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礼指的是中国婚姻仪礼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1、纳采: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六礼去求婚。
2、问名:即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3、纳吉:即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进行占卜。
4、纳征: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
5、请期: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
6、亲迎:婚前一两天女方送嫁妆,铺床,隔日新郎
古代中,六礼分别是什么
六礼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1)纳采,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2)问名,即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3)纳吉,即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进行占卜。
(4)纳征,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
(5)请期,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
(6)亲迎,婚前一两天女方送嫁妆,铺床,隔日新郎亲至女家迎娶。
扩展资料:
六礼在周代即已确立,最早见于《礼记·昏义》。以后各代大多沿袭周礼,但名目和内容有所更动。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三年)曾命刘歆制婚仪。汉朝以后至南北朝,皇太子成婚无亲迎礼。而从东汉至东晋更是因社会动荡,顾不得六礼,仅行拜时(拜公婆)之礼,连合卺仪式也不要了。
直到隋唐,皇太子才恢复行亲迎礼,帝室成婚也照六礼行事。宋代官宦贵族仍依六礼,中国民间则嫌六礼繁琐,仅行四礼,省去问名和请期,分别归于纳采和纳征。《朱子家礼》连纳吉也省去,仅取三礼,三礼也成为明代的定制。清代仅重纳采、亲迎二礼,中间加女家铺房一礼。
清代《通礼》载,汉官七品以上才实行议婚、纳采、纳币、请期、亲迎五礼。清末后,六礼演变纷繁,也就逐渐衰落了。
“六礼”指的是什么
问:简述“六礼”。
校解析答案: “六礼”系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六礼备,谓之聘;六礼不备,谓之奔”。“纳采”指男家遣媒人携带礼品赴女家提亲。“问名”指男家遣媒人查明女子的生辰八字以及女子生母的姓名,以备占卜。“纳吉”是指男家在此项婚事卜得吉兆后告知女家,以示庆贺。“纳吉”亦称文定。一般均在此时写立婚书。“纳征”指男家向女家交付聘财。“征”者,“成”也,女家收纳聘财后,婚约即告成立。
“请期”指男家向女家请以完婚之期;在男家处于强势地位的情形下,往往沦为“告期”。“亲迎”指完婚之日男家往女家迎娶,迎归后行“合卺”之礼以示成妻。此外,女子嫁入夫家后还须行成妇之礼。经“庙见”后,始得成为夫方宗族的成员。“三月而庙见,称来妇也;择日而登于祢,成妇之义也。”如果女子未经庙见而死,只能“归葬于女氏之党”。
《高等数学(一)》考了93分,是所有科目成绩最高的!因为我没有上高中,高数对我来说就是天方夜谭。上次才考了43分,这次听了田之辛老师的课,自己真没想到能考90分以上,在这里,真诚的感谢田之辛老师,谢谢您!终于可以申请毕业了!感谢历史新知!
越来越喜欢站了,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平台,对于我来说,不仅不用跑出去上课,而且还有很专业的老师为我们讲课!参加网校的辅导,感觉很值!
传统婚前习俗的“六礼”是指什么?
1、说到中国传统婚礼习俗,“六礼”是古代十分重要的婚前礼俗。那么“六礼”分别是什么呢?其实就是纳彩、问名、纳吉、请期、亲迎这六项礼俗内容。下面就让我为大家解释一下这六种礼俗吧。
2、“六礼”有这几种:(1)纳彩,为“六礼”的首礼。具体意思是男方想要与女方结亲的话,就必须要聘请媒妁前往女方家里提亲,得到女方家里同意过后,再请媒妁正式向女方家纳“采择之礼”。在《仪礼·士昏礼》中有记载:“昏礼,下达纳采。用雁。”古代纳彩时的礼物只用雁,但后来也有变动。纳彩是全部婚姻程序的开始,后世纳彩仪式基本都遵循周制。
(2)问名,是“六礼”的第二礼。男方会派遣媒妁到女方家中询问女方姓名、生辰八字,然后取回庚帖,占卜看两人的八字是否合适。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古人深信如果八字不合,就会相克相冲,最后导致婚姻破裂。
(3)纳吉,是指男方合了八字后,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且还要送礼表示要举行婚礼仪式。在古代,纳吉也要行奠雁礼。可能古时人们认为雁是结婚的吉兆吧。
(4)纳征,又称纳成、纳币。其实就是男方向女方送聘礼。男方需在纳吉之后得到女方许可后才可行纳征礼的,行纳征礼不用雁,这是六礼中唯一不需要雁的礼仪。
(5)请期,也称告期,就是选择良辰吉日,由男方家派人通知人到女家去通知成亲迎娶的日期。请期仪式历代相同,即男家派使者去女家请期,送礼,然后致辞,说明所定婚期,女方表示接受后,使者返回复命。
(6)亲迎,又称迎亲,是新郎亲自迎娶新娘回家的礼仪。亲迎礼始于周代,后历代沿用,成为婚礼的开端。亲迎礼仪形式多样,场面十分喜庆热闹,与现代中式婚礼迎亲方式类似,可见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沿袭之久远。
六礼指的是什么
第一,谓古代的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饮酒和乡射礼、相见礼。《礼记·王制》:“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 郑玄 注:“乡,乡饮酒、乡射。”《荀子·大略》:“立大学,设庠序,修六礼,明十教,所以道之也。” 杨倞 注:“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
第二,古代在确立婚姻过程中的六种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仪礼·士昏礼》“纳采用鴈” 唐 贾公彦 疏:“昏礼有六,五礼用鴈: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是也。唯纳徵不用鴈,以其自有币帛可执故也。”其后《唐律》、《明律》中都有类似的规定。《初学记》卷十四引 汉 秦嘉 《述婚》诗:“敬兹新姻,六礼不愆。” 明 陆采 《明珠记·闺叹》:“纵无六礼双羊,奈一言难变,便死也魂与檀郎为伴。” 清 曹寅 《游仙诗三十韵·和汪萝山》:“生小 云英 自托媒,远烦六礼绝嫌猜。”
第三,古享祭宗庙之礼有六:肆献祼、馈食、祠、禴、尝、烝。《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肆献祼享先王,以馈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禴夏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 贾公彦 疏:“此一经,陈享宗庙之六礼也。”
第四,诸侯朝见天子之礼有六。《周礼·春官·大宗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 郑玄 注:“此六礼者,以诸侯见王为文。六服之内,四方以时分来,或朝春,或宗夏,或觐秋,或遇冬,名殊礼异,更递而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