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自我的超越,值得我们学习,这个单薄的骑者没有双手,全凭一双断臂抱紧车把,跋涉在这海拔最高的新藏线上,荒原深夜里,骑行川藏难度远超三亚,沿途十几座雪山垭口,无数弯路、陡坡,年年有人坠崖,原来正常人用手能做的事,只要无比努力,也一定可以用他的方式做到,他一样渴望追求热爱和自由,哪怕没有双手,一切不可能,只是因为不够坚持,既然没有手臂的人一直走在追求自我、完善自我的路上,那么作为一个健全的人怎么还有理由去迷失、逃避、拖延。

三次打破世界纪录,“无臂男孩”的灿烂人生:鞭策我们热爱生活

2021年8月27日,在2020年东京残奥会游泳项目,有一个这样的小伙子,他没有双臂,用牙齿咬紧毛巾出发,用头顶撞终点归来,他就是,2020年东京残奥会、男子50米蝶泳S5级决赛冠军的中国选手郑涛。

他在水上游泳,光秃秃的双肩是那么令人心疼,但他却犹如蛟龙翻腾水面,人们称他为“无臂蛟龙”,他没有双臂,仅靠一双腿,拼命用力扑腾,以惊人的速度把选手甩在身后,被人又冠予“水中飞人”的称号。

郑涛是何许人也呢?他1990出生于云南昆明农村,小时候,他调皮好动,6岁时因触摸高压线被电击失去双臂。
面对这样的打击,他一度在自己的世界里悲伤,落泪,把自己囚禁在黑色世界的深深自卑里,不出门,不交朋友,生命像死了一样孤寂。
直到有一天,上帝终于发现了这个可怜的小男孩,为他打开了另一扇窗。
2004年,云南残联到基层选拨参加残疾人体育训练人才的时候,发现了郑涛。于是他得予有机会开始学习游泳。从此他的生命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游泳打开了他心中的郁结,他深深的爱上了这一项体育运动。
他努力着,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困难。没有双臂,他每次开始练习游泳都须用牙齿紧紧咬住一条毛巾,来支撑身子。
刚开始,上下牙齿很痛,上下颌因经常用力拉扯咬合,也疼痛不已。每次练习下来,吃东西都觉得痛。能怎么办呢?没得选择,放弃很容易,但他不想成为父母的累赘,成为社会的负担。只能忍痛坚持下去,努力为自己的梦想拼搏。
终于,在2012年伦敦残奥会上,他在男子S6级100米仰泳比赛中,以1分13秒56的好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和残奥会纪录,为中国赢得了残奥会游泳项目首枚金牌。
站在领奖台上,当残奥运会会场响起中国国歌,每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每个人都激动得泪流满面;每个人都为郑涛的自强不息,感动到流泪。
是的,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只要自己肯去努力,即使是没有双臂,也一样能站在世界领奖台上,也一样能为祖国争光,也一样可以成就自己!
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首战得胜让这位曾经对生活失去热情的小伙子从新站了起来,最重要的是让他能用新的眼光看待一切,重拾对生活的信心与希望。
2016年9月9日,在巴西残奥会上,郑涛在男子S6级100米仰泳比赛中,又以1分10秒84的成绩再次打破了该项目的世界纪录和残奥纪录。
有一句话说,上帝无意关了一扇门,总会有意给你打开另一扇窗。关键是自己也得发现自己的另一扇窗,并开始新的征程,面对困难百折不挠。
一个人一生,有一次打破纪录已是不容易,然而郑涛三次打破世界纪录和残奥会纪录,这是多么骄傲和自豪啊!他就像一束光,耀眼又让人心痛!这束光照亮很多的心底:命运再不公,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只有努力,没有什的是不可以的,只有健康乐观极积的心态,前路再多荆棘,迎刃而上,都将会明媚一路。
2021年8月30日,东京残奥会残奥游泳男子50米仰泳S5级决赛,郑涛以31秒48成绩获得金牌,并再次打破世界纪录!
郑涛一个失去双臂的男孩以自己的方式重新站了起来。邓涛以自己的努力赢得了世界的鲜花和赞美。所有人都为他骄傲,所有知道他的故事的人都为他流泪,泪里有欣慰,有骄傲,有自豪。
一个残疾人的自强不息让我感动到流泪,他灿烂人生告诉我们:我们一个四肢健全的人,在面对生活的挫折与困难时,还有什么理由去自怨自艾?还有什么理由去自暴自弃呢?
我见到很多人,面对生活的不顺,命运的不公时,他们选择了放弃。有人从高楼跳下,有人服毒自杀,更有人以残忍的方式报复社会。这都是一个思想不健全的人的做法。
这些人更应该去看看残奥会,在残奥会运动场上那一个个羽翼被折了的孩子们,他们以残疾的身躯奥运会运动场上,以自己独特的姿态,赢来鲜花与赞美,他们的自强不息更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自强不息精神无时不刻不在鞭策着我们前进——好好生活,努力生活!
一个人残疾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思想残疾。只有拥有健康的思想,乐观的心态,积极的人生态度,就没有什么能把自己打败。

