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是自然、社会和人的活动中一种与韵律结伴而行的有规律的突变。用反复、对应等形式把各种变化因素加以组织,构成前后连贯的有序整体,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节奏不仅限于声音层面,景物的运动和情感的运动也会形成节奏。 节奏变化为事物发展本原,艺术美之灵魂。相对论变化的结果。
自然界或人文艺术界因变化而丰富进化,在包括高度、宽度、深度、时间等多维空间内的有规律或无规律的阶段性变化简称节奏。
具体的阶段性变化例子有:如音乐快慢激烈缓柔、美术韵律、文学作品铺垫高潮结尾等。
什么是节奏
节奏是音乐时间组织的总体名称,而节拍、拍子是构成节奏的因素。
拍子是音乐时间组织的基本单位,例如:一拍、二拍。旋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乐理概念。不同音高、不同时值的音符在一定的节拍中通过一定的节奏进行周旋与律动所形成的曲调就是旋律。表达旋律的方式可以是“唱出来”、“奏出来”或“用曲谱记录下来”。
节拍是衡量节奏的单位,比喻有规律的进程。在音乐中,指有一定强弱分别的一系列拍子在每隔一定时间重复出现。在计算机术语中指一个CPU时钟周期。
旋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乐理概念。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李重光先生是这样给旋律下定义的:旋律——体现音乐的主要思想或全部思想,用调式关系和节奏节拍关系组织起来的、具有独立的许多音的横向单声部进行,叫做“旋律”。
初学识谱的朋友,由于我们的乐理知识有限,理解“旋律”的定义肯定吃力。旋律不同音高、不同时值的音符在一定的节拍中通过一定的节奏进行周旋与律动所形成的曲调就是旋律。表达旋律的方式可以是“唱出来”、“奏出来”或“用曲谱记录下来”。
节奏是什么意思
节奏的解释
(1) [rhythm]∶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 规律 的强弱、长短的现象 (2) [regular pattern]∶ 比喻 规律、步骤 工作要有节奏地进行 详细解释 (1).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 《礼记·乐记》 :“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 文采 节奏,声之饰也。”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 :“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於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唐 裴铏 《 传奇 ·元柳二公》 :“有仙娥数辈,奏笙簧箫笛,旁列鸾凤之歌舞,雅合节奏。”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坎坎鼓我》 :“‘依琴作坎坎之乐’,言其坎坎应节奏也。” 张长 《空谷兰》 :“ 随着 歌声的节奏,她们轻轻摇晃着身子,那么 舒畅 。” (2).喻指 均匀 有规律的进程。 茅盾 《野蔷薇·一个女性》 :“她觉得 大自然 的流转就是她自己的 命运 的节奏。” 冯雪峰 《关于主题》 :“这剧本是有情节上的连贯性的,但在摄制时 必须 更着重 思想 情绪的发展与节奏。” 茹志鹃 《高高的白 杨树 ·在 社会 主义的 轨道 上》 :“我跨上列车,心情是异乎 寻常 的, 仿佛 这 紧张 生动的 生活 节奏,将我全身的螺丝也拧紧了。” (3).礼节 制度 。指有关 礼仪 的各种规定。 《荀子·王制》 :“案平政教,审节奏,砥砺百姓,为是之日,而兵剸 天下 劲矣。” 《荀子·富国》 :“必将脩礼以齐朝, * 以齐官,平政以齐民, 然后 节奏齐於朝,百事齐於官,众庶齐於下。” 杨倞 注:“节奏,礼之节文也,谓上下皆有礼也。”
词语分解
节的解释 节 (节) é 竹子 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节。 节外生枝 。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 之间 连接的部分:关节。两节车厢。 段落,事项:节节(一段一段地,逐步)。节目。 中国 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 开始 的名称 奏的解释 奏 ò 作乐 (?),依照曲调吹弹乐器:演奏。奏国歌。奏鸣曲。 封建时代臣子对皇帝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启奏。奏议。奏疏。奏折。奏本。奏对。 呈现 ,取得:奏效。奏功。奏捷(取得胜利)。大奏奇功。
什么是节奏?
节奏是指音乐时间组织的总称的名称,而节拍,拍子构成节奏的因素,拍子是音乐时间组织上最基本的单位例如一搭档二塔。旋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所以呢,不同的高音不同的音符,在节拍中通过一定的节奏,而演绎出来的形成的旋律。
什么叫做节奏?
