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阳是豫陕鄂川渝交界处区域性中心城市,豫西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物流、交通中心。西汉时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东汉时期为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故有“南都”、“帝乡”之称。

2、因为刘秀兄弟和南阳宗室子弟在南阳郡的舂陵乡起兵,故史称刘秀兄弟的兵马为舂陵军。

刘秀起兵地点在什么地方?

刘秀--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

刘秀(公元 6 年--公元 57),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世祖,谥光武帝。刘秀不仅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通过农民起义登上宝座的皇帝,也是一位中兴汉室,使汉室亡而复兴,断而再续的明君。

与兄起兵 合击新莽

刘秀,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今河南省南阳市附近)人,为高祖九世玄孙。王莽天凤年间(公元 14—19 年),刘秀到长安求学,受教于中大夫许子威,攻读《 尚书》。他只求弄通大义,不拘字句。由于家境并不宽裕,学费不足。刘秀还曾与同学合资买条驴,让仆人赶驴拉脚挣钱。王莽地皇三年( 公元 23 年),南阳饥荒。

刘家的宾客徒附等有很多人投奔了王匡、王凤的义军。刘秀本无心参加起义,便躲到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去当了谷商。其兄刘纟寅先自起兵,自称拄天都部。刘秀在新野遇到宛县人( 今河南省南阳市)李通,并成为好友。编造一条谶“刘氏复起,李氏为辅”,劝说刘秀起兵。十月,和刘通及徒弟刘轶等在宛起兵。这时刘秀 28 岁,开始了推翻新朝,重兴汉室天下的戎马生涯。

刘纟寅、刘秀为了保护自家利益,主动派人与新市兵、平林兵联合,进攻宛县失利后。刘纟寅、刘秀便到下江兵营中,说服了下江兵首领王常,合兵攻击莽军,这年二月辛已(公元 23 年),三支义军拥立刘玄为天子,以刘纟寅为大司徒,刘秀为太常偏将军,派刘纟寅攻取婉城。三月刘秀随诸将攻克昆阳(今河南叶县),定陵( 昆阳东)、郾县( 今河南省郾城县),起义军的声势越来越大,王莽感到威胁到了他的统治。便率莽军将昆阳团团围住,刘秀各处求援兵赶到,城内义军勇气倍增,里应外合,大败莽军,昆阳之战,以少胜多,敲响了王莽新朝灭亡的丧钟。

在昆阳之战和 5 天后的攻克宛城中,刘纟寅和刘秀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从而扩大了自己的势力和影响,在绿林军中深入人心,地位更加显赫。刘纟寅没当上皇帝,心中十分不服,刘玄本人也怕帝位被夺,于是就杀了刘纟寅待人。那时刘秀正在外地巡视,获悉后估计自己的力量不足,不敢公开对抗,心中十分不安,便立即赶回宛城,向刘玄请罪。取得了刘玄的信任,刘玄加封刘秀为武信侯,拜他做破虏大将军。

公元 23 年,义军攻破长安,王莽败亡。更始帝刘玄迁都洛阳,拜刘秀为司录校尉。刘秀持节出巡黄河以北,此时官拜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为了与在邯郸称帝的王郎争夺河北,自行招兵买马,招降纳叛,依靠地方官僚集团,并利用和联络一部分农民军,终于夺取邯郸,消灭了王郎,在河北站稳了脚根,有了立足之地。刘玄看出刘秀的势力越来越大,便命令他停止作战回洛阳。刘秀以黄河以北尚未平定为由,第一次公开违抗刘玄形成的命令。

统一天下 善政立业

此时的长安政坛十分混乱,赤眉军各自为政。形势对刘秀扩展势力,扩大地盘很有利。刘秀先征发铜马,逼降铜马、高湖等义军,兵力由数千人发展到十余万人,人们便鼓动刘秀称帝。建武元年(公元 25 年),六月己未日,刘秀称帝,国号汉,几乎同时,赤眉军拥立刘盆子为帝,与刘玄开战,不久刘玄被绞死,更始王朝至此结束,而刘秀在赤眉与绿林余部厮杀削弱时坐收渔利。

刘秀登基伊始,就以与刘玄的强烈对比,出现在中原错综复杂的政治舞台上。建武元年(公元 25 年)六月,刘秀即位不久,大军直下,包围洛阳。固守洛阳的朱鲔因参与谋划杀害刘纟寅,在刘秀以黄河水起誓的保证不讲仇的情况下,朱鲔率全体守城将土向刘秀投降。刘秀兵不血刃,占领洛阳城,拜朱鲔为平狄将军,扶沟侯。刘秀定都洛阳。

建武二年(公元 26 年),又在洛阳建起宗庙。在宗庙右边建立稷坛。以表示自己建立政权,拥有国土。刘秀认为赤眉军是心腹大患,先派邓禹、冯异与赤眉作战,逼迫刘盆子率百万之众请降。解决了卧榻之侧的赤眉主力,又先后讨伐刘永,定河北,灭掉朝秦暮楚的隗嚣,夷平得陇望蜀的公孙述,于建武十三年(公元 37 年)统一中国。

刘秀初次造反(就是第一次起兵),攻打的是哪里啊?是宛城吗?

