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禅让与曹丕,此后三分天下,史称“战国”,局势如下:

1、魏文帝曹丕:北方地区,曹魏的开国皇帝,刘协禅让与曹丕,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2、汉昭烈帝刘备: 西南地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3、东吴大帝孙权:东南地区,孙权,字仲谋,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

汉献帝刘协的简介 刘协最后将皇位让给谁继承了历史名人

汉献帝 刘协 人物生平简介

刘协字伯和,是汉灵帝刘宏的次子,汉少帝刘辩同父异母的弟弟。母亲是 灵怀皇后 王荣,刘协是东汉王朝最后一任皇帝,公元189年-220年在位。因被董太后抚养,故称“董侯”,初封渤海王,后改封陈留王。公元189年, 董卓 废汉少帝刘辩,立刘协为皇帝。 董卓 被王允和 吕布 诛杀后,董卓部将李傕等攻入长安,再次挟持了他,后来逃出长安。公元196年, 曹操 控制了刘协,并迁都许县,挟天子以令诸侯。

献帝登基之后,董卓自封为相国,后又加封为太师,完全控制了朝政。董卓的军队在洛阳无恶不作,臭名昭著。次年,各地州郡牧守都以讨伐董卓的名义起兵,由于起兵的州郡都在潼关以东,故又被称作“关东军”。许多地方豪强带着自己的私兵也卷入到这场战争中,由此拉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序幕。关东军以 袁绍 为盟主,由东、西、北三面包围洛阳。董卓因受到威胁,便挟持献帝迁都长安。

初平三年,王允与黄琬、吕布等人密谋刺杀董卓。吕布本为董卓义子,但因董卓暴烈,曾为了一桩小事差点杀了吕布,故二人有了隔阂。董卓被杀后,王允录尚书事,吕布晋升为奋威将军,二人共同主持朝政。只是不到一月便被董卓旧部李傕击败,控制了东汉政权。兴平元年,三辅大旱,长安城中粮食匮乏到人吃人的地步,汉献帝杀贪官放粮食救济灾民。

公元196年,曹操控制了刘协,迁都许昌,并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代,后来曹 *** 后,他的儿子 曹丕 继续控制他,随后被迫禅位与 曹丕 。公元234年,刘协病重而死,享年54岁。公元189年,董卓以“勤王”的名义率军进京,而后在宫中自封为司空,权倾朝野。同年,在崇德殿宣布废黜汉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是为汉献帝,此时的年号是永汉。

关东军起兵讨伐董卓,袁绍担任盟主。董卓害怕袁绍等人以少帝做名义,便用毒酒毒死了汉少帝刘辩。大军压境,董卓迫于无奈,便带着汉献帝迁都长安。吕布等杀死了董卓,董卓部将李榷、郭汜等人造反,攻陷长安,杀了王允等人,自封为车骑将军,此时年号为初平。

李榷杀樊稠与郭汜相攻,两人在长安城连战数月,两人进行激烈的对战,长安城内横尸遍野,几乎成为一片废墟,汉献帝刘协随着李榷的部下逃出长安,暂住安邑,此时年号为兴平。汉献帝刘协一行人由当时兖州此时曹操迎接到洛阳,汉献帝赐曹操节钺,曹操正式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代。此时年号为建安,建安年间,曹操东征西战,自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后,曹操奠定了自己的雄图霸业。

曹 *** 后,由其儿子曹丕继位,曹操的东征西战基本稳定了中原的局面,虽然还是三足鼎立之势,只是另外两个政权已经不足为惧,曹操一生都未敢取而代之,终于曹丕实现了这个目标。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自称为天子,改国号为魏,追封曹操为魏武帝,封刘协为山阳公,行汉正朔,封邑万户,此时年号为延康。

汉献帝最后结局如何

出身皇室,本该是很荣耀的事情,可是刘协并不是这样。他的出生间接导致他母亲的死亡,父王宠溺却只能眼睁睁看着皇位在自己哥哥的手中,最后终于当上皇帝,却一辈子只是傀儡。

刘协能够登基为王,其实还是要感谢董卓,虽然此人有着自己的目的,可是没有董卓就没有后来的汉献帝。汉献帝登基的时候才九岁,还只是个孩子,董卓只手遮天,任由部下胡作非为。次年,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军从三年包围洛阳,讨伐董卓。董卓无力应战,便带着他的王牌逃出洛阳,到了长安。到长安也并没有好一些,每个人都心怀鬼胎,王允和吕布谋划着诛杀董卓,成功后,刘协又成了这两人的傀儡皇帝,只是还不到一月,王、吕二人的政权被董卓旧部李榷推翻,几经周转,刘协还是没有逃出董卓的阴影。李榷、郭汜封自己一系列的大官,掌控朝政,只是还未骄傲多久,两人因为内讧大打出手,在长安城内打得不可开交。刘协等人趁着乱局逃出了洛阳。

