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高校分两种,一种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如果任命人选为副部级,由教育部提出任命意见,中组部直接任命。如果是正局级,则由教育部直接任命。另外一种就是地方省属高校,主要由省委、直辖市市委直接任命。两种的基本选拔原则和标准都是人选必须为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中国高校的行政化格局有多严重,有教育观察者指出,近年来对若干重点部署高校主要领导的任命,以教育部司局级干部的身份空降升任部署重点高校党政一把手的情况越来越多。

学校为什么突然换校长?

1.新校长新理念

新校长一换,学校的很多理念就跟着变动,但是教育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心血来潮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甚至要凝聚几代师生,甚至是十几代师生的心血。新官上任三把火,三把火熊熊燃烧后,校长又调走了,理念又要从零开始,永远都无法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只是摆设和表面功夫,毫无意义。

校长的任职都是有期限的,好校长应该从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而不是一味摒弃,把值得发展的部分留下来,再进行发扬光大。原校长留下来的很多东西都是有价值的,是特定财富,只有传承好的理念,才能走得更快、更远。

朋友说新校长看重校园文化,总是觉得校园里的墙壁、花草、石头都是会说话的,要重新利用,又觉得老校友送的雕像过于久远,便差人挪至角落,以至于老校友来校时诸多不满。新事物可以引进,但也要允许“老物件”的存在。可以把新鲜事物和老物件放在一起,即代表了一个过去的时代,又有了新的灵魂和元素,这样处理是不是更好呢?

2.频繁的教研活动新校长到校后,首先就是了解学校的各个分块的工作情况,比如整体的教学、骨干教师、学生的管理以及后勤。

朋友学校的新校长很注重教研,他自己是名师,便经常邀请名师工作室来学校授课、讨论,并把各门功课的教研活动频率提升到了以前的两倍,很多老师都会觉得这一天课没怎么上,一直都处于开研讨会、听课评课的状态中。

抓教研固然重要,但过于频繁,很多老师也和学生一样,无精打采地听着,玩手机之类,效率并不高。

3.抓学生抓老师

换了新校长,就会更注重成绩,拼命抓学生作息以及老师的出勤、驻班。朋友说他们的新校长每天起得很早,抓老师是否及时值日,如果迟到都会在群里通报批评,也老师们也造成了一些困扰,因为值日老师需要6点30到岗,一位老师因迟到了两分钟被校长大群里批评。

高一高二的夜自习十几年来都是九点20分下课,新校长来了之后,调整为九点40,朋友是班主任,她说每天晚上查好寝室自己再洗漱下,睡觉都要12点了,每天顶着黑眼圈。高三自然不用说了,更晚,每天晚上十点40下课,学生都是睡眠严重不足。

微思考:一些民办学校频频换校长,谁之责?

[ 红顺视点]:微思考:一些民办学校频频换校长,谁之责?

民办学校频繁换校长是一种悲剧!对办学人、民办校长双方来说都是极大伤害,对学校发展也极为不利。 看来管窥、聚焦"民办学校为什么会频繁换校长"这个双方都不愿正面谈论问题,有一定意义和价值,对当今办学人、校长也有一定警示作用。

因工作性质原因,本人与十余个省市上百所民校董事长、校长经常打交道,旁观、听说、经历了民校董事长、校长因诸多不和而闹分手事例,挺让人伤心,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类型和十余种原因。

维度一:办学人主因

1、董事长只看简历、只听朋友介绍或道听途说,没有认真考察,工作中认为校长名实不符,出的钱不值,有点冤,找理由而辞退。

2、董事长与校长共事初期犹如男女谈恋爱期,都把自己最美一面呈现于对方面前,真正“结婚过生活"后,双方一些性格缺点就显露出来,因一方或双方不能互相接纳、容忍而走向分手。

3、董事长对校长工资待遇只有口头约定,没有鉴正式合同,到期工资、奖金、绩效不兑现或找各种理由克扣,导致校长不满而辞职。

4、学校缺少办学章程,双方责权没有事先以法律协议形式约定,因一方或双方越位、错位、缺位而发生矛盾,最终不欢而散。

4、办学共事过程或学校发展进程中,发现在办学愿景、经营理念、三观方面,分歧过大,道不同而不相谋,中途分道扬镳。

5、董事长存在家长作风,在校是土皇帝,在教职工、外人面前,不给校长面子,甚至骂骂咧咧,一点不给校长面子,非常伤校长自尊,校长一忍再忍,实在忍不下去,一走了之。

6、学校人数不断增长,收费不断上调,办学人利润逐年增加,校长工作量增加数倍,董事长视而不见,一直不提涨工资,校长认为自己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找理由而辞职。

