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切流阻是在缺血性和出血性脑中风的鉴别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意义,在出血性脑中风时,以全血粘度和红细胞压积降低最明显,它预示将要有出血性血管疾病的发生。

高切流阻产生原因是血浆蛋白异常由于血浆中蛋白的含量异常增高,使血浆粘度增高,进 而使全血粘度增高,另外血浆蛋白的增加还可导致红细胞的聚集,从而造成全血粘度的增高。

血液流变仪低切、中切和高切是什么?

当切变率在200/s时的全血粘度为高切粘度;当切变率在30/s时的全血粘度称中切粘度;当切变率在3/s时的全血粘度称低切粘度。

血浆粘度的特点是不随着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常数,是影响全血粘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血浆粘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尤其是纤维蛋白浓度。

在血流变学中,还原粘度是一个标准化指标,指全血粘度与血细胞容积浓度之比含意是当细胞容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这样使血液粘度都校正到相同血细胞容积浓度的基础上,以利于比较。

流阻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阻力。流阻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粘度因素,即流经圆管中液体自身的粘度,粘度增大流阻增大,流阻与粘度成正比。

二是几何因素,由于血管半径可变,血管的流阻就随着血管两端压强差的增减而变化,压强差增大时,流阻减小,流量增大。

血沉是红细胞在单位时间内下沉的速度。红细胞沉降率与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红细胞比积有关。

在血液流变学测定中常作为红细胞聚集、红细胞表面电荷、红细胞电泳的通用指标。因受红细胞压积的影响,测定血沉方程K值更有价值。

计算血沉方程K值的目的是排除红细胞压积干扰的影响,客观地反映红细胞的聚集性。K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K=ESR/-[1-H+InA];

式中:ESR为血沉;H为压积,计算时化为小数(例如:H为40%时可化为0.40):1一H为血浆的比值:In指以e为底数的自然对数(即Ig2.71828)。

相对粘度是两种液体粘度的比值。血液的相对粘度是全血粘度与血浆粘度的比值。

扩展资料:

切变率是流动的两层液体之间每单位距离内的流动速度,与液体粘度成反比,即低切变率时粘度升高,高切变率时粘度降低。

两块水平放置的无限大平行平板, 相距 δy, 两板间充满粘性流 。

下板固定不动,上板以δu的速度向右滑移,考察由虚线所围的矩形流体元图B1.3.6ABCD的变形。由不滑移假设,与下板接触的流体静止不动,与上板接触的流体以δu的速度向右运动。

经过δt时间后,AD线移动到A′D′位置,移动的距离为δudt,AB和DC线分别偏转角度δγ,矩形变成平行四边形。

对偏转角取时间导数γ称为角变形速率或剪切变形速率,简称切变率。du/dy称为速度梯度,表示单位间距的两层流体之间的相对速度。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切变率

低中高切流阻高喝什么药

血粘度高啊,这个图省钱就吃点PSS,也就是藻酸双酯钠片加阿司匹林就可以啦。如果胃口不好可以不用阿斯匹林,改用什么丹参滴丸啦,血栓通,血塞通,通心络,荷丹片什么中成药统统有效。如果觉得太便宜了呢,可以改用比较好的药物,氯吡格雷。国产的吃五天好像50多块吧,叫泰嘉。进口的叫波利维,我们单位卖147.2元一盒吃七天,这个效果确实不错。请选择吧。别忘评最佳!!

帮看看血流变结果,谢谢。

血液流变指标检测

全血比粘度(低切)

正常情况:低于男:7.5~10.0女:5.8~8.1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全血比粘度(高切)

正常情况:高于男:5.6~6.7女:4.7~6.01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血浆比粘度

正常情况:1.64~1.78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等。

红细胞电泳时间(S)

正常情况:15~17.4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减少: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血小板电泳时间(S)

正常情况:19~22.6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降低: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眼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纤维蛋白原(Fb)正常情况:2.4~3.7(g/L)

增高:感染,炎症,风湿、经期,手术后,DIC代偿期等。

减低: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胎盘早期剥离,分娩时羊水渗入血管形成栓塞等。

全血还原比粘度(低切)

正常情况:低于男:14~20女:12~21

当血细胞比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以全血粘度与血细胞比积浓度之比表示。即(全血粘度-1)/血细胞比积。其中(全血粘度-1)为增比粘度,还原粘度则实际反映单位血细胞比积产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细胞比积浓度的基础上,以之比较。

红细胞电泳时间(S)正常情况:15~17.4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减少: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全血还原比粘度(高切)

正常情况:高于男:10~13女:9~13

当血细胞比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以全血粘度与血细胞比积浓度之比表示。即(全血粘度-1)/血细胞比积。其中(全血粘度-1)为增比粘度,还原粘度则实际反映单位血细胞比积产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细胞比积浓度的基础上,以之比较。

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沉)

正常情况:男:0~21mm/h女:0~38mm/h

贫血或血液被稀释血沉增快,是红细胞下降逆阻力减低,并不是红细胞聚集增强而增快。通过红细胞比积的血沉方程K值,可排除贫血或血液稀释对血沉的影响。K值高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增强。若血沉快,K值大,血沉一定是快;血沉快,K值正常,是由于红细胞比积低而引起血沉增快。

红细胞压积正常情况:男:0.42~0.47女:0.39~0.40

红细胞压积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比值。是影响血液粘度的重要因素,血液粘度随红细胞压积的增加,而迅速增高,反之则降低。

增高:各种原因所致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后有大量创面渗出液等,测定红细胞压积以了解血液浓缩程度,可作为补液量的依据。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时可高达80%左右。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系体内氧供应不足引起的代偿反应如新生儿,高山居住者及慢性心肺疾患等。

减少:各种贫血或血液稀释,由于贫血类型不同,红细胞计数与红细胞比积的降低不一定成比例,故可以根据红细胞比积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的量计算红细胞三种平均值,以有助于贫血的鉴别和分类。

红细胞变形能力

正常情况:男:3.9~5.0女:3.0~4.2

降低提示溶血性贫血、血管性疾病、糖尿病、肝脏病。

红细胞刚性指数正常情况:男:7.16女:7.14

红细胞刚性指数越大,表明红细胞变性性越小,是高于变率下,血液粘度高的原因之一。

血常规检查

红细胞(RBC)

正常情况:

男性:(4-5)*1012/L

女性:(3.5-4.5)*1012/L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贫血,出血

血红蛋白(Hg)

正常情况:男性:(120-150)g/L;女性:(105-135)g/L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贫血,出血

白细胞(WBC)

正常情况:(4-10)*109/L

升高: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

降低: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中性粒细胞

正常情况:(50-70)%

增高: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病毒性感染

嗜酸性粒细胞

正常情况:(0-00.75)%

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淋巴细胞正常情况:(20-30)%

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免疫缺陷

单核细胞

正常情况:(3-8)%

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血小板(PLT)

正常情况:(100-300)%

升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血沉

正常情况: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增快: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严重贫血,恶性肿瘤,结核病.

减慢:红细胞增多症,脱水.

网织红细胞计数

正常情况:(00.5-1.5)%

增高: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

降低: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