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大本营位于成都,称汉中王。称帝以后,四川成都为其治所。
刘备:即汉昭烈帝,二二一年至二二三年在位,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主要成就为夺取西川,建立蜀汉。有名言: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刘备大本营选在成都,为何不自封蜀王而是汉中王?
三国枭雄刘备,熟读三国的人都不陌生。在奔波多年以后,刘备经历汉中之战,把自己的实力发展到了顶峰,自此同曹吴两家三分天下,并在群臣力劝之下,称汉中王。不过刘备的大本营在成都,为何不自封蜀王而是汉中王呢?
封建社会之所以叫封建社会,正式因为封建里面大有文章,所谓分邦建国。因此,在古代王族都是经过皇帝的正式册封的,尤其在三国时代,讲究一个名正言顺,当时汉献帝并不在刘备身边,曹操挟天子令诸侯,故此蜀地不能经过皇帝的册封给刘备,也就是说,如果刘备称蜀王,名不正言不顺。加上当时刘备势力范围内只有汉中、荆、楚三个王爵封地,但荆州和楚都已经东吴曹操分占了,刘备只能称汉中王。而汉中王也是三个王位中地位最高的,当时刘备的战略也是从汉中攻取长安和中原,如果取得长安很可能要迁都汉中,所以汉中王就成了首选。
汉中王这个称谓曾被汉高祖刘邦所用,而刘备自称皇室后裔,中山王之后,继承祖宗的名号也名正言顺。换个角度讲,刘邦汉中斩蛇起义,建立了大汉王朝,此时的刘备就没有这种想法么?这么想就能说通刘备是在效仿汉高祖刘邦,希望汉中王这个名号带给自己好运,能够统一天下,问鼎神器。
另外魏王,吴王都是根据春秋战国的主要诸侯国的地理位置封的,并且都由汉献帝的名义正式册封名正言顺。所以刘备大本营选在成都,不自封蜀王而是汉中王其实大有说法,不是一时兴起。
赤壁之战后刘备的根据地发展到哪里
赤壁之战,是指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八十万曹军 ,奠定三国三足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刘备大本营选在成都,却自封为汉中王,他为何不自封蜀王?
刘备出身为汉室皇族后裔,他这一辈子的念想就是光复大汉,他自封汉中王而不是其他称号其实也是奔着这个目地而去的。
刘备最开始是是以卖草鞋的商人的形象出场,可谓卑微,但是身为大汉后裔当然心中就少不了光复大汉的想法,后来机缘巧和又认识了和他处境一样的关羽和张飞。此二人也是有一腔报国的热血而苦于没有施展的地方,因此他三人情投意合,开始一心想要光复大汉,把光复大汉作为毕生的追求。
而后刘备团队在东征西战中也获得了一些胜利,于是把大本营选在了成都,而后曹丕和孙权纷纷称帝,刘备当然也不能落下。但是怎么说来刘备也是大汉的后裔,他和孙权,曹丕等人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了,刘备的梦想就是光复大汉,让自己的祖业能够继续下去。
当然了,刘备的想法也是大多数大汉子民的共同心声了,刘备也自知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因此他也不能随自己的愿去随便立个名号,这对以后的战略拓展也是极其不利的。因此此时的刘备便自立为汉中王,其实这里面也藏着很多深意的。汉中王这个名号就表示自己以光复汉室为己任,想要得到更多的支持,也是为了能有更多的有志之士来投靠他,助他一起来光复汉室这个伟业,这比什么成都王要好使的多。
刘备是一个聪明人,他深知行兵打仗靠的不仅仅是武力,更多的是人民的支持,因此他这么做也是情理之中。
刘备大本营在成都,为什么却要封汉中王?
