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是建筑名词,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歇山式的屋顶两侧形成的三角形墙面,叫做山花。西方古典建筑中指檐部上面的三角形山墙,是立面构图的重点部位。吴哥窟中亦出现山花结构的浮雕,非常美轮美奂。

什么是建筑山花

在西方古典建筑中指檐部上面的三角形山墙,是立面构图的重点部位。 就是图里那个白色部分山花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歇山式的屋顶两侧形成的三角形墙面,叫做山花。在西方古典建筑中指檐部上面的三角形山墙,是立面构图的重点部位。吴哥窟中亦出现山花结构的浮雕,非常美轮美奂。

仿古建筑坠山花是什么

仿古建筑坠山花是指仿古的山坠博缝风格的建筑。查询相关资料显示,坠山花是山坠博缝的俗称,是一种建筑结构,逐渐演变成一种建筑风格,即坠山花风格。多见于琉璃牌楼,琉璃牌楼都以黄绿琉璃瓦装饰,华丽精美、五彩斑斓、气势恢宏,尤其是镶制的二龙戏珠琉璃瓷板,为琉璃牌楼上精华中的精华。

什么是跑马廊、山花、发券、门廊、门斗、涌泉、叠水?

跑马廊:夹层悬空的一侧不做墙壁或墙面后退,在平面的外边缘有栏杆或栏板,上面的人可以看见下面,下面的人也可以看见上面,形成一种不完全的空间,也叫“排空”
山花:古希腊建筑正立面檐口上的大三角部分,多雕饰
发券:隧道和桥梁等施工为保证整体强度,在设计时通常要求在隧道顶底部衬砌一定厚度的混凝土,也叫仰拱
门廊:屋门前的廊子.
门斗:在建筑物出入口设置的起分隔、挡风、御寒等作用的建筑过渡空间
涌泉:这个词好像没有特别含义,以下这句话为例:运用地形、树木、曲径、涌泉、溪水,使人在小区内便能欣赏满园美景。
叠水:人文水景,多层水流

请赐教:古建歇山屋盖的山花构造大样。图文并茂更易看懂。请了!

