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0年至今,国内科技博客界已涌现出诸如36氪、雷锋网、虎嗅网、PingWest、钛媒体等多家新创网站,这几家科技博客网站均已获得天使轮或A轮融资,有的甚至已开始启动B轮融资计划。或许正是信息大爆炸时代,人们对于知识获取需求的改变,让科技博客这个早已在互联网上存在了十几年的元老级概念再度逆袭上位”。

谁是中国版TechCrunch

美国的TechCrunch原班人马相继离职,中国的学徒们应该怎么模仿?

_文/曲琳

对于很多美国IT创业者来说,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不是查收邮件,而是上TechCrunch看行业新资讯。这家诞生于2005年的科技博客在2010年被美国在线收购,但江湖地位积累多年,创始人Michael Arrington拥有极其鲜明的个人风格,美国创业者评价,“能被TechCrunch报道就是成功的一半。”当然,原班人马相继离职的消息,也让人对这个网站的前途心存疑虑。

10月底在北京举办的TechCrunch Disrupt大会吸引了无数中国创业者的关注。而处于全球创业焦点之一的中国当然不乏TechCrunch的追随者,科技博客、科技媒体在近几年扎堆出现,线上数据库甚至融资平台也应运而生。若将其暂统称为IT创投圈网站,它们的定位都可大体归纳为“IT行业的创业与投资”。

它们的出现毕竟是件让创业者们受益的好事,但几个问题值得思考:这些站点的信息源不免雷同,究竟是立志做中国的TechCrunch,还是TechCrunch的中文版?其中一些网站已经拥有了风险投资背景,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将被当做生意来进行运作,那么它们是否会拥有清晰的商业模式?难道只能靠线下活动、数据库与融资平台来扩展想像空间?而在接受投资之后,背后的投资方大佬是否会掌握话语权,进而弱化它们的第三方媒体身份?

科技博客——活动是标配

代表案例:36氪、动点科技、爱范儿、Tech2IPO

这些网站多是报道IT领域早期创业公司、投资案例,以及一些行业评论以及原创访谈等。他们与Techweb为首的科技媒体的区别在于,后者强调转载,而前者可以体现出博主自己的立场与价值观。此类科技博客的新闻源往往包括TechCrunch与一些外媒,若网站内容偏向于报道中国网站,自主采写的比重会更多。

它们的另一个“标配”是线下活动,例如Tech2IPO的Startup Engine(创业引擎)、36氪的“开放日”、动点科技的“TechNode Touch(TNT)”沙龙。线上广告难挣钱,因此线下活动任务繁重,可以通过其挣赞助费,找到读者并进行沟通。

数据库——自然衍生品

代表案例:D.Tech2IPO、动点智库

信息量的增加促使这些网站构建自己的数据库。据称,Tech2IPO数据库的母公司是一家新型股权交易所,内部数据库处于非公开状态,而他们的线上数据库D.Tech2IPO采用Wiki 的协作方式开放编辑接口,并拥有专门的项目评审团队进行筛选,但目前盈利方式并不明晰。

融资平台——社区?生意?

代表案例:Angel list、AngelCrunch、36氪私密投资人群组

这个灵感要归功于美国的Angel list,它更像一个实名认证(需要介绍)、目的性明确的窄众社区,汇集天使投资人与创业项目,可以双向沟通并看到对方的圈子;而国内出现的AngelCrunch据说得到了李开复(微博)的投资,可以为创业者提供商业计划书、估值模型等指导,其介绍中提到,已经建立一个项目筛选团队,包括技术专家、投资人、产品经理、运营专家,经过近三个月线下约谈筛选了超过500个项目,此外若投资人希望领投时还可以向关注者群发信息号召大家跟投。不过投资毕竟需要多次线下洽谈,能否投资成功很难监测,因此这类网站是否会收取服务费尚难以判断。

App“门户”——涉及交易

代表案例:威锋网、雷锋网、App汇

无线互联网的兴起使每个App应用开发小组都可以拆分为一个小型创业单位,App应用数量繁多,将此类网站归纳入“IT创投圈网站”也不为过,一些科技博客也拆分了专注于无线互联网的版块作为“副牌”网站。“在苹果公布iPhone的同一天诞生”的威锋网已经拥有一定影响力,从社区讨论平台到资讯发布,再到自主研发App应用或认证开发,走向多元化发展;App汇还推出了“限时免费”,用户对一款收费感兴趣可以将其标记为“想用”,限时免费时网站会进行通知,或者通过对用户习惯的分析并推送应用。

盈利不乐观,不如选择小而美

刘二海(微博):联想投资董事总经理

国外几乎所有重要的媒体,如《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都有科技板块,对创业公司也时有报道。科技博客非常受创业者和投资人的欢迎,但盈利却不是很乐观。有消息透露TechCrunch售价是3000万美元,比起众多互联网企业的并购,这并不算很大。

未来这类企业的走向会是什么呢?它们有可能做得很大吗?下面给出了三个发展方向:

其一,发展成一个综合性的媒体,一方面从创业媒体延展到科技媒体,另一方面是后台数据和素材,通过多种外部表现形式表现,比如会议、视频、杂志、网站、选秀、活动等。

其二,专业的科技创业媒体。可以做得非常专业,非常有影响力,但可能不能太着急赚钱。最终,会成为一个小而美的企业,像TechCrunch一样。

其三,做成电视媒体。《波士堂》、《谁来一起午餐》都是很好的形式。原来《赢在中国》也曾红极一时。值得借鉴的是动画“喜羊羊”,在电视上没有多少收益,通过电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说明,不同渠道的生存环境是不一样的。善于转换有时候非常重要。

因为不够独立,所以无法犀利?