节奏(rhythm)是音乐在时间上的组织。
音乐中的节奏概念是很宽泛的,从最宏观的角度看,它可以说是音乐的"进行",这个概念包括了音乐中各种各样的运动形态,既有轻重缓急,也有松散与紧凑;具体些说,节奏包括节拍和速度这两个概念,前者是指音乐规律性的强弱交替的运动,即拍点的组合,后者是指这种律动的速率。
一、节拍(metre)
节拍是按拍号要求相隔一定时间反复出现重音的模式,或者说,它是固定的强弱音循环重复的序列。每一种节拍都由时值固定的单位构成,这种节拍单位叫做拍子(time)。
拍子的时值可以是四分音符、二分音符,也可以是八分音符。节拍通常用分数来标记,分子表示每小节中单位拍的数目,分母表示单位拍的音符时值,例如2/4,它的含义是 "每小节有两拍,每拍是四分音符",或简单地说"每小节有两个四分音符"。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拍子:偶数类,有2/2(每小节有两个二分音符)、2/4、4/4、4/8(每小节有四个八分音符)等,这些偶数节拍是对称的,带有行进的特点;奇数类,有3/2(每小节有三个二分音符)、3/4、3/8、6/4、6/8、9/8等;它们听上去带有旋转性,因此常常和舞曲有关。
在乐谱上标记节拍的方法,除了上面这些2/4、3/4以外,还有小节线,这短短的垂直线,将音符隔成一个个有规律的强弱交替的单位,看起来很直观。通常小节线后面的第一拍是强拍,如2/4,这是进行曲常见的节奏,它是一强一弱的交替,而3/4,如圆舞曲,则是一强两弱的交替。假如拍数超过三个,则会出现两个不一样的强拍,如4/4,是强-弱,次强-弱;6/8,是强-弱-弱;次强-弱-弱。
音乐中节奏是指什么?
音乐节奏:把一段无序的节拍流组合成不同的模式,对长短不同经常重复的不同部分的整合,音乐旋律进行中音阶、音符或者音节的长短和强弱等。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骼。
节奏与节拍在音乐中,永远是同时并存的,并以音的长短、强弱及其相互关系的固定性和准确性来组织音乐。节拍就好像列队行进中整齐的步伐;节奏就好像千变万化的鼓点。用强弱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就叫做“节奏”。
有强有弱的相同的时间片断,按照一定的次序循环重复,就叫做“节拍”。节拍是音乐中的重拍和弱拍周期性地有规律地重复进行。我国传统音乐称节拍为“板眼”,“板”相当于强拍,“眼”相当于强拍(中眼)或弱拍。
扩展资料
音乐基本要素: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和音色。由这些基本要素相互结合,形成音乐的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曲调,节奏,和声,以及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音色等。构成音乐家的形式要素,就是音乐的表现手段。音乐的最基本要素是旋律和节奏。
1、曲调:曲调也称旋律。高低起伏的乐音按一定的节奏有秩序地横向组织起来,就形成曲调。曲调是音乐形式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是音乐的本质,是音乐的决定性因素。曲调的进行方向是变幻无穷的,基本的进行方向有三种:“水平进行”、“上行”和“下行”。相同音的进行方向称水平进行;由低音向高音方向进行称上行;由高音向低音方向进行称下行。
2、节奏: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架。节拍是音乐中的重拍和弱拍周期性地、有规律地重复进行。我国传统音乐称节拍为“板眼”,“板”相当于强拍;“眼”相当于次强拍(中眼)或弱拍。
3、和声:和声包括“和弦”及“和声进行”。和弦通常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乐音按一定的法则纵向(同时)重叠而形成的音响组合。和弦的横向组织就是和声进行。和声有明显的浓、淡、厚、薄的色彩作用;还有构成分句、分乐段和终止乐曲的作用。
4、力度:音乐中音的强弱程度。
5、速度:音乐进行的快慢。
6、调式:音乐中使用的音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这些音以一个音为中心(主音)构成一个体系,就叫调式。如大调式、小调式、我国的五声调式等。调式中的各音,从主音开始自低到高排列起来即构成音阶。
7、曲式:音乐的横向组织结构。
8、织体:多声音乐作品中各声部的组合形态。(包括纵向结合和横向结合关系)。
9、音色:音色有人声音色和乐器音色之分。在人声音色中又可分童声、女声、男声等。乐器音色的区别更是多种多样。在音乐中,有时只用单一音色,有时又使用混合音色。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音乐节奏
百度百科-音乐 (抽象艺术)
百度百科-节奏
节奏是什么
节奏(Rhythm)==音调依节拍演奏;regular succession of weak and strong stresses
accounts
sounds
or movements (in speech
music
dancing
etc);翻译:按照连续有规则的抑扬顿挫或强或弱的音调和不同乐章(节奏可以应用于演说
音乐
舞蹈等)。
参考: 根据星洲世界书局有限公司出版的新辞典及中国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75年度出版的英汉双解辞典
节奏是一种以一定速度的快慢的节拍,主要是运用速度上的快慢和音调上的高低把它们组合到一起。例如,2/2拍就是强弱拍,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嘭恰」,那么3/4拍是强弱弱,也就是「嘭恰恰」,我们常听到的圆舞曲大部分就都是3/4拍的了,4/4拍是强弱渐强渐弱。节奏可以被欣赏,例如锣鼓演奏。节奏也可以成为旋律音乐的骨架。
参考: zh. *** /wiki/%E7%AF%80%E5%A5%8F
什么叫节奏?
