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笙节是苗族地区最普遍的节日,其中又以凯里市郊的舟溪乡和黄平县的谷陇大寨两地的芦笙节最为盛大,舟溪芦笙节,在每年的正月十六日开始,十八、十九、二十日进入高潮,尤其是十九、二十这两天,又是芦笙会又是赛马斗牛,特别热闹, 芦笙会时,附近市县方圆几十公里的人都来赴会,一时间人山人海,笙声如潮,人们围成一个个圆圈跳芦笙,小伙子在圈内捧着长长短短的芦笙边吹边跳,姑娘们踏着笙歌的节奏翩翩起舞。

芦笙节不但是庆丰年祝福的节日,也是男女青年择偶的节日,到了二十一日,公众的狂欢便一转而成为男女

芦笙节是哪个民族的?

芦笙节是苗族的节日

芦笙节是苗族最普遍和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流行于贵州省,它的主要活动是踩堂和赛芦笙,人们常在节日中祭祀先祖和庆祝丰收。

芦笙节在不同地区的由来不同,其举办时间也各不相同。一般,芦笙节会在农历九月初到来年农历二月末之间进行举办,时间跨度较大。

举办时,芦笙节常持续四五天,苗族人民会汇聚在一起围成圆圈,吹笙跳舞,演奏唢呐,或相互交谈,交易物品,现场气氛十分热闹。

苗族其他节日

苗族按时序分,一岁分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动月(鼠或子月)1—15日(第一个子日至第二个寅日)为玩年节,其中第1个子日为天岁节,苗人不出门(远门);第1个丑日是地岁节,第1个丑日至第2个丑日(2—14日)期间,人们纷纷走亲访友、互贺新岁、男女对歌、玩龙灯、狮子等。

第2个寅日(15日)为尾巴年(烧龙灯)。偏月(牛月或丑月)第一个丑日为社日,亦称龙头节,苗人祭土地神,接龙、安龙(苗语染戎)。1月(虎月或寅月)的第一个寅日为物质交流、男女社交节(华夏称为三月三街节)。

2月(兔月或卯月)的第一个未日为牛王节(华夏称四月八日)、男女社交樱桃会、佛生日。3月(龙月或辰月)的第一个辰日、第二个寅日分别为小端午节和大端午节,其中小端午节后来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芈姓屈氏),亦称屈原节、歌师节。

4月(蛇月或巳月)的第1个巳日为降龙节(华夏称为六月六、六月场)、吃新节(大麦熟)。5月(马月或午月)的第1个子日是小年节(苗语称七姊妹,即北斗七星)。6月(羊月或未月)的第2个寅日为鸭节,第2个辰日为赶秋节。

7月(猴月或申月)的第1个申日为酒节(糯稻收割酿制甜酒、米酒)。8月(鸡月或酉月)为祭祀节(主要进行椎牛、吃猪、跳香、还傩愿、安龙等祭祖祀魂活动)。9月(狗月或戌月)狩猎节,择日祭梅山三神,开始狩猎。10月(猪月或亥月)卯日、午日为吃猪泡汤节(杀年猪),灶神节(祭灶神),除夕夜(大年夜,汉籍称苗人十月过年)。

芦笙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苗族?

芦笙节,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等人民的苗族节日,是苗族地区最普遍、最盛大的节日,以芦笙踩堂、赛芦笙为主要活动。那么,你对芦笙节有过了解吗?还不清楚的小伙伴们赶紧和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芦笙节是苗族地区最普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以芦笙踩堂、赛芦笙为主要活动的节日。
芦笙节一般以坡会的名称命名的多(如十三坡、古龙坡)。各地芦笙节的时间不尽相同,原因是有的来源于古理古规的吉日,有的来源于庆丰收,有的来源于神话传说。
一般在节日之前要举行仪式,先由某村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祖,与此同时,各家各户都在自家自行祭祖,随后各村各寨的姑娘穿着盛装,佩戴银花银饰,小伙子和芦笙手们都各自带着芦笙,从四方八面向芦笙场地涌来,各村的男子青年都各自围成圆圈,吹笙跳舞,持续四五天,气氛十分热烈,是一种融歌、舞、乐于一体的群众性的文艺活动。
苗族自古喜爱吹芦笙,善跳芦笙舞。黔东南许多地方如凯里、从江、榕江、黄平的芦笙节非常隆重。
凯里市、麻江、雷山、丹寨等县交界地区舟溪芦笙节于每年阴历正月十六至二十一日举行,芦笙堂设在河沙坝。
十六日开始“起堂”,十七日集会,十八日、十九日、二十日跳芦笙,十九日增加赛马活动,二十日还举行斗牛,二十一日,芦笙会结束时,苗族男女青年进行“游方”活动。芦笙会时,附近市县方圆几十公里的人都来赴会,一时间人山人海,笙声如潮。
人们围成一个个圆圈跳芦笙,小伙子在圈内捧着长长短短的芦笙边吹边跳,姑娘们踏着笙歌的节奏翩翩起舞。黄平县谷陇芦笙会,每年阴历九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举行,芦笙场设在一块平缓宽阔的山坡上。届时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人数最多时可达数万人。节日的活动与舟溪的相差不远,那千把芦笙齐奏的场面非常壮观。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击在线咨询(仅供娱乐):http://www.adxqd.com/xz/

