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指在文化、语言、历史或宗教与其他人群在客观上有所区分的一群人。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个国家可以有不同民族,一个民族可以生活在不同的国家里。而潮汕人、客家人、广府人则一般称为民系,狭义的民系,又称次民族、亚民族,指一个民族内部的分支,民系一词在用于汉族时,基本上只运用于广东、福建等省内各族群语言、文化、风俗等差异较大的地区。此外,就中文环境而言,只有中国大陆的学者较喜欢使用民系的概念,而台湾、香港、东南亚等地更多的是使用族群的概念。

客家族是个民族吗?

客家族不是民族。

客家先民原是中原汉人,由于战乱、饥荒和政府奖惩的原因,辗转南迁,先后扩展到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湖南、台湾等省以及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世界上已有一亿以上的客家人。

客家先民自中原迁居南方,总计大迁移五次。秦汉之间,赵佗自立为南越王。汉武帝发兵南下平定南越,然后在秦代南疆三郡的基础上设置了九郡,其中就有闽中郡。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群雄割据,战乱频繁,烽火连天。居住在黄河流域的大批汉族民众,纷纷往南迁移,正所谓“群雄争中土,黎庶走南疆”。

扩展资料:

客家人是自秦朝至今在南方地区居住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一个重要群体,是广东本地的主要族群(广府、客家、潮汕、粤西高凉、四邑、海陆丰、粤北少民等)之一,也是江西和福建本地的重要族群之一。

广东的几大族群,都是混合同化了岭南最早的原住居民百越诸族而最终形成的。

客家民系并不比广东其他民系形成的时间晚。

因为客家语本是中原雅言,只是到了南方后吸收了一些土著语言,但其主体仍是中古雅韵,能与《切韵》《唐韵》《广韵》《集韵》等古代韵书记载的发音对应,今仍保留大量文言文字眼,如客家语发音的你、我、他就是尔、吾、其的古音。

客家人也并不比其他族群晚来于广东,在广东的梅州、河源、惠州等地最早定居的就是糅合了原古越诸族的客家先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客家人

客家人和潮汕人是同宗的么?

如果说民族,当然是同为汉人。

但从历史文化风俗特别是语言上来说还是差别不小。

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聚居在广东梅州、河源、惠阳等县江西、四川、广西、湖南、台湾、海南、福建部分地区,分布约120馀县。先世居黄河流域,西晋末年(4世纪初)、唐代后期(9世纪末)因战乱大批南下。1270年代南宋灭亡后又迁至赣、闽、粤等地。自称「客家」或「来人」,以区别於本地人。客家话是汉语方言之一,保留较多古汉语音韵。山歌别具风格。客家人在聚居地区保持自己习俗传统,妇女均天足,参加劳动生产,不受封建陋习约束,勇於进取。近代,太平天国之乱失败后,不少客家人被迫分散在更广阔的地区,有的转徙台湾、香港,或侨居南洋一带。

客家的起源存在多种说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说和客家混血说。客家中原说认为客家主体构成为来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说则认为“客家共同体,是南迁汉人与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后产生的共同体,其主体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数流落于这一地区的中原人”。从两宋开始,中原汉民大举南迁,经赣南、闽西到达梅州,最终形成相对成熟的、具有很强稳定性的客家民系。此后,客家人又以梅州为基地,大量外迁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客家三州”为 嘉应州、赣州、汀州。

潮汕人包括汕尾海陆丰一带的河洛民系,或者可以理解为原潮州府与汕尾市的融合,语言民俗文化相似。而陆丰靠近惠来这一带的三甲甲子镇、甲东镇、甲西镇,以及碣石镇、南塘镇、内湖镇等镇,更有着潮汕文化鲜明特色的善堂,英歌与功夫茶。至于碣石镇的玄武山佛祖更是潮汕人朝拜的圣地。历史上的潮惠会馆,当代分布各地的潮汕商会也可以见证出潮州商人与海陆丰商人的结合。另外在外特别是港澳不少海陆丰人也会认同为潮州人。

不过由于海陆丰一带长期远离潮汕大本营,几乎一直属原惠州府管辖,难免认同感不足。另外以往途径324国道海陆丰路段的潮汕揭人所受到的不愉快经历,也不太认同海陆丰。这就需要双方未来的共同努力与相互认同。毕竟不管他们是否愿意,大潮汕的概念已慢慢为外地人所感性接受。其实也开始出现一荣皆荣,一损皆损的情形。

顺带说明一下,中国有两个比较喜欢“流浪”的民系,一个是河洛民系,一个是客家民系。两者的不同在于,前者是一群容易把他乡作故乡,不像后者总是四处为客。虽然客家人会给人就是来自外地的感觉,但至少有客家人这个共同的名字做为纽带。而从闽南到潮汕,从雷州半岛到海南岛,从高州到温州再到台湾,河洛民系只会以其所生活的地方名来称呼自己。所以他们相对于客家人要更容易丢失自己的语言而被同化,如原先生活在惠州一带的几万潮州渔民。他们大部分人中也不知道自己是属于河洛民系,甚至也不认为是什么河洛民系,直到近代才慢慢有感性认识。

另外河洛民系还有一种内斗性,虽然这是中国人的一种普遍恶习,但民风相对剽悍的河洛民系内部可能情况较为严重。这或许也就是广州的中专院校常常出现同属河洛民系的学生相互之间械斗的原因吧。比如潮汕揭丰往往与海陆丰的学生联合起来与雷州一带的学生群殴,搞定对方后,他们双方可能也会出现分裂火拼。而在潮汕揭本地,他们关起门来又是斗得一塌糊涂。

所以在广东不像白话人外人都模糊认为是广府人,客家人说客家话的也认为是客家人,可河洛人说河洛话的却要分为几个地域。潮汕有识人士应该是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才先慢慢争取整合大潮汕的河洛民系

"潮汕人和客家人都曾是外来的""北佬"",他们的区别到底在哪?"

 首先解释一下为什么说客家人和潮汕人都是北佬,从历史上看,潮汕人和客家人都是在秦时开始往南迁徙。由于北方地区的人口增多,且资源有限,并且战争频繁发生。为了更好地生存,有一些人开始南下,并且随着逐渐的发展成为了客家人和潮汕人。所以从历史角度来看,潮汕人和客家人是源于同一批南下迁徙的人。

 虽然都是同来源于中原地区,但是由于他们迁徙到的地方不同,所以根据当地的环境与气候,潮汕人和客家人都开始发展出自己的生活方式及生产方式。潮汕人在广东靠海,在茫茫的大海上,他们必须适应环境。于海相邻便捕鱼为生,嗯,必须与大自然争斗,抵抗海上的惊涛巨浪。这种生活经历形成了潮汕人坚强勇敢,敢于拼搏的精神。

 而客家人多以农耕为主。且当时逃生盗的地区,平坦的土地早已被当地的族人开垦,客家人只能躲进大山。客家人要生存就只能靠自己开垦荒山,多年来用人类的智慧形成了梯田。而且形成了美丽的客家村落。所以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客家村落大多是坐落于山上,这是由于早期迁徙的原因。客家人作为外族人总是尽量避免和本地的族人发生冲突,他们选择忍让和顺从,从而形成了和潮汕人不同的性格。客家人形成了随遇而安,不与人争抢的温顺性格。也是和潮汕人很大的不同。

 客家人由于久居大山,所以他们觉得走出大山的出路就是知识。她们觉得可以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因此更加重视教育工作。而潮汕人更加重视平时生活的技能,在海上长大的,他们明白同舟共济,团结一心的重要,也明白信誉的重要。这也是客家人和潮汕人很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