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关键的就是广电总局的审查制度问题,一部国内有想法,有个性的电影只要没有在审查制度范围内操作,想上映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要么改到面目全非,要么上映日期遥遥无期,其次操作手法问题,很多国外参奖的电影都是奔着奖去的,创作初衷的规划就把公映没有放在首位,没有名气有才华的导演都想靠这个途径出名,没有市场,没有电影院愿意把宝贵的排期给一些注定没有票房的电影,商人的本质是赚钱。

为何每次入选国外电影节的中国影片,在国内反而不是很出名?

在世界电影市场上,好莱坞的电影节以及奥斯卡电影节和戛纳电影节,都是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建议,代表了国际水平。但有很多人往往发现有很多在国内反响不是很好的电影,反而会入选国外放入电影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第一:国际电影节需要跨文化题材的电影。虽然说我们在国内会看到很多类似的电影上当,有些电影也不太受欢迎者的欢迎,但是投放了国际电影节上,往往会引起不小的反响,这是因为国际电影节需要一个跨国家跨文化题材的电影。虽然在国内已经千篇一律,放到国际舞台上会显得非常新鲜和特别,也造就了不一样的效果。

第二:国际电影节保持着世界主义视角。每一届的国际电影节,我们都能够看到来自不同国家入围的不同题材的电影,而这已经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和秘密。只要你的电影故事情节够丰富,特别容易被观众理解和喜欢,又恰巧中国参与竞选的电影很少,竞争力就会随之变小,入围国际电影节的机会就会大大提高。

第三:看惯了联赛似的好莱坞大片,更希望有新鲜的文艺电影入围。国际电影节上出现的好莱坞大片或者是欧美电影比较多,而这些电影都是喜闻乐见的联赛式电影,其中不乏一些看腻了的观众。而恰巧中国的文艺电影都属于单独的个体,对于观影群体更有吸引力,入围的机会也随之变大,成功率超高。

汤唯新片入围戛纳主竞赛,为什么国内反向较小呢?

大花汤唯的新电影《分手的决心》已经入围了戛纳国际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这部影片在国内的反响之所以比较小,主要是因为以下三方面原因:1、国内观众不是受众群体;2、电影不在国内上映;3、影片并没有释出

1、国内观众不是受众群体

首先,演员们出演的电影可以笼统的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商业类和艺术类,商业类一般就是面向大众的作品,像《长津湖》、《你好,李焕英》、《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等就是典型的商业片,是大众非常喜欢的影片。

还有一类是艺术片,这一类一般都是业内人士喜欢但是观众不一定喜欢的,所以票房成绩和知名度都不是很好,例如王家卫的很多电影都是这个类型,而《分手的决心》显然是艺术片,是专门为了冲奖项打造的,观众不知道也很正常,张曼玉拿到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的影片《清洁》,也没有多少国内观众看过。

2、电影不在国内上映

其次,虽然很多艺术片票房差,但是在国内上映了的话,知名度也不会那么低,比如舒淇主演的《刺客聂隐娘》、咏梅主演的《地久天长》、巩俐主演的《兰心大剧院》等影片,虽然票房都很低,但是也算是在国内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而汤唯的《分手的决心》根本不在国内上映,自然也不会在国内宣传,那么大家不知道也实属正常。

3、影片并没有释出

最后,目前《分手的决心》这部影片仅仅是送去参加评奖了,大家都没有看到这部电影是怎样的,目前除了海报之外什么都看不到,粉丝甚至都没有办法宣传,所以这部影片暂时反响平平也是意料之中的。

为什么最近几年中国电影越来越难以入围戛纳了呢?

首先,这个问题说的,是为什么近年来中国电影越来越难以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了,事实上在短片环节中国还是有入围的。那么为什么重头戏的主竞赛单元,也就是说有机会冲击金棕榈的电影,中国越来越少了。

2016年是0,2017同样是0。综合国力越来越强,按理说中国的文艺方面也应当跟着经济一同强起来,套用政治课本上的话,那就是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的,并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

事实上,中国没有出现经济和文化的悖论,你必须承认,在近几年中国的影视作品,是差强人意的。16年和17年的国产佳片,口碑都很是不错。并且在一些新类型的尝试中,也有了突破。

比方说吧,《百鸟朝凤》、《山河故人》、《路边野餐》,这样的电影显然不是符合院线口味的电影,但在中国仍然得到了一定的支持。这就是一种进步。并且类似于《湄公河行动》这样的商业类型片,中国也终于找到了正确的打开方式,一度让我感到惊喜。而《路边野餐》,也有几分贾樟柯《小武》的味道。


