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研究产品的零件图样和装配图样,在编制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前,首先应研究零件的工作图样和产品装配图样,熟悉该产品的用途、性能及工作条件,明确该零件在产品中的位置和作用;了解并研究各项技术条件制订的依据,找出其主要技术要求和技术关键,以便在拟订工艺规程时采用适当的措施加以保证。工艺分析的目的,一是审查零件的结构形状及尺寸精度、相互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材料及热处理等的技术要求是否合理,是否便于加工和装配;二是通过工艺分析,对零件的工艺要求有进一步的了解,以便制订出合理的工艺规程。

零件图的工艺分析的作用?

针对数控铣削加工的特点,下面列举出一些经常遇到的工艺性问题作为对零件图进行工艺性分析的要点来加以分析与考虑。
(1)图纸尺寸的标注方法是否方便编程?构成工件轮廓图形的各种几何元素的条件是否充要?各几何元素的相互关系(如相切、相交、垂直和平行等)是否明确?有无引起矛盾的多余尺寸或影响工序安排的封闭尺寸?等等。
(2)零件尺寸所要求的加工精度、尺寸公差是否都可以得到保证?不要以为数控机床加工精度高而放弃这种分析。特别要注意过薄的腹板与缘板的厚度公差,“铣工怕铣薄”,数控铣削也是一样,因为加工时产生的切削拉力及薄板的弹性退让。极易产生切削面的振动,使薄板厚度尺寸公差难以保证,其表面粗糙度也将恶化或变坏。根据实践经验,当面积较大的薄板厚度小于3㎜时就应充分重视这一问题。
(3)内槽及缘板之间的内转接圆弧是否过小?如图4-31所示。
(4)零件铣削面的槽底圆角或腹板与缘板相交处的圆角半径r是否太大?如图4-32。
(5)零件图中各加工面的凹圆弧(R与r)是否过于零乱,是否可以统一?因为在数控铣床上多换一次刀要增加不少新问题,如增加铣刀规格,计划停车次数和对刀次数等,不但给编程带来许多麻烦,增加生产准备时间而降低生产效率,而且也会因频繁换刀增加了工件加工面上的接刀阶差而降低了表面质量。所以,在一个零件上的这种凹圆弧半径在数值上的一致性问题对数控铣削的工艺性显得相当重要。一般来说,即使不能寻求完全统一,也要力求将数值相近的圆弧半径分组靠拢,达到局部统一,以尽量减少铣刀规格与换刀次数。
图6-7 必须两次安装加工的零件
(6)零件上有无统一基准以保证两次装夹加工后其相对位置的正确性?有些工件需要在铣完一面后再重新安装铣削另一面,如图6-7所示。由于数控铣削时不能使用通用铣床加工时常用的试削方法来接刀,往往会因为工件的重新安装而接不好刀(即与上道工序加工的面接不齐或造成本来要求一致的两对应面上的轮廓错位)。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产生,减小两次装夹误差,最好采用统一基准定位,因此零件上最好有合适的孔作为定位基准孔。如果零件上没有基准孔,也可以专门设置工艺孔作为定位基准(如在毛坯上增加工艺凸耳或在后续工序要铣去的余量上设基准孔)。如实在无法制出基准孔,起码也要用经过精加工的面作为统一基准。如果连这也办不到,则最好只加工其中一个最复杂的面,另一面放弃数控铣削而改由通用铣床加工。
(7)分析零件的形状及原材料的热处理状态,会不会在加工过程中变形?哪些部位最容易变形?因为数控铣削最忌讳工件在加工时变形,这种变形不但无法保证加工的质量,而且经常造成加工不能继续进行下去,“中途而废”,这时就应当考虑采取一些必要的工艺措施进行预防,如对钢件进行调质处理,对铸铝件进行退火处理,对不能用热处理方法解决的,也可考虑粗、精加工及对称去余量等常规方法。此外,还要分析加工后的变形问题,采取什么工艺措施来解决。

在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中,为什么要对零件图样进行工艺性分析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指所设计的零件在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包括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性,涉及面广,具有综合性。在不同的生产类型和生产条件下,同样结构的制造可行性和经济性可能不同。工艺性分析可从零件尺寸和公差的标注、零件的组成要素和零件的整体结构等三方面分析,三方面都合理(或综合衡量合理),其结构就合理,可制造性和经济性就合理。希望对你有助。

金属零件图纸的工艺分析流程都有哪些内容?

