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黏菌素是发现于多黏类芽孢杆菌培养液中的抗菌性多肽,有A、B、C、D、E等五种。抗菌谱相互类似而范围宽广,特别对革兰氏阴性细菌作用颇强,毒性较弱。口服时不能吸收,但皮下或肌肉注射很快就转移到血液中去,在3-16小时保持较高的血中浓度。多黏菌素A用于治疗幼儿的重症百日咳可获很好效果。能使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的R型菌体凝集,并形成核糖核酸和不溶性盐类。多黏菌素B对肾的损害较A、 D两类为少,因此作为点眼药应市,对细菌性眼炎有效。

肠道菌群紊乱怎么办

问题一:如何治疗肠道菌群失调? 菌群失调症病因复杂,临床上伴有菌群失调症的疾病很多,一切机体内病理生理过程的变化,均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肠道正常菌群的变化,严重时会引起菌群失调症的发生。反之,菌群失调易导致肠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并互为因果。菌群失调症主要包括:质的失调、量的失调和定位转移。

治疗原则是:

1.合理使用抗生素:

(1)剂量宜小不宜大;

(2)抗菌谱宜窄不宜广;

(3)给药途径具有选择性;

(4)胃手术、肠手术、阑尾切除术、盲袢综合症,以及接受放射治疗、化疗、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都有菌群失调的可能性,应采取措施预防肠道菌群失调。

2. 选择性脱污疗法(selected decontamination)

用窄谱抗生素有选择性的去除部分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和酵母菌的方法。如有多粘菌素B去除革兰氏阴性菌,用头孢菌素去除凝固酶阳性的球菌,用制霉菌素去除酵母菌和霉菌。这些抗生素不损害厌氧菌,也不影响其定植抗力。选择性脱污治疗可用于肠道、呼吸道、口腔、 *** 和皮肤感染的治疗和菌群失调的预防。

3. 益生菌应用:

(1)乳杆菌:常用于治疗的乳杆菌有:嗜酸乳杆菌、乳酪乳杆菌、莱氏乳杆菌、纤维二糖乳杆菌、短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其制剂有:乳杆菌发酵食品、乳杆菌菌粉和乳杆菌提取物等。

(2)双歧杆菌:对于婴儿腹泻、急性感染性腹泻、慢性迁延性腹泻、习惯性便秘、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放射性肠炎和

功能性消化不良

等均获得良好的疗效,显著的优越于单用抗生素治疗。

(3) 其他菌种:如米雅、促菌生等。

(4)全肠菌:使用某些正常人大便混悬液作为一种活菌制剂,用它保留灌肠治疗伪膜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和慢性菌痢等。特别是在长期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或无效时,疗效显著。

4. 免疫治疗(immunotherapy)正常菌群能否引起机体感染主要取决于细菌与宿主之间的生态平衡,既取决细菌的粘附作用,也取决于宿主的免疫机能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是生态防治的一个重要方面。

临床上应用自家菌苗防治葡萄球菌感染,就是用提高机体免疫水平防治疾病的方法。国外在1981年提出一套免疫制剂,即用大肠杆菌、肠球菌和多种乳酸杆菌组成。先用死菌口服,然后增加剂量经皮下或皮内注射治疗生态失调的疾病。据临床观察,65%的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疗效。

问题二:肠道菌群失调怎么办 立即停止服用抗生素,到中医院找中医看,我记得我当时是开了中药,自己在家煮了中药来灌肠,20多天才好的。

问题三:肠道菌群失调怎么办? 1.全身支持治疗

对施行大手术患者,手术前注意补充营养,亦可肌注丙种球蛋白以提高机体免疫机能。也可试用注射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胸腺素等,亦可用白细胞介素-2。

2.病因治疗

如由于巨结肠,胆囊炎引起的肠球菌过度繁殖;维生素缺乏造成的肠球菌减少或消失;小肠蠕动过快而引起的酵母菌过多等,都必须先除去病因,然后再扶持正常菌群。

3.调整菌群治疗

(1)饮食调整 发酵性腹泻应限制碳水化合物;腐败性腹泻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增强肠黏膜的局部防御屏障功能,防止细菌易位,应增加纤维食物。

(2)抗菌药物 立即停止原抗生素,应根据菌群分析以及抗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以及抑制过度繁殖的细菌,从而间接扶植肠道繁殖不足的细菌。此外还可采用广谱抗菌药物将肠道细菌大部分消灭,然后再灌入正常肠道菌群的菌液以使其恢复。