逃离了洛阳并不是结束,而是一切的开始。刘协终于碰到了命里克星,曹氏父子。曹操开始对刘协礼遇有加,谁知恩人最后变为仇人。曹操用刘协做王牌,一步步实现他统一的心愿,只是到死也没敢取而代之。曹 *** 后,曹丕继位,引文曹操基本奠定了魏国的实力,于是,终于等到那一天,公元220年,刘协被迫禅位给曹丕,改国号为魏,刘协被封为山阳公,享万户邑。14年后,刘协寿终正寝,享年54岁,葬于禅王陵。

刘协将皇位禅让给了谁

公元189年,董卓强迫何太后下诏书废掉汉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历史上称为汉献帝。汉献帝189年登基,与公元220年禅位给曹丕,被封为山阳公,汉朝自此结束。

董卓虽为帝王,可是实权却掌握在董卓手中,董卓部下在洛阳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次年,由袁绍为盟主的关东军讨伐董卓并包围了洛阳,董卓自知不敌,便挟持着汉献帝逃离了洛阳迁都到长安。初平三年,王允、吕布合谋杀了董卓。东汉政权又一次落入此二人手中,只是好景不长,不到一月,董卓部将李榷等人杀死了吕布、王允,控制了政权。兴平二年,李榷、郭汜在长安城中拥兵火拼,献帝曾派人调解,只是都未成功。李榷、郭汜二人打了数月,长安城中死伤无数,变成一片废墟。

不久,献帝在李榷的部下护卫下,逃往弘农,进驻安邑,最后到了曹操的领地,刘协赐曹操节钺,标志着曹操统治时期的来临。建安年间,一切军国大事都由曹操做主,汉献帝只是一个名存实亡的傀儡皇帝。但是曹操从不敢直接取代他自立为皇帝,因为除了他之外,还存在其他势力,名不正则言不顺。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虽然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但是中原腹地的和平却已成定局。曹丕称帝已经是人心所向,公元220年12月,刘协被迫禅位于曹丕,国号为魏,追尊曹操为武皇帝。

汉献帝刘协的皇后是谁

刘协的一生有两个皇后,第一个是自己所喜爱的,第二个是受人威逼,迫于无奈才娶得。他的第一个皇后,就是伏寿,她的出生比较好,她的父亲是当时大名鼎鼎的付完,她的母亲是刘华,但据说伏寿不是她所生,应该是她所养吧。伏寿当了20年的皇后,但是看不惯曹操残忍的为人,她整个家庭都认为自己汉室的外亲,有必要复辟汉室,于是乎,他们谋诛曹操,却未成功,被曹操发现个正着。曹操命令刘协废了皇后的职位,并幽闭伏寿,聪慧的伏寿就这么的去世了。

遂之,刘协就娶了第二个皇后,那就是曹操的女儿曹节,曹操为了更好的控制住刘协,让三女同时侍奉刘协。等到之后伏寿的被废弃,威胁刘协立曹节为皇后,刘协只好妥协。曹节对刘协来说,有着特殊的含义,刘协三番五次的要除掉曹操,屡次惹怒了曹操,但是却没有被处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曹节庇护了他,让他能够活的更加长久一点,至少曹操他们会顾忌一下曹节,而让刘协保住姓名。曹节奉行的是行医办学,在民间具有很大的威望,深受百姓爱戴。她享年65岁病逝,享受的是汉朝皇后下葬的礼仪,跟汉献帝合葬在禅陵。

刘协的这两个皇后,对他的一生都是有作用的,缺一不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这两个皇后造就了刘协,至少在某种意义上,让汉朝江山多存活了20年,归功于她们。

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刘协,被曹丕控制 后被迫禅位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刘协的母亲王美人,名王荣(后来追谥为“灵怀皇后”),是前五官中郎将王苞的孙女、王章之女,出身于名门世家,举止文雅,再加上容貌姣好,身材匀称,深得汉灵帝刘宏的宠爱。当时主宰灵帝后宫的是何皇后,出身于屠夫之家,靠贿赂宦官被选入宫并当了皇后,对王美人非常嫉妒。因此当王美人怀着刘协时,怕招惹何皇后更深的嫉妒,就没有告诉灵帝,而是偷偷地堕胎。但服堕胎药没有奏效,孩子还是生了下来。何皇后果然妒性大发,怕王美人有了儿子会进一步威胁到她的地位,指使人将毒药偷偷地放在王美人产后服用的汤药里,王美人饮后当即身亡。灵帝闻讯,亲往后宫验视,见王美人四肢青黑,知是中毒而亡,急令追查凶手,很快查出是何皇后所为。灵帝不禁勃然大怒,意欲立即将何皇后废黜。何皇后事先己用巨金买通受灵帝信任的宦官曹节等人,宦官们一齐跪下,为何皇后求情,灵帝居然赦免了何皇后。刘协这时尚未足月,灵帝怕将刘协留在后宫再遭到暗害,于是将他抱到永乐宫,请董太后抚养。自此,刘协就依董氏为外家。