我个人一直觉得,中国电影是在进步的。单从口碑上来说,15年的佳作似乎是爆了16年和17年的佳作。15年排在先列的比如《心迷宫》、《山河故人》、《十二公民》在评分上都能排到八分以上,但是16和17就没有那么高。



但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的电影正在走向一种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口碑和票房的对称性在提升。《心迷宫》的成本和票房都是极低的,唯一称道的就是口碑。这是一种让人尴尬的存在,叫好不叫座。但是16年和17年就不同。《驴得水》、《罗曼蒂克消亡是》、《追凶者也》,这些电影都是口碑与票房双丰收,而《湄公河行动》更是商业电影的成功典范。


所以,中国电影的前景我十分看好,说直白些,一个越来越有钱的国家,电影不可能越拍越烂。

戛纳为美法几近垄断的局面,中国迟早是要充当搅屎棍的角色的。对于这两年零入围,也不必过度担忧,不契合戛纳的胃口而已,其实没什么。入围戛纳的那些电影中,也未必部部都比国产佳片好。

为什么获得各大电影节奖的华语电影都不是大众熟知的,而是一些未上映或非热映的电影?

各大电影节的参赛电影,一般要求是在电影节首映的,之前没上映过,十分正常。

获得过最高奖项的华语电影。国际三大电影节是指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和柏林国际电影节,这三大电影节是目前影坛上最权威最有分量的三个电影节,他们颁出的最高奖项分别是金狮奖、金棕榈奖和金熊奖,也代表了全世界电影的最高荣耀。

比如张艺谋的《红高粱》。

中国影史上,这是第一部获得三大电影节最高奖的电影,也是张艺谋导演的处女作,这部电影中独特的色彩与影片中弥漫出来的奔放的气质,让人们能充分感觉到这部电影中的氛围,也展现了张艺谋在当时作为新导演的无限潜力。

陈凯歌《霸王别姬》

到目前为止,陈凯歌的这部《霸王别姬》都是华人导演作品获得金棕榈奖的作品,这部影片从程蝶衣这样一个戏子入手,由他而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兴衰,和在时代中人物的变化和悲欢离合,到目前为止这部电影都被认为是华语电影的巅峰。

侯孝贤《悲情城市》

同样是史诗电影,侯孝贤导演在1989年的时候,获得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金狮奖,这部电影从一个家族的兴衰,来展现时代变迁,所展现的二二八时间,也许并没有那么重要,我们把视角都放在了一个家族中,让人为之震动

第64届戛纳电影节都有哪些华语影片入围啊?

没有任何华语影片在第64届戛纳电影节入围。

入围过戛纳电影节的部分华语电影:

2018

《江湖儿女》是当年唯一一部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电影。影片用灰暗的镜头讲述者好人不得好报,负能量满满的平庸故事,却具有发人深省的意思,即使社会黑暗,但并不妨碍我们相信侠义精神。

2017

《路过未来》是2017年唯一一部入围戛纳电影节的华语电影,由李睿珺自编自导,杨子姗、尹昉主演,影片聚焦小人物,那种为了生存,几乎花费所有时间,生活在社会边缘,没空刷微博追热点的小人物。

历届戛纳电影节中国获奖影片大盘点,你最喜欢哪

世界三大电影节之一的第71届戛纳电影节落下帷幕。中国军团的存在感也是相当高,章明新片入选平行单元“导演双周”;魏书均的短片《延边少年》获得“短片特别提及奖”;担任主竞赛评委的张震;以及第五次入围主竞赛单元的贾樟柯和他的《江湖儿女》。虽然《江湖儿女》颗粒无收,但在首映时,呼声很高。

就是这个一年一度的法国戛纳电影节,华语电影人都希望拿奖的电影节,其实与中国有很大的关系。越来越多的华语电影、电影人都在此留下精彩一瞬,有的竟然是至高荣耀。

戛纳电影节创建于1946年,迄今为止已经是第71届。那些在戛纳电影节获奖的中国电影,可谓是华语电影中的巅峰。

为此小编盘点了,历届在戛纳电影节中获奖的中国电影!

