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刘秀,汉族,南阳蔡阳人。后汉王朝开国皇帝。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与兄在家乡乘势起兵,并在昆阳之战中一举歼灭了新莽王朝的主力。公元25年,刘秀与绿林军公开决裂,在河北登基称帝,建立了后汉王朝。经过长达十数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更始、建世和陇、蜀等诸多割据政权,使得自新莽末年以来,纷争战乱长达20余年的中国大地再次归于一统。天下定后,刘秀推行“偃武修文”的国策,发展生产、大兴儒学,从而奠定了后汉王朝近两百年的基业。

刘秀是什么帝什么朝代

刘秀是东汉光武帝,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公元25年至57年在位。

刘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3月29日),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刘秀是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吴店皇村)人,字文叔 ,汉高祖刘邦九世孙,汉景帝子长沙定王刘发后裔。西汉皇族。公元22年,南阳饥荒,农民起来蜂起。同年冬,刘秀与其兄发动族人与宾客在舂陵(今湖北枣阳)起兵,击败王莽军,攻克宛城。后势如破竹,取得了历史上著名的“昆阳之战"等胜利,使王莽主力丧失殆尽,于建武元年(25年)在河北称帝,创建东汉政权。

刘秀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刘秀是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他是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后人,出生在一个混乱的年代,正是王莽篡立新朝、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为了光复汉室、救黎民于水火,刘秀随其兄长于南阳起兵,经过长达十二年的南征北战,最终消灭盘踞各方的武装势力,重新建立起刘氏统治王朝、平定各方动乱。正如张纯评价:“兴于匹庶,荡涤天下,诛锄暴乱,兴继祖宗。”刘秀之所以被谥为光武皇帝,后人尊其为汉室王朝的中兴之主,正是因为他在政治、军事和经济各方面大力改革。
被戏称为“位面之子”的刘秀、刘寄奴,实际上并不是从出生时便一帆风顺的。实际上,由于“推恩令”的缘故,刘秀并不是皇亲贵胄,也不是有力量的军阀,他的父亲也不过是一介县官而已。刘秀后来随兄长起义,讨伐王莽时,起义军希望得到起义的正当性、昭示正统,接连推立的刘氏后人均难当大任,而刘秀战无不胜、横扫四方,开疆拓土,登基之后仅花了十二年的时间便将国家再度统一。可以说,正是刘秀的能力、运气和时局的天时地利人和,使得他成就了一番霸业,成为后世歌颂的中兴之主、光武皇帝。

刘秀是什么朝代的皇帝

刘秀,东汉王朝开国皇帝。新莽末年,天下大乱,一介布衣的刘秀乘势起兵。公元25年建立“东汉”。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

刘秀是什么朝代

刘秀(前6—57年),汉族,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人。后汉王朝(也俗称东汉)开国皇帝。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与兄在家乡乘势起兵,并在昆阳之战中一举歼灭了新莽王朝的主力。公元25年,刘秀与绿林军公开决裂,在河北登基称帝,建立了后汉王朝。经过长达十数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更始、建世和陇、蜀等诸多割据政权,使得自新莽末年以来,纷争战乱长达20余年的中国大地再次归于一统。天下定后,刘秀推行“偃武修文”的国策,发展生产、大兴儒学,从而奠定了后汉王朝近两百年的基业。

刘秀几岁做了皇帝

30岁。

西汉建平元年十二月初六(公元前5年1月15日),刘秀出生在陈留郡济阳县济阳宫后殿第二间屋里。

更始三年(25年)六月,已经是“跨州据土,带甲百万”的刘秀在众将拥戴下,于河北鄗城(今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固城店镇)的千秋亭即皇帝位,建元建武。

扩展资料:

刘秀统一天下的过程:

建武元年(25年)十月,刘秀称帝,建都洛阳,采纳来歙联陇制蜀、西和东攻的建议,确定了先关东、后陇蜀,由近及远、各个击破,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