(3)益生菌制剂 目前常用的益生菌制剂有嗜酸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乳酸乳杆菌、芽胞乳杆菌、双歧杆菌、粪链球菌、大肠杆菌、粪杆菌和枯草杆菌等。还可以用正常人大便悬液做成复方活菌制剂用来治疗艰难梭菌引起的伪膜性肠炎,收到较好的效果。

(4)益生元制剂 口服益生元制剂,亦可达到扶植正常菌群的目的。如用乳醣扶植肠杆菌,用叶酸扶植肠球菌。应用半乳糖甙-果酸,受细菌分解后形成乳酸或醋酸,使pH值降低,抑制其他细菌,而支持乳杆菌生长。

(5)耐药性肠球菌制剂 日本目黑氏等采用增厚传代培养法获得了耐链霉素、红霉素、四环节、氨苄青霉素的肠球菌一类链球菌BIO―4R株。经动物和人体内试验表明,本菌具有耐多种抗菌素性,故能阻止其他菌群异常繁殖,克服菌群失调,改善大便性状异常,且比以往单用抗菌素治疗疗效迅捷,并能防止粪链球菌BIO―4R株的耐药因子向大肠杆菌K―12株转移。

(6)中医中药 中医认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急性泄泻病多偏实,责在脾胃;慢性泄泻病多为虚,每及脾肾。前者当清热化湿,后者应高补脾肾。

预后

肠道菌群失调症除引起严重吐泻脱水、失血、发生毒血症、甚至休克导致预后较差外,一般预后良好。

预防

合理应用抗生素。对年老体弱、慢性消耗性疾病者,使用抗生素或者激素时,严格掌握适应证,最好能作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最敏感的抗生素。对高龄及病后体弱者,在用抗生素的同时并配合使用乳酸菌素或双岐杆菌活菌制剂,以防肠道菌群失调。在大手术前,应注意配合全身支持疗法,如提高营养、输血、肌注丙种球蛋白、服用维生素等。

问题四:肠道菌群失调会自愈吗 如果把人体比喻成一家工厂,那肠道就是这家工厂的“加油站”和“下水道”,主要负责体内的脏活累活,因为各种食物会在这里被分解、吸收,剩下的残渣也从这里被排出体外。在进入肠道的食物中,有些是肠道的好朋友,能帮助它更好地“工作”,也有一些是破坏分子,会损害肠道健康。

肠道的敌人

高脂肪食物。长期吃高脂肪的食物,会减少体内有益菌的数量,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产生“内讧”,致病菌分泌出的大量毒素被人体吸收后,容易让人没精神、脸上长痘、肤色变差,毒素 *** 肠壁,还会直接导致肿瘤发病率的增高。

高盐食物。吃盐过多,容易使胃肠道内形成高渗透压环境,使肠道内水分无法被吸收,从而引起腹泻等肠道问题。在烹调时,如果菜中用了酱油、味精、豆酱等调料,要少放盐。另外,还要小心身边的“隐形盐”,面包、饼干、炒货、香肠中都含有一定的盐分。

加工肉类。加工肉类脂肪含量高,在加工过程中的化学添加剂及加工后产生的其他物质可能引起细胞突变,继而引发一系列慢性病。英国剑桥与牛津大学科研人员一项针对45万人的研究发现,每天摄取加工肉制品超过160克的人,死亡率比每天仅摄取20克的人增加了44%。

油炸食品。油炸食品在高温下会产生各种致癌物质。临床研究也证明,长期大量食用油炸食品,大肠癌及胃癌的发病率升高3~5倍。

*** 性食物。酒、过浓咖啡及茶水等 *** 性饮料、过于辛辣的食物等都会 *** 肠道,引起肠胃黏膜损伤,导致肠胃功能紊乱。

甜食。甜食在体内代谢时产生的酸性物质会破坏体内的酸碱平衡。英国一项研究证实,爱吃甜食的人比不爱吃甜食的人患肠癌风险高18%。

肠道好朋友

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膳食纤维如同肠道里的“清洁工”,能促进肠道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吸附毒素,降低大肠癌等肠道疾病的发病几率。除了红豆、绿豆等粗杂粮,木耳、海带、裙带菜、口蘑等菌藻类食物同样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另外,根茎类食物纤维含量也较多,如胡萝卜、红薯等。

富含益生菌的食物。肠道中益生菌和致病菌共存,当致病菌打败益生菌时,肠道菌群的平衡就被打破,可能导致便秘、腹泻等多种问题。因此,多喝酸奶等富含益生菌的食物,或者喝立健三清冲剂增殖肠道益生菌,有助平衡肠道菌群,维持肠道健康。

富含益生元的食物。益生元是肠道中成千上万有益菌的食物。洋葱、豆类等食物富含益生元,能够给肠道益生菌补充养分;胡萝卜中含有 *** 半乳糖,是一种天然益生元。另外,大蒜、姜黄等食物中也含有丰富的益生元,有助益生菌生长。