在东汉末年三国时代,一个战乱纷飞的时代,国家动荡不安。民众的生活一点都不安宁,民众为了逃离战乱,四处游走成为难民。而这个时代当中却有人打着先汉的旨意,自立为王,成立蜀汉,他就是刘备。刘备的别称为汉中王,它的这个名称的主要来源是由于它是先汉的末裔,而且我们还知道以前的汉朝它是统一为中原,所大本营在成都却要封为汉中王,就是因为他曾经的一个血脉继承上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知道啊,曾经的刘备是一介农夫。但他的心中却有着一直想要心腹暗示的强烈愿望。所以说当乱世来临的时候,他就想要实现这个愿望,就然后开始招兵买马。等到他的心愿成熟以后,却发现现在却是三国鼎立的一个状况。每一个国家都开始自立为王,所以说他想借着自己以汉室的名义来自封为王,所以说他会封一个汉中王的名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巨大的愿望,而刘备的心中就是想要心复汉室。
其次是:由于自己的一个军队原因,他发现北方有曹操,然后南方有东吴,所以说他只能往西部进行进军,进军西川,然后在西川扎营住宅,所以说他的大本营就在成都。然后他对,自立为汉室王朝就是他对于曾经的是想要有一个光荣的汉代。他对汉室有着莫名的牵绊,他内部留着皇室的血统。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而且它的地理资源比较丰厚,那么如果像这个地方进行进军,在那个地方建立自己的大本营的话,那么,在军队的一个防御和进攻上面有着浑然独特的优势。由于当时诸葛亮的一个计划和谋略,他才会向着西川进行而且当时西川的一个病例比较薄弱,特别容易攻打不是说他才会在那里建立自己的大本营。
刘备大本营选在成都,为何不自封蜀王,却称自己为汉中王?
即便是不熟悉三国历史的人也能够说出这一时代的不少有名人物,虽然这一时间充满动荡不安,但是对于那些有野心的枭雄来说,这一段时间无疑是给他们最大的机遇。成了就一飞冲天开朝建国,即便是失败了也能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刘备作为其中的一个,他在称王的时候没有选择自立为蜀王或者成都王,反而是汉中王。其实就是因为如果自称为蜀王或者成都王就相当于自己要割据一方而不是复兴汉室了。
大家都知道,按照出身来说,刘备是汉室宗亲,是贵族之后。因此在汉室式微的时候他是最有资格站出来说“复兴汉室”的。因此当时刘备的南征北战“创业”初期正是靠着这个名号来吸引了很多人投奔他,当然,这也是刘备的心愿。他做的很多事情可以说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展开的。
而且当时蜀汉集团的定位也是匡扶汉室,而不是自立为王的。刘备作为汉室宗亲自然和谐天子令诸侯的曹操不一样,也有守自己家业的东吴集团不一样。刘备在汉中经历了战乱,人口大规模迁走之后还是自称为“汉中王”,还有一个原因是汉朝最开始时候是刘邦自立为“汉王”。但是刘备暂时没有这种本事,因此自称汉中王也是一种委婉的表达向刘邦学习。
最后刘备选择汉中王这样 一个称呼也是表明将汉中作为一个跳板向其他的地方扩展自己的势力,随后蜀汉集团种种做法也是印证这个事实。他如果自称为蜀王或者成都王还有一个可能就是很多人并不会投奔他,因为这两个地方作为封地更像是一个郡王,比较没有野心的一种表现。
刘备,为何选益州作为首都而不选荆州?