灵帝晚年,面临着选择太子问题。何皇后生有皇子刘辩,从小寄养在民间一位姓史的道人家里。刘辩比刘协年长,而且是皇后所生,论理太子位置非其莫属。但是刘辩举止轻浮,没有国君应有的威严气质。刘协自小在永乐宫长大,由董太后悉心抚养,举止端庄,深得灵帝喜爱。再加上其母王美人死于非命,灵帝难免有隐恻之心,因此他心下倾向于立刘协为太子。然而这又有违于立嗣以嫡长为先的皇室传统,所以迟迟下不了决心。

受封为王

中平六年(189年),灵帝病重,遗诏将刘协托付给宦官上军校尉蹇硕。四月,灵帝去世,立刘辩为帝,是为少帝。何皇后也改称为何太后,临朝处理政务,但国家大权实际上已为何进掌握。刘协封为渤海王,后改封陈留王。

宦官之乱 灵帝死后,内宫宦官和朝中重臣展开了争权夺利的斗争。先是何进捕杀蹇硕,接着是宦官张让、段等杀死何进,司隶校尉袁绍、虎贲中郎将袁术和何进的部将带兵反攻,一下子又杀宦官两千人。张让、段等无力还击,劫持刘协和少帝刘辩逃出宫外,正仓皇间,迎面遇上董卓率领的三千陇西铁骑奔腾而来。小皇帝刘辩见到这样的情形,吓得浑身哆哆嗦嗦,双腿战栗,口不能言。小皇帝刘辨手下的内侍太监和一众文官也都没人敢出口大气,只怕稍有闪失,便惹来杀身之祸。尚书卢植率军追到后,杀死张让、段,又把少帝和刘协迎回宫内。

董卓自认为和收养刘协的董太后同族,加上刘协本身比刘辩有才能,于是从这时起,董卓就想废少帝,另立刘协为皇帝。

回到京城后,董卓的军队完全控制了局势。于是董卓逼着少帝策免了司空刘弘,自己身居其位。接着,董卓又以司空的身份召集百官开会,议改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百官们大惊失色,但慑于董卓的 *** ,谁也不敢表示反对。第二天,董卓宣布废除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献帝,时年9岁。从此,刘协开始了他作为傀儡皇帝的漫长生涯。

傀儡为帝

刘协登基后,董卓自封为丞相,后又加封为太师,完全控制了中央政权。董卓的军队在洛阳劫掠财物,奸 *** 女,无恶不作,后并把洛阳城烧成一片废墟。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春天,各地的州郡牧守以讨伐董卓的名义纷纷起兵。由于起兵的州郡都在关东(潼关以东),所以史称“关东联军”。许多地方豪强响应了这次起兵,带着自己的私兵万里相赴,自此正式拉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序幕。关东军共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从北、东、西三面来包围洛阳。董卓因受关东军的威胁,挟持刘协由洛阳迁都长安。这时,王允任司徒,主持具体政务。他表面上依附董卓,暗中心向汉室,身边聚集了一批朝中官员。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关东诸侯为了争夺政治上的领导权,以袁绍、韩馥为首,倡议立幽州牧刘虞为帝。但这个建议遭到袁术、曹操的反对,最后作罢。刘虞的儿子刘和在长安朝廷担任侍中,刘协想凭借关东军的力量还都洛阳,以摆脱董卓的控制,就派刘和潜出武关求援。但这时关东州郡牧守正热衷于互相兼并以壮大自己的力量,扩张地盘,无意西讨董卓。长安方面就转而依靠内部的力量来推翻董卓。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司徒王允与司隶校尉黄琬、仆射士孙瑞、中郎将吕布密谋刺杀董卓。吕布本为董卓的亲信,两人曾结过义父子关系。董卓性格暴烈,有一次吕布为一桩小事违背了董卓的意图,董卓拔出手戟就向吕布投去。吕布慌忙躲开,事后又向董卓俯身请罪,才算作罢,由此二人有了隔阂。董卓被刺死后,王允录尚书事,吕布晋升为奋威将军,二人共同主持朝政。王允得手后,骄傲自满,加上气量狭小,未能维持住关中的局势。不到一个月,192年6月1日,董卓部将李嗟热嘶靼苈啦迹占领长安,杀死王允,控制了东汉政权。李嗌为车骑将军、开府、领司隶校尉、假节、池阳侯,后李嘤稚为大司马,郭汜为后将军、美阳侯,樊稠为右将军、万年侯,张济被封为镇东将军、平阳侯,外出屯驻在弘农。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三辅大旱,谷价腾贵,一斛谷值钱50万,长安城中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事件。刘协命令侍御史侯汶出太仓米豆煮粥救济百姓,但因为粮食不够仍然有很多人饿死。刘协怀疑侯汶没有如实用全部粮食赈济灾民,而是趁机侵占公粮,于是派人取米、豆各五升在自己面前熬成粥,最后可以煮出两盆,证实是侯汶作弊,于是责打侯汶五十廷杖。之后长安城中饥民终于得到了救济。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李嗌狈稠而与郭汜在长安城中各自拥兵相攻。刘协派尚书、侍中去为李、郭二人和解,二人不从。为了争得政治上的主动权,郭汜阴谋将刘协劫持到自己的军营,不料未等郭汜下手,消息已经走漏,李嗲涝谇懊妫派兵将刘协、皇后、宫人及大臣们劫去。李唷⒐汜相攻数月,死者万数,长安城几乎变成一片废墟。不久,献帝在原李嗖拷杨奉、牛辅部曲董承等的护卫下,摆脱了李、郭的控制,逃往弘农,进驻安邑。又辗转东行。