十字花科类蔬菜。大白菜、西兰花、菜花、芥蓝等十字花科蔬菜中含有一种植物化学物质―――异硫氰酸酯,不仅有助清除肠道垃圾,还具有抗癌作用。另外,十字花科蔬菜中的抗氧化物质可以增强人体抵抗力、帮助肠道有益菌生长。

富含果胶的食物。苹果、山楂、香蕉等水果中富含的果胶是一种非淀粉多糖,它可以延缓肠道对脂肪和糖分的吸收,降低胆固醇和血糖。另外,果胶可以为肠道中的有益菌提供能量,促进有益菌群的繁殖和生长。此外,分解后的果胶产生短链脂肪酸,能够抑制有害菌群的生长,从而有助预防结肠癌的发生。

问题五:肠道菌群失调怎么治 补充益生菌双歧杆菌,口服双歧杆菌制剂,每日三次饭前口服,每次1-2克,连续服用到症状好转后逐渐减量到痊愈。另外服用有益于益生菌食物:奶酪、酪乳、红酒、豆豉、康普茶、开心果、味噌、朝鲜泡菜、香蕉 蜂蜜 燕麦粥等。

问题六:脾胃虚弱,胃肠功能紊乱,菌群失调,怎么调理 服用低聚果糖,有利于益生菌群的恢复正常。另外,找中医看看,或者吃点归脾丸。每天喝点酸奶。

问题七:肠道菌群失调该怎么办 立即停止服用抗生素,到中医院找中医看,我记得我当时是开了中药,自己在家煮了中药来灌肠,20多天才好的。

问题八:肠道菌群失调怎么办 喝清汁

问题九: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哪些重大疾病 肠道菌群失调与多种疾病相关,比较突出的是肠道疾病等。从血管疾病角度来看,肠道菌群与肥胖、糖尿病有关。肠道菌群失衡可能是造成肥胖、糖尿病等多种多种代谢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肠道菌群造成代谢异常的主要原因,是失衡的肠道菌群产生的脂多糖等内毒素进入人体,被免疫细胞识别后产生多种炎症因子,使得机体进入低度炎症状态,从而产生代谢异常。例如,若长期进食高脂、高糖食物,可造成肠道菌群中条件致病菌比例增加,而共生菌比例下降,从而使得食物中摄取的能量更容易转化为脂肪累积于皮下,造成肥胖。此外,低度炎症还能促使机体对胰岛素相应程度下降,造成胰岛素抵抗,进而发展为糖尿病。

如果多摄取生鲜果蔬、发酵食品或酵素营养品,就会增加有益菌的比例,中性菌自然就会被有益菌同化,倒向有益菌的一边。结果便会使人体消化良好,肠内环境好转,身体就会健康,寿命也将得到延长。

有专家证实,人体内的细菌绝大部分其实都为中性菌。只不过是这些中性菌很容易因为不良饮食习惯、炎症等因素而该改变成有害菌,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而良好的酵素饮食会使中性菌转变为有益菌,馨品味给人增加元气,促进健康。由于不规则的饮食习惯而导致消化不良和消化道疾病者,其免疫力往往偏低,所反映的也是这个道理。尤其是摄取以肉类、蛋类、乳制品、垃圾食品为主,且很少摄取酵素食品为主的人,就要更注意这个问题。

问题十:肠道菌群失调是怎么回事?严重吗 肠道内的有益菌减少,轻者腹泻或便秘,重的凉的辣的吃不了,再重的溃疡出血

细菌对人类的利与弊

好坏都是针对人来说的

大肠杆菌在人肠道合成VK 乳酸菌助消化 正常共生菌群抑制外界致病菌的侵入等

基础知识(微生物)

1. 1微生物

微生物概念:体形微小,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并能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繁殖以及发生遗传变异的生物。

微生物的分类:由形态、结构以及生物学方面的差异分为

细菌(包括细菌、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及放线菌)、真菌(包括霉菌与酵母)、原虫、藻类、病毒。

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或动植物体内可造成病害。

条件致病菌(机会致病菌):存在于人及动植物的表面以及人与动物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如口腔、鼻咽腔、肠道、眼结膜、泌尿生殖道等的某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是无害的,如当机体的免疫力减弱或机体受到损伤时,或这些微生物移居至非正常寄居的部位或器官时,引起疾病,在某些条件下引起严重的菌血症或败血症。

1. 2微生物的发现

1676年荷兰人吕文.虎克利用200倍显微镜在牙垢,粪便,井水,污水中发现球状,杆状,螺旋体微小生物。

1. 3微生物的分布

广泛分布于土壤中,水中,空气中,物体表面以及生物有机体的体表及其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