芦笙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

芦笙节,是苗族地区最普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该节日以芦笙踩堂、赛芦笙为主要活动。
相传,芦笙管是诸葛亮教苗族人民做的,所以他们又把芦笙管叫做孔明管。据文献记载,早在唐代西南地区就广泛流行吹芦笙了,芦笙节具有悠久的历史。 节日期间,男子穿对襟或右大襟短衣和长裤、头缠青布巾,腰束大带,手持芦笙、锁呐、铜鼓,涌向会场;姑娘们穿着绣有各色花纹、图案的衣裙,头缠青帕,腰束绣花彩带,佩带银饰,边说边笑跟随而来,人们伴随着芦笙的乐曲翩翩起舞。
芦笙会时,附近市县方圆几十公里的人都来赴会,一时间人山人海,笙声如潮。人们围成一个个圆圈跳芦笙,小伙子在圈内捧着长长短短的芦笙边吹边跳,姑娘们踏着笙歌的节奏翩翩起舞。黄平县谷陇芦笙会,每年阴历九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举行,芦笙场设在一块平缓宽阔的山坡上。届时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人数最多时可达数万人。节日的活动与舟溪的相差不远,那千把芦笙齐奏的场面非常壮观。

芦笙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芦笙节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约在农历9月27日举行。
芦笙节,是当地苗族人民喜迎新春,预祝一年风调雨顺、农业丰收的节日;也是苗族男女青年“游方”的好时机。
芦笙节的来历有着一段动人的传说。在很古很古的时候,舟溪南寨上有一个苗族姑娘,她的名字叫阿旺。阿旺聪明能干,心灵手巧,美丽动人。她绣的花,五彩缤纷,颜色鲜艳,阵阵清香,招引一群群蝴蝶蜜蜂来探花采蜜,阿旺喂的猪,长得又快又好,又肥又壮,一年四季杀肥猪。阿旺的歌喉,更是金嗓子。她的歌声,象春风,赛银铃,唱得娃娃拍手笑,唱得老人喜孜孜,唱得小伙子和姑娘们手舞足蹈。
阿旺尊老爱小,乐于助人。阿旺的父亲把她看做掌上明珠,寨子上的乡亲们也为有这样的好姑娘而引以自豪。可是,贪婪残忍的野鸡精,对阿旺垂涎已久,妄图把她占为己有。提起舟南后山上的野鸡精,没有人不切齿痛恨。它刮起一阵妖风,便把人们一辛辛苦苦种好的庄稼,几十亩几百亩一掠而空。它经常变成猛虎,咬死耕牛;它变成恶狼,叼走小孩。如今,它又把魔爪伸向了阿旺。
开始,它变成远方的大财主,登门来相亲。尽管它送财送宝,花言巧言,还是被阿旺的父亲拒绝了。接着,它又变成一个俊俏的后生向阿旺来求爱。尽管它装模作样,聪明的阿旺一眼就看穿了它的虚情假意,坚决不答应。野鸡精恼羞成怒,骗不了就抢。一天傍晚,又刮起一阵妖风,搞得天昏地暗,趁人们忙乱之际,它张开魔爪抢走了阿旺姑娘。
野鸡精的暴行,激起了乡亲们的义愤。大家打起火把,将后山团团围住。青年猎手们组织起“打鸡队”,决心打死野鸡精,救出阿旺。
激烈搏斗开始了。野鸡精发出声音怪叫,进行威胁;人们吹起一支支降亮的牛角,敲响一面面铜锣,淹没了野鸡精的怪叫。野鸡精张开巨大的翅膀,扑向人们;猎手们射出一支支利箭,吓得野鸡精慌忙逃回后山。可是,野鸡精是千年的妖怪,练就了一身功夫,除了咽喉一点之外,全身刀枪不入,猎手们一时也无法把它打死。就这样,人们与野鸡精相持了一个场日。
这时,从远方来了一位苗族青年猎手,名叫茂沙。茂沙是个大力士,双手能举万斤;茂沙是神箭手,能百步穿杨。茂沙勇敢正直,专门捉妖擒怪,为民除害。当他听到野鸡精的暴行,立即骑上骏马,翻山越岭,急忙赶来参加“打鸡队”。再说野鸡精被围在后山,对阿旺又无可奈何,它使出绝招,又刮起一阵妖风,扑向“打鸡队”。这阵妖风直刮得飞沙走石,日月无光。人们睁不开眼,张不开手,野鸡精就用利嘴来啄人们的眼睛。正在这时,茂沙恰好赶来了。他怒火冲天,仗起宝剑,急忙迎了上去。