迁都许昌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时任兖州刺史的曹操迎接刘协入驻洛阳。刘协赐曹操节钺,标志着了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时代开始了。随后曹操胁迫刘协迁都到许,改称许都。但刘协依然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曹操虽然利用刘协来试图实现他统一中国的目的,却不敢直接取代他而自立为皇帝。

这时中原地区袁绍和曹操两大势力正进行着频繁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孙策占据了江东,刘表占据了荆州,刘璋割据益州,凉州为韩遂、马腾占有,公孙度盘踞辽东。刘协东还,无疑是一面可利用的旗帜。曹操抢先率军进驻洛阳,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接着,他挟持刘协迁都许县。

不甘为儡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协不满曹操大权独揽,不甘心作为傀儡,乃暗下衣带诏,令董贵人的父亲车骑将军董承设法诛杀曹操。董承遂与左将军刘备、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一起密谋,结果事情败露,董承等人都被曹操诛杀,怀孕的董贵人也被绞杀。伏皇后畏惧曹操,于是写信给她的父亲伏完,尽数曹操残暴不仁之事,希望伏完能够效仿董承,铲除权臣,但伏完始终未敢行动。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伏皇后要求其父伏完诛杀曹操的密谋败露,曹操要挟献帝废黜伏皇后,并代献帝写好了废黜伏皇后的诏书。接着,派御史大夫郗虑拿着诏书,同尚书令华歆一起带兵包围皇宫搜捕皇后。伏皇后藏到宫中的夹墙里,被华歆拖出。伏皇后披头散发赤脚走出,向刘协哭诉求救,刘协无奈地说:“朕也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什么时候结束!”回过头来对郗虑说:“郗公!天下有这道理吗?”伏皇后被幽闭而死,刘协与她所生的两位皇子亦以毒酒毒杀,伏氏宗族百余人被处死。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威逼刘协立其女曹节为皇后。

禅位去世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魏王曹操去世后,世子曹丕继位。其时,虽然有孙权、刘备的不断犯边,但基本不成气候,中原腹地的和平已成定局。除旧布新

,建立新朝,已经是人心所向。各种力量都在推动曹丕采取行动。那些曹氏部属也在设想着如何弹冠相庆,如何分新朝一杯羹。于是便有小臣去逼去劝汉献帝效唐虞旧例,把帝位禅让给魏王。“率我唐典,敬逊尔位”,公元220年12月10日,逼迫刘协禅让帝位给他,刘协告祭祖庙,使张音奏玺绶诏册,禅位于曹丕。曹丕在繁阳亭登上受禅坛,接受玉玺,即皇帝位。随即进入许都,改延康元年为黄初元年,国号为魏,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封刘协为山阳公,允许他在其封地奉汉正朔和服色,建汉宗庙以奉汉祀。曹丕还同时给刘协留了句客气话:“天下的好东西,我跟你可以一起享受。”

由于当时盛传刘协被杀,所以刘备便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即皇帝位,建立蜀汉(刘备便是汉昭烈帝),追谥刘协为“孝愍皇帝”。

魏明帝青龙二年(234年)三月庚寅(4月21日),刘协寿终正寝,魏明帝曹甭嗜撼记鬃钥藜馈0嗽氯缮辏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谥号为孝献皇帝。

历史评价

袁山松:“献帝崎岖危乱之间,飘薄万里之衢,萍流蓬转,险阻备经,自古帝王未之有也。观其天性慈爱,弱而神惠,若辅之以德,真守文令主也。曹氏始於勤王,终至陷天,遂力制群雄,负鼎而趋,然因其利器,假而不反,回山倒海,遂移天日。昔田常假汤、武而杀君,操因尧、舜而窃国,所乘不同,济其盗贼之身一也。善乎!庄生之言: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信矣。”

范晔:“传称鼎之为器,虽小而重,故神之所宝,不可夺移。至令负而趋者,此亦穷运之归乎!天厌汉德久矣,山阳其何诛焉!”