正常菌群:在人类的体表及其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咽腔,眼结膜,肠道,泌尿生殖道等长期寄居,在机体防御机能正常时无害的微生物。

如大肠杆菌大量存在于肠道中,甲型链球菌常见于鼻咽部,表皮葡萄球菌常见于皮肤。正常情况下,菌群与人体保持着平衡,正常菌群之间也相互制约,所以不致病,甚至是维持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如肠道大肠杆菌能合成维生素B和K。但当机体防御机能减弱,如受凉,过度疲劳,电离辐射,大面积烧伤,恶性肿瘤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时,某些正常菌群就可引起疾病。

1. 4灭菌和消毒

物理方法:热力,低温,辐射,干燥,超声波,渗透压,过滤

化学方法:消毒剂(重金属盐类,氧化剂,酚类,醇类,醛类,环氧乙烷,卤素类,酸碱类,染料,表面活性剂)

2. 1细菌的概念

具有细胞壁的,由二分法繁殖的单细胞微生物。

大多数长约1-5微米,宽0.2-1.0微米。

2.2细菌的分类:

在一定的条件下,细菌有相对稳定的基本形态。根据外形不同,可将细菌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三类。

球菌:单个球菌直径为0.8-1.2微米,呈球形,类球型。

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

杆菌:在细菌中种类最多。长2-5微米,宽0.5-1.0微米。

螺形菌:菌体呈弯曲状。

弧菌,螺菌。

细菌在幼龄和适宜环境下,形态正常、整齐,表现出特定的形态。但环境条件改变,细菌则出现不规则形态,称为多形性。

2.3细菌的细胞结构:分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基本结构:主要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内容物。

细胞壁

位于细菌细胞膜的外层,是质坚韧而有弹性的结构。主要功能是1、保护细胞,不易受渗透压变化而破裂,并维持固有外形。2、有一定的屏障作用,能阻拦大分子物质。3、与染色性、致病性、抗原性和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有关。

化学组成:主要成分为肽聚糖或粘肽,是酶和抗生素药物攻击的靶子,抗生素可造成细菌细胞壁缺陷,导致细菌低渗性崩解。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较厚,15-80nm,占细菌干重的50%

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10-15nm,占细菌干重的10%,还有脂蛋白,外膜和脂多糖结构。

细胞膜

细胞膜紧靠细胞壁内侧,直接包围着细胞浆,厚约5-10nm.主要含有60—70%蛋白质,20-30%磷脂及少量糖。

功能:1、选择透性,控制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进出细胞。2、需氧菌的呼吸酶在膜上完成其过程3、多种酶类(肽聚糖,磷壁酸,脂多糖)的合成在膜上完成4、细胞膜与DNA的复制,细胞分裂,芽孢形成,鞭毛运动有关。

细胞质

由细胞膜环绕,呈溶胶状态,基本成分是水、蛋白质、糖类、核酸、脂类和盐类。

细胞质是细菌的内在环境,是细菌蛋白质、核酸合成的场所,也是许多酶系反应的场所。

细菌的核比较原始,无核膜和核仁,不典型,称为核质或类核。正常情况下一个菌体内有一个核,多集中于菌体中央。核实际上是细长的闭环双链DNA大分子,反复折叠成超螺旋结构,可视为单一染色体,控制着细菌的各种遗传性状。

质粒

微小的核外遗传物质,为双链闭环的DNA分子,携带1-200个基因。能控制某些次要的性状,如细菌的抗药性,抗菌素的产生。

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和芽孢。

荚膜

某些细菌在生活过程中向细胞壁分泌一层疏松透明的黏液状物质,称黏液层,当黏液层较厚具有一定外形,并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到与四周有明显界限的称荚膜。

可保护细菌细胞免受干燥,能抵抗机体的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使细菌免遭杀灭,从而能在机体内大量繁殖引起病变。

鞭毛

弧菌、部分杆菌和极少数球菌的菌体表面上,着生细长波状的丝状物,称为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菌毛

大多数肠道细菌、假单胞菌和霍乱弧菌等,在其菌体周围有极纤细的丝状物,称为菌毛。分普通菌毛和性菌毛。普通菌毛有黏附作用,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性菌毛具有致育功能,可借助它传递遗传物质。

芽孢

某些细菌,特别是革兰氏阳性杆菌,在生活的某一阶段,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折光性强的特殊结构。

芽孢的形成是细菌的休眠状态,对干燥,热和消毒剂的渗透性有强大的抵抗力。

3. 1细菌形态检查法

即将欲检细菌涂在载玻片上,制成标本,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分不染色标本检查法和染色法