1、《杨贵妃》

1962年李翰祥执导的《杨贵妃》获最高技术大奖。该片改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主要讲述杨贵妃深得唐明皇的宠爱,贵妃之兄杨国忠凭妹显贵,位居丞相,却因为贪赃枉法,引起军民共愤。最终贵妃走到梨花树下投缳自尽,整部电影相当悲情。

2、《侠女》

1975年胡金铨执导的《侠女》夺得第28届戛纳电影节最高综合技术奖。该片根据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中同名小说《侠女》改编,讲述明代书生顾省斋为了妻子,与东厂交锋对决的故事。《侠女》的武侠题材、戏曲美学和东方思考的完美结合,被后世的武侠电影模仿与借鉴。

3、《阿q正传》

1983年岑范《阿q正传》成为首部入围戛纳”金棕榈奖“主竞赛单元的大陆影片。《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于1921—1922年撰写的中篇小说。

《阿Q正传》向人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面貌,它的发表,有着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这部电影让你看到当时的社会有多愚昧,有多腐朽。

4、《霸王别姬》

1993年陈凯歌凭《霸王别姬》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这部电影可谓是华语电影巅峰之作,至今无电影可以媲美。该片改编李碧华的同名小说,围绕两位京剧伶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

你若问,这部电影到底有多好看?我只能告诉你,百看不厌,此片不止征服了戛纳,还征服了世界。曾被称为东方版的《乱世佳人》。

5、《戏梦人生》

历届戛纳电影节华人获奖作品有哪些?

历届戛纳电影节华人获奖作品

20世纪60年代,李翰祥的《杨贵妃》因富丽堂皇的宫廷布景和服饰获得技术大奖,成为首部在戛纳国际电影节获奖的华语电影。

1964年,唐澄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1975年,胡金铨的《侠女》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技术大奖,将中国武侠电影推向了世界。

1990年,张艺谋的《菊豆》获得首届路易斯-布努埃尔奖。

1993年,陈凯歌的《霸王别姬》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是华语电影首次获得金棕榈奖;侯孝贤的《戏梦人生》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

1994年,张艺谋的《活着》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葛优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成为首位华人戛纳影帝。

1995年,张艺谋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技术大奖。

1997年,王家卫凭《春光乍泄》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王家卫成为首位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华人导演。

1999年,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屠居华)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技术大奖。

2000年,王家卫的《花样年华》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技术大奖(杜可风、李屏宾、张叔平),梁朝伟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姜文的《鬼子来了》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杨德昌凭《一一》获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2001年,侯孝贤的《千禧曼波之蔷薇的名字》(杜笃之)、蔡明亮的《你那边几点》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技术大奖。

2002年,伍仕贤的短片《车四十四》成为首部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的华语短片;廖琴的《哭泣女人》获得一种关注单元特别提名奖。

2004年,张曼玉凭法语电影《清洁》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成为首位华人戛纳影后、首位亚洲戛纳影后;巩俐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特别大奖。

2005年,王小帅的《青红》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

2006年,王家卫成为首位担任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主席的华人;王超的《江城夏日》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大奖。

2009年,梅峰凭《春风沉醉的晚上》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剧本奖,是继王小帅凭《左右》在柏林国际电影节获奖后,中国编剧第二次在国际A类电影节获得最佳剧本奖;杨紫琼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特别大奖。

2013年,贾樟柯凭《天注 定》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剧本奖。

2015年,贾樟柯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金马车奖,成为首位获得金马车奖的华人导演;侯孝贤凭《刺客聂隐娘》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2017年,邱阳的短片《小城二月》获得中国首座戛纳国际电影节短片金棕榈奖。

2018年,魏书钧的短片《延边少年》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提名奖。

2021年,唐艺的短片《天下乌鸦》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短片金棕榈奖。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戛纳国际电影节

65届戛纳电影节入围的华语电影有哪些

《浮城谜事》。

第65届戛纳电影节,娄烨的新片《浮城谜事》入围“一种关注”单元,成为本届夏纳电影节的华语片独苗。

《浮城谜事》讲述了由一桩牵涉小三事件的离奇车祸命案引发的现代都市情爱事件,探讨的是男人为什么会出轨这个话题,该片于2012年10月19日正式上映并先后入围第6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和第4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等奖项。该片是导演娄烨被禁止拍电影解禁后的第一部作品。

影片沿用了已成风格化的手持摄影,摄像机偷偷摸摸、躲躲藏藏,加强了现场感,仿佛隐藏在日常生活当中,时刻紧跟着人物。爱情,是故事,也是事故。这句话在《浮城谜事》中被娄烨阐释得淋漓尽致。影片的开头,娄烨就毫不避讳地表达了自己对于武汉的城市情怀,灰蒙蒙的高速路上,轿车在《欢乐颂》中狂奔,成群的白鸽在迷蒙中飞过,斑驳的河滩裹挟着强烈的环境代入感。

戛纳电影节即将开始,有哪些剧入围了?