建武二年(26年)至五年(29年),刘秀一方面命来歙出使陇西,完成联陇制蜀的战略,解除了西顾之扰。

一方面集中主力以洛阳、河内(郡治怀来,今河南武陟西南)为中心,对关东各割据势力展开攻势。建武二年(26年)春,破睢阳,刘永战败退往谯县(今安徽亳县)。

建武三年(27年)六月,刘永被杀。并且消灭赤眉军于宜阳,夺取长安,取得东西二京。

建武四年(28年)五月,大将军朱祐、建威大将军耿弇北讨彭宠,建武五年(29年)二月,彭宠被奴仆杀死,刘秀攻占燕蓟及其以北地区。

建武六年(30年)二月,杀董宪于朐县,夺占东海之地。关东各割据势力相继被刘秀击破。建武十二年(36年)灭蜀。至此刘秀一统天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秀

刘秀是东汉第一个皇帝吗

1、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

汉光武帝(公元25年—57年在位),字文叔,南阳郡蔡阳人(今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 [1-2]  ,生于陈留郡济阳县济阳宫 [3-5]  。中国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

2、刘玄(?—25年10月)

更始帝,南郡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自称是西汉皇裔,汉景帝刘启之子长沙定王刘发之后,东汉光武帝刘秀的族兄。

3、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

明世宗朱厚熜出生地湖广布政司安陆州(今湖北钟祥),明宪宗之孙,明孝宗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正德十六年(1521年)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

扩展资料:

刘秀在位三十三年,政治上改革中央官职,整治官场风气,精简结构,优待功臣;经济上解放生产力,采取休养生息,大力发展经济;文化上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司马光、梁启超语)的光武中兴时代。

公元23年,刘玄被绿林军在淯水(今南郡荆州)之滨拥立为皇帝,年号更始,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更始帝。同年新朝灭亡,刘玄入主长安,成为天下之主。公元25年,更始政权在赤眉军和刘秀大军的两路夹击之下,土崩瓦解,刘玄向赤眉军出降,献出传国玉玺,更始政权灭亡。

朱厚熜即位之处,通过大礼议逐步掌握皇权。在位早期他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重振国政,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为隆庆新政与张居正改革、嘉隆万大改革奠定了基础。后期崇信道教、宠信严嵩等人,导致朝政腐败。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壬寅宫变”中几乎死于宫女之手,此后明世宗长期不理朝政,迷信方士、浪费民力,最终激起农民起义。同时蒙古鞑靼俺答汗寇边,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兵临北京城下,史称“庚戌之变”;倭寇也侵略中国东南沿海,“南倭北虏”始终困扰,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朱厚熜

百度百科-刘玄

百度百科-刘秀

刘秀建立的是什么朝代

刘秀建立的王朝史称“东汉”。
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 ,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新朝王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称帝, 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
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
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二月初五日,刘秀在南宫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岁。遗诏说:“我无益于百姓,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务必俭省。刺史、二千石长吏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员或通过驿传邮寄唁函吊唁。”刘秀死后,其子明帝刘庄继位,于同年三月初五日,葬刘秀于原陵,上庙号世祖 、谥号光武皇帝。

了解一下东汉开国皇帝刘秀?