3.2不染色标本检查法 直接将细菌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进行检查,可观察微生物生活状态。常用压滴法和悬滴法。

3.3染色法

细菌经染色更能清楚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还可利用染色程序,鉴别细菌的染色性和细菌结构的性质。多用碱性染料,如美蓝、碱性复红,结晶紫等。可分为单染色法、复染色法和特殊染色法。

单染色法:只用一种染料染色,一般只能显示细菌的外形、大小、排列和简单结构。

复染色法:先后用两中染料染色,经一定程序操作,对比颜色的差异,鉴别细菌不同的结构,故又称为鉴别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在固定的标本上,先用结晶紫(或龙胆紫)染色,再加碘液媒染(即助染),再用95%酒精脱色,最后用沙黄或稀释碱性复红液复染,结晶紫和碘形成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醇的复合物。凡能固定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不被酒精脱色而呈紫-黑紫色的,称为革兰氏阳性菌,如被酒精脱色后再被复红液复染成红色的,称为革兰氏阴性菌。

原理:现认为主要是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的细胞壁的结构与化学组成不同。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多而缺少脂类,酒精虽可溶解脂类但能引起细胞壁脱水,使肽聚糖的框架的小孔缩小。因此细胞壁对酒精透性低,与细胞质结合的结晶紫与碘复合物不易被脱掉。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肽聚糖层较薄、分多层,外层又有较多的脂类。酒精溶解外层脂类后,细胞壁各层结构变得松弛,内层含肽聚糖又少,细胞壁透性高,结晶紫与碘复合物容易被溶解逸出。所以革兰氏阴性菌被复染液染成红色。

意义:用革兰氏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即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这是识别细菌首要的一步。细菌的革兰氏染色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两类细菌在某些细菌性质上的差异。如对抗生素等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而革兰氏阴性菌对链霉素和庆大霉素的敏感性较阳性强。因此,确定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性对新抗生素筛选、制作抗菌谱以及在临床选药治疗上都很有用途。

特殊染色法:荚膜染色法、鞭毛染色法、芽孢染色法、核染色法等。

3.4显微镜检查

普通光学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4. 1细菌的致病性

指细菌引起宿主疾病和导致病变进行的能力。凡能引起人畜致病的细菌,称为致病菌或病原菌。

毒力:致病菌能在生活过程中合成对宿主攻击性物质,统称为毒力。毒力是指致病菌株之间致病强弱程度,是测试细菌对宿主损害的测量度。通常以能杀死50%实验动物的量,即半数致死量来计算。

细菌的毒力包括侵袭力和毒素

侵袭力:指致病菌侵入宿主局部组织细胞内生长繁殖,或机体的防御屏障蔓延扩散的能力。包括细菌的表面结构和毒性酶。

细菌的表面结构:菌毛和荚膜

菌毛:大多数致病菌引起感染是从细菌对机体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作用开始的。如大肠杆菌的菌毛易黏附在肠道上皮细胞上,有利于细菌定居繁殖,引起疾病。

荚膜:具有荚膜的细菌如肺炎球菌,具有保护细菌不易被吞噬细胞吞噬,有助于细菌在体内生长繁殖,侵入扩散。

侵袭性酶:致病菌在代谢过程中能合成一些特殊酶类。其本身不具有毒性,但有助于细菌在宿主体内侵袭扩散,统称为毒性酶。

1、 血浆凝固酶:致病性葡萄菌产生此种酶,能加速人血浆凝固,凝固的血浆附着在菌体表面或将细胞包围,保护细菌不被吞噬细胞所吞噬或不受体液因子作用。

2、 链激酶:由乙型溶血链球菌产生,能激活人血浆中纤维蛋白原为溶纤维蛋白酶,使局部纤维蛋白屏障溶解,便于细菌和毒素扩散。

3、 链道酶:由乙型溶血链球菌产生,可分解粘稠脓液中的DNA,使脓液变稀,有利于细菌向体内扩散。

4、 透明质酸酶:由产气荚膜杆菌产生。能分解结缔组织中的透明质酸,水解后失去粘性而松弛,细胞间隙增大,有利于细菌向组织中扩散。

5、 胶原酶:由产气荚膜杆菌产生。可水解肌肉和皮下胶原组织,使组织崩解,便于细菌向组织中扩散。

毒素:可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

外毒素:有些致病菌在代谢过程中能合成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素。主要由某些革兰氏阳性菌产生,少数革兰氏阴性菌也能产生。其化学组成是蛋白质,毒性强,抗原性也强,对组织有选择性,引起特殊病变。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成分,细胞裂解时释放。化学组成为脂类。无组织细胞选择性,引起毒性大体相似。小量内毒素可引起发热,大量引起白细胞反应,严重时导致内毒素休克。毒性比外毒素低,抗原性也弱,但耐热稳定。