芦笙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歌婆节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节日,芦笙节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节日 歌婆节是壮族的传统节日。
芦笙节是苗族的传统节日。

芦笙节是什么民族的节日 芦笙节是苗族地区最普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以芦笙踩堂、赛芦笙为主要活动的节日。

芦笙节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节日 芦笙节是苗族地区最普遍的节日。芦笙,为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所以这些民族都会举办芦笙节。

火把节是什么人民的节日,芦笙节是什么人民的节日。歌婆节是什么人民的节日,什么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节日 1.火把节:?彝族
2.芦笙节:?苗族 侗族
3. 歌婆节:广西壮族
4.春节

火把节,蛙婆节和芦笙节分别是什么族的节日 火把节――彝族? 歌婆节―― 壮族 芦笙节――苗族

芦笙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我想问一下 苗族
芦笙节是苗族地区最普遍的节日,其中又以凯里市郊的舟溪乡和黄平县的谷陇大寨两地的芦笙节最为盛大。
准确无误

芦笙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拜托各位大神 芦笙节盛况在苗家,每年都要举行几次盛大的芦笙节(苗语称基别,为汉语爬高坡之意)。节日里,苗族人民盛装前往,各寨芦笙手云集芦笙坡,平时寂静的青山翠谷,顿时汇成芦笙歌舞的海洋,满山遍野,一望无际。在黔东南的谷陇地区,每年的农历9月27日―29日,要举行三天芦笙节,这已成为 苗族 的传统节日

火把节,三月三,芦笙节,分别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彝族火把节 汉族三月三 苗族芦笙节

芦笙是苗族人民最喜欢的一种乐器,苗族的芦笙节是什么时候?有何特色?

芦笙节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区苗族老百姓的传统节日,约在阴历9月27日举办,历时一周。流传,芦笙管是三国诸葛亮教苗族老百姓做的,所以它们又把芦笙管称为诸葛孔明管。据文献记载,早就在唐朝西部地区就普遍时兴吹芦笙了,芦笙节具备悠久的历史。节日期内,男人穿对襟或右大襟短衣和运动长裤、头缠青布巾,腰束大带,手执芦笙、锁呐、铜制鼓,涌进主会场;姑娘们衣着绣有各色各样纹路、图案设计的连衣裙,头缠青帕,腰束刺绣彩绸,佩带银饰,边说边笑追随而成,大家伴随芦笙的曲子翩翩飞舞。芦笙是苗族老百姓最喜欢的一种乐器,以芦笙踩堂、赛芦笙为关键庆祝活动,让节日的氛围热情下去,做为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备受苗族老百姓钟爱。

芦笙节因地域不一样,时长也不一样,大概在每一年农历九月二十七日举办,有的也在八月十五举办,也有在农历一月初至二月末期内举办,僵持期以及长期,其因为部族和地理分布缘故,次则呈地区性持续性举办。芦笙节是苗族地域最广泛的节日,在其中又以凯里郊区的舟溪乡和黄平县的谷陇大寨村两个地方的芦笙节更为盛大游戏。节日期内,男人穿对襟或右大襟短衣和运动长裤、头缠青布巾,腰束大带,手执芦笙、锁呐、铜制鼓,涌进主会场;姑娘们衣着绣有各色各样纹路、图案设计的连衣裙,头缠青帕,腰束刺绣彩绸,佩带银饰,边说边笑追随而成,大家伴随芦笙的曲子翩翩飞舞。苗族自古以来钟爱吹芦笙,善跳芦笙舞。贵州黔西南很多地区如凯里、从江、榕江、黄平的芦笙节十分庄重。