道理很简单,因为益州是刘备政权的大本营和后方基地,但不是说刘备就不回荆州了,刘备在拿下益州后,也有回荆州的,在荆州地盘没有丢失之前,只要是属于刘备的地盘,刘备想回就回。
刘备是在公元215年年初,经过一年多的艰苦作战,在牺牲了庞统,召集了诸葛亮、张飞、赵云、刘封等人进入益州作战,靠着马超率领一支军队逼宫成都,才最终迫降了刘璋。
公元215年,刘备拿下益州后,其地盘扩充为荆州五郡+益州,荆州五郡分别是南郡、武陵郡、零陵郡、长沙郡、桂阳郡,其中南郡是向孙权借来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借荆州”了,其他的荆南四郡则是刘备自已打下来的。
刘备拿下益州后不久,孙权就开始派人向刘备讨要荆州南郡,刘备好不容易弄来了南郡,而且南郡是整个荆州地理位置最为重要的战略要地,是荆州的核心位置。
南郡向北是曹魏占据的襄阳,是刘备与曹魏的前线和国界线,也是刘备攻打曹魏最重要的一条战线,南郡向南是荆州腹地的荆南四郡,再向南直通交州,也就是今天的两广地区。
南郡向东是孙权占据的江东,向西是刘备刚刚拿下的益州,而作为南方唯一重要的战略通道--长江就是自西向东横穿过荆州南郡,从益州流向江东。
换句话说,南郡就是一个四通八达的战略要地,交通便利,水运发达。
而益州呢?益州的大概面积就是今天的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重庆市,摊开地图,你就会发现,益州是一个大盆地,核心就是成都平原,益州的四周都是崇山峻岭,所谓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说的就是当时的益州,今天的四川。
益州的北部是延续八百余里的秦岭山脉,这也是从关中进入汉中的重要通道,大部分道路都是建在悬崖上的栈道,极其难走,别说行军打仗,就是普通的穿越都比较难。
益州的南部就是今天的云贵高原,在当时是大片的原始森林,不同的部落居住在其中,并不是绝对臣服于刘备政权。
益州的东部是荆州南郡以及武陵郡,以巫山山脉及万里长江阻难入川的道路,而长江的水路则是进出益州最好的方式,没有之一。
益州的西部是雄伟壮观的青藏高原,在当时是一片难以逾越的天险,当时的人根本就无法顺利进出青藏高原。
秦岭、云贵高原、巫山、青藏高原在益州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将益州团团包围在其中,这也就是四川盆地的由来,四周高,中间低,不就像个盆吗?
正是益州的的这种地理位置,决定是益州是一片易守难攻的风水宝地,外人的进益州很难,益州的人外出也很难。
而荆州却完全相反,荆州是四通八边之地,四个方向都有很方便的交通可以行走,南来北往也非常方便,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外敌也非常容易攻进荆州,荆州也成了易攻难守的一块战略要地。
如果你是刘备,你选哪个作为首都?当然是益州了,只要有一点赏识的人,都会选益州作为首都,何况是刘备呢?
既然益州作为蜀汉的首都,刘备当然是要留在益州,坐镇益州的了,作为政权的最高领导者,刘备当然不会无缘无故地去荆州,除非荆州有重大变故。
刘备自从拿下益州后,一共去了两次荆州,一次是与孙权湘水对峙,另一次是夷陵之战。
湘水对峙是因为孙权想要讨回荆州南郡,刘备不肯,这是战略要地,刘备想发展当然不会给,况且将南郡交给孙权,那荆南四郡不就成为飞地了吗?
刘备不肯交南郡,孙权也不肯善罢干休,于是两军对峙起来,战争一触即发,正在这个关键时刻,曹操向汉中进军攻打张鲁,汉中是益州的北部门户,汉中一失,刘备的益州就相当于为曹魏打开了大门,之后将会永无宁日。
刘备感到了危机,马上与孙权议和,将长沙郡和桂阳郡划给了孙权,以抵南郡,孙权看到刘备让步了,在曹操的共同威胁下,孙权接受了刘备的方案,两军握手言和,这也就是刘备在拿下益州之后,第一次进入荆州。
第二次是夷陵之战,孙权在关羽襄樊之战期间偷袭了刘备所属的荆州三郡,刘备在一年之后,发动了夷陵之战,刘备从益州成都出发,从蜀吴两国交界的边境永安城开始攻打,最远一直打成了南郡的夷陵地区,但最后刘备被陆逊击败,狼狈逃回益州永安城,这也是刘备在拿下益州后第二次到荆州,之后一直到死 ,刘备再也没有踏上荆州的土地。
按照道理荆州到底是刘备的还是孙权的呢?
刘备说,“我找回了荆州。”。孙权说:“滚,是我老孙家族借给你的。”
在中国,有一句歇后语“借了荆州——,他没有还”。荆州真的是刘备?还是孙权?