常见的病原性细菌

1、 球菌

根据革兰氏染色性的不同,分成革兰氏阳性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和革兰氏阴性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卡他球菌、干燥奈氏球菌)两类。

对人类有致病性的球菌称为病原性球菌,由于这类球菌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故又称为化脓性球菌。主要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及淋球菌。

葡萄球菌

形态:球型或椭圆型。直径0.4-1.2微米。致病性葡萄球菌一般比非致病株小,且各个菌体的大小和排列也较整齐。典型的葡萄球菌排列呈葡萄串状,是因为在繁殖时向多个平面不规则分裂的结果。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一般呈典型排列;在脓汁或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的常为双球或短链状,易误认为链球菌。葡萄球菌无鞭毛、无芽孢,一般不形成荚膜。

是一群革兰氏阳性球菌,常堆聚成葡萄串状,为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之一,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如空气、土壤、水及物品上,也常存在于人和动物的皮肤及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大部分是不致病的腐物寄生菌。

葡萄球菌在皮肤表面上可生存较久,常隐藏在毛囊、汗腺及皮脂腺内。在进行注射、外科手术时,如不严格消毒,易引起化脓性感染。

分类:根据色素、生化反应不同,可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金葡菌致病力强,表皮葡菌偶尔致病。

敏感性:对碱性染料敏感,对青霉素、金霉素、红霉素和庆大霉素高度敏感,对链霉素中度敏感,对氯霉素和磺胺类药物敏感性差。近年由于广泛应用抗生素,抗药菌株逐年增多。金葡菌对青霉素G的抗药株高达90%以上。

致病物质:血浆凝固酶、葡萄球菌溶血素、肠毒素

所致疾病:

局部感染:主要引起毛囊炎,痈,蜂窝组织炎,伤口化脓等,还可引起气管炎、肺炎、脓胸及中耳炎

全身感染:引起脑膜炎、心包炎、心内膜炎、败血症及脓毒血症等。主要由金葡菌引起。

食物中毒:食入含肠毒素的食物后,经2-6小时可发生急性肠胃炎

葡萄球菌性肠炎:正常人肠道中有少量金葡菌存在,当优势菌(大肠杆菌、脆弱类杆菌)因抗菌药物的应用而被抑制或杀灭后,抗药的金葡菌趁机繁殖而产生肠毒素,引起以腹泻为主的临床症状,其本质是一种菌群失调性肠炎。特点为肠黏膜被一层炎性假膜所覆盖,该假膜由炎性渗出物、肠粘膜坏死块和细胞组成。

链球菌

形态:球型或卵圆形,直径0.5-1.0微米。呈链状排列,链的长短不一,短的由4-8个细胞组成,长的20-30个。链的长短与菌种和生长环境有关,在液体培养基中形成链较长,固体培养基中短。无芽孢或鞭毛。培养早期可形成荚膜,随时间的延长消失。细胞壁外有菌毛样结构。

是化脓性球菌中另一大类常见细菌,可分为致病和非致病两类。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其中多数是非致病菌,少数可引起人类化脓性炎症,猩红热,丹毒,新生儿败血症,脑膜炎,细菌性心内膜炎和链球菌变态反应性疾病。

分类:根据溶血现象分类,(按链球菌在血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后,产生溶血与否及其溶血性质而进行分类)。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条件致病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致病能力强

丙型链球菌(不溶血链球菌)无致病力,偶尔引起感染。

敏感性:抵抗力不强,对一般消毒剂敏感。在干燥尘埃中可生存数月。对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磺胺药敏感。

致病物质:脂磷壁酸,M蛋白,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链球菌溶血毒素,红热毒素

所致疾病:可分为化脓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痈,脓疱疮等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还有扁桃体炎,咽炎,咽峡炎,鼻窦炎,产褥热,中耳炎,乳突炎等其他系统的感染)

中毒性(猩红热),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炎)

奈瑟氏菌

形态:(淋球菌)呈肾型或豆型,成双排列,直径0.6-0.8微米。无芽孢、无鞭毛、一般无荚膜,但有菌毛。

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包括脑膜炎球菌、淋球菌、干燥奈氏球菌等

2、 肠道杆菌

形态:两端钝圆的短杆菌,无特殊排列,不形成芽孢,多数具鞭毛。

是一群寄居在人和动物肠道中生物学性状近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多数不引起疾病,为条件致病菌。少数(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为肠道致病菌。