一、 斜屋顶上几个常用称呼
(一)屋脊、正脊:
是两块斜屋面相交的水平阳角交线
(二)戗脊、垂脊:
是两块斜屋面相交的倾斜阴角交线。
(三)屋檐:
屋面的边檐,雨水排出处
(一) 天沟:
是两块斜屋面相交的水平阴角交线
二、 屋面材料与形式
中国幅员广阔,不同的地方采取了不同的屋面材料与形式(图五十五:屋顶式样图)。屋顶的实用要求不外三个方面:
(一)具有隔冷隔热的保温性能。
(二)便于泄水,在雨水多的地区,斜坡自然使用得较多,西北地区干旱少雨,平顶房就足敷应用。
(三)为了防止夏日阳光蒸晒和雨水淋溅,许多地区要做出较深的出檐。试先从最简单的草房谈起。
1.草房顶
草房顶是最简单的做法。下面的构架用较细小的木料或竹料捆扎坚牢就可以,依照1尺左右中距以铺竹干做椽,其上编蔑条、铺草顶,草顶坡度很大,常在四十五度以上。
2.麦秸泥平顶(圆顶在内)
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几个地区的农村中使用麦秸泥平顶(圆顶)较为普遍,不仅是气候关系,更主要是经济决定了建筑结构与式样。
这种屋面做法,先在椽子外端置连檐,再在内侧铺望板或芦席一层,然后铺芦苇秆或高粱秆。芦苇秆和高粱秆的厚度各地不同,如气候较冷的吉林铺至10厘米厚,但河北的赵县与河南的郑州则仅厚5~6厘米。其上即铺麦秸泥。
赵县地方上泥分三道:先铺10厘米厚的半干泥作底子,称为头掺泥。二掺泥须在泥内加麦秸,铺好后用木拍打,或用八、九十斤的石碾压紧,其厚度自10厘米压到8厘米为度。最后铺5厘米厚的三掺泥,依重量比例为三成石灰七成泥打实墁平。在吉林地方麦秸泥厚达二十厘米,罩面层的泥内并加碱水或盐水,以防渗漏。
三、 瓦屋顶
从现代建筑水平看,瓦屋顶只是各种屋面材料中的一种,是和麦秸泥顶、草顶可以并列的,但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尤其是丰富的遗物里面,瓦屋顶占了极大的比重,因之专辟本节对瓦屋顶加介绍。从陕西省岐山县周原遗址所掘遗物中已看到有屋瓦出现。瓦数量不多,附有耳或大头桩,是否是用绳索扎结在椽木上,未敢断定。这些屋瓦间断地与附有象形文字的铜器同时出现,故可认为至迟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即使用在屋顶上。到为战国时代,屋顶上筒板瓦的使用就较普遍了。筒瓦端部,或为整圆瓦当,或如半圆瓦当,瓦身长度有达80厘米者,无论易县燕下都遗址还是平山县三汲中山王墓均属如此。
秦汉瓦当中半圆形就比较少了。瓦当花纹图样种类已相当丰富。
1.有的是文字瓦当如“延年益寿”、“长乐未央”、“上林”、“甘泉”;
2.有的是蕨手纹;
3.有的是动物纹如龙、鹿、朱雀、鱼等。
南北朝瓦当有两大类花纹,一是文字瓦当如“传祚无穷”、“万岁富贵”等常是在圆形廓内做成田格子,在格内写字;一是莲办纹瓦当。
(一) 瓦屋顶的几种形式
《工部工程做法则例》是把瓦作分为大式和小式,大式瓦作的特点大体是:(1)各瓦坡使用筒瓦板瓦合 ;(2)大脊垂脊上都用吻兽等装饰;(3)材料用布瓦(青瓦)也用琉璃瓦;建筑对象为宫殿庙宇主要建筑。小式瓦作的特点大体则是:(1)各瓦坡只用板瓦,间或用筒瓦,绝无用琉璃瓦的;(2)坡顶两山不做垂脊,只在正脊处做清水脊或皮条脊,不用吻兽;(3)建筑对象为宫殿衙署次要建筑。
但也有一些作法没有包括在《工程做法则例》的规定之内,如仰瓦灰梗,棋盘心等,这些只是一般住户商家使用。本段先从较简单的做法讲起。
1.仰瓦灰梗
在北方冬季气候寒冷,一般住户虽然经济条件不宽裕,屋顶也要达到防寒要求,仰瓦灰梗就是部分使用瓦件的一种灰泥屋面。做法是椽上铺苇箔,上铺灰泥四寸,然后在泥上 瓦一层,灰泥要干些, 瓦时要用力,相邻两陇瓦对缝处用麻刀青白灰 出一道道类似筒瓦但比筒瓦直径小得多的灰梗,这样漏雨的机会就少得多了。在屋顶的边椽山墙上并做筒瓦一陇,盖板瓦一陇收住。如果经济条件不够,也有只铺仰瓦不做灰梗的做法。
2.棋盘心
做法和仰瓦灰梗大致相同但防漏效果要好一些。也是椽上铺苇箔再铺插灰泥,泥背上级指示底瓦一层;不同之处是在梁缝处和脊檩附近要加铺一行盖瓦,而且底瓦之上满抹麻刀青白灰一层,远处看来区划成一块一块的方形平顶有如棋盘,所以叫做棋盘心屋顶。
3.阴阳合瓦顶
经济比较富裕但又没有官阶的普通住户,多用阴、阳合瓦屋顶。从苇箔到仰瓦的做法都和瓦灰梗一样,只是铺灰梗处改用板瓦做盖瓦,这样做防渗效果会更好一些。
4.筒板瓦顶
在一些封建时代的宫殿、衙署、寺观建筑中,筒板瓦顶是最完整的一种瓦屋顶。它和阴阳合瓦顶不同之处在于盖瓦使用筒瓦,对于板瓦的搭接比例也有一定规格,“压七露三”是《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瓦作大式一类规定“……每板瓦一片压七露三,头号长九寸得露明长二寸七分……”也就是说,相邻两块板瓦,上一块必须压住下一块瓦长的十分之七。
随着不同种类木构梁架的组合,瓦屋顶也反映为多种形式。
依《工部工程做法则例》指出的硬山、挑山、歇山、庑殿四种屋顶试加以申述。
1.硬山顶
硬山做法是筒板瓦坡到山墙处停止不外出,在瓦坡与山墙交接处以尺二见方或更大一些的方砖铺放成人字形带,叫做方砖 缝, 缝之上依与山墙垂直方向 放勾头滴水,叫做排山勾滴。四条垂脊就压在排山勾滴的后尾。硬山顶共有四条垂脊,每条垂脊的后部三分之二为垂脊,前部三分之一为岔脊。在脊檩上方前后瓦坡交接处则用大脊。两坡五脊是硬山顶的主要特征。〔另详(三)“屋脊”〕
2.挑山顶(悬山顶)
挑山的特点是人字瓦坡两端延伸到山墙以外五、六椽至七、八椽,各部檩子一并挑出,檩头上钉 缝板,将檩头封住。檩下加燕尾枋以帮助檩子承托上部荷重。
挑山顶上仍是四条垂脊一条大脊和硬山相同;博缝板下常常用薄板雕成鱼形、如意头形各种装饰,按李诫《营造法式》所介绍应名为垂鱼和惹草。这些薄板背面应加用穿带以防变形。
3.歇山顶
歇山顶外形很象是庑殿顶的下部和挑山顶的上部组合而成。正脊、垂脊、岔脊共九条脊构成歇山顶的外形特征,李诫《营造法式》中就有九脊殿的称呼。瓦作中复杂一些,尤其是山花部分。山花板上方, 缝板、排山勾滴和垂脊的结构顺序都和挑山顶一样。山花板下部两山瓦坡的后尾,还要做一道博脊以便雨水排出山花板之外。
4.庑殿顶
在宫殿庙宇中,只有最尊贵的建筑物才使用庑殿顶。
前后左右四面都有斜坡的屋顶叫做庑殿顶,前后坡相交成正脊,左右两坡同前后坡相交成四垂脊。四坡五脊成庑殿顶的外形特征。所以李诫《营造法式》中对这种形式称为四阿或五脊殿。(图56:大式庑殿歇山瓦作)。
(二)瓦的分类及其称呼
1.依材料分为两大类,即布瓦(青瓦)与琉璃瓦。琉璃瓦是一种特级瓦,传说琉璃来自大月氏,唐宋以后逐渐用在屋面瓦上。依北京门头沟琉璃窑传统作法,琉璃瓦的原料不用一般粘土,而用白马牙石和干子土、白土的混合物。至于表面各色釉子则是用铅、铜、钠、钾、锰……不同金属,不同比例烧融后挂附而成。附表4示其一般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