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漪房,清河郡观津县人 ,汉文帝刘恒的皇后,汉景帝刘启生母,西汉时期女政治家。窦漪房出身贫寒,后被选入宫中,吕后将一些宫女分给诸侯王时,窦氏被分给代王刘恒。与汉文帝育有一女二男:长子汉景帝刘启、少子梁孝王刘武、女儿馆陶公主刘嫖。汉文帝即位后,立为皇后。汉文帝去世,其子汉酣鼎丰刮莶钙奉水斧惊景帝即位,尊为皇太后。汉景帝去世,窦漪房之孙、汉景帝之子,汉武帝刘彻即位,尊为太皇太后。建元六年,窦漪房去世,谥号孝文皇后,与汉文帝合葬霸陵。

汉武帝祖母是谁?

汉武帝的祖母(奶奶)是窦太后,即汉景帝刘启的母亲。

汉武帝的奶奶窦太后一生经历了三代皇帝,在自己的儿子和自己的孙子当皇帝的时候,窦太后在朝廷中有着很大的权利,可以左右朝政。

在汉武帝的时候,窦太后依靠自己的娘家人掌管着朝廷,汉武帝都得听从窦太后的意见。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去世,与汉文帝合葬霸陵。

扩展资料:

汉武帝能够登上皇位与他的奶奶有很大的关系。汉景帝本来立的是粟美人的儿子刘荣为太子,但是粟美人不懂得人情世故,与窦太后的女儿馆陶公主不合。而汉武帝的母亲王美人却很善于迎合馆陶公主的心意。

馆陶公主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汉武帝,为了使自己的女儿能够当上皇后,她就在自己的母亲窦太后面前说粟美人与太子刘荣的坏话,这些话又通过窦太后传到了汉景帝耳朵里。最终,刘荣的太子之位被汉武帝刘彻取得。而窦太后之所以选择汉武帝是因为自己女儿馆陶公主的推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窦太后

刘彻和吕后是什么关系

刘彻是吕雉的庶曾孙。西汉第一位太后是吕后,汉武帝刘彻的奶奶。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前141—前87年在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文学家。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母为王皇后。

汉武帝奶奶是谁

汉武帝奶奶是窦太后。
窦太后,窦猗房(公元前205-公元前129年),是西汉时期的一代女政治家。出身贫寒的她备受命运垂青,由民女到宫女,最后成为辅佐文景武三位帝王治理大汉江山的杰出女性。
武帝即位时,窦太后65岁。窦太后一直崇尚黄老思想,这与刘彻正在推行的儒家思想相左,所以二者在武帝即位前6年有争斗矛盾。

窦漪房是刘彻的谁

窦皇后(前3世纪-前135年),中国西汉时期皇族女性,为汉文帝皇后、汉景帝生母,出身清河郡观津(今河北省清河县)。《史记》和《汉书》均未提及她的名字。
唐代司马贞撰写的《史记索隐》中,提到西晋皇甫谧称窦皇后的名字为“猗房”。
所以窦漪房是刘彻的祖母(奶奶)

汉武帝的奶奶窦氏为什么能独揽朝政这么久?

汉武帝的奶奶是窦太后,她的名字叫窦漪房,是汉文帝刘恒的皇后,那为什么窦漪房独揽朝政这么久呢?这里面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汉朝的制度使然。

汉朝是一个很讲孝道的朝代,所以汉文帝一般叫做汉孝文帝,汉景帝叫做汉孝景帝,汉武帝叫做汉孝武帝。中国的古代的二十四孝故事里面,有一个是“亲尝汤药“,讲的就是汉文帝侍奉薄太后的故事。

薄太后重病三年,汉文帝就亲自去照顾薄太后,薄太后所有的汤药,都是汉文帝先尝过之后,然后再给薄太后服下。

汉景帝做为汉文帝的儿子,而汉武帝做为汉文帝的孙子,自然也深厚汉文帝的影响,所以就很孝敬太后,太皇太后。

还有另外一层原因,那就是吕后的影响,有的人会很纳闷,怎么会跟吕后有关呢?刘邦死后,因为汉惠帝比较嬴弱,而且年纪不大,所以,一直是由吕后掌权,而汉惠帝在位也只有七年,汉惠帝死后,虽然有立皇帝,但是皇帝十分年幼,所以仍由吕后来掌权。