汉光武帝(前6-后57)即刘秀,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公元25年-57年在位,谥号光武,即光绍前业之意,庙号世祖。字文叔,南阳蔡阳人(今河南南阳西南)[1],汉景帝后裔,汉高祖九世孙。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对王莽,昆阳之战,光武挽狂澜于即倒,王寻等百万之众,一时土崩瓦解。王莽政权的丧钟,由此而敲响。光武以偏师徇河北,平王郎,降铜马,艰难奠定中兴之基。统一天下,定都洛阳,重新恢复汉室政权,为汉朝中兴之主。政治措施皆以清静俭约为原则,兴建太学,提倡儒术,尊崇节义,为一贤明的君王。
秀九岁丧父,寄养叔父刘良家。早年从事农业生产。新莽天凤三年(16),到长安求学,拜中大夫许子威为师。后因资用拮据,回到家乡。地皇三年(22),农民起义军蜂起,与其长兄刘縯率领和宾客七八千人在舂陵(枣阳)起兵,招新市、平林、下江等军编为六部,击杀王莽南阳守将,又击败王莽大将严尤、陈茂,进军围宛,声势大振。地皇四年(23),新市、平林诸将拥立刘玄做汉帝,号更始帝。是年刘縯攻下宛城,更始帝入都宛城。更始帝在害死刘秀大哥后,让刘秀巡河北,想让河北势力杀了刘秀,可刘秀借机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势力,在以后先后消灭了其它割据势力,赤眉军(建立建世政权),绿林军(建立更始政权),铜马军,公孙述(称帝)国号“成家,大成,成,”,渔阳的彭宠(称燕王),南郡的秦丰(称楚黎王),梁地的刘永(称帝),齐地的张步(齐王),卢江的李宪,东海的董宪,汉中的延岑(称武安王),夷陵的田戎,陇西的隗嚣(西伯王,西州上将军),安定的卢芳(西平王),王郎(称帝),刘秀都与之有过较量。经过参照某事建议与自己的雄才宏略等方针准备后,打败高潮、重连、尤来、大枪、五幡……等起义军,终成大业,建立了东汉帝国。

东汉的开国皇帝是谁?

刘秀(公元前6—公元57),字文叔,东汉开国皇帝,即汉世祖,光武帝。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枣阳)人。父刘钦曾任济阳、南顿县令母樊娴都。座驾:白龙马,兵器:龙泉剑,成名之战:昆阳之战 西汉皇族,汉高祖九世孙。秀九岁丧父,寄养叔父刘良家。早年从事农业生产。新莽天凤三年(16),到长安求学,拜中大夫许子威为师。后因资用拮据,回到家乡。地皇三年(22),农民起义军蜂起,与其长兄刘演率领和宾客七八千人在舂陵(枣阳)起兵,招新市、平林、下江等军编为六部,击杀王莽南阳守将,又击败王莽大将严尤、陈茂,进军围宛,声势大振。地皇四年(23),新市、平林诸将拥立刘玄做汉帝,号更始帝。是年刘演攻下宛城,更始帝入都宛城。更始帝在害死刘秀大哥后,让刘秀巡河北,想让河北势力杀了刘秀,可刘秀借机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势力,在以后先后消灭了其它割据势力,赤眉军(建立建世政权),绿林军(建立更始政权),铜马军,公孙述(称帝)国号“成家,大成,成,”,渔阳的彭宠(称燕王),南郡的秦丰(称楚黎王),梁地的刘永(称帝),齐地的张步(齐王),卢江的李宪,东海的董宪,汉中的延岑(称武安王),夷陵的田戎,陇西的隗嚣(西伯王,西州上将军),安定的卢芳(西平王),王郎(称帝),刘秀都与之有过较量。经过参照某事建议与自己的雄才宏略等方针准备后,打败高潮、重连、尤来、大枪、五幡……等起义军,终成大业,建立了东汉帝国。

汉光武帝有哪些故事?

汉光武帝(前6~57)名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在位22年。王莽末年,先后爆发了赤眉、绿林起义。汉光武帝刘秀像22年,刘秀在春陵(今湖北枣阳南)起事,组织了“春陵军”,并在促使新莽政权覆灭的昆阳之战中立下了大功。此后刘秀的势力逐渐壮大,并最终与农民军彻底决裂。25年,刘秀在鄗县(今河北柏乡北)称帝,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他用了十几年时间,先后削平群雄,完成了统一事业。在位期间,他致力于整顿吏治,淘汰冗员,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并采取减轻赋税、释放奴婢等措施来安定民生,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在他统治期间,社会生产得到了发展,国力得到恢复,史称“光武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