《后汉书》赞曰:“献生不辰,身播国屯。终我四百,永作虞宾。”

后世纪念 禅陵位于修武县方庄镇古汉村南,南距修武县城约23公里。禅陵北依太行山,其余三面皆为平原。陵东南400米处有一低矮山丘,因禅陵在此而得名,曰古汉山。北约5公里的太行山中有一幽静凹区,曰百家岩,内有一高约10米的高台,当地群众相传,汉献帝常来此避暑游玩,高台上建有汉献帝庙。陵北500米处是因陵而得名的古汉村。

汉献帝陵坐北朝南,陵内有两个陪葬墓 。

汉献帝陵现存封土,由于长年自然和人为破坏,现呈不规则方形土冢,南侧和西侧均已呈直立状。现存每边长约20余米,周长100余米。封土夯筑,但夯层不明显,夯土中包含有汉代筒瓦、板瓦和鹅卵石。新发现的清代“汉禅陵基址碑记”和“汉献帝陵寝碑”立于冢前。

陪葬M1 : 位于禅陵东北130米处。此冢封土原比禅陵略小,但大部分已被平掉,所剩封土平面直径约2米,高约1米。

陪葬M2 : 位于禅陵东南80米,封土呈半圆状,筑夯,现有高度约2.5米。

汉献帝陵保存的两通碑:

1、 汉禅陵基址碑 : 青石质,上圆下方,高1.4米,宽0.55米,厚0.23米,上刻“碑记”二字,碑文小楷,阴刻。

2、 汉献帝陵寝碑:碑为青石质,上圆下方,高1.55米,宽0.585米。楷书,阴刻。

家庭成员 长辈

祖父:刘苌,解渎亭侯、追赠孝仁皇。

祖母:董太后,追赠孝仁皇后。

父亲:刘宏,汉灵帝。

母亲:王荣,灵怀皇后。

兄弟姐妹

刘辩,汉少帝、弘农怀王。

刘氏,万年公主。

后妃

皇后

伏寿(伏皇后),伏完之女

献穆皇后曹节,曹操之女

妃嫔

夫人曹宪,曹操之女,曹节之姊

夫人曹华,曹操之女,曹宪、曹节之妹

董贵人,车骑将军董承之女

夫人宋都,常山太守宋泓之女

子女

刘冯,南阳王。

刘熙,济阴王。

刘懿,山阳王。

刘貌,济北王。

刘敦,东海王。

另有儿子,名不详,伏寿所生,皆为曹操所杀。

刘曼,黄初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封长乐郡公主,食邑五百户

另有二女皆嫔于魏。

后代

孙子

刘康,刘冯子,袭爵山阳公51年,太康六年(285年)逝世

曾孙

刘瑾,刘康子,袭爵山阳公4年,太康十年(289年)逝世

玄孙

刘秋,袭爵山阳公20年,永嘉三年(309年),五胡乱华被杀

轶事典故

汉献帝刘协被贬为山阳公,居住在山阳城(今焦作)。他倍感世态炎凉,人生如梦,超凡脱俗,大彻大悟,遂抛弃帝王之尊,甘心与民同忧,躬耕菜圃,济世悬壶,虽当过窝囊皇帝,却变为称职“郎中”,身融入田园山水,心远离深宫重楼,涉足农桑,访贫问苦,深受百姓爱戴,民众敬之如父母,由此流传下了很多传奇故事。焦作一带的民众为了纪念他,形成了许多有趣的民俗,一直流传至今。

称父亲为“大”,称母亲为“美”

汉献帝被贬为山阳公后,山阳(今焦作)的老百姓改称皇上刘协为“大人”,改称皇后曹节为“美人”,尊他俩为父母,简呼其为“大”、“美”。久而久之,民间通呼,尊父亲为“大”(da发第三声),尊母亲为“美”(mei 发第四声),尊 *** 为“美美”(mei mei 先读第二声,后读第四声)。直到今天,焦作农村五十岁以上的儿女称呼父母为“大”和“美”的,仍比比皆是。

中药不还价,针灸不要钱

汉献帝刘协贬居山阳城后,远离政治,一心融入民间,利用在皇宫中学过的医术,和皇后曹节一起悬壶济世,医治百姓。他从云台山上挖下来的中草药从不收费,扎针、艾灸、拔罐、刮痧都不要钱,只有对购来的药物才酌收成本。老百姓出于对他俩的感激之情,沿习成俗,焦作民间对老中医格外敬重,尊之如君,对中草药可赊可欠,但从不还价,在农村中针灸、拔罐从不收费,以示遵守汉献帝留下来的千年老规矩。

叫外公外婆为“魏公、魏婆”

汉献帝和曹皇后(曹操的二女儿曹节)所生的儿女应叫曹操为外祖父。因曹操被封为魏公,所以焦作民间效仿曹节儿女的叫法,把外祖父呼成“魏公”,把外祖母呼成“魏婆”,蔚然成俗,一直流行至今。

娘瞧闺女

在全国各地,每逢端午节、中秋节,出嫁后的闺女,到了这天,总是携儿带女,手提大包小包礼品,回娘家向父母贺节问安,以报父母养育之恩。而在焦作民间,却颠倒过来,流行“娘瞧闺女”的习俗。缘由是汉献帝被贬为山阳公,皇后曹节随之被软禁在山阳城。曹节逢年过节不能去京城看望母亲卞太后,而她的母亲卞太后不怕儿子魏文帝曹丕,可以任意到山阳城探望二女儿曹节。后来民间效仿,端午节、中秋节盛行“娘瞧闺女”,流传至今。

东汉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是谁?