什么是节奏?
节奏(rhythm)是音乐在时间上的组织。
音乐中的节奏概念是很宽泛的,从最宏观的角度看,它可以说是音乐的"进行",这个概念包括了音乐中各种各样的运动形态,既有轻重缓急,也有松散与紧凑;具体些说,节奏包括节拍和速度这两个概念,前者是指音乐规律性的强弱交替的运动,即拍点的组合,后者是指这种律动的速率。
一、节拍(metre)
节拍是按拍号要求相隔一定时间反复出现重音的模式,或者说,它是固定的强弱音循环重复的序列。每一种节拍都由时值固定的单位构成,这种节拍单位叫做拍子(time)。
拍子的时值可以是四分音符、二分音符,也可以是八分音符。节拍通常用分数来标记,分子表示每小节中单位拍的数目,分母表示单位拍的音符时值,例如2/4,它的含义是 "每小节有两拍,每拍是四分音符",或简单地说"每小节有两个四分音符"。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拍子:偶数类,有2/2(每小节有两个二分音符)、2/4、4/4、4/8(每小节有四个八分音符)等,这些偶数节拍是对称的,带有行进的特点;奇数类,有3/2(每小节有三个二分音符)、3/4、3/8、6/4、6/8、9/8等;它们听上去带有旋转性,因此常常和舞曲有关。
在乐谱上标记节拍的方法,除了上面这些2/4、3/4以外,还有小节线,这短短的垂直线,将音符隔成一个个有规律的强弱交替的单位,看起来很直观。通常小节线后面的第一拍是强拍,如2/4,这是进行曲常见的节奏,它是一强一弱的交替,而3/4,如圆舞曲,则是一强两弱的交替。假如拍数超过三个,则会出现两个不一样的强拍,如4/4,是强-弱,次强-弱;6/8,是强-弱-弱;次强-弱-弱。
以上我们说的这种有规律的拍子在音乐中处处可见。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节奏概念,音乐还可以不是这样的,除去民间音乐中自由的形态不算,有许多作曲家为了给人以新鲜感,偏偏要打破节奏中的规律性,在该出强拍的地方闪过去不出现,而在弱拍位置却重重地来一下子,让听者出乎意料。这在20世纪的音乐中十分常见,而实际上早在18世纪贝多芬就用过这种手段,还让当时的保守人士感到十分不满。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斯特拉文斯基作于1913年的芭蕾舞音乐《春之祭》。这部舞剧描绘的是史前人原始祭祀的情景,其疯狂而野蛮的音乐风格曾让人大为愤怒,甚至引起了音乐史上空前绝后的剧场骚乱,但后来它很快就成为20世纪的经典之作了。斯特拉文斯基在这里的节奏运用相当精彩,这是他造成整体艺术风格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春之祭》中的第二段音乐《春天的前兆和青年男女之舞》,谱子上写的是两拍子,但由于人为地改变了原有的强音和弱音的位置,原来的古典式感觉被破坏了。
我们可以想像,这时候的乐队指挥肯定不能根据两拍子规律来舞动他的胳膊了,而是要按照实际重音来打拍子。
在古典音乐中,只要乐谱开头标出2/4、3/4或者4/4这样的节拍标记,后面就基本上不再变化了,而在现代音乐中却常常要改变拍子记号,比如《春之祭》中《春之轮舞》,它的第一小节是5/4拍,第二小节是7/4拍,第三至第五小节是6/4拍,第六小节又是5/4拍,如此频繁的变化,给人以非常不稳定的感觉。而由于这里的强拍不突出,所以给人的整体感觉是松散的,缺少推动力的。
假如同样是这种频繁变换的拍子,把重音加强,听上去就会是另一种感觉了。如《春......>>
什么叫节奏答句
定义编辑
节奏是自然、社会和人的活动中一种与韵律结伴而行的有规律的突变。
自然界或人文艺术界因变化而丰富进化,在包括高度、宽度、深度、时间等多维空间内的有规律或无规律的阶段性变化简称节奏。
具体的阶段性变化例子有:如音乐快慢激烈缓柔、美术韵律、文学作品铺垫 *** 结尾等
人文生活类有:秋千荡漾、工作快慢、生活效率、封建社会的悠闲、资本主义的高效等
自然界类:山川起伏跌宕、动植物生活规律、生老病死、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公转自转等
另也可解释为一种有规律的、连续进行的完整运动形式。用反复、对应等形式把各种变化因素加以组织,构成前后连贯的有序整体(即节奏),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节奏不仅限于声音层面,景物的运动和情感的运动也会形成节奏。
节奏变化为事物发展本原,艺术美之灵魂。相对论变化的结果。
例编辑
音乐节奏: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旋律进行中音阶 音符或者音节的长短和强弱等。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骼。