在其中又以凯里郊区的舟溪乡和黄平县的谷陇大寨村两个地方的芦笙节更为盛大游戏。凯里、麻江、雷山、丹寨等四县交界处地域舟溪芦笙节于每一年农历正月十六至二十一日举办,芦笙堂建在河沙坝。十六日逐渐“起堂”,十七日聚会,十八日、十九日、二十日跳芦笙,十九日提升赛马会主题活动,二十日还举办牛牛游戏,二十一日,芦笙会结束时,苗族男人女人青年人开展“游方”主题活动。芦笙会时,周边县市周围几十公里的人都来赴会,一时间人潮人海,笙声情深不负。大家排成一个个圆形跳芦笙,小伙儿在圈里捧着粗粗细细的芦笙边吹边跳,姑娘们踏着离落的旋律翩翩飞舞。黄平县谷陇芦笙会,每一年阴历九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举办,芦笙场建在一块轻缓宽敞的山坡上。

到时候人们从四面八方席卷而来,人最多时可以达到数万人。芦笙,是我国西部地区苗、瑶、侗等中华民族的一种簧管传统乐器,轻音芦笙旋律轻柔高昂,重音芦笙旋律低沉嘹亮,备受本地少数名族人民群众的喜欢。而在贵州省苗族之中,更有一个繁华极其的芦笙节,是贵州黔西南苗族同胞们庆祝的苗族节日苗族自古以来钟爱吹芦笙,善跳芦笙舞。芦笙管别名诸葛孔明管,相传是三国诸葛亮教苗族老百姓做的。有文献记载,早就在唐朝西部地区就普遍时兴吹芦笙了,因而芦笙节具备悠久的历史,这是苗族老百姓的传统节日,是全国各地苗族老百姓喜迎新春,恭祝一年顺顺当当、大学生挑战杯的节日,都是苗族男人女人青年人“游方”的最佳时机。芦笙节在全国各地的开办时长不尽相同,

而在其中以贵州凯里舟溪乡和黄平县的谷陇大寨村两个地方的芦笙节更为盛大游戏。芦笙节风俗习惯节日期内,男人穿对襟或右大襟短衣和运动长裤、头缠青布巾,腰束大带,手执芦笙、锁呐、铜制鼓,涌进主会场;姑娘们衣着绣有各色各样纹路、图案设计的连衣裙,头缠青帕,腰束刺绣彩绸,佩带银饰,边说边笑追随而成,大家伴随芦笙的曲子翩翩飞舞。舟溪芦笙节于每一年农历正月十六至二十一日举办,芦笙堂建在河沙坝。十六日逐渐“起堂”,十七日聚会,十八日、十九日、二十日跳芦笙,十九日提升赛马会主题活动,二十日还举办牛牛游戏,二十一日,芦笙会结束时,苗族男人女人青年人开展“游方”主题活动,双双对对的恋人用对歌来寄情说爱你,亲亲我我地给芦笙会留下年再相见的誓约。

请问芦笙节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节日

芦笙节是苗族地区最普遍的节日。苗族自古喜爱吹芦笙,善跳芦笙舞。黔东南许多地方如凯里、从江、榕江、黄平的芦笙节非常隆重。其中又以凯里市郊的舟溪乡和黄平县的谷陇大寨两地的芦笙节最为盛大。凯里、麻江、雷山、丹寨等四县交界地区舟溪芦笙节于每年阴历正月十六至二十一日举行,芦笙堂设在河沙坝。十六日开始起堂,十七日集会,十八日、十九日、二十日跳芦笙,十九日增加赛马活动,二十日还举行斗牛,二十一日,芦笙会结束时,苗族男女青年进行游方活动。芦笙会时,附近市县方圆几十公里的人都来赴会,一时间人山人海,笙声如潮。人们围成一个个圆圈跳芦笙,小伙子在圈内捧着长长短短的芦笙边吹边跳,姑娘们踏着笙歌的节奏翩翩起舞。黄平县谷陇芦笙会,每年阴历九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举行,芦笙场设在一块平缓宽阔的山坡上。届时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人数最多时可达数万人。节日的活动与舟溪的相差不远,那千把芦笙齐奏的场面非常壮观。