7、董事长拍脑袋决策,政策朝令夕改;不懂装懂,瞎指挥,想起一处是一处,时时打断、扰乱校长工作安排;不放手,尤其是不给校长一点经济支配权等。校长放不开,干的一点不顺心,一有机会就走人。

8、校长因为维护教师利益如要求交养劳保险、上调课时工资、增加绩效等,与董事长意见不合,甚至董事长认为校长收买人心,与自己对着干,或辞或走就发生了。

9、经营小卖部、伙食品种单一、卫生差、过于盈利,师生投诉,同时校长怕影响生源、形象对这做法提出取缔或整改,次次得不到回应,感觉没威信而离开。

10、家族里的人掺和管理,学校一些核心部门有办学人亲戚把控,校长指挥不动,甚至不把校长放在眼里,校长觉着工作憋气而走人。

维度二:校长主因

11、生源减少,成绩下滑,骨干教师流失,因未完成业绩目标或协议要求,即考核不称职而被辞退。

12、因多次在购买资料、订购校服、办公用品方面吃回扣,造成董事长不满,或被发现后,校长觉得丢面子,或辞或走。

13、公办校长到民校任职后,因对民校不适应而玩不转,或感觉工作量过重、压力过大而短时就主动辞职。

14、民校校长个人专业成长速度严重滞后于民校发展,因成为学校发展障碍,被辞退或被淘汰出局。当然校长成长较快,业绩突出,被更好学校挖走的也不少。

三、双方及第三方主因

15、因沟通不畅,双方听信小人谗言,造成误会加重,双方一气之下,冲动而分手。

16、因校长是外地人,副职是本地的,班子不团结,因排外而被挤走。

17、校长在任职期间因发生学生伤亡、食物中毒、楼道采踏、校园期凌等恶性事件被上级追责,校长被免去职务。

18、因董事会内杠,校长被迫站队,因董事会更迭、董事长易主,因站错对而被赶走。

若​去列举原因,还有许多许多。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以中立态度去分析这件事,意图有两个:一是提醒办学人,所聘新校长到校后都有一年半载对校情了解期,工作适应期,班子磨合期,若校长更换过频,一个校长一个经,严重制约学校发展。一是规劝民校校长,若不是大事大非问题,能留则留,试想,到一个新学校,还得从头做起,还得从头证明自己,也不容易。

奉劝因诸多不快而暂时分手民校董事长、校长们,毕竟共事一场,要好合好散,干万不要分手后在圈子内再相互中伤,二次伤害,这样对谁都不好,得挠人处且挠人,说不定有缘今后你们还会重新合作呢!

大学校长换届时间

这个得看学校,大多都是3年,当然也得看情况

一所大学的校长对于大学的发展方向密不可分的, 校长的频繁更换会影响学校的气质形成和文化培养,也会干扰校长落实自身的的治校理念。大学的气质受校长长期治学的影响,校长的气质和能力对大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治学时间太短容易造成文化气质的流失。大学校长的频繁更替的确不利于学校的发展,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大学的过度行政化,也就是说要改变这样的现象,必须在教育领域进行去行政化的改革。

高校的发展备受各界关注。校长的正常调动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管理体制所引起的。中国的发展有自身的特点,教育同样如此,不应该单纯的认为国外高校管理体系优于中国。大学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拥有自身的历史积淀和个性文化,而每位校长也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独特气质。在校长履职过程中,两者需要不断地融合、促进,从而形成自身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好的大学是要好的校长、好的氛围去不断培育、涵养的,而好的校长也是通过在大学进行长期的治学实践积累造就的。如何选出好的校长,培育出好的大学值得思考,但短短一、两年一换的当家人更替对于一所高校教育的提升一定没有好处。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是什么级别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是厅局级干部。除了少数副部级重点高校,一般本科以上高校都是厅局级,专科高校是副厅局级。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院校,属于厅局级。

2018年3月,我国数字媒体艺术学科创始人廖祥忠将正式替代胡正荣出任中国传媒大学校长。自2015年以来,三年之内,中国传媒大学已经有两位校长离任。

2015年11月,任传媒大学校长十年之久的苏志武被教育部通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免去校长职务。苏志武被免职后,传媒大学校长之位空缺10个月。2016年9月27日,原副校长胡正荣出任中国传媒大学校长。

2018年1月12日,教育部宣布胡正荣卸任传媒大学校长,另有任用,此时距离其担任校长不到一年零四个月。此后据媒体报道,前中国传媒大学校长胡正荣发已就任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