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关节面占头面积的2/3,嵌入髋臼内。臼的月状面围绕髋臼窝,窝内充填脂肪;髋臼唇附着于臼缘增加臼的深度。髋臼横韧带封闭髋臼切迹,神经血管经过韧带下出入关节。髋臼凹陷与股骨头关节面之间的间隙为髋关节间隙,正常成人此间隙宽为4到5mm。间隙的上半较窄,显示两相对骨性关节面的距离。下半较宽,显示股骨头与髋臼窝底之间的距离。在正位片上,正常人股骨颈下缘与闭孔上缘虽不相连,但共同形成一比较自然的弧形曲线,称为耻颈曲线Shent-on曲线)。关节囊一般坚厚,而其后下方较薄弱;在髋骨附于髋臼周缘及横韧带;在股骨,前方附于转子间线,上方与下方附于大小转子附近,在后方附着于离转子间嵴约1cm处。

跑者须知:屈髋与伸髋的重要性

跑步是大部分人健身运动的首要选择——因为容易执行,并且有氧运动对于身体有极其多的益处。

到底为什么会造成如此高的跑步伤病呢?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屈髋肌与伸髋肌的肌力不足。

我们先简单来解释跑步生物力学:

跑步生物力学分为:

00001. 前侧力学:屈髋、屈膝、足背屈——大家可以看到,上图跑步时,前侧腿部的3个关节角度,这样的角度形成方便与落地时下肢成一个弹簧式的缓冲。

00002. 后侧力学:伸髋、伸膝、足背伸(又叫跖屈)——后侧腿的各个角度接近于平直,用于更好的推进身体。

然而,大部分的运动人群,在开始跑步时无论屈髋肌与伸髋肌都无法自如的活动,步幅极小。

前侧力学不足,无法把髋关节屈曲起来,很大程度上引起前脚落地时,在膝关节几乎完全伸直的情况下,足跟落地——这样无聊膝关节与踝关节都无法更好的把落地的冲击力卸掉。

在长跑中反复的无法缓冲的冲击力就会对身体,特别是膝关节造成严重的压力,这种反复疲劳会造成膝关节的损伤。

后侧生物力学,关系到你是否有足够的推进能力,这个与跑步成绩有直接的关系。

如何检测屈髋肌群的力量?

检测方式很简单:单腿站立,将凌空腿拉至胸前,放开手后躯干完全直立,在保持膝关节比髋关节高的水平位置的情况下,保持15秒。不达标者为屈髋肌无力。

如何检测伸髋肌群?

使用托马斯测试,去检测是否存在代偿:

如果,屈髋肌群与伸髋肌群都不通过,那么就需要进行纠正训练:

使用泡沫轴进行筋膜放松:

拉伸相关肌肉:

进行相关肌肉的孤立激活

再进行运动模式的重新塑造

就算你喜欢跑步,也不能只是跑步,要注意整体关节与肌肉的平衡性,积极进行针对性的阻力训练预防伤病。

纠正性训练并不会让你获得庞大的肌肉,但是会让你在运动中更安全、更高效。

参考:《Understand and Training Hip Flexion》

《美国国家运动医学院纠正训练专家》

《美国国家运动医学院运动表现专家》

《姿势跑法》

为什么髋关节中立和髋关节屈曲时膝关节伸展的活动度不一样?

这个涉及到多关节肌的问题。

髋关节屈曲主要肌肉:股直肌、髂腰肌(在此要注意的是:髂腰肌包括髂肌和腰大肌,髂肌起自髂窝,止于股骨小转子,屈髋超过90度之后,起点和止点位于一条水平线上,所以无法继续产生向心性收缩。因此屈髋90度之后髂肌不再是屈髋肌。见图1)

伸髋主要肌肉:臀大肌、腘绳肌(包括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其中股二头肌起自坐骨结节,止于股骨上中轴的内侧面,见图2)

屈膝主要肌肉:腘绳肌、小腿三头肌(腓肠肌)

伸膝主要肌肉:股四头肌(包括股中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股直肌。伸膝过程股直肌起主要作用,而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止于胫骨粗隆,见图3)

综上所述:

伸髋屈膝的共同肌肉:腘绳肌(双关节肌)

屈髋伸膝的共同肌肉:股直肌(双关节肌)

肌肉本身具有延展性和弹性。可以将肌肉假想成一根橡皮筋,当一个头被拽紧的时候,另一端的延展性自然受到限制。当然,延伸来看,当一块肌肉的起点和另一块肌肉的止点通过骨或韧带联通在一起时,从作用上来看这两块肌肉就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推而广之,就是肌肉链的理论了,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查阅资料。

这就是髋关节处于中立和髋关节屈曲时膝关节伸展的活动度不同的主要原因。

髋关节屈伸较差怎么康复?做些什么动作好?

一、屈髋不利通常是髂腰肌和臀中肌前部力量减弱,可以负重屈髋(大腿前屈)增加屈髋肌的力量。

二、伸髋不利通常是腘绳肌和臀中肌后部力量减弱或屈髋肌伸展性较差,可以负重伸髋(大腿后伸)增加伸髋肌的力量及后控腿增加屈髋肌的伸展性。。

健身教练中水平伸概念

水平屈伸:运动环节在水平面内绕垂直轴做前后运动,是体育运动中的一种运动形式,生活中比较少见,如上肢(或下肢)在肩关节(或髋关节)处,外展90度后再向前运动称水平屈,如向后运动则称水平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