火把节,蛙婆节和芦笙节分别是什么族的节日

1、火把节
火把节是不是哪个民族的节日,而是哪几个民族的重要节日。像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火把节对这些民族来说都是重要的节日。火把节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在节日当天会举办很多活动,如斗牛,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2、蛙婆节
蛙婆节是壮族节日,又称蚂拐节。它以祭祀蚂拐为重心,包括找蚂拐
、蚂拐祈福、唱蚂拐、葬蚂拐等几个环节。每年的正月初一,人们都要举行蚂拐祭祀活动,形成当地规模最大的民间节日。
3、芦笙节
芦笙节,是苗族地区最普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该节日以芦笙踩堂、赛芦笙为主要活动。芦笙节一般以坡会的名称命名(如十三坡、古龙坡)。

火把节是什么族,歌婆节是什么族,芦笙节是什么族

1、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

火把节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2、歌婆节是壮族传统歌节。

歌婆节,又叫“三月三”、“歌圩节”。是壮族盛大的传统文娱活动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日、三月初三、四月初八和五月二十日等时间举行。

3、芦笙节是苗族的传统节日。

芦笙节以芦笙踩堂、赛芦笙为主要活动。芦笙节一般以坡会的名称命名的多(如十三坡、古龙坡)。各地芦笙节的时间不尽相同,原因是有的来源于古理古规的吉日,有的来源于庆丰收,有的来源于神话传说。

一般在节日之前要举行仪式,先由某村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祖,与此同时,各家各户都在自家自行祭祖,随后各村各寨的姑娘穿着盛装,佩戴银花银饰,变化多端。

小伙子和芦笙手们都各自带着芦笙,从四方八面向芦笙场地涌来,各村的男子青年都各自围成圆圈,吹笙跳舞,持续四五天,气氛十分热烈,是一种融歌、舞、乐于一体的群众性的文艺活动!

扩展资料

火把节

云南各民族关于火把节的传说,各有各的特色内容。彝族关于火把节的传说,实际上是以游牧为主转为以农耕为主之后,新的文化形态对原有文化形态的扬弃。

这个传说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火把节来源的原始信息,也是最接近火把节源头的一个传说。纳西族关于火把节传说的谚语中保留了火把节来历的重大信息,与《玉溪编事》、《禄劝县志》、《峒溪县志》中的记载共同对探究火把节的来历提供了重要线索。

大理和昆明一带关于火把节的传说,虽然遮掩了火把节的来源,但其“星回节”的说法,一样露出了火把节的源头活水及深厚文化。

歌婆节

壮族人民自古以来以善唱民歌著称。最早有载入汉朝刘向《说苑》的《越人歌》。民间传说,初唐时有个叫刘三姐的著名的壮家民歌手,她的歌声优美,感情充沛,寓意深远,并经常用朴实的语言讴歌劳动的喜悦和甜蜜的爱情,控诉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深受群众的喜爱。

同时也招来了财主们的忌恨,他们总想害死刘三姐。一天,趁刘三姐上山砍柴财主派奴才盯住了她。当她顺着山藤往山上爬时,奴才斩断了山藤使刘三姐坠崖身亡。广大壮族人民知道这个不幸消息后人人悲痛欲绝。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刘三姐遭灾日即农历三月初三唱山歌三日三夜———“歌圩”就这样形成了。

芦笙节

苗族自古喜爱吹芦笙,善跳芦笙舞。黔东南许多地方如凯里、从江、榕江、黄平的芦笙节非常隆重。凯里市、麻江、雷山、丹寨等县交界地区舟溪芦笙节于每年阴历正月十六至二十一日举行,芦笙堂设在河沙坝。

十六日开始“起堂”,十七日集会,十八日、十九日、二十日跳芦笙,十九日增加赛马活动,二十日还举行斗牛,二十一日,芦笙会结束时,苗族男女青年进行“游方”活动。芦笙会时,附近市县方圆几十公里的人都来赴会,一时间人山人海,笙声如潮。

人们围成一个个圆圈跳芦笙,小伙子在圈内捧着长长短短的芦笙边吹边跳,姑娘们踏着笙歌的节奏翩翩起舞。黄平县谷陇芦笙会,每年阴历九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举行,芦笙场设在一块平缓宽阔的山坡上。届时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人数最多时可达数万人。节日的活动与舟溪的相差不远,那千把芦笙齐奏的场面非常壮观。

湖南省是多民族聚居地,芦笙节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 A.土家族 B.苗族 C.瑶族 D

芦笙节是苗族地区最普遍的节日,其中又以凯里市郊的舟溪乡和黄平县的谷陇大寨两地的芦笙节最为盛大.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