东汉最后一任君王是汉献帝刘协。东汉建立于25年,在它存在的一百九十五年时间里一共诞生过十四任君王。身为东汉王朝最后一任君王的汉献帝于189年登基,登基之时不过才九岁。刘协是汉灵帝十分喜爱的一个儿子,但是由于他并非嫡长子的缘故,所以未曾立为皇太子。而本该被立为皇太子的刘辩因为行事轻佻而不得灵帝喜爱,所以也一直未被立为太子。

最后灵帝未立太子便病逝,而他在病逝之前因担心刘协的处境而将他托付给了非常信任的宦官蹇硕。蹇硕在灵帝驾崩之后曾想拥立刘协为帝,但是碍于刘辩不仅更为年长且还是嫡出,外加有其母亲何太后以及身任大将军一职的舅舅何进的助力,所以最后继任皇位的人是刘辩。但是刘辩在位没多久便遭遇废黜,刘协则在董卓的拥立之下登上皇位。

刘协这位年幼君王根本毫无话语权,真正执掌朝政的人是董卓。手握大权的董卓仗势欺人、无恶不作,为此没过多久便爆发了以“讨伐董卓”为名的起兵活动。随着起义军逐渐逼近洛阳,感到威胁的董卓挟持着刘协迁都至长安。抵达长安之后想要摆脱董卓控制的刘协曾经派人偷偷前去向关东起义军求援,但是起义军因忙于扩张势力而无暇顾及他。

初平三年董卓被吕布刺死,东汉政权转而落入李傕、郭汜两人手中,而刘协则依旧只是个傀儡。之后李傕、郭汜两人为进一步夺权而大打出手,李傕则抢先一步将刘协劫至自己阵营之中。后来刘协在杨奉、牛辅等人的协助下成功逃脱,但是没过多久便被发现并引来了李傕、郭汜两人的双重追击。逃亡途中刘协一度险些被追上,幸得曹操及时赶来救援,于是之后便又有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情。

汉献帝刘协虽然一直不甘只是做个傀儡,但是却始终未能如愿摆脱这个身份。待曹操去世之后继任魏王之位的曹丕更是直接逼迫刘协禅位,无力反抗的刘协最后只能退位。随着他的退位,东汉的统治至此结束。

东汉末年皇帝是谁

是汉献帝。刘协(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字伯和,是东汉政权最后一位皇帝,189年至220年在位,曹魏给其谥号为“孝献皇帝”,后世省略“孝”字称“汉献帝”。蜀汉给其谥号为“孝愍皇帝”。

汉献帝刘协是汉灵帝刘宏的儿子,汉少帝刘辩的庶弟,母亲是美人王荣(五官中郎将王苞的孙女)。因汉灵帝何皇后性强忌威慑后宫,王荣刚怀孕时害怕,服药欲堕胎,而胎安不动,又数次梦到肩负著太阳行走,是为吉兆。

刘协出生后,母亲王荣即被何皇后毒杀,他由祖母董太后抚养成人。中平六年(189年)四月,汉灵帝崩,刘协的异母兄刘辩即位,是为汉少帝,封刘协勃海王,又改封陈留王。

袁绍等人诛杀宦官时,他随刘辩被宦官张让和段珪绑架,遇到董卓。董卓曾和少帝谈话,少帝语无伦次,再和刘协谈话,刘协则将事情经过完整交代。董卓以为刘协贤能,且为董太后所养,又自以为与董太后同族,再加上要显示自己的权力,遂有废立之意。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为了立威,废少帝,于九月甲戌日(9月28日)立当时九岁的刘协为皇帝。关东诸侯起兵讨伐董卓时,董卓杀少帝、何太后,火烧都城雒阳,挟刘协迁都长安。初平三年(192年),司徒王允成功诛杀董卓,但不久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即攻陷长安,杀死大批大臣,再次挟持献帝。

