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狗大多是抓的流浪狗,如果让其随意流浪,有许多危害。而吃狗并不是很多人支持,主要是个人看法。

流浪狗的害处:

1.流浪狗如果受到抛弃,会产生仇视人的情绪,有时为了保护自己就去攻击人。

2.流浪狗没有定期打疫苗,接触的环境比家狗恶劣,因此身上携带的鼠疫、跳蚤等病毒和寄生虫的几率要远远高于家养宠物狗。

3.流浪狗随地大小便也会影响了城市卫生,一旦在流浪中病死而没掩埋,尸体上带有的大量病菌,这也是一种潜在危险。

4.流浪狗严重影响了居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刚会走路的小孩子,看见狗容易激发孩子的好奇心,逗弄它容易遭到伤害。

很多人为何支持吃狗肉?而且义正言辞?

1.我吃过狗肉,而且很早,大概5岁吧,大外婆家的狗,我帮她赶鸡回笼,她家狗咬了我一口,我晕了,醒来时,那条狗就变成面条的浇头了。味道,忘记了。

2.我养过狗,不是乡下的看门狗,一条通人性的拉布拉多,它最爱的事情是,过马路时突然立正,饶有兴致地看着来往车辆,我必须半商量半拖拽,拉过马路,后来它老死了。

3. 我不吃狗肉了。

4,我不反对吃狗肉,因为我吃过。我不吃狗肉,因为我养过狗了。

5,我实在不懂这个问题的题主哪来的脸提这个问题,人家吃不吃狗肉,关你一分钱事?

6,你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吃你家狗了?所谓的自由,是在不妨碍别人的利益为前提的,因为你看不惯,人家就不能吃狗肉了?我还看不惯王思聪呢,那些网红就能跟我了?王思聪跟吃狗肉的关系就是这么简单,你看不看得惯,跟人家有任何关系?

很多人支持吃狗肉,因为狗肉符合营养健康的科学规律。科学吃狗,文明吃狗,理性吃狗,奥妙无穷。不光是在知乎,几乎所有的网络平台都有很多人支持吃狗肉。爱狗人士总是会用一个很低端的理由,假惺惺说什么狗很脏,吃了会得病。就是爱狗人士这种虚伪的表态最让人看不惯。假如爱狗人士真心觉得狗脏,真心为大众的健康卫生着想,那就从一开始就不养宠物狗。为什么感觉知乎的群众很多人都是兹词的?实在是一些狗粉的行为太招黑了,敌人的敌人就成了朋友。作为一个狗粉,我只能说这些极端的狗粉,他们不是真正的爱狗人士。还有就是,许多支持吃狗肉的群众自身并不吃狗肉或是喜食狗肉的。

大陆为什么不禁止吃狗。

商周时代,狗肉是周天子宴会上的佳肴;隋唐之后,狗肉在北方的地位逐渐没落

吃狗肉曾是一种贵族特权,秦汉时期最为流行,很多人以屠狗为生

狗作为最早被人类驯化的动物,远在新石器时代(约1万年前),就已成为人类狩猎时的助手。在中国大多数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上,都有破碎的狗骨头被发现,如河北磁山遗址出土的狗头颅骨和下领骨被人类敲砸过,就是人类吃肉时留下的痕迹。①由此看来,在狗最初成为“人类朋友”的时候,已无法避免死后被吃的命运。

进入文明时代后,猪、牛等和狗一同被列为“六畜”。由于狗具有便于喂养、繁殖力强、容易宰杀等特点,吃狗肉变得日益普遍起来。②商周时期,狗肉还是一种只有贵族才能享用的食物,出现在周天子宴会的菜单上;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原有礼制无法维系,普通人也开始吃狗肉。战国刺客聂政、高渐离,以及秦末的樊哙都当过“狗屠”,靠杀狗为生,说明当时市场上已有狗肉卖,能较轻易地买到。

秦汉是中国人吃狗肉的鼎盛时期,一岁左右的小狗最受欢迎,吃法多种多样。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简书上,有犬羹、犬胁炙、犬肝炙等名目。这时吃狗肉的主力是中原人,狗的产地也集中在长安、魏郡、洛阳等北方地区。

