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是中国北方地理的一个重要象征,在地图上画长城,中国人从不认为是多余,从地图的技术角度说,长城的走向比山脉清晰,比河流稳定,是难得的地理坐标。清康熙皇帝推进实测地图的编制,在中国地图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而其首次实验性测量就是邀法国人白晋从京师北部的长城地带开始的。

如今,将长城列入中国地图的"底图",其文化地理震意是最重要的。历史常常把各种人类的创造物,在它们的使用功能丧失之后,转入文化的范围,在没有战争的和平时代,人们发现长城蜿蜒的身躯与起伏的山脉结合得如此完美,这样一个穷极视野尚不能尽收的独一无二的文化景观,在地图上不表现是一个缺点。长城现已成为世界性的文化遗产,美国人编制的中国地图,也要画上长城的"小像",长城在地图上有着稳固的版图,正说明长城在人们的心中占据了永恒的地位。

为什么国内有的大幅世界地图图例中会标有长城

,长城在中国北方甘肃——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辽宁一带。

国家文物局2012年宣布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等15个省区,包括长城墙体、壕堑、单体建筑、关堡和相关设施等长城遗产43721处。此前,国家文物局曾于2009年首次公布明长城调查数据,中国明朝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是世界十大奇迹之一

长城 成为北京地标的重要原因?

八达岭长城 成为北京地标的重要原因;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延庆县,是北京修复最好、开放最早的长城,同时也是北京地区长城中最雄伟的一处。

八达岭是燕山余脉军都山中的一个山口,这一带山峦重叠,多险峰峻岭,形势险要,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路从此分,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是关山最高者”可见一斑,因此八达岭长城也被称为天下九塞之一,成为护卫居庸关的前哨。

八达岭长城随着山峰的走势,蜿蜒起伏,如巨龙盘绕,其城墙高大坚固,基部全用花岗岩条石筑成,每块均重达半吨以上,墙上部由大城砖砌成,当中填有碎石和土块,顶部铺方砖,平坦宽阔,可任五马并驰或十人并行;八达岭的城台(有敌台和站台两种)密集,上层可以瞭望、射击、燃放烟火,下层可以住人、休息、存放武器;烽火台是长城必不可少的部分,每五里到十里就有一台,遇到敌情白天可燃烟、夜间可点火,迅速将情况报告给指挥机关。这样一座工程,真可谓进可攻、退可守。

八达岭水关长城是八达岭长城整个防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八达岭长城中保存的最精固的一部分;它坐落在关沟的崇山峻岭间,因两山夹峙,一水中流,而得名“水关”,同时也可以水御敌,故而成为了八达岭长城下辖的重要关口之一。

在距八达岭西南十里处的山谷,隐约可看到一座残破的长城似巨龙一般盘踞在群山之上,这就是八达岭残长城。它历经了近两千年的风风雨雨,残破的城墙上长满了荒草,呈现出沧桑的风貌,但历史却在这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其实登临长城不仅仅是为了那句“不登长城非好汉”,在雄伟壮观的八达岭长城上,还有许许多多令人值得欣赏回味的名胜古迹:“居庸外镇”的东城台、“北门锁钥”的西城台、壮美的北五楼、北八楼,建有铺舍的南六楼、刻有“天险”的绝壁、风格迥异的敌楼……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的一个缩影,也是万里长城的杰出代表,它像一座历史丰碑,传承着龙的精神,闪耀着炎黄子孙的智慧,向世界人民彰显着中华民族的风采。

慕田峪长城位于怀柔区境内,是北京新十六景之一。西接居庸关长城,东连古北口,开放的2250米长城段其特点是长城两边均有垛口,特别是正关台三座敌楼并矗,著名的长城景观箭扣、牛角边、鹰飞倒仰等位于慕田峪长城西端,是万里长城的精华所在。慕田峪长城山峦叠嶂,植被覆盖率达90%

以上。春季,群芳射蕊,争奇斗艳;夏季,满山青翠,流水潺潺;秋季,果实累累,红叶满山;冬季,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在中外享有“万里长城慕田峪独秀”的美誉。

万里长城在中国地图哪个位置?

万里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长城期中陕西省是中国长城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境内长城长度达1838千米。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万里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现在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等15个省区,包括长城墙体、壕堑、单体建筑、关堡和相关设施等长城遗产43721处。其中跨度最大的明长城总长度8851.8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