后来李郭二人内讧战斗,民不聊生,献帝与一批朝臣于兴平二年(195年)七月逃离长安,途中多次成为李傕、郭汜、张济、杨奉等军阀争夺挟制的目标。

扩展资料

汉献帝与朝臣历经一年才于建安元年(196年)七月到达旧都雒阳。不过雒阳早经董卓撤离时焚烧,宫室尽毁,百官披荆棘藏身断壁之间,更加粮草断绝。八月,朝臣曹操从雒阳挟刘协到许县,称许都,作为其“挟天子以令诸侯”战略的一部分,刘协成为一位毫无实权的傀儡皇帝。

宫中的守卫和侍从其实都是曹操的人,对内外官员的杀戮亦很常见,例如议郎赵彦曾经向献帝进言分析局势和对策,因而被曹操杀害。

建安五年(200年),大臣董承连同与王子服、种辑、刘备等人谋划对付曹操,董承却被曹操所刺。曹操欲杀董承之女董贵人,献帝以董贵人怀有汉室的血脉拒绝,但最终董贵人仍被曹操弑杀。

建安十八年(213年)时,曹操将三个女儿曹宪、曹节和曹华送入汉献帝后宫为夫人,年纪最小的曹华在国待年。次年,三女都被封为贵人。

建安十九年(214年),献帝的皇后伏寿之前写信给父亲伏完图谋诛杀曹操之事泄露,曹操大怒,逼献帝废后,更先替献帝写好诏书,命郗虑持节接收皇后印绶,又命尚书令华歆领兵入宫捉拿伏寿。伏寿躲在墙壁之中但被华歆发现拉出,经过外殿时见献帝,伏寿哭着说:“不能复相活邪?(不能再救救我吗?)”

献帝答:“我亦不知命在何时。(我亦不知我何时会死。)”又对身旁的郗虑说:“郗公,天下宁有是邪?(郗公,天下间有这样的事吗?)”伏寿后被幽闭至死(《曹瞒传》称当场被弑),所生的两位皇子亦以毒酒毒害,伏氏宗族有百多人亦被处死,伏寿母亲盈等十九人都被流放到涿郡。

建安二十年正月(215年),因曹操和群臣的压力下,改立贵人曹节为皇后。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去世。三月献帝改元延康。嗣魏王位的曹丕提出要求献帝禅让皇位,篡位自立。在曹氏政权威迫之下,十月乙卯日(11月25日)献帝将帝位在繁阳的受禅台之上“禅让”给曹丕,东汉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献帝

汉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谁

汉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汉献帝刘协,汉朝末期曹操挟持汉献帝,历经数十年征战,统一北方,被封为魏王,丞相,掌握汉末实权。220年正月,曹操病死。死后,曹丕继位魏王和丞相,掌管大权。虽然曹操曾经挟天子以令诸侯,却从不敢登上皇帝的宝座。

延康元年(220年)十月,汉献帝宣布退位并将皇位“禅让”给曹丕。 曹丕的亲信华歆率领文武百官联名上书,劝汉献帝把帝位让给魏王曹丕。为了保住性命,汉献帝不得不把皇帝的玉玺交给曹丕。曹丕故作推辞,在“三让”之后才“答允”接受。

延康元年(220年)十月二十九日,曹丕登坛受禅称帝,立国号为大魏,史称曹魏,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定都于此。曹丕是为魏文帝,并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220年十一月一日,曹丕封业已退位的献帝为山阳公。至此,历时一百九十余年的东汉正式结束。

扩展资料

灵帝死后,内宫宦官和朝中重臣展开了争权夺利的斗争。先是何进捕杀蹇硕,接着是宦官张让、段珪等杀死何进,司隶校尉袁绍、虎贲中郎将袁术和何进的部将带兵反攻,一下子又杀宦官两千人。张让、段珪等无力还击,劫持刘协和少帝刘辩逃出宫外。

正仓皇间,迎面遇上董卓率领的三千陇西铁骑奔腾而来。小皇帝刘辩见到这样的情形,吓得浑身哆哆嗦嗦,双腿战栗,口不能言。小皇帝刘辨手下的内侍太监和一众文官也都没人敢出口大气,只怕稍有闪失,便惹来杀身之祸。尚书卢植率军追到后,杀死张让、段珪,又把少帝和刘协迎回宫内。

董卓自认为和收养刘协的董太后同族,加上刘协本身比刘辩有才能,于是从这时起,董卓就想废少帝,另立刘协为皇帝。回到京城后,董卓的军队完全控制了局势。于是董卓逼着少帝策免司空刘弘,自己身居其位。

接着,董卓以司空的身份召集百官开会,议改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百官大惊失色,慑于董卓的淫威,谁也不敢表示反对。第二天,董卓宣布废除汉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献帝,时年9岁。从此,刘协开始了他作为傀儡皇帝的漫长生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协

汉献帝刘协被废后去哪了?