所以在《史记》里没有惠帝本纪,而只有吕后本纪,也就是说在司马迁的眼里,当时的皇帝不是汉惠帝,而是吕后,由此可见,当时的大臣们,也这样认为,他们默认了,太后临朝听政的事情。

汉朝的皇帝,第一讲究的就是孝道,所以会很尊重太后的意见,很多朝政大事,也会咨询一下太后的想法,如果太后比较反对的话,一般也会搁置不谈的。

汉景帝是窦漪房的儿子,而汉武帝是汉景帝的庶子,而且是排名比较中间的,汉武帝是在馆陶长公主的帮助下成为太子的,而馆陶长公主还是窦漪房的长女,窦漪房是汉武帝刘彻的祖母。

窦漪房对汉景帝的影响是很大的,窦漪房还一度想让梁王刘武继承帝位,汉景帝都无法直接拒绝,更不用说十几位继位的汉武帝刘彻。窦漪房是信奉黄老学说的,而汉武帝是比较相信儒学的,丞相与御史大夫都是由窦漪房任命的,汉武帝根本无能无力。

所幸,窦漪房死于公元前135年,汉武帝才真正掌权。

汉武帝的奶奶什么是谁

汉武帝的奶奶是窦太后
窦太后(公元前205-前135)名讳未详,传说有曰:漪,猗房,漪房
窦[dòu]猗房(公元前205-公元前135年或公元前129年)窦太后,清河郡观津(今河北省武邑县观津村)人 。是西汉时期的一代女政治家。出身贫寒的她备受命运垂青,由民女到宫女,最后成为辅佐文景武三位帝王治理大汉江山的杰出女性。
1岁: 公元前205年(高祖二年),生于清河郡观津。窦太后 归亚蕾版高祖刘邦兵败彭城,与项羽开始了长达两年的成皋之战。
3岁: 公元前203年(高祖四年),刘恒出生。
4岁 : 公元前202年(高祖五年),项羽乌江自刎,高祖定陶登基称帝。
10岁: 公元前196年(高祖十一年),"汉初三杰"之一刘邦的兵马大元帅韩信以谋反罪死,刘恒被封为代王。
11岁: 公元前195年(高祖十二年),高祖刘邦驾崩,17岁的刘盈即位。
12岁: 公元前194年(惠帝元年),赵王刘如意被毒死,戚夫人为人彘,吕后改立淮阳王刘友为赵王。
13岁: 公元前193年(惠帝二年), "汉初三杰"之一刘邦倚重的萧何病死,曹参为丞相。(约此时应召入汉宫,成为吕雉的侍女,认识了19岁的惠帝刘盈)
15岁: 公元前191年(惠帝四年),惠帝娶张嫣。(约此时窦漪房被赐于代王刘恒)
16岁: 公元前190年(惠帝五年),丞相曹参死,封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周勃为太尉。(约此时生女儿刘嫖)
18岁: 公元前188年(惠帝七年),生长子刘启,惠帝驾崩。吕后立惠帝子刘恭为帝,任命大哥吕泽长子吕台、次子吕产、二哥吕释之次子吕禄统领南北军,王陵被明升暗降为刘恭的太傅,投靠吕后的陈平为右丞相,审食其为左丞相。
19岁: 公元前187年(高后元年),封吕台为吕王、吕产为洨侯、吕禄为胡陵侯。
20岁: 公元前186年(高后二年),刘章为汉宫值宿护卫,吕后封他为朱虚侯,把吕禄的女儿嫁给他为妻。"汉初三杰"之一刘邦敬重的张良病死,吕台死,立吕台的儿子吕嘉为吕王。
21岁: 公元前185年(高后三年),窦漪房被封为王后。
22岁 : 公元前184(高后四年),惠帝子刘恭病死,吕后立惠帝子刘弘为帝。(约此时生次子刘武)
24岁: 公元前182年(高后六年),刘兴居被封东牟侯,吕后召之宿卫长安,吕王吕嘉因行为放纵被废,吕产被任命为吕王。
25岁: 公元前181年(高后七年),赵王刘友被幽死,吕后立梁王刘恢为赵王,吕王吕产被改封为梁王,赵王刘恢被迫娶吕产的女儿为妻,宠妃被弄死后自杀而死,吕后立吕禄为赵王。