这两家公司之间有“借还”的问题吗?东汉初年乱世,荆州是王睿的封地,董卓专制时期,孙坚, 长沙。
秘密招募并很快杀害了王睿,荆州董卓刺史上书任命刘表为新刺史荆州。
刘表只身前往荆州,拉拢蒯良, 蒯越, 蔡瑁等荆州大族,采纳蒯良建议,实行仁政为民。
对于荆州,的贼寇,首先要利诱,然后再杀一些无良的贼寇,以博取人心。
刘表得到了蔡瑁,荆州和豪族,的支持,在蒯良的巧妙帮助下,恩威联合起来,迅速稳定了原本动荡不安的荆州。
它占领荆州十多年,管理有序,内部和谐,外部强人不敢入侵。他应该被视为荆州的第一个神。
公元190年以后,直到公元208年初,荆州,归属刘表的归属问题大约18年没有争议。
但是!赤壁,战争和南郡战争荆州的归属问题开始引起争议。
虽然刘备引进了荆州牧歌,但荆州!的所有权一直存在“借还”的问题。
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了吗?答案是肯定的,荆州是刘备,从孙权借来的,不仅是南郡,刘备也是从东吴借来的。
然而,因为荆州,孙权也在考虑中国的切身利益。他把荆州借给刘备主要是为了培养一支外援力量。
刘备自己也承认,拿下凉州,后,他们都回到了荆州各县,虽然是为了搪塞孙权,但他不敢否认他借用了荆州各县的事实。
备权有益州,使诸葛瑾脱离荆州郡县。当拒绝时,他说:“我由、决定,但只由、决定。
”权说:“这个假期并不相反,但你想用假词来介绍新的一年。”。
因此,三郡总督成立,关羽尽力而为。——参考,《三国志吴主传》第一高手传也是一样。
孙权见刘备不肯还,只是虚言搪塞,便叫刘备先还长沙, 零陵桂阳三郡,又命三郡太守各去任职。关羽赶走了三郡太守。
孙权非常愤怒,吕蒙袭占领了荆南和三郡,而刘备和关羽仍然拒绝倒退。
向孙权借南郡的刘备,怎么最后借到的却是荆州?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这个故事大致讲的是:刘备从孙权那里借来了荆州后来却赖着不还。那么刘备真的是一个老赖吗?事实上刘备是一个老赖不假,但他赖孙权的不是荆州而是南郡。那么为什么刘备向孙权借南郡后来却演变成了借荆州了呢?
赤壁之战时,刘备和孙权组成的军事联盟将曹操击败。吃了败仗的曹操不仅没有实现他一统南方的美梦还将刚得到手不久的荆州丢掉了。荆州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大郡,在当时它下辖七郡(南阳、南郡、江夏、公安、长沙、零陵、桂阳、武陵)是土地面积仅次于益州的大州。赤壁之战后,南郡被孙权和刘备分别占领。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四郡被刘备派兵占领,当时刘备的大本营在公安郡。
赤壁之战后,关于对荆州的处置问题成为了孙权和刘备之间的主要问题。孙权在赤壁之战时出力最多但得到的回报却是最少,反观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却大赚了一笔实力比战前还要强大。但公安郡的地理位置不利与对刚占领的地区进行控制,所以刘备便请求孙权将南郡借给他作为治理荆州的治所。因此刘备真正借孙权的只是南郡而不是荆州,那么后来为何孙权要向刘备要荆州呢?