节拍:是音乐中的重拍和弱拍周期性地有规律地重复进行。我国传统音乐称节拍为“板眼”,“板”相当于强拍,“眼”相当于次强拍(中眼)或弱拍。
生活节奏:今年都是每天三件事,吃饭、逛街、睡觉;明年每天都是吃饭、学习、工作、睡觉、旅游,两年内生活节奏变快了。
节奏:将时值长短不一的音组合在一起(音长和音强的组合)
什么叫音乐节奏?
指一种有规律的、连续进行的完整运动形式。用反复、对应等形式把各种变化因素加以组织,构成前后连贯的有序整体(即节奏),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节奏不仅限于声音层面,景物的运动和情感的运动也会形成节奏。
不过,有时人们也会说:“今天的生活节奏又加快了!"这里是指某一种特定的(生活)规律,它们也可以被称为节奏。
? 节奏: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家的骨架。节拍是音乐中的重拍和弱拍周期性地有规律地重复进行。我国传统音乐称节拍为“板眼”,“板”相当于强拍,“眼”相当于强拍(中眼)或弱拍。
什么叫节拍什么叫节奏
旋律(Melody) 指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若干乐音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和谐运动。它建立在一定的调式和节拍的基础上,按一定的音高、时值和音量构成的、具有逻辑因素的单声部进行。亦称曲调。它可以是单声部音乐的整体,也可以是多声部音乐的主要声部。在音乐作品中,曲调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也是一种反映人们内心感受的艺术语言。通常认为,曲调是音乐的灵魂和基础。 节奏 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家的骨架。节拍是音乐中的重拍和弱拍周期性地有规律地重复进行。我国传统音乐称节拍为“板眼”,“板”相当于强拍,“眼”相当于强拍(中眼)或弱拍。 调式 mode 若干高低不同的乐音,围绕某一有稳定感的中心音,按一定的音程关系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体系,称为调式。调式是人类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创立的乐音组织结构形式。通常在阐述调式这一概念时,常常把调式的中心音——主音作为起点和终点,其他各音按音高的顺序依次排列成音阶的形式,称调式音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不同的民族和地域,形成各种不同的调式。各种调式因其音阶结构、调式音级间相互关系以及音律等方面的差异,而各具特色与表现力。调式和其他表现手法配合在一起,可赋予音乐以一定的表情素质与不同的风格。 和声(Harmony) 两个以上不同的音按一定的法则同时发声而构成的音响组合。它包含:①和弦,是和声的基本素材,由3个或3个以上不同的音,根据三度叠置或其他方法同时结合构成,这是和声的纵向结构。②和声进行,指各和弦的先后连接,这是和声的横向运动。补充一句。和声有明显的浓,淡,厚,薄的色彩作用;还有构成分句,分乐段和终止乐曲的作用。 和弦是乐理上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一定音程关系的一组声音。将三个和三个以上的音,按三度叠置的关系,在纵向上加以结合,就成为和弦。通常有三和弦(三个音的和弦)、七和弦(四个音的和弦)、十三和弦等概念,但并没有什么32和弦、40和弦乃至64和弦的说法!所以,严格地说,“和弦 *** ”是商业上的概念,并不符合乐理。不过,在音频器材的工业设计方面,和弦也叫复音,指的是多个音源同时发音。如一首弦乐是四重奏的话,至少需要十六个音源才有可能完美地表现出来;八重奏就得三十二个音源,也就是说多和弦手机是可以模拟出多重奏的演奏效果的,所以,讲“和弦 *** ”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和弦 *** 远比叮叮咚咚的单音 *** 好听,它的声音更加饱满、圆润,在听觉上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的节奏”是什么意思
想表达的意思就是指按照这样的情况下去会疯掉(累死) 可以不用特意理解这个词
节奏是什么意思?