无臂男孩高考603分观后感作文

写作思路: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6月8日下午,全国高考笔试最后一科结束,四川省攀枝花市七中无臂男孩彭超作为特殊考生在父亲的陪伴下最后一个走出考场。“今年总体感觉比去年好。”彭超的理想大学是浙江大学。

“这次考试发挥得比去年好!”彭超表示,值得感激的是本身获得了延长时间,因此有充足时间答题,甚至留了小部分时间检查。22日下午,彭超一家人就在家中焦急等待查分。接近22点,彭超终于查到了本身的成绩:语文102分,数学119分,外语122分,理综260分,总分603分。而这一成绩比他预估的592分高出了11分。

彭超,老家德阳中江人,后跟随父母到攀枝花米易,定居米易。2001年,彭超6岁,因为触电失去了双手。

在截肢治疗了一个星期后,彭超的爸爸彭昌富告诉彭超,要用脚学习写字,将来才能读书,才能学习知识。

在彭昌富的要求下,病床上的彭超开始学习用脚趾夹笔写字。刚开始学习用脚夹笔时,因为太疼他只能坚持十分钟。但在住院期间,彭昌富一直坚持要求儿子不要放弃,不管再疼、再难受,也练习夹笔、练习用笔。治疗2个月后,彭超已经学会用脚上的大拇指和二拇指夹笔写一些简单的笔画。

此后,为了让彭超不放弃,彭昌富甚至带着他到云南,寻找那些成功的残疾人士,鼓励彭超、支持彭超。

我要向彭超学习,学习她热爱生活、乐观向上,面对生活中的磨难自强不息,永不放弃。

剑桥毕业的云南无臂男生当上了爸爸,你如何评价他的经历?

男孩6岁失去双臂,14岁成为了云南残疾人田径运动员,17岁以残疾人游泳运动员的身份参加了全国残疾人运动会,19岁以裸分594的成绩拿到了他们县的高考文科状元,被中山大学录取,后免试成为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26岁被剑桥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录取,如今的他,已经结婚生子,这个特殊男孩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他的名字叫杨孟衡。

杨孟衡1990年出生在云南宜良县,他6岁的时候因碰触到了10万伏的高压电发生了意外,只能断臂求生,就此失去了两条胳膊。杨孟衡的父母悲痛欲绝,痛定思痛后,他们抹掉眼泪,发誓绝不能让儿子成为废人。杨孟衡的母亲开始教孩子用脚趾写字,四肢健全的人可以尝试下这个难度有多么大,脚趾头的长度非常短,想要握紧笔都很困难,脚趾离距离眼睛的距离很远,长期写字对腰椎颈椎都是一个很大的压迫,而杨孟衡愣是在父母无数次的鼓励下不但握紧了笔,而且字写得有模有样。对于杨孟衡而言,能握紧笔写好字就如同获得了新生。

没有双臂的杨孟衡很容易摔倒,其父母为了锻炼其平衡能力,放弃了所有的娱乐项目,工作完回家之后就开始训练杨孟衡的肢体动作,金鸡独立、仰卧起坐、跑步是最常做的动作。日复一日的坚持,杨孟衡不但走路很稳,而且有了当运动员的底子。14岁,杨孟衡被父母送入了云南省残疾人田径队,开始了艰苦的运动员生涯。他苦练了4年,其400米的成绩达到了56秒,可惜天联突然取消了这个项目,杨孟衡的努力付诸东流,但这四年却练就了他钢铁般的意志。杨孟衡开始该行学习游泳,一切从0开始。他每天把自己泡在水池子里,顶着暴晒,成绩有了飞速提升。2007年他代表云南残疾人游泳运动员出征国家第7届残疾人运动会,但老天依然没放过他,其脚背在训练的时候严重受伤,最终以第6名的成绩惜败。这也使他错过了2008年在北京举行奥运会。

杨孟衡经过这两次打击之后,将其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他用嘴翻书,用脚写字,利用所有时间拼命苦读,甚至上厕所都在背书,因为他知道只有靠读书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命运。19岁那一年,杨孟衡以裸分594分成为了云南省宜良县的文科状元,一举考入了中山大学,他尝到了19年人生最伟大胜利的滋味儿。杨孟衡在大学4年里,一直为自己的出国梦想做着准备,为了能筹集资金,他大二时便开始演讲创业,走遍了全国150多个城市,举办了300多场演讲,听众超过了60万人,培养出600多名学生。2016年,杨孟衡被英国剑桥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录取。2018年顺利毕业,之后他开始闯荡教育培训行业,用他那令上帝低头汗颜的精神鼓舞着一代代青年,如今的他已经结婚生子,他用百倍的努力活成了普通人羡慕的模样!人可以肢体不健全,但不能没有思想、梦想和行动。

无臂男孩演的励志电影叫什么名字里面讲述一个没有双

《表壳里的葵花》
一部名为《表壳里的葵花》的电影在中央台电影频道及多个电视台播出。这部电影讲述了主人公许庆海年幼时失去双臂后,自强不息学习修表技术的故事。影片上映后,引起了很多观众的关注,热心影迷开始寻找主人公许庆海的生活原型。
以上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
如果您觉得好,请采纳。
如果您希望得到更加专业、有针对性的回答,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