隋唐时期,狗肉在北方成为一种低贱食物,南方开始盛行吃狗肉

魏晋以后,游牧民族大规模南迁,他们一方面较为爱惜猎狗,另一方面不断扩大养羊业,促使中原人的吃肉习惯逐渐发生改变。从隋唐时期起,上层人士的主要肉食已是猪羊肉,而将狗作为宠物了,如苏东坡曾质问杀狗者,狗“死犹当埋,不忍食其肉,况可得而杀乎?”下层百姓不同,他们很少有吃肉的机会,需要靠病死、老死的狗解馋,视狗肉为一种物美价廉的肉食。③久而久之,上层人士越来越不屑于吃狗肉,狗肉成为一种低贱的肉食,普通人也只好接受“狗肉不上桌”“关门吃狗肉”的规矩了。

狗肉在北方没落的同时,却成为南方佳肴。魏晋时中原人为躲避战乱,纷纷南下,带去了吃狗肉的习惯。在岭南地区,各个阶层的人一概称狗肉为“香肉”,留有“冬至鱼生,夏至狗肉”的习俗,相信狗肉“性温”,有所谓“御蛊”“辟阴气”等中医功效。④时至今日,中国南方也比北方更流行吃狗肉。

后来虽然有宋徽宗因自己生肖是狗,下令禁食狗肉;满族人忌食狗肉等事,但都没能消灭吃狗肉这个“小众爱好”。古典小说中,生活在宋朝的鲁智深、济公爱吃狗肉。康熙年间,耶稣会传教士利国安在给朋友的信中还说,“中国人在集市上也卖马肉、母驴肉和狗肉。”⑤差不多同时代的郑板桥就很喜欢吃狗肉。

美国伊利诺依州出土的狗化石

近代以来,吃狗肉的人日益减少,但茅盾、周作人等狗肉爱好者长期存在

民国时一些地方对于吃狗肉也有禁令,但所基于的是卫生原因。如在广东地区,政府曾明文规定,“狗肉燥烈,对于卫生,极为不合”“宰食狗肉,向干禁例”,故“于夏至日,督员严行巡查。如有故违,定必拘案究办”。⑥这种禁令其实影响有限,至1936年还有人在《北平晨报》发表文章,称“只有两广人才懂得狗肉的异香美味。“

现代人要如何面对吃狗肉这件事?可以参考以“谈吃”闻名的梁实秋的观点

从历史来看,中国人吃狗肉确实算的上是一种“传统”,虽然后来吃的人越来越少,但也并非因为“狗是人类的朋友”或狗是“伴侣动物”。人类学家马文·哈里斯说,欧洲人、美国人都认为“宠物不好吃这一点是不证自明的”,其实“被视为宠物的那些动物最终照样会落入其主人的胃里(或者经过其主人的同意,落入其他人的胃里)”。至于西方人为什么不吃狗肉,他给出的解释是,“并不是因为狗是他们最喜欢的宠物”“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作为食肉动物的狗是一种无效的肉食资源。西方人有很丰富的其他动物食物来源,狗活着的时候能够给人提供很多远远超过狗肉和畜体价值的服务”“相比之下,吃狗肉的文化一般都缺乏大量可供选择的动物食物来源,狗活着的时候所提供的服务不足以超过它们死后所提供产品的价值”。⑨中国人吃狗肉的历史很好地为这一理论提供了注脚。

那么,作为一个现代人,要如何面对吃狗肉这件事呢?以“谈吃”闻名的梁实秋,有一篇名为《狗肉》的散文,开篇第一句就说“我没吃过狗肉,也从来不想吃”。在他看来,“士各有志。爱吃狗肉者由他吃去,不干别人的事。西方人以为狗乃人类最好的朋友,一听说中国人吃狗肉,便立刻汗毛倒竖,斥中国人为野蛮”,是没有区分狗的种类,那些“菜狗”原本就是供人吃的。其实,“杀肥狗与宰肥猪、宰肥羊无异,我看不出其间有什么文明与野蛮之别。有人不吃猪肉,有人不吃羊肉,有人不吃狗肉,各随其便,犯不着横眉怒目。”⑩爱狗者和狗肉爱好者们应该互相尊重,这或许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态度。至于极端爱狗者,也应该尝试通过推动立法去达到禁绝狗肉的目的,而不是公开抢狗、砸店。当然,为禁食狗肉而立法,至少本文作者是不赞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