刘秀兄弟和南阳宗室子弟在南阳郡的舂陵乡起兵,故史称刘秀兄弟的兵马为舂陵军,舂陵军的主力为南阳的刘氏宗室和本郡的豪杰,兵少将寡,装备很差,甚至在初期,刘秀是骑牛上阵的,这也成为了后世演义中的一段佳话,即所谓的“牛背上的开国皇帝”。后经过激战杀死了新野尉,刘秀才有了战马。

从上述的话来看,应该首战是新野,而不是南阳郡的郡城宛。

希望能够帮到你。

——————————————————————————————————————————————————

深圳海越维昌,专业的平板电脑餐饮应用及企业广告媒体供应商。

刘秀在哪起义的

刘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称帝, 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

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二月初五日,刘秀在南宫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岁。遗诏说:“我无益于百姓,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务必俭省。刺史、二千石长吏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员或通过驿传邮寄唁函吊唁。”刘秀死后,其子刘庄继位,于同年三月初五日,葬刘秀于原陵,上庙号世祖 、谥号光武皇帝。

舂陵起兵

西汉自汉元帝以来,朝政日益衰败。到了成帝之时,以太后王政君为首的王氏外戚集团独揽朝政大权,加之汉成帝昏聩不堪,极为宠信赵氏姐妹,从而形成了“赵氏乱于内,外家擅于朝”的局面。

王莽历经“安汉公”、“摄皇帝”,几乎就是昔日周公摄政的再次重演。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废孺子婴(刘婴)为定安公,正式登基称帝,建立了新朝,建元“始建国”,西汉在历经214年的统治后终于灭亡。

新莽末年,水、旱等天灾不断,广袤中原赤地千里、哀鸿遍野。终于,在新莽天凤年间,赤眉、绿林、铜马等数十股大小农民军纷纷揭竿而起,顿时,海内分崩,天下大乱。

刘秀虽名为皇族后裔,但他这一支属于远支旁庶的一脉。刘秀为人、与其长兄刘縯不同,刘縯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豪杰,欲图大事;而刘秀则为人“多权略”,处事极为谨慎。

新莽末年,天下的乱象已现,刘縯和南阳的诸多子弟都欲趁乱起兵,而刘秀却持谨慎的态度以观时局。据《太平御览》卷九十引《东观汉记》载:“上深念良久,天变已成,遂市兵弩”,可见刘秀起兵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和谨慎决断的,见天下确已大乱,方才决定起兵!性格上的不同也决定了日后刘縯、刘秀两兄弟截然不同的结局。(公元22年)十一月,“光武遂(从宛)将宾客还舂陵”,会同大哥刘演打着“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的旗号,开始“舂陵起兵”

刘秀南阳起兵是怎么回事?

西汉末年,社会矛盾千疮百孔。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想用托古改制的方法来缓解社会矛盾,但他毕竟缺乏回天之力,无法使这个政权起死回生。王莽末年,徭役沉重,刑法严酷,连年蝗灾,更使民不聊生。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反对王莽暴政。其时,新市、平林等绿林军方兴未艾,大有席卷南阳之势。南阳宗室刘缜、刘秀(汉高祖刘邦九世孙)兄弟也聚众起兵,加入农民起义军行列。起义军在枣阳大捷以后,建立一个统一的政权组织,推举刘玄为帝,称更始帝。更始帝拜刘绩为大司徒,刘秀为太常偏将军。王莽得知刘玄称帝的消息,大为惶恐,即派王寻、王邑率兵百万,欲与刘绩诸军决战。刘秀见王寻、王邑兵盛,被迫退保昆阳。王莽大军近十万人逼近昆阳,城内守军只有八九千人。刘秀让王凤、王常诸将留守,自己率十三骑乘夜冲出重围,寻求援兵。刘秀得到援兵以后,即与援兵一道赶回昆阳。他自己带千余步骑,在距王莽军四五里的地方摆开阵式。王寻、王邑派数千人迎战,刘秀迅猛出击,斩首数十级。刘秀再次发动进攻,王寻、王邑军被迫退却。各部援军乘胜而进,斩首数百级,连战连胜,直逼敌营。其时,刘縯攻取宛城已经三日,但刘秀并不知道,他却派人给城中送信,诡称刘縯救兵已到,又故意将书信失落。王寻、王邑拾得此信,十分焦虑。刘秀诸军连连获胜,士气大振。刘秀亲自带领三千敢死队,一举冲垮王寻、王邑的中军,王寻被杀死。城中守军乘势击鼓呼叫而出,内外夹击,王莽之兵溃不成军,大败而逃,相互践踏,尸横遍野。昆阳大捷,摧毁了王莽军队的主力,动摇了王莽的政权。此时,在更始集团内部发生了冲突,更始帝在一些人的唆使下,杀掉威望很高的刘缜,刘秀也受到猜忌。刘秀为了避祸,采取韬光养晦之计。这年九月,王莽在长安被杀。更始帝选择洛阳为都,遣刘秀以破虏大将军行大司马事,持节北渡黄河,镇抚冀幽诸州,这给刘秀得以在河北发展的机会。