26岁 : 公元前180年(高后八年),吕后病逝,吕产、吕禄各统领南北两军。刘邦窦漪房入主汉宫,功臣集团周勃、陈平与皇族集团刘章互相妥协拥立代王刘恒即位。改立周勃为右丞相,陈平自愿为左丞相,周勃被罢后陈平任丞相,灌婴为太尉。
27岁: 公元前179年(文帝元年)文帝前元元年,长子刘启为太子,自己成为皇后母仪天下,找寻亲人。刘章大哥刘襄郁郁而死,汉文帝见贾谊。(约此时立性情耿直、忠心不二的晁错为太子舍人,正直无私、宅心仁厚的袁盎为中郎)
28岁: 公元前178年(文帝二年)文帝前元二年,分原代国为代王封地与太原王封地,次子刘武被封代王,刘参为太原王,刘揖为梁王。随波逐流、会看形势的陈平病死,周勃为丞相。(约此时11岁的太子刘启与吴王世子刘贤下棋起冲突,太子打死了刘贤)
29岁: 公元前177年(文帝三年)文帝前元三年,14岁的女儿刘嫖嫁给堂邑侯陈午为妻。城阳王刘章病死,冒顿单于攻汉,文帝派兵抵御,回军时听到刘兴居反平定之,汉文帝贬贾谊,叫丞相周勃带头回封国,改立太尉灌婴为相,从而稳定政局。(约此时汉文帝宠信慎夫人,文帝得弄臣邓通,以执法公正不阿闻名的张释之为廷尉)
30岁: 公元前176年(文帝四年)文帝前元四年,刘武被改封为淮阳王,太原王刘参改为代王统领原代国领地。周勃被告谋反,政敌袁盎为其求情,灌婴死改立御史大夫张苍为丞相,申屠嘉立为御史大夫。
31岁: 公元前175年(文帝五年)文帝前元五年,文帝铸四铢。(约此时16岁的馆陶公主生长子陈须)
32岁 : 公元前174年(文帝六年)文帝前元六年,汉高祖七子刘长通匈奴谋反,发配蜀郡,后死。同年枭雄冒顿单于死。(约此时薄姬薄太后为自己娘家人考虑学吕后搞刘薄配,想让侄孙女薄氏成为太子妃)
33岁: 公元前173年(文帝七年)文帝前元七年,文帝想念贾谊,又把他从长沙召回长安。(约此时栗姬、程姬等入宫)
34岁: 公元前172年(文帝八年)文帝前元八年,刘长子刘安封为阜陵侯,贾谊为刘揖太傅,夏侯婴死(约此时栗姬为17岁的刘启生下长子刘荣)。
35岁: 公元前171年(文帝九年)文帝前元九年,夏侯婴子夏侯灶袭爵位。(约此时栗姬生下次子刘德,20岁的馆陶公主生次子陈蟜)
36岁:公元前170年(文帝十年)文帝前元十年,国舅薄昭自杀,陆贾、刘泽死。(约此时栗姬生下三子刘阏于、薄氏为太子妃)。
37岁:公元前169年(文帝十一年)文帝前元十一年,周勃去世,周勃长子周胜之袭爵位,贾谊的学生汉文帝爱子梁宣王刘揖薨。(约此时程姬生长子刘余)
38岁:公元前168年(文帝十二年)文帝前元十二年,贾谊郁闷而死,刘揖无子嗣,刘武又被封改梁王。程姬生次子刘非。
39岁:公元前167年(文帝十三年)文帝前元十三年,缇萦救父。(约此时程姬的侍女唐姬生刘发)
40岁:公元前166年(文帝十四年)文帝前元十四年冬,老上单于谋入边为寇,汉文帝欲自将击匈奴被太后薄姬阻,这次发现严将军程不识、飞将军李广。(约此时贾夫人生长子刘彭祖)
约41岁: 公元前165年(文帝十五年)文帝前元十五年,晁错在太子家令任内被推举为贤良,许负给文帝的宠臣邓通与河内郡守看相。(约此时26岁的馆陶公主生下陈阿娇,程姬生三子刘端)
42岁: 公元前164年(文帝十六年)文帝前元十六年,齐王刘则死,无子嗣位,文帝才分最大的齐国为六,听取袁盎的建议分淮南国为三。( 约此时贾夫人次子中山靖王刘胜出生)
43岁: 公元前163年(文帝十七年)文帝后元元年,汉文帝得玉杯,刻曰“人主延寿”,改元。张苍因政见不同而自动引退。(约此时袁盎被调任陇西都尉,王娡、王皃姁两姐妹入宫)