在金工行业中,从零件的设计图纸到零件成品合格交付,考虑到诸如零件加工工艺路线的安排、机床的选择、切削刀具的选择、定位装夹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对零件图的分析和研究主要是对零件进行工艺审查,如检查设计图纸的视图、尺寸标注、技术要求是否有错误、遗漏之处,尤其对结构工艺性较差的零件,如果可能应和设计人员进行沟通或提出修改意见,由设计人员决定是否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下面简单介绍下金工图纸的分析流程:
一、零件图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分析
零件的视图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位置准确表达清楚,几何元素(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如相切、相交、平行)应准确,并且所有相关尺寸标注应完整清晰。
二、零件技术要求分析
零件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及热表处理要求等,这些技术要求应当是能够保证零件使用性能前提下的极限值。进行零件技术要求分析,主要是分析这些技术要求的合理性以及实现的可能性,重点分析重要表面和部位的精度和技术要求,为制定合理的方案做好准备。同时通过分析以确定技术要求是否过于严格,因为过高的精度和过小的表面粗糙度要求会使工艺过程变得复杂难度加大,增加不必要的投入。
三、尺寸标注方法分析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方法有局部分散标注法、集中标注法和坐标标注法等。对在数控机床上的零件,零件图上的尺寸在能够保证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应尽量采取集中标注或以同一基准标注(即标注坐标尺寸)的方式,这样既方便了数控程序编制,又有利于设计基准、工艺基准与编程原点的统一。
四、零件材料分析
在满足零件功能的前提下,应选用易于采购的材料,选择材料时应采用就近原则,不要轻易选择贵重和紧缺的材料。
五、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指所设计的零件,在能够满足使用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好的结构工艺性会使零件制造变得容易,节省材料;而较差的结构工艺性会使工艺困难加大投入,浪费材料甚至无法完成。通过对零件的结构特点、精度要求和复杂程度进行分析的过程,可以确定零件所需的方法和数控机床的类型和规格。

数控加工工艺分析的目的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

目的: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首先应根据零件图样进行工艺分析、处理,编制数控加工工艺,然后再能编制加工程序。整个加工过程是自动的。
内容包括的内容有机床的切削用量、工步的安排、进给路线、加工余量及刀具的尺寸和型号等。

零件图的作用是制造和检验零件的依据

零件图的作用是制造和检验零件的依据是对的。

装配图是表达机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运动方式、零件间的连接及其装配关系的图样,它是生产中的主要技术文件之一。在生产一部新机器或者部件的过程中,一般要先进行设计,画出装配图,再由装配图拆画出零件图,然后按零件图制造零件,最后依据装配图把零件装配桥誉陪成机器或部件。

在对现有的机器和部件检修工作中,装配图时必不可少的技术资料。在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和商品市场中,也常用装配图纸体现设计思想,交流技术经验和传递产品信息。

零件图:

零件图是表达单个零件形状、大小和特征的图样,也是在制造和检验机器零件时所用的图样,又称零件工作图。在生产过程中,根据零件图样和图样的技术要求进行生产准备、加工制造及检验。因此,敏蠢它是指导零件生产的重要技术文件。

零件图的基本要求桥誉陪应遵循GB/T 17451-1998《技术制图-图样画法-视图》的规定。该标准明确指出:绘制技术图样时,应首先考虑看图方便。根据物体的结构特点选用适当的表达方法,在完整、清晰地表达物体形状的前提下,力求制图简便。

什么是零件图,它在生产中有何作用?一张零件图应包括哪些内容?

现代化生产产品都是成批生产的,为了使产品成本低、互换性、一致性好,就需要按照图纸统一制造,于是就有了指导性的图形文件,图纸又分为装配图、零件图……等等。一个复杂产品往往是由很多零件组装起来的,组装在一起的图纸是装配图,装配图拆分到不能拆分到最后的图纸,就是零件图,零件图一般使用三面投影图,需要把零件的形状、尺寸表达、完整、清楚,零件图还包括完整的标题栏、文字说明、技术要求,标题栏要标明图纸的名称、编号、设计人、审核人的姓名、日期、更改记录,各种标准化信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