2022年第七十五届戛纳电影节一共有十八部电影入围最终了主竞赛单元的最终角逐,包括了《杏仁》、《未来罪行》、《托里和洛奇塔》、《正午之星》、《兄妹》、《亲密》、《世界末日》、《掮客》、《Nostalgia》、《R.M.N》、《无限悲情》、《分手的决心 》、《好戏登场》、《莱拉的兄弟》、《天堂来的男孩》、《圣蛛》、《安东尼娜》、《[HI-HAN(Eo)》。在第七十五届戛纳电影节影片名单中,有两部华语短片作品入围了短片竞赛单元的角逐,分别是《破碎太阳之心》、《海边升起一座悬崖》。

戛纳电影节每一届举行都备受大家的期待和关注,谁的电影作品能够入围最终的角逐,都会让人分外自豪和骄傲。戛纳电影节的入围影片来自不同的国家,其中有韩国导演执导的作品《分手的决心》、日本导演执导的作品《掮客》、比利时法国多位导演一起执导的《亲密》,来自不同国家的影视作品最终在戛纳电影节上一争高下,这也是一种文化包容性。

戛纳电影节是比较有权威性的,每一届邀请的评委也都是享誉盛名的演员或者导演,戛纳电影节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存在。戛纳电影节众人并不陌生,每一届举行的红毯活动也是各国女明星争相斗艳的赛场,只可惜因为疫情的影响,评委们也只能进行线上评价。第七十五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评委包括了丽贝卡·豪尔、杰夫·尼科尔斯、劳米·拉佩斯、阿斯哈·法哈蒂、杰丝敏·特丽卡、拉吉·利、迪皮卡·帕度柯妮约阿希姆·提尔。在XR沉浸影像单元评委名单中,我们还能看到国内知名女明星章子怡的身影,这也是章子怡第四次担任戛纳电影节导演了。

戛纳电影节上百花争艳,入围的作品都有着丰富的看点和具有价值的启迪作用。无论这些作品最后谁能够成为前三甲,相信都是对电影事业最好的贡献。

姚安娜主演电影入围戛纳电影节短片主竞赛单元,你觉得实至名归吗?

姚安娜主演的电影入围戛纳电影节短片主竞赛单元,我觉得确实是实至名归。据新京报消息称,2022年 4月23日,第75届戛纳电影节短片主竞赛,的入围名单公布,其中有两部华语片入围,这两部短片中,有一部就是陈剑莹执导,姚安娜主演的《海边升起一座悬崖》。


姚安娜是谁,她爸爸是华为的主要创始人兼总裁任正非,可能很多小伙伴都不是很熟悉这个新起之秀,【姚安娜】1998年1月14日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中国内地流行乐女歌手,曾就读于哈佛大学电脑工程和统计数据专业 。可能这么说有点抽象,其实姚安娜最先是学习跳芭蕾舞,在她15岁的时候就已经出演了芭蕾舞剧《天鹅湖》、《舞姬》、《睡美人》。

 姚安娜曾经参加过综艺节目《中餐厅第五季》,后来又做歌手,发布了自己的单曲《Back Fire》。

《海边升起一座悬崖》这部电影短片中,姚安娜到底表现怎么样,从宣传海报上来看,她短发出镜,看上去比较干练,漫步在海边,与破旧的居民楼,形成很鲜明的对比,这是青春活力和陈旧的过去发生碰撞的效果,很有视觉冲击力和文艺气息。剧中姚安娜饰演的城市少女在搬迁之前,重新走过自己生活过的城市,她内心中和现实发生极其复杂的心理变化,面对童年的离去,被都市建设所淹没的过往,到底精神该怎么去寄托。


其实我不想去提及姚安娜的身世,但是不说,似乎对不起我的读者,姚安娜的父亲可不是一般人,她的爸爸就是华为主要创始人兼总裁任正非任正非百度百科,所以姚安娜能红,能大红大紫,并且以后的演艺道路上也将会是一片坦途,作为一个拼爹的时代,姚安娜已经在起跑线上就成为了人生赢家。

姚安娜大学读的是电脑工程系,说起来应该是个理工女,但是她兴趣爱好广泛,在芭蕾舞的造诣上有很高的表现,这可能也是她弃工从文的一个原因吧,如果这么大一个美女,整天就埋头去做电脑程序员,说实在的确实是暴遣天物。

 姚安娜有着很高的表演天赋和扎实的文艺功底,主要是颜值在哪里摆着呢,本身就颜值逆天,而且还有一副好嗓子,这还不算,又被老天赐予了一个好身材以及牛逼的家庭背景,如果你看过她的芭蕾舞表演,那你就能深刻体会我说的这个话了。姚安娜绝对是芭蕾舞女皇,舞姿之曼妙,世所罕见。

这次的戛纳电影节,姚安娜主演的影片能入围,这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毕竟姚安娜不但是个演技派,同时也是个颜值派,像她这种颜值演技都逆天的女演员,那还不得应该是国际巨星吗?她能获奖完全是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