44岁: 公元前162年(文帝十八年)文帝后元二年,代王刘参薨,张苍免相位,立御史大夫申屠嘉为相。周亚夫袭父侯位(约此时王娡生下长女平阳公主)
46岁: 公元前160年(文帝二十年)文帝后元四年,老上单于死。(约此时申屠嘉玩汉文帝弄臣邓通,王娡生下次女南宫公主)
48岁: 公元前158年(文帝二十二年)文帝后元六年冬,匈奴三万人入上郡,三万人入云中。周亚夫军细柳。(约此时王娡生下三女隆虑公主)
49岁: 公元前157年(文帝二十三年)文帝后元七年,汉文帝驾崩,太子刘启即位,薄氏为皇后。
50岁: 公元前156年(景帝元年)景帝前元元年,王娡生下刘彻,袁盎被罢官。
51岁: 公元前155年(景帝二年)景帝前元二年冬,刘武入朝,景帝口误语梁王帝位,窦婴解围,申屠嘉呕血而死,薄太皇太后薄姬死。(约此时王皃姁生下长子刘越)
52岁: 公元前154年(景帝三年)景帝前元三年,吴楚之乱爆发,程姬子刘非年15岁,有勇力,上书自请击吴,被任为将军,吴破,徙为江都王。被窦漪房子刘武、侄窦婴与细柳将军周亚夫平定,晁错因当时形势的原因被杀。(约此时王儿姁生下次子刘寄)
53岁 : 公元前153年(景帝四年)景帝前元四年,立20岁的刘荣为太子,4岁的刘彘(即刘彻)为胶东王。这时,景帝的姐姐长公主刘嫖,在屡次向皇帝弟弟进献美人后,又打起了新太子的主意,于是为13岁的女儿阿娇向栗姬请求联姻。栗姬对长公主一而再、再而三的进献美人本就不满,也清楚刘嫖见风使舵的贪婪本性,于是断然拒绝。 刘嫖十分恼火,转而来讨好王娡王夫人,要把女儿许配给她的儿子、当时四岁(古代按虚岁计算)的胶东王刘彻,同时19岁的次子陈蟜娶王娡的三女儿6岁的隆虑公主为妻。(约此时王儿姁生下三子刘乘)
54岁: 公元前152年(景帝五年)景帝前元五年,丞相陶青有病退职,景帝任命周亚夫为丞相。(约此时王皃姁生下四子刘舜)
55岁: 公元前151年(景帝六年)景帝前元六年,王娡的妹妹王皃姁死,薄皇后被废。
56岁: 公元前150年(景帝七年)景帝前元七年,废23岁的刘荣,窦漪房再提立刘武储君,罢了官但心系国家的袁盎却妙语说服窦漪房,窦漪房不再提立刘武,汉景帝果断立金屋藏娇的刘彻为太子,刘武知道后杀袁盎,袁盎死,景帝知道后兄弟间有了更大间隙,在窦漪房的调和下此事不了了之,郅都晋升为中尉。
58岁: 公元前148年(景帝九年)景帝中元二年,25岁的刘荣死,窦漪房恨郅都,郅都被贬边疆。
59岁: 公元前147年(景帝十年)景帝中元二年,薄皇后薨,刘恒葬长安城东平望亭南。
62岁: 公元前144年(景帝十三年)景帝中元六年,刘武病逝,窦漪房怨刘启。
63岁: 公元前143年(景帝十四年)景帝后元元年,景帝为太子刘彻拔刺,细柳将军周亚夫死。
65岁: 公元前141年(景帝十六年)景帝后元三年,汉景帝驾崩,武帝即位,程不识为长乐卫尉,李广为未央卫尉。
66岁: 公元前140年(武帝建元元年)武帝用赵绾、王臧开始新政。
67岁: 公元前139年(武帝建元二年)由于侵犯了宗室利益,赵绾王臧下狱自杀新政挫败,建元革新以窦漪房的胜利告终。
68岁: 公元前138年(武帝建元三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69岁: 公元前137年(武帝建元四年)汉武帝扩修上林苑 。
71岁: 公元前135年(武帝建元六年),窦漪房七十一岁病逝。
注:《汉书外戚传》中记载孝文窦皇后于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于窦太后75岁去世,称窦后立五十一年(公元前180年-129年),有待考证