埃希氏菌

形态:(大肠杆菌)两端钝圆,长约2-3微米,宽0.6微米。有时近球型。有鞭毛,能运动,周身有菌毛。

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一般不致病。其中最重要的为大肠杆菌,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大肠杆菌侵入肠外组织或器官时,可引起肠道外感染,某些血清型菌株致病力强,为致病性大肠杆菌。

敏感性:对热的抵抗性较强,在自然界的水中可生存数周至数月,对磺胺类,链霉素,氯霉素,金霉素敏感。目前抗药菌株较多。

致病物质:粘附素、肠毒素、K抗原

所致疾病:

肠外感染:大肠杆菌移居肠外组织或器官时引起肠外感染,以化脓性炎症最常见,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腹膜炎,胆囊炎,阑尾炎和手术后创伤感染,败血症。

腹泻

沙门氏菌

形态:短杆菌,长1-3微米,宽0.4-0.9微米。有鞭毛,能运动,多数有菌毛,无芽孢,无荚膜。

革兰氏阴性菌。对人致病的主要有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以及引起食物中毒与败血症的沙门氏菌。

敏感性:抵抗力不强,在水中能存活2-3周,治疗伤寒常用氯霉素、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

致病物质:侵袭物质,内毒素,肠毒素

所致疾病:肠热症(即伤寒和副伤寒)

胃肠炎(食物中毒)

败血症:细菌随血至组织、器官可导致感染,如脑膜炎,骨髓炎,胆囊炎,心内膜炎等

志贺氏菌

形态:杆菌,长约2-3微米,宽0.5-0.7微米。无荚膜,不形成芽孢,无鞭毛,有菌毛

革兰氏阴性杆菌,是细菌性痢疾病原菌,故称为痢疾杆菌。

敏感性:抵抗力弱,在水中生存数日,对酸敏感,对氯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磺胺敏感,首选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

致病物质:侵袭物质、内毒素、外毒素

所致疾病:细菌性痢疾

3、 绿脓杆菌

形态:杆菌,菌体长短不一,球杆状,丝状。单个,成对或短链排列。菌体一端有1-3根鞭毛,活动活泼。无荚膜,无芽孢。

为假单胞菌属代表菌,为条件致病菌。除自然界广泛存在,正常人的皮肤、肠道和呼吸道均有存在。革兰氏阴性。

敏感性:对紫外线抵抗力强,对青霉素不敏感,对庆大霉素,多粘菌素B敏感,易产生耐药性。

致病物质:绿脓杆菌外毒素,蛋白分解酶,细胞溶解毒素,内毒素与原内毒素蛋白质。

所致疾病:局部感染常见烧伤或创伤部位、中耳、角膜、尿道和下呼吸道,也引发心内膜炎、胃肠炎、脓胸、败血症。

绿脓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其引发的感染占医院内感染的9-10%,个别到18-20%。

外膜通透性 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其他抗生素有更强的通透屏障

β-内酰胺酶

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 发生改变引发耐药。

4、 棒状杆菌

革兰氏阳性菌,引起人类疾病的主要为白喉杆菌。

敏感性:对寒冷、干燥和日光抵抗力强,对热和一般的消毒剂敏感。对青霉素敏感。

致病物质:白喉毒素、索状因子

所致疾病:咽白喉,喉白喉,鼻白喉

5、 分枝杆菌

主要有结核杆菌和麻风杆菌。

敏感性:对干燥的抵抗力特别强,对酸碱抵抗力强,对日光,酒精,紫外线抵抗力弱

6、 厌氧芽孢杆菌

主要有破伤风杆菌

7、 螺旋体

一类细长、柔软、富有弹性、弯曲呈螺旋状、活动活泼的单细胞微生物。具有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其细胞壁具有胞壁酸,具有无定形的核。

主要有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

8、 支原体

一类无细胞壁,能在体外营独立生活的、最小的单细胞微生物。主要有肺炎支原体。对青霉素、头孢菌素治疗无效。常用庆大霉素、红霉素、链霉素治疗。

由于其不具有细胞壁,因而形态不定,常呈多形性。有球型,丝状,环状,星状和螺旋形等。

9、 衣原体

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物,在细胞内繁殖有其独特的生活周期。

主要有沙眼衣原体属、鹦鹉热衣原体。常用利福平,四环素,红霉素治疗。

呈圆形、椭圆型颗粒,直径0.25-0.5微米。

10、 立克次体

一类微小的球杆状微生物,革兰氏阴性,专性细胞内寄生物。

引发疾病有斑疹伤寒,Q热

形似小杆菌,具多型性,常呈双排列。

病毒

一类体积十分微小,结构简单,含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必须在生活的细胞内才能生长繁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缺乏细胞具有的细胞器,缺乏必要的酶系统,所以病毒必须在生活的细胞中才能增殖。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提供的原料、能量、酶和生物合成场所,才能合成病毒的蛋白质和病毒核酸,并装配成成熟的病毒颗粒,再以一定的方式从细胞释放,完成其增殖周期。主要有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肝炎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HIV 等。

葱姜蒜这类杀菌食材,中国人吃了几百上千年,为什么没有细菌产生抗体?

