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受持在佛前,佛灭后在佛像和经典前发愿,行三皈依礼,愿信仰、践行佛教,造福众生;

2、授持由具备传戒的和尚在佛前按照三皈依法收受弟子为居士,一般在初一和十五在各大寺庙免费举行。信众皈依后会发给《皈依证》;

3、佛亲持佛在世时,或在梦中,由佛菩萨亲自授持。第三种为上品,第二种为中品,第三种为下品。但佛法本无品。心意皈依就可。

什么是佛家弟子

1、自受持在佛前,佛灭后在佛像和经典前发愿,行三皈依礼,愿信仰、践行佛教,造福众生;

2、授持由具备传戒的和尚在佛前按照三皈依法收受弟子为居士,一般在初一和十五在各大寺庙免费举行。信众皈依后会发给《皈依证》;

3、佛亲持佛在世时,或在梦中,由佛菩萨亲自授持。第三种为上品,第二种为中品,第三种为下品。但佛法本无品。心意皈依就可。

居士和佛家弟子有什么区别

居士就是佛家弟子之一,佛家弟子包含四大类或七大类,四大类按①男出家众②女出家众③男在家众④女在家众来分,简称“四众弟子”;七大类则按照男出家众(①沙弥②比丘)、女出家众(③沙弥尼④式叉摩那女⑤比丘尼)、男在家众(⑥男居士或优婆塞)、女在家众(⑦女居士或优婆夷)来分,简称“七众弟子”。统称“佛弟子”。

佛家弟子、佛门弟子、居士有和分别

佛家弟子、佛门弟子只是字面不同,意思没有区别,都是指佛教徒

皈依佛教的佛教徒有出家人和在家人的区别,出家人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和尚,在家人就称为居士

佛教僧团为七种人组成,其中:

出家僧众有五:比丘(佛教受具足戒之后的男性出家僧侣)、比丘尼(佛教受具足戒之后的女性出家僧侣)、沙弥(沙弥是佛教中对年龄不足20岁,或其他初级出家男子的称呼)、沙弥尼(沙弥尼是佛教中对年龄不足20岁,或其他初级出家女子的称呼)、式叉摩耶尼(意为“学法女”即受训期间的比丘尼)

在家有二众,称为白衣:优婆塞(男居士)、优婆姨(女居士)

居士和佛家弟子有什么区别?

居士也是佛家弟子的一部分,没有出家的佛家弟子称居士,已经出家的佛家弟子称僧尼。

居士,指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道信佛的人的泛称。广义上所有皈依佛门的信徒(包括居士)都通称佛家弟子。出家的僧尼,即和尚与尼姑。

1,居士一词,最早出现于《礼记·玉藻》:“居士锦带。” 郑玄 注:“居士,道艺处士也。”道教人也有“居士”的称谓,佛教传入后,被用翻译入佛经,形容在家修佛的人。佛教“在家居士”修行时的事项主要包括:皈依三宝、受持五戒、持斋、修行菩萨六度、居家八法等等。,

2,“和尚”原来是从梵文这个字出来的,它的意思就是“师”。和尚本是一个尊称,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够称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称的。这个称呼并不限于男子,出家女众有资格的也可以称和尚。但是后来习俗上这个字被用为对一般出家人的称呼,而且一般当作是男众专用的名词,这是和原来的字义不合的。狭义上,和尚即被认为是佛教中出家修行的男教徒。

3,尼姑(Buddhist nun)是中国对比丘尼的俗称,略不合佛教规仪,是结合中国民俗产生的称谓。佛教称谓亦称为“尼”。例:出家为尼,落发为尼同时也是比丘尼的俗称。女子出家后受过具足戒者。比丘尼为梵文Bhikssuni的音译,亦译作比呼尼等。意译为乞士女、除女或薰女;亦称沙门尼或简称尼。比丘尼是指归入佛门,受持具足戒的女子。五众、七众之一。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比丘尼为梵文Bhikssuni的音译,亦译作比呼尼、苾刍尼、备刍尼等。意译为乞士女、除女、除馑女或薰女;亦称沙门尼或简称尼、尼僧。现在的尊称应为:“法师”,表示尊其佛法造诣高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