强实施场外应急所需的辐射监测、医疗救治、人员安置和供电、供水、交通运输、通信等方面物资的储备。核设施营运单位及其所属集团公司(院)重点加强缓解事故、控制事故、工程抢险所需的移动电源、供水、管线、辐射防护器材、专用工具设备等储备。

4、资金保障

国家、省核应急准备所需资金分别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安排。核电厂的核应急准备所需资金由核电厂自行筹措。其他核设施的核应急准备资金按照现有资金渠道筹措。

5、通信和运输保障

国家、省核应急组织、核设施营运单位及其所属集团公司(院)加强核应急通信与网络系统建设,形成可靠的通信保障能力,确保核应急期间通信联络和信息传递需要。

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健全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紧急运输保障体系,完善应急联动工作机制,保障应急响应所需人员、物资、装备、器材等的运输。

扩展资料:


应急保障措施明确应急专项经费来源、使用范圈、应急保障措施数址和监督竹理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生产经背单位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其他保障。

应急保障措施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交通运愉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勒保障等)。培训与演练,应急保障措施明确对本单位人员开展的应急培训与演练的计划、方式和要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应急保障

安全应急措施有哪些

 一、 安全事故应急措施概述
根据本公司生产实际情况,确定本公司生产事故类别如下:
Ⅰ.触电事故
Ⅱ.机械伤害
Ⅲ.火灾事故
1.生产现场危险源主要设施、设备等物质。危险源的辨识应充分考虑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在本厂内存在的危险源有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事故包括:触电事故、机械伤害事故、火灾事故等。
2.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应本着统一指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迅速高效、自救和互救相结合,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的原则进行。
二、安全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和可能造成的后果
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生产现场、办公区、生活区,可能造成的后果为人员的轻伤、重伤、死亡等人身伤亡事故。
三、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及其组成单位、组成人员、职责分工
成立应急领导小组,有安全、保卫、生产、后勤等部门组成。
1. 公司成立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机构:
指 挥:
副指挥:
成 员:
2.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职责
2.1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救护队和抢险队),并组织实施和演练,掌握现场抢险救援、救护基本技能。
2.2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做好事故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2.3做好生产作业场所和员工宿舍救援车辆通行和人员疏散路线,现场应用相应的安全色标明显标示,并在日常工作中保证路线畅通。
2.4发生事故时,控制事态,保护现场,组织现场抢救,把伤者送往最佳医院。

什么是应急预案?其内容有哪些方面

一、应急预案指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

它一般应建立在综合防灾规划上。其几大重要子系统为:完善的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强有力的应急工程救援保障体系;综合协调、应对自如的相互支持系统;充分备灾的保障供应体系;体现综合救援的应急队伍等。

二、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可根据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进行编制。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应包括:

(1)总则:说明编制预案的目的、工作原则、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等。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明确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以突发事故应急响应全过程为主线,明确事故发生、报警、响应、结束、善后处理处置等环节的主管部门与协作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为支线,明确各参与部门的职责。

(3)预警和预防机制:包括信息监测与报告,预警预防行动,预警支持系统,预警级别及发布(建议分为四级预警)。

(4)应急响应:包括分级响应程序(原则上按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级启动相应预案),信息共享和处理,通讯,指挥和协调,紧急处置,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群众的安全防护,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事故调查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新闻报道,应急结束等11个要素。

(5)后期处置:包括善后处置、社会救助、保险、事故调查报告和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6)保障措施:包括通信与信息保障,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技术储备与保障,宣传、培训和演习,监督检查等。

(7)附则:包括有关术语、定义,预案管理与更新,国际沟通与协作,奖励与责任,制定与解释部门,预案实施或生效时间等。

(8)附录:包括相关的应急预案、预案总体目录、分预案目录、各种规范化格式文本,相关机构和人员通讯录等。

扩展资料:

应急预案的类型有以下四类:

1.应急行动指南或检查表

针对已辨识的危险制定应采取的特定的应急行动。指南简要描述应急行动必须遵从的基本程序,如发生情况向谁报告,报告什么信息,采取哪些应急措施。这种应急预案主要起提示作用,对相关人员要进行培训,有时将这种预案作为其他类型应急预案的补充。

2.应急响应预案

针对现场每项设施和场所可能发生的事故情况,编制的应急响应预案。应急响应预案要包括所有可能的危险状况,明确有关人员在紧急状况下的职责。这类预案仅说明处理紧急事务的必需的行动,不包括事前要求(如培训、演练等)和事后措施。

3.互助应急预案

相邻企业为在事故应急处理中共享资源,相互帮助制定的应急预案。这类预案适合于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以及高风险的大企业,需要高效的协调管理。

4.应急管理预案

应急管理预案是综合性的事故应急预案,这类预案详细描述事故前、事故过程中和事故后何人做何事、什么时候做,如何做。这类预案要明确制定每一项职责的具体实施程序。应急管理预案包括事故应急的4个逻辑步骤:预防、预备、响应、恢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