这是个好问题!不药博士很高兴回答!抗生素耐药,目前已经逐渐变成了整个人类的灾难,回顾历史,抗生素的滥用成为细菌耐药的最大推手。即使你不用抗生素,你也回避不了这个问题,所有人都已经参与其中。

抗生素杀菌原理

抗生素杀菌无非四招,第一招,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如青霉素就是这种模式。第二招,干扰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如多粘菌素抗菌模式。第三招,抑制菌体蛋白质的合成,如氯霉素和四环素等抗生素。第四招,抑制细菌核酸合成,如灰黄霉素。

细菌缘何耐药

细菌耐药性是细菌产生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现象,这是细菌在自身生存过程中的一种结构改变,多数基于变异后而获得生存。有的细菌突变了药物靶点,使抗生素不能识别。有的主动进化产生钝化酶,使抗生素失活。

首先姜基本不具有杀菌功效,葱杀菌效果也非常微弱,但是蒜却是实实在在的天然“抗生素”。

大蒜素

大蒜中存在的蒜氨酸受到冲击后,经蒜酶催化形成大蒜素。大蒜素才是真正发挥抗菌的活性成分。特别是对一些肠道和呼吸道致病细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目前大蒜素已经被制成药品,用于临床感染治疗。

大蒜素注射液

用于深部真菌和细菌感染,用于预防急慢性菌痢和肠炎、肺部和消化道真菌感染,白色念珠菌菌血症等。说明书中明确写着,不推荐常规使用,建议在其他抗感染药无效或不能耐受时选用。

所以,与各种作用强大的抗生素面临耐药问题不同,细菌对大蒜素几乎产生不了抗药性。

原因1、氧化巯基

大蒜素以硫化二丙烯为主要成分,进入细菌体内部后,通过对半胱氨酸上巯基的氧化使蛋白质灭活。蛋白质的活性,多数通过半胱氨酸中的巯基构架起整个蛋白空间结构而发挥生物学功能,巯基都失活了,蛋白的结构发生变化,就会失去生物活性,细菌代谢紊乱,死亡。而几乎没有蛋白质是不含半胱氨酸的,所以任细菌怎么变异,也几乎对抗不了大蒜素。

2、酶失活

另外一种抗菌机制可能与巯基酶的失活有关,与上述氧化情况类似。这类酶是细菌生长繁殖所依赖的,细菌的繁殖会受到抑制。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将残存的细菌消灭。

3、提升机体抵抗能力

大蒜素参与细胞免疫、提高血清溶菌酶活性,这可能是其抗感染作用机理之一。这一机制其实是提高了机体自身抵抗细菌的能力,而与细菌本身抗药无关。

【不药不药】简介

博士,主管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0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多粘菌素E说明书

【别名】 粘菌素E;可立斯丁;可刹迈仙干糖浆;硫酸抗敌素;硫酸粘菌素 ,粘菌素,硫酸多粘菌素E

【外文名】Colistin ,Polymyxin E

【性状】

常用其硫酸盐,白色或微黄色粉末;无臭或几乎无臭有引湿性。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微溶,在丙酮、氯仿或乙醚中几乎不溶。

【药理作用】

抗菌谱和体内过程与多粘菌素B相同。口服不吸收,用于治疗肠杆菌性肠炎和对其它药物耐药的菌痢。外用于烧伤和外伤引起的绿脓杆菌局部感染和耳、眼等部位敏感菌感染。注射已少用。

【适应症】

用于治疗大肠杆菌性肠炎和对其他药物耐药的菌痢。外用于烧伤和外伤引起的绿脓杆菌局部感染和耳、眼等部位敏感菌感染。注射已少用。

【用量用法】

1.口服:成人1次50万~100万单位,1日3~4次。儿童1次量25万~50万单位,1日3~4次。重症时上述剂量可加倍。 2.外用:溶液剂每毫升含1万~5万单位,氯化钠注射液溶解。

【注意事项】

1.可发生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胃肠道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等不良反应。 2.孕妇慎用。 3.口服宜空腹给药。

【规格】 片剂:每片50万;100万;300万单位。灭菌粉剂:每瓶100万单位,供制备溶液用(1mg=6500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