刘备向孙权借南郡时已经被帐下的人推举为了荆州牧,但他能不能当稳这个荆州牧还得看孙权的脸色。于是刘备便亲自前往东吴去和孙权会面,这次会面刘备可谓是以身犯险,因此在此之前刘备从未见过孙权,也就说刘备一直都在防范着孙权。当时刘备实力尚不强大,如果孙权按照周瑜所说的做,那么后来可能也就没有三国鼎立的事了。
据《三国志》记载周瑜对孙权上书说道:"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周瑜认为刘备这次主动前来会面时天赐良机,孙权应该趁机将刘备软禁起来把刘备和关羽、张飞分开,这样一来刘备的势力不久便会并入东吴。对于刘备请求借南郡一时,周瑜特意嘱咐孙权万万不能资助刘备,否则以后就会失去对刘备的控制。
《汉晋春秋》上记载,当时东吴大臣吕范也极力劝说孙权扣留刘备,但最后却遭到了鲁肃的极力反对。鲁肃的看法是”曹公威力实重,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抚安之。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计之上也。"他认为孙权应该借刘备之力将荆州的形势稳定住,然后扶植刘备来对抗曹操。孙权的看法和鲁肃一至便将南郡借给了刘备。
那么孙权只是借了南郡给刘备,为何他后来却理直气壮的找刘备要荆州呢?首先我们说刘备是在孙权的扶植下才在荆州立足的,按照鲁肃的为孙权的规划刘备更像是孙权的附庸而不是一个独立的诸侯。因为东吴这边的本意是让刘备替他们挡住曹操,双方之间的结盟主要目的是为了东吴的安全。从刘备的一系列行为来看,他对于没有孙权的支持而占据荆州是没有底气的。因此他才会亲自找孙权谈判,《三国志 鲁肃传》记载: 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可以看出刘备是向孙权请求都督荆州,一个求字足以表明当时刘备底气不足的心态。
既然刘备的荆州牧是向孙权求来的,那么孙权认为借给刘备的不是南郡而是荆州的心态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从当时形势可以看出,孙权也是有能力自己占据荆州的。赤壁之战后,刘备能轻易地拿下荆州的四个郡在一定程度上来讲也是孙权对他的默许,如果孙权对刘备进行干涉那么刘备的实力就不会在短时间内得到发展。所以孙权一直认为荆州是他拱手让给刘备的,尽管刘备除了南郡其他的地盘都是自己打下的。
建安二十年刘备占据了益州,孙权与刘备之间的关系恶化到了极点。此时刘备势力横跨荆、益两州引起了孙权的不安和嫉妒。他派人直接向刘备索要荆州,刘备却以等得到凉州之后再归还荆州惹得孙权大怒。孙权派兵直接进入了荆州拿下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也动员兵力进入荆州进行干涉。曾经主张资助刘备的鲁肃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他在此期间和镇守荆州的关羽进行了交涉。鲁肃单刀赴会斥责关羽说道:"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
从鲁肃对关羽的谈话来看,东吴后来的确是要刘备把占据的荆州领土全部奉还。后来双方经过谈判一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属孙权,南郡、零陵、武陵属刘备。刘备占据益州是导致借南郡演变成借荆州的原因,也是孙刘之间关系恶化的导火索。
孙权肯定知道向刘备要荆州是不切合实际的,刘备现在今非昔比有足以抗衡东吴的实力。但刘备吞并益州的确让他即气氛又害怕。因为周瑜生前曾给孙权规划过将益州并入东吴的版图,只是可惜由于周瑜英年早逝这个计划才迟迟没有实施。孙权曾请求和刘备一起攻打益州,但刘备却以益州牧刘璋是同宗为由婉拒了孙权。可令孙权没想到的是,刘备竟然自食其言厚颜无耻地攻占了益州。孙权气愤之余对刘备的势力横跨荆、益也深表不安,这是他自己养虎为患的后果。为了东吴的安全和扩张,孙权必须要削弱刘备。如果东吴仅仅只要回南郡,那远远达不到削弱刘备的目的,孙权要狮子大开口向找刘备要荆州。
孙权只知在没有和曹操讲和的前提下是无法和刘备闹翻的,双方尽管一度曾剑拔弩张但都是有节制的军事行动。最终他和刘备还是要回到谈判桌上,因此孙权最开始的要价不能太低,这会让他避免以后在谈判时没有回旋的余地。因此孙权这边必须将“借南郡”扩大为“借荆州",这既保留了以后谈判时的优势又在声势上表明了孙权向刘备索要土地的决心。
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拒操,北方可图也。"《三国志 吴书 周瑜传》
先是,益州牧刘璋纲维颓弛,周瑜、甘宁并劝权取蜀,权以咨备,备内欲自规,乃伪报曰:"备与璋讬为宗室,冀凭英灵,以匡汉朝。今璋得罪左右,备独竦惧,非所敢闻,愿加宽贷。若不获请,备当放发归於山林。"后备西图璋,留关羽守,权曰:"猾虏乃敢挟诈!"《三国志 吴书 鲁肃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