节奏是一种以一定速度的快慢的节拍,主要是运用速度上的快慢和音调上的高低把它们组合到一起。例如,2/2拍就是强弱,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嘭恰”,那么3/4拍是强弱弱,也就是“嘭恰恰”,我们常听到的圆舞曲大部分就都是3/4拍的了,4/4拍是强弱渐强渐弱。节奏可以独立被欣赏,例如锣鼓演奏。节奏也可以成为旋律音乐的骨架。
音乐中什么叫节奏
用反复、对应等形式把各种变化因素加以组织,构成前后连贯的有序整体(即节奏)
乐理中,什么叫做节奏型
如果乐谱前注明是四分之几的则是四分音符为一拍,就是一拍节奏型;如果注明八分之几则是以两个四分音符为一拍,就是两拍节奏型,其实就是节拍的意思.
什么叫节奏感强
就是立体音强,声音BOOM BOOM有节奏,节奏分明不混杂,很有感觉那种 大概是这样把
节奏是什么意思?
节1.古称司节、竹节。满族敲击体鸣乐器。俗称柳节、簸箕、柳条簸箕。2.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外生枝。3.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两~车厢。4. 段落,事项:~~(一段一段地,逐步)。~目。5.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气。~令。6.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日。7.礼度:礼~。8.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奏。~拍。~律。9. 操守:~操。晚~。变~。高风亮~(高尚的品德和节操)。10 省减,限制:~省。~制。开源~流。11. 略去,简略:~选。~录。12.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使~。13. 姓。奏1. 作乐(yu),依照曲调吹弹乐器:演~。~国歌。~鸣曲。 2. 封建时代臣子对皇帝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启~。~议。~疏。~折。~本。~对。3. 呈现,取得:~效。~功。~捷(取得胜利)。大~奇功。4.笔画数:9,部首:大,笔顺编号:111341134除此之外节奏还有不同方面的其他定义:1.自然界或人文艺术界因变化而丰富进化,在包括高度、宽度、深度、时间等多维空间内的有规律或无规律的阶段性变化简称节奏。2.节奏,是一种有规律的、连续进行的完整运动形式。3.所谓节奏,简单地讲,在水面上,是由波浪的波谷和波峰之间的变化和组合所构成,在音乐中,是由声调的高和低之间的变化和组合所构成,4.节奏,就是是音乐在时间上的组织。5.节奏变化为事物发展本原,艺术美之灵魂。相对论变化的结果。6.用反复、对应等形式把各种变化因素加以组织,构成前后连贯的有序整体即节奏,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节奏不仅限于声音层面,景物的运动和情感的运动也会形成节奏。7.在电影中,则是由故事的酝酿和高潮之间的变化和组合所构成,看电影,以及看戏、读小说,人们总期待着高潮的到来,可以说,高潮是一个故事的中心,正是高潮的出现,才照亮了故事中所有的段落,才给故事赋予了意义,高潮对于故事,就像节日对于生活,也像高潮对于爱情。
节奏什么意思?
“这是什么节奏啊”是一句吐槽用语,原本是指这句话的原型为“这是什么内容”。
也指搞不清楚目前情况,也被部分网友当做吐槽用的口头禅,吐槽一词本身来源于闽南语词汇“黜臭”,由于旧时没有确定对应的汉字,根据读音“thuh -tshàu” 用“吐槽、吐嘈、托臭或 thuh 臭” 等作为对应书写的汉字。
而随着动漫在中国的流行,动漫界对于日本漫才“ツッコミ”(日本一种站台喜剧,类似相声)的翻译,用“吐槽”当作译词。最先采用此种翻译的是台湾,后来由于两岸文化交流的加强,此种叫法通过网络媒体传至大陆流行开来。
扩展资料:
日语中的“吐槽”(突っ込み)和中文里的“吐槽”意思并不完全一致,日语中的“吐槽”应具备如下特点:
1、被动性
吐槽的本质,是回应,即对他人的言论或行为所作出的反应。对话中第一个发言的不叫吐槽,称不上对蝇话的更不是。
2、客观性
绝大部分吐槽都是针对被吐槽者离谱的言行而产生,没有离谱就没有槽点。被吐槽者的言行一般都有些不正常的地方,而对其吐槽的内容也必须公正客观毫无争议。
3、单向性
吐槽不会期待沂对方的回应,通常都是对话的结尾,句式以反问为主,语气多为佯怒状和哭笑不得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