山阳公国,220年-309年,公元220年,东汉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刘协被魏文帝曹丕废除后,被封为山阳公,建立山阳公国。 东汉最后一个皇帝即汉献帝刘协,在亡国之后,被曹丕贬为山阳公,食邑1万户,位在各诸侯王之上,建都山阳郡下的浊鹿城(一名青阳城, 在今河南省修武县东北 )。这样,东汉灭亡后,东汉皇室遗民便从洛阳徙居浊鹿。 山阳公刘协贬封为公后14年即魏青龙二年(234年)三月庚寅去世,葬于禅陵(在今修武县西北),追谥汉孝献皇帝。

东汉末年最后一个皇帝叫什么?

1、汉献帝,名刘协,字伯和,祖籍江苏沛县,生于洛阳。生年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卒年青龙二年(公元234年)。父汉灵帝,其生母是王美人,由于备受汉灵帝的宠爱,被嫉妒心极强的何皇后设计杀害了。

2、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崩,刘协为陈留王。董卓后来立刘协为汉献帝。在董卓等人挟持汉献帝作乱时,他采取以虎驱狼的办法,利用曹操保驾却被曹操控制。汉献帝不甘为曹操控制,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曾经发衣带诏密令旧臣除去曹操,结果事情败露,使多人丧命。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欲联合刘备、孙权杀死曹操,又因事情败露而致使宗族200余人丧命。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威逼汉献帝立其女为皇后。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汉献帝禅位曹丕,自己被封为山阳公,死后葬于禅陵。

3、刘协随刘辩在袁绍等人诛杀宦官时,被宦官张让和段圭绑架,遇到董卓。董卓曾和少帝谈话,少帝语无伦次,再和刘协谈话,刘协则将事情经过完整交代。董卓认为刘协贤能,且为董太后所养,又自以为与董太后同族,遂有废立之意。

4、董卓为了立威,于是废少帝,立当时九岁的刘协为皇帝,以使他挟天子而令诸侯。董死后,刘协成为诸侯争夺的目标,李傕、郭氾执政,后来李、郭二人内讧战斗。他被迫流亡,屡被劫持。196年,曹操迎刘协到许昌。改称许都。但刘协依然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曹操虽然利用刘协来试图实现他统一中国的目的,却不敢直接取代他而自立为皇帝。刘协试图谋杀曹操的计划未能实现。先有大臣董承联同刘备等谋杀曹操,后有伏皇后,但事情泄露,董、伏等被杀。220年,曹操去世,他的儿子曹丕认为自己在北方的地位已经足够稳固,于是逼迫刘协禅让帝位给他,开辟了魏国。刘协被封为山阳公。由于当时盛传刘协被杀,所以刘备以此为借口,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即皇帝位,建立蜀汉。

5、魏明帝青龙二年(234年)献帝驾崩,魏明帝以素服为他发丧。八月壬申,葬于禅陵。

6、220年10月,汉献帝告祭祖庙,使张音奏玺绶诏册,禅位于曹丕。曹丕在繁阳亭登上受禅坛,接受玉玺,即皇帝位。随即进入许都,改建康元年为黄初元年,国号为魏,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废献帝为山阳公,曹皇后为山阳公夫人,勒令搬出宫去,但仍然可以用汉天子礼乐,算是另眼看待。汉献帝做了大半辈子的傀儡,到最后也没有摆脱被取代的命运。十四年之后,即魏青龙二年(234年),献帝死去,终年54岁。魏明帝曹睿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谥号为献皇帝。

刘协的真实结局是什么?

刘协的真实结局是汉献帝刘协做了一辈子的傀儡皇帝,在曹操死后,被曹丕逼迫而禅让于曹丕。在历史上,一般皇帝被迫禅让后的皇帝难逃被杀的厄运,然而汉献帝刘协是幸运的。在他禅让于曹丕后,开启了他的人生新篇章,颠覆了我们对亡国之君的看法。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汉室衰弱,汉献帝刘协先是董卓的傀儡,董卓死后,又被董卓部将李傕等人挟持,后来又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死后,被曹丕控制,最后被迫禅让于曹丕。他做了大半辈子的傀儡,年仅9岁开始自己漫长傀的儡生涯,时刻都有被杀的威胁,担惊受怕,如履薄冰。

刘协的轶事典故

中药不还价,针灸不要钱。汉献帝刘协贬居山阳城后,远离政治,一心融入民间,利用在皇宫中学过的医术,和皇后曹节一起悬壶济世,医治百姓。他从云台山上挖下来的中草药从不收费,扎针、艾灸、拔罐、刮痧都不要钱,只有对购来的药物才酌收成本。

老百姓出于对他俩的感激之情,沿习成俗,焦作民间对老中医格外敬重,尊之如君,对中草药可赊可欠,但从不还价,在农村中针灸、拔罐从不收费,以示遵守汉献帝留下来的千年老规矩。

汉献帝刘协被贬为山阳公,居住在山阳城。他倍感世态炎凉,人生如梦,超凡脱俗,大彻大悟,遂抛弃帝王之尊,甘心与民同忧,躬耕菜圃,济世悬壶,虽当过窝囊皇帝,却变为称职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