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依存关系分析的简称,指在成本习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模型和图式,对成本、利润、业务量与单价等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其变动的规律性,以便为企业进行经营决策和目标控制提供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分析方法:在变动成本计算模式的基础上,以数学化的会计模型与图文来揭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价、销售额,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的联系,为会计预测决策和规划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

在销售总成本已定的情况下,盈亏临界点的高低取决于单位售

什么是本量利分析?如何进行分析?

本量利分析法是根据有关产品的产销数量、销售价格、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等因素同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分析计量而确定企业目标利润的一种方法。\x0d\x0a\x0d\x0a我们知道,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目的之一是获利,对纳税人来说,税收是支出构成的一部分。因此,就像企业节约费用、节约成本一样,为了获利,企业开始节税,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纳税筹划。纳税筹划与管理会计中的基本决策分析方法——本量利分析有着许多联系和共同点。本文就本量利分析中应关注税收成本性态影响提一些自己的观点。 本量利分析,是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并假定产销量一致的情况下,根据成本、业务量、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预测和决策的一种技术方法。其原理在决策、计划和控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基础。\x0d\x0a由于税收从本质上来讲是企业成本的构成部分,基于其计税依据的不同,可以分别归入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这就是我们常提及的税收成本性态分析。 如营业税,由于应纳税额 = 营业收入×税率,营业税与收入总数量呈正比例增减变动关系,因此,营业税可以归入变动成本;再如房产税,若采用公式应纳税额= 计税房产余值×1.2%来计税,营业税在一定时期内(计税房产余值不发生变化)不受业务量的增减变动影响而固定不变,可以归入固定成本。\x0d\x0a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本量利分析中税收成本性态的影响: 我们先给出本量利分析的计算公式: 利润=(单位产品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产品销售数量-固定成本总额,并设定如下前提:\x0d\x0a(1)产销量能够一致;\x0d\x0a(2)例中所给出的成本不含所给出的税金。 例1,某商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产品销售价格为26元/台,单位变动成本为15元/台,增值税税率为4%,固定成本为8万元,预测市场销量为8000台,能否投入经营?若市场销量为12000台,结果该如何? 如前所述,由于应纳增值税随业务量增减变动呈正比例变化,因此可归入变动成本。 在市场销量为8000台的条件下: 利润=[26-15-26÷(1+4%)×4%]×8000-80000= 0(元)可见,在市场销量为8000台的条件下,企业如投入经营为盈亏临界状态,因此,方案不可取。而在这个方案中若忽略税收变动成本影响,利润=(26-15)×8000-80 000=8000(元),看起来有盈利,则会得出错误结论。\x0d\x0a在市场销量为12000台的条件下: 利润=[26-15-26÷(1+4%)×4%]×12 000-100 000=20 000(元)可见,若市场销量为120000台,企业投产可获利20000元,因此,该方案可取。 例2,某企业产品销售价格为25元/台,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为15元/台(含税收变动成本),企业应纳房产税 5万元,年折旧 7万元,我们以市场销量为目标,进行市场决策分析。\x0d\x0a如前所述,企业年纳房产税不随业务量增减而变动,可归入固定成本,我们先计算一下利润为零的市场销量,也即损益临界点。 利润=(25-15)×销售量-7000-5000=0 销售量=(70000+50000)÷(25-15)=12000(台) 企业可做筹划如下,若该期市场销量预测值大于1200O台,企业方能获利,投产方案才可取。否则,方案不可取。 例3,企业产品销售价格为25元/台,车位变动成本为15元/台(含税收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为15万元,企业主管部门要求税后利润按13.4万元上交并以此考核,我们以市场销量为目标,做有关分析(假定所得税税率为33%): 税前利润=税后利润÷(1-所得税税率)=13.4÷(1-33%)=20(万元)这20万元为最低目标利润,近似于固定成本,所以有:200000=(25-15)×销售量-150000,销售量=(150000+200000)÷(25-15)=35000(台)。\x0d\x0a因此,若市场销量预测值大于35000台时,企业才能完成上级考核目标;否则,企业则完不成考核目标。 从以上计算可以看出,在将各税种所缴纳税款分别归类并入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前提下,本量利分析与纳税筹划思路可以很好地结合,给企业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从而最终实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什么叫量本利(本—量—利)分析?