汉武帝的奶奶窦太后是怎么死的,是被汉武帝害死的吗?

汉武帝刘彻没有理由害死窦太后!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中国古代推崇孝道,弑杀祖母可不是什么好名声,是要遗臭万年的!汉王朝的史官可不是后来经过唐太宗李世民“指导”过工作的史官,太史公的笔就是最典型的例证。诚然,中国古代子弑父、弟杀兄的事情并不罕见,但是这些事情都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涉及皇位、权力争夺!窦太后本身并没有临朝称制,她对汉武帝的掣肘主要是通过庞大且盘根错节的窦氏家族来完成的。换言之,窦太后并没有完全架空汉武帝,更加没有换掉汉武帝的打算,仅仅是在一定程度上对汉武帝的皇权造成了掣肘而已(主要是治国理念的差异,并不完全是权力斗争),汉武帝依然是汉王朝的真皇帝!而且,窦太后作为祖母,比汉武帝的年龄大上好几轮,汉武帝即位时才十六岁,用现在的标准来看还属于未成年人,他有大把时间熬死老太太,完全没必要杀了她!


其次,汉武帝非嫡非长,之所以能成为皇太子、皇帝,与其姑姑兼丈母娘馆陶长公主刘嫖有着重要关联。可是,管陶长公主凭什么能够做到这一切?只有一个原因,她背后的人点头了。谁是管陶长公主背后的那个人呢?很显然,她亲妈——窦太后!换言之,汉武帝之所以能够在一众兄弟中脱颖而出,肯定是窦太后点了头的。从这个方面而言,都是庶出的孙子,窦太后默许时任胶东王的汉武帝出任皇太子,对汉武帝是有大恩的。如果彼时窦太后皱一下眉头,恐怕这皇位和汉武帝也就没什么关系了。既是亲祖母,又是大恩人,汉武帝再不是个东西,也不至于作出弑杀祖母的事情来。


其三,经历文、景两朝的经营,窦氏家族早已根深蒂固,触角遍及朝野的每个角落。汉武帝即位伊始,地位尚未稳固,他无论如何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弑杀窦太后。如果真如此,汉武帝能不能坐稳这个皇位,恐怕还很难说。彼时汉武帝能做的就是拉拢魏其侯窦婴等人,从内部分化窦氏家族;同时抬高母家外戚王氏、田氏家族的地位,用以抗衡窦氏家族;并慢慢培植自身势力。从汉武帝即位到窦太后去世,只有短短六年时间,在这六年里,汉武帝能够做到稳固自身地位就已然非常不错了,弑杀窦太后这样的事情,恐怕他还不敢做!


那么,窦太后到底是怎么死的呢?史籍没有交代具体死因,或许就没有死因!属于正常的寿终正寝。窦太后生于何时史籍中没有记载,但是从汉惠帝时窦太后便入宫侍奉吕后来看,起码汉惠帝刘盈在位时窦太后已经十几岁了。我们取最小值,假使窦太后是汉惠帝七年(在位最后一年)入宫的,彼时年龄只有十岁,这基本上已经可以算是最小值了。那么,窦太后到汉武帝建元六年时多大岁数?六十三岁!而这仅仅是最小值!


如果按照明清十三四岁入宫的标准,再把入宫时间推至汉惠帝元年,那么窦太后去世时多大岁数?七十三四岁!换言之,汉武帝建元六年时,窦太后起码已经七十岁上下了,甚至可能更老。这个年龄在现代或许算不得有多老,但是在古代,绝对可谓是风烛残年了。在古代七十多岁寿终正寝,不仅没有什么不正常的,反而可以算得上长寿了!因此,我们可以推测,窦太后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太太,很可能就是正常寿终正寝,这里面根本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提问者想必是想多了,要不就是电视剧看多了……


汉武帝的奶奶窦太后,究竟是病死的还是被杀害的呢?

