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成都人,生于1931年11月11日,汉族蒙古裔。幼习古文,做文言文。1947年入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1949年入四川大学农业化学系,1952年调四川省文联,历任创作员。

979年他被调回四川省文联,从1985年起专职写作,并先后出版了《锯齿啮痕录》《独唱》《台湾中年诗人十二家》《流沙河随笔》《流沙河诗集》《故园别》《游踪》《庄子现代版》《Y先生语录》等著作。

流沙河有哪些作品

一、诗人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1935年迁回金堂槐树街老家。幼习古文,做文言文。1947年入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转习新文学,1948年始发表作品。1949年入四川大学农业化学系,写作愈勤.建国后,历任川西《农民报》副刊编辑、四川省文联创作员、《星星》诗刊编辑、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后在中国作协四川分会专门从事创作。著有诗集《告别火星》、《流沙河诗集》.(1950年到《川西农民报》任副刊编辑。1952年调四川省文联,历任创作员、《四川群众》编辑、《星星》编辑。1957年后在成都从事多种劳作,工余研读诸子百家。1966年押回金堂老家,劳动糊口,共12年。1978年到金堂县文化馆任馆员。1979年复出发表作品。年底调回四川省文联,任《星星》编辑。1985年起专职写作。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作品出版20种。其中《理想》被选入初中课本

(《语文学习》1996年第6期)

附:

1948年高中时期开始发表作品。五十年代初任编辑开始写诗。195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农村夜曲》。1957年1月参与创办诗刊《星星》,并发表散文诗《草木篇》,由此为诗界、文学界瞩目。但后者不久即遭到公开批判,被认为是“站在已被消灭的阶级立场”上,“向人民发出的一纸挑战书”,由此被打为右派,遣送回原籍劳动。七十年代末回归文坛,仍然以诗作为主,记叙自己以往的生活遭遇和心理体验,后结集为《流沙河诗集》(1982)、《故园别》(1983)、《游踪》(1983)等。

因才识扬名,因清脱为人仰重,因谦虚而备受爱戴,这便是人们心目中的著名诗人流沙河。

流沙河

近况

流沙河曾在中国诗坛上笔走龙蛇,饮誉海内外。10年前,先生突然“见异思迁”,弃诗而作文,鼓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拨弄出举世瞩目的一个大旋涡。近年来,突然又波澜不兴,一时间,文化人都在询问他的“流向”。蜀国的文学圈子压根儿就消失了他那瘦比黄花的影子,消失了他那让人心头搁不下的谦恭,消失了他兴之所至谈笑惊座的幽默。

外貌

先生已逾七旬,身高1.7米,体重却只有90多斤,怎一个“瘦”字了得,他的样子,容易使人联想到经霜后的枣树,秋塘里的残荷。光阴似箭催人老,先生已是两鬓如霜了,但双眼依然睿智深邃,神态依然恬淡超然。先生言谈海阔天空,雅俗共赏,亦庄亦谐。他幽默的质量,可谓绝唱,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引经据典,从早“幽”到晚。

著作

先生是四川金堂人,生于1931年11月11日,幼习古文,做文言文。1947年入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1949年入四川大学农业化学系,1952年调四川省文联,历任创作员、《四川群众》和《星星》诗刊编辑。1957年“反右”运动中,因《草木篇》被毛主席亲自点名,“假百花齐放之名,行死鼠乱抛之实”。流沙河在全国上下被批倒批臭,后连续接受多种“劳动改造”(白天修路,锯木头,傍晚遭批斗),累计20年。1979年他被调回四川省文联,从1985年起专职写作,并先后出版了《锯齿啮痕录》、《独唱》、《台湾中年诗人十二家》、《流沙河随笔》、《流沙河诗话》、《故园别》、《游踪》、《庄子现代版》、《Y先生语录》等著作。迄今为止,已出版小说、诗歌、诗论、散文、翻译小说、研究专著等著作22种。

笔名来由

先生原名余勋坦,“流沙河”中的“流沙”二字,取自《尚书�6�1禹贡》之东至于海,西至于流沙,因国人名字惯为三字,遂将“河”复补。

点评著作

先生的400则精美短文集成的《Y先生语录》堪称一绝,真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先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活字典,标新立异,出语有典,理据有度。流传颇广的《庄子现代版》就是佐证,充分体现出他的学者风范。

老才子的表现

先生走路的步态有异于常人,似乎有点脚不着地,给人一种飘逸感,但又不是飘飘欲仙的那种,身子薄菲菲像只风筝。风筝飞在蓝天高处,轻轻漫漫,引人仰望。先生一生中只有有限的几次出川游历,最远的一次是南斯拉夫。虽然足迹未远,虽然已逾七旬,却足以担当起一个“老才子”的名分,写起文章来纵横捭阖,才情横溢,机智幽默,反讽甚至狡黠,都在字里行间随处可见。

流沙河的著名诗

一、《就是那一只蟋蟀》

作者:流沙河

全文:

台湾诗人Y先生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

就是那一只蟋蟀,钢翅响拍着金风。

一跳跳过了海峡,从台北上空悄悄降落。

落在你的院子里,夜夜唱歌,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豳风·七月》里唱过,在《唐风·蟋蟀》里唱过。