它是根据业务量(指产量、销售量、销售额等)、成本和利润三者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的。

1. 所谓本息金额分析、利润分析、生产成本分析又称盈亏平衡分析和盈亏平衡分析,是基于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利润和产品数量的分析,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变化规律,可以引导企业选择成本最低的大多数产品生产,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经营方案。 成本利润分析也称为损益分析。成本利润分析可以计算组织的盈亏平衡点,也称为盈亏平衡点、盈亏平衡临界点、盈亏平衡分岔点、收入转折点等,其分析原理是:当产量增加时,销售收入成正比增加,但固定成本不增加,但可变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2. 本量利分析是“本量利分析”的缩写。它用于研究产品价格、业务量(销售量、服务量或产量)、单位可变成本、固定总成本、所售产品的品种结构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对产品结构、产品定价、促销策略和生产设备的使用进行决策。最常见的成本量利润分析形式是损益关键分析或损益平衡分析。许多人把这两者等同起来。准确地说,盈亏关键分析只是整个成本-数量-利润分析的一部分。显然,关键的损益分析不仅着眼于找到损益临界点或盈亏平衡点,而且期望获得尽可能好的经营结果。

3.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成本、销售量、价格和利润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例如,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可能是线性的,也可能是非线性的销售收入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不一定是线性的,因为销售价格可能会变化。为了建立本量利分析理论,必须对上述复杂关系作出一些基本假设,从而严格限制本量利分析的范围。对于不满足这些基本假设的情况,我们可以进行本量利扩分析。

:本量利分析是以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为基础的,其基本公式是变动成本法下计算利润的公式,该公式反映了价格、成本、业务量和利润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 税前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销售价格×销售量-(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操作环境:华为nova7Pro 2.0.0.168

什么是企业本量利分析?

你好,从本量利分析的角度来看,可以从经营安全率来判断一个企业经营的安全程度。经营安全率是判断企业经营的安全率。这个指标是从企业利润相对大小的角度评价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这得大小反映发生亏损可能性大小。

1、所谓的本量利分析是基于成本行为分析和可变成本计算模式,研究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之间的内在关系,揭示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为企业预测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决策规划和绩效评估。

2、本量利分析还可以用在新产品投产的选择,新产品投产可能会减少原有产品的产销量,所以减少的边际贡献就是新产品投产的机会成本,在决策中应该考虑; 同时,新产品的生产可能会增加专用设备的投资,进而增加固定资产的折旧,即增加固定成本。 可以通过比较每个方案的利润,这其中方案本身的边际贡献减去机会成本与增加的固定成本之间的差值,以此来做出决定。

1、当我们在进行本量利分析的时候,应该明确以下的一些关系,当销售总成本确定后,盈亏临界点取决于销售单价。单位售价越高,盈亏临界点越低;单位售价越低,盈亏临界点越高。当销售收入确定后,盈亏临界点的水平取决于固定成本和单位可变成本的水平。

2、固定成本越高或单位可变成本越高,盈亏临界点越高;反之,盈亏临界点越低。在盈亏临界点不变的前提下,销量越大,企业实现的利润越多;销售量越小,企业实现的利润就越少。在销量不变的前提下,盈亏临界点越低,企业可实现的盈利越多;盈亏临界点越高,企业所能实现的利润就越少。

3、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关系式为: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量×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量本利分析方法是什么

量本利分析法,全称为产量成本利润分析,也叫保本分析或盈亏平衡分析,

是通过分析生产成本、销售利润和产品数量这三者的关系,掌握盈亏变化的规律,指导出企业选择能够以最小的成本生产最多产品并可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经营方案。

量本利分析法通常也称为盈亏分析法。利用量本利分析法可以计算出组织的盈亏平衡点,又称为保本点、盈亏临界点、损益分歧点、收益转折点等。其分析原理是:当产量增加时,销售收入成正比增加,但固定成本不增加,只是变动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