关于汉武帝的奶奶窦太后到底是病逝还是被杀害的,我觉得病逝的可能性要比杀害的可能性大,理由如下


1、汉武帝的奶奶窦太后眼睛虽然看不见,但是她把持朝政的时间却很久。想来就算汉武帝刘彻想要杀害窦太后,可谓也是有难度的,毕竟在当时那个年代里,窦太后的朝政治理还是有方的,窦太后信奉无为而治,对于当时的国家来说是合适的,最主要的还是窦太后虽然把持朝政,当时并没有过分地干预朝政,所以当时窦太后的地位很多人还是承认的了。

2、从汉武帝执政之初的时间来看,汉武帝根本就没有能力去杀害窦太后。汉武帝刘彻是在十六岁的时候执政的,当时汉武帝刘彻能够登基,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功劳是窦太后的。汉武帝刚执政的时候,还未把握权力,而且当时朝廷中也没有比较得力的辅佐人员,这个时候全都是靠窦太后指点着,汉武帝根本就没有能力去杀害窦太后

3、就算后来汉武帝执政久了,但是还是没办法干的过窦太后。其实在汉武帝执政的第二年开始,窦太后就已经开始慢慢地放权给汉武帝了。但是汉武帝觉得在国家治理方面,要独尊儒术,但是窦太后觉得不行,必须得坚持无为而治。两个人意见不合,这个时候就有个官员跑到汉武帝的面前说汉武帝应该一个人独揽大权,自己决定就好,没必要告诉太后了。完了下去之后,窦太后就得知了这个消息,后来这个官员就被窦太后派人杀害了。其实说到这大家都明白,很明显的就是汉武帝的身边有窦太后的人,也就是说汉武帝这个时候的举动窦太后看的一清二楚的,况且窦太后还没有完全把权力放给汉武帝,所以汉武帝是不可能杀害得了窦太后的

再后来,窦太后是将权力全部都给了汉武帝了,那个时候汉武帝都掌握了实权了,窦太后也不会称为自己执政的障碍了,所以汉武帝自然也就不会去杀害窦太后了。

汉武帝作为一代皇帝,为什么会害怕他的奶奶窦太后呢?

汉武帝虽贵为一国之君,但常人有的害怕和无奈,他也都在面对着,皇帝也是人,他也不是什么都自己说了算,特别是在讲“孝道”的西汉,之所以汉武帝害怕窦太后,那自然也有他一些“无可奈何”的理由。

不过必须承认,汉武帝刘彻绝对是汉朝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不过汉武帝这个皇位得来的却十分的曲折,并非一帆风顺,因为一开始窦太后支持的是她另外的一个儿子来继承皇位。最后还是馆陶公主和汉武帝的母亲联手,把汉武帝推上了皇位。

这就是汉武帝为什么怕窦太后的原因之一,因窦太后一开始就不太看好刘彻,即使后来刘彻坐上皇位,治国理念上也有很多与窦太后意见不一样的地方,这祖孙二人明争暗斗,这样的明争暗斗一直持续到窦太后去世。

窦太后是汉武帝的奶奶,汉景帝的妈妈。但是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窦太后一直坚持的是兄终弟及的原则,她所希望的是汉景帝能把皇位传给弟弟刘武,刘武也是窦太后生的。但是汉景帝更喜欢庶出的儿子刘荣,他还将刘荣立为太子。

不管是从窦太后的角度,还是从汉景帝的立场上来看,这皇位似乎怎么都轮不到汉武帝刘彻的头上来。但好在汉武帝得到了馆陶公主的支持,他娶了馆陶公主的女儿为妻,而且汉武帝还有个很会为他筹谋的母亲王美人。

所以在刘荣太子之位被废后,刘彻被立为太子。虽然刘彻登上皇位并非是窦太后所希望的,不过怎么说刘彻也是她的亲孙子,汉武帝刘彻登位之后,窦太后为了汉家的天下,也汇为刘彻着想的。

只是窦太后跟刘彻的在治国理念上毕竟有很大的分歧,窦太后更信奉黄老之道,她的思想保守而且固执,另外汉武帝刘彻在董仲舒等人的辅佐下,在政治上的见解远超窦太后更有远见,也更开明。最终成为一代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