在《古诗十九首》里唱过,在花木兰的织机旁唱过。

在姜夔的词里唱过,劳人听过。

思妇听过,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深山的驿道边唱过,在长城的烽台上唱过。

在旅馆的天井中唱过,在战场的野草间唱过。

孤客听过,伤兵听过。

就是那一只蟋蟀,在你的记忆里唱歌。

在我的记忆里唱歌,唱童年的惊喜。

唱中年的寂寞,想起雕竹做笼。

想起呼灯篱落,想起月饼。

想起桂花,想起满腹珍珠的石榴果。

想起故园飞黄叶,想起野塘剩残荷。

想起雁南飞,想起田间一堆堆的草垛。

想起妈妈唤我们回去加衣裳,想起岁月偷偷流去许多许多。

就是那一只蟋蟀,在海峡这边唱歌。

在海峡那边唱歌,在台北的一条巷子里唱歌。

在四川的一个乡村里唱歌,在每个中国人脚迹所到之处。

处处唱歌,比最单调的乐曲更单调。

比最谐和的音响更谐和,凝成水。

是露珠,燃成光,是萤火,变成鸟,是鹧鸪。

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你的窗外唱歌,在我的窗外唱歌。

你在倾听,你在想念,我在倾听,我在吟哦。

你该猜到我在吟些什么,我会猜到你在想些什么。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

1982年7月10日在成都。

二、《理想》

作者:流沙河

全文: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

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

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

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

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

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

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

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

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

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

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

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

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

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

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

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

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

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

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

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三、《残冬》

作者:流沙河

全文:

天地迷蒙好大雾,竹篱茅舍都遮住。

手冻僵,脚冻木,破烂衣裳空着肚。

一早忙出门,贤妻问我去何处。

我去园中看腊梅,昨晚幽香吹入户。

向南枝,花已露,不怕檐冰结成柱。

春天就要来,你听鸟啼残雪树!

四、《芳邻》

作者:流沙河

全文:

邻居脸上多春色,夜夜邀我作客。

一肚皮的牢骚,满嘴巴的酒气,待我极亲热。

最近造反当了官,脸上忽来秋色。

猛揭我的“放毒”,狠批我的“复辟”,交情竟断绝。

他家小狗太糊涂,依旧对我摇尾又舔舌。

我说不要这样做了,它却听不懂,语言有隔阂。

五、《中秋》

作者:流沙河

全文:

纸窗亮,负儿去工场。

赤脚裸身锯大木。

音韵铿锵,节奏悠扬。

爱他铁齿有情,养我一家四口;

恨他铁齿无情,啃我壮年时光。

啃完春,啃完夏,晚归忽闻桂花香。

屈指今夜中秋节,叫贤妻快来窗前看月亮。

妻说月色果然好,明晨又该洗衣裳,不如早上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流沙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作者 流沙河简介

1、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作者:流沙河。

2、流沙河(1931年11月11日~2019年11月23日),中国现代诗人、作家、学者、书法家。1931年出生于四川金堂,本名余勋坦。主要作品有《流沙河诗集》《故园别》《游踪》《台湾诗人十二家》《隔海谈诗》《台湾中年诗人十二家》《流沙河诗话》《锯齿啮痕录》《庄子现代版》《流沙河随笔》《Y先生语录》《流沙河短文》《流沙河近作》等。诗作《就是那一只蟋蟀》《理想》被中学语文课本收录。

流沙河的(草木篇)内容是什么

1、《草木篇》是一组托物言志的微型散文诗。诗人通过对五种植物的描绘,借以抒写自己对人生的真知灼见。

白杨的孤傲,仙人掌的顽强,梅花的超凡脱俗是诗人倾心讴歌的对象。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了白杨的“斗士”形象,歌颂她宁折不弯的骨气、独立的人格和向上的追求;仙人掌刚正不阿的操行和顽强的生命力反映了诗人对刚直人格的追求;梅纯洁高尚的爱情是超尘脱俗的情操。此外,诗人又以藤和毒菌为喻词,尖锐地抨击损人利己、寄生攀爬、居心叵测的人,以及口蜜腹剑,用漂亮的外衣包裹自己来毒害人类的鬼蜮行为。

2、《草木篇》在艺术构思上以小见大,在表现手法上托物喻人,在感情抒发上憎爱分明,在语言运用上刚柔并济,堪称当代咏物诗中的佳作。

3、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1935年迁回金堂槐树街老家。自幼习古文,做文言文。1947年入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转习新文学,1948年始发表作品。1949年入四川大学农业化学系,写作愈勤.建国后,历任川西《农民报》副刊编辑、四川省文联创作员、《星星》诗刊编辑、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后在中国作协四川分会专门从事创作。著有诗集《告别火星》《流沙河诗集》.(1950年到《川西农民报》任副刊编辑。1952年调四川省文联,历任创作员、《四川群众》编辑、《星星》编辑。1957年后在成都从事多种劳作,工余研读诸子百家。1966年押回金堂老家,劳动糊口,共12年。1978年到金堂县文化馆任馆员。1979年复出发表作品。年底调回四川省文联,任《星星》编辑。1985年起专职写作。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作品出版20种。其中《理想》被选入初中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