刘秀在河北立足未稳,卜者王郎在河北宗室刘林的策动下,假冒汉成帝之子舆,起兵与刘秀及更始政权对抗。十二月,王郎称帝于邯郸,河北各郡县闻讯纷纷倒戈。更始二年二月,刘秀退往幽州治所蓟城。王郎以十万户悬赏捉拿刘秀,另一名河北宗室刘接起兵蓟中,响应王郎。刘秀及其部属在蓟城无法停留,只得匆匆南下。他们沿途不敢入城休息,到处风餐露宿。刘秀听说信都太守任光依旧支持更始,便一路赶到信都。刘秀进驻信都后,从附近各县征发了四千人,和成郡守邳彤又举郡而降,巨鹿大姓刘植、耿纯也各率宗亲子弟来附。刘秀的军队很快扩充到数万人,在冀州北部诸郡与王郎周旋。不久,上谷太守耿况、渔阳太守彭宠,亦遣部将景丹、耿弇、吴汉、盖延、王梁等人,率突骑增援刘秀,更始又派谢躬与刘秀合击王郎。更始二年五月,刘秀攻陷邯郸,擒杀王郎。

更始担心刘秀称雄河北,派人立刘秀为萧王,令其返回长安。刘秀不肯重新为人所制,他采纳耿弇的建议,借口河北未平,拒绝西归。此时刘秀与更始政权,实际上已经分道扬镳了。

王郎平后,铜马、大彤等数十万大军流入河北。刘秀为在河北立足,与之展开艰苦争战。刘秀派吴汉、耿弇再次往幽州发兵。刘秀在巨鹿、魏郡相继破降铜马诸军,并收编其军队,兵力达到数十万之众。更始三年(公元25年)初,刘秀继续在河北与大枪、五幡诸军激战。经过数月苦战,刘秀才最终平定了河北。

更始政权是一批在绿林山杀出来的以农民为主体组成的政权,虽也有好的,但不少是三教九流出身。他们掌权以后,腐败专横,横征暴敛,不比旧军僚好多少。当更始帝在长乐寻欢作乐时,另一支农民起义队伍赤眉军拥立刘盆子为帝,也从东向西挺进。公元24年十二月,赤眉军攻破长安,刘玄投降,不久被害。赤眉军进长安后,同样没有给人民带来安宁,他们烧、杀、抢、掠,弄得人民怨声载道。只有二十几天,一座长安城就被赤眉军掏空了。此时,刘秀心腹大将邓禹率军尾随赤眉军而行,伺机攻取关中。又派冯异占领孟津,与屯守洛阳的更始大将朱鲔、李轶相拒。

公元25年六月,刘秀在鄗城(今河北柏乡)称帝,建元为建武,同年十月,定都洛阳,建立东汉王朝。建武三年(公元27年)刘秀率大军亲征关中,赤眉十余万众被迫投降。此后,刘秀又削平遍布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了全国。

东汉光武帝起兵在哪里

汉世祖光武帝刘秀,东汉开国皇帝,史上著名的中兴之主,有允冠百王之称。新末天下大乱,一介布衣刘秀与兄在舂陵以“复兴汉室”为号召起兵,与众豪杰并争天下。在昆阳之战一举摧垮新莽四十二万大军,成为灭亡新朝的关键人物。后刘秀受更始帝派遣而“单车空节”巡河北,趁机一举平定河北,并于更始三年于河北称帝,国号“汉”,史称“东汉”,此后平灭绿林、赤眉、隗嚣等割据政权,天下得以再次一统。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使后汉成为“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毛主席评价刘秀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

刘秀虽名为皇族后裔,但刘秀这一支属远支旁庶的一脉,尤其是到了西汉后期,刘氏皇族的子孙遍布天下。《汉书·平帝纪》载:“宗室子,汉元至今,十有余万人”,可见,到了西汉末年,刘氏宗族后裔的数量是何等的庞大。刘秀的这一支族人生活在南阳,地位是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刘秀这里,更是完全成了布衣平民。故三国时代的曹植曾言:“汉之二祖(即指高祖刘邦、世祖刘秀),俱起于布衣”(《金楼子》卷四《立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