卢刚:动点科技创始人

我从2006年在英国的时候做科技博客向老外介绍中国网站,后来2007年有了中文站。当年我们那批科技博客剩下的不多,每年都有新的博客起来,今年年初TechCrunch被收购,很多人没想到博客也能做这么大,好像突然像个生意了,听说有些博客还拿了投资,我觉得对行业来说是个促进。

我们都想做成中国的TechCrunch,但是我们不能以一个单纯的媒体来解读TechCrunch,Michael Arrington最初几年没有那么犀利,但是积累几年后就锋芒毕露;今年TechCrunch卖给了美国在线,由于是卖给媒体,所以相对容易保持第三方身份,但Michael Arrington想同时做投资,让自己指定的人才执掌博客,他的东家美国在线不同意,他甚至希望把TechCrunch从对方手里重新买回来,这一点很值得佩服。

但是中国很难容得下Michael Arrington这样有个性的博客掌门,很多互联网大佬会不爽你,加上你又拿了些投资,谁也不知道能独立多久。包括我自己也是,曾经有一个谷歌的VP来上海,介绍我给她的朋友,说我有点像中国的“Michael Arrington without attitude”,我后来想了想,说的有点意思。国内的科技博客个人色彩的东西不够多,有变成下一个Techweb的倾向,所以我不愿意接受公司性质的投资,最好是个人名义的投资,还得加上一条,尊重我们团队的自主性。

盈利模式也是个问题,中国的互联网环境就是投广告先问流量,科技博客其实相对窄众,挣不到广告只能认了,我现在能想到的盈利方式只有做活动找赞助;做数据库是个自然而然的决定,最好做到维基百科那种自动更新的状态,但是不知怎么挣钱;有人做类似Angel list的模式,但是运营者一定要足够懂投资和创业,本身把这个社区做起来就很难;可能博主自己去做投资是一个办法,虽然我一家都没投,但是总有人问我最近投了哪些项目,他们觉得你离创业公司近就应该去做投资。我们既是创业者又是媒体人,总之,科技博客这件事想做好挺难的。

最好的科技博客有哪些?

随着新媒体逐渐有代替传统媒体的趋势呈现,我国自2011年起,有很多发展迅速的互联网科技博客,其中有很多获得了互联网巨头的投资。它们的出现,是一股互联网时代历史无可忽略的力量存在。而博客上有哪些科技博客呢?今天我就和大家一一列举。

1、36氪

目前国内做的最风生水起的科技博客,以介绍国内外互联网创业新闻为主的博客网站,自己建立有36Tree互联网创业融投资社区。36氪的名字源于元素周期 表的第36号元素“氪”,化学符号为Kr。传说中的氪星是超人的故乡。除了为创业者免费提供新闻报道,他们主办的“36氪开放日”为早期互联网创业公司初创产品发布,提供了非常不错的平台,每月在全国各大城市举办。

2、虎嗅网

创办于2012年5月,虎嗅网是一个聚合优质创新信息与人群的新媒体平台。这个平台专注于贡献原创、深度、犀利优质的商业资讯、围绕创新创业的观点剖析与交流。2015年12月,虎嗅正式挂牌新三板。上线三年来,平台已汇聚超过2000名优质的商业编辑、作者及第三方媒体,连接创新创业人群,旨在为商业用户提供获取与交流更有效率的体验。

3、快鲤鱼

快鲤鱼是一个专注传播最新、最酷的创业公司理念,及最新的行业动态及研究数据的新媒体,为创业邦旗下科技博客。快鲤鱼,现共分如下五大栏目:公司、技术、快专栏、趋势、研究。这里有最新最酷的前沿科技信息、最具创新的商业模式、最有潜力的新创公司、最全面深入的研究报告 。

我知道大概就这些,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关于博客的发展和应用现状?(希望能详细点)求大神帮助

Blog诞生的时间并不长,国内常用的英文字典里面甚至找不到这个词,但最近通过互联网上彰显个性的Blog个人主题站点被媒体关注而热了起来。Blog是近两年在美国出现,并迅速风靡全球的一种新的网络媒体形式。所谓Blog,即是Web Log(网页日志,简称“网志”)合并演化而来,主要是以日记的形式发布文章,并可以附加评论的个人网页。随着克林顿白宫事件通过Blog在网络上惊爆内幕并且迅速传播,这种新的网络媒体形式也流行开来,许多热衷网络写作的人加入了Blog的行列,这些人就叫做Blogger(博客)。Blogger就像当年的Hippy(嬉皮士)一样,已经成为对特定人群的一种称谓。 Blog据说是一群海归人士引入中国的,国内最早的Blog网站可能是方兴东先生创办的“博客中国”,他也是Blog文化不遗余力的布道者。早期的Blog网站,定位主要还是在IT、信息化、经济、科学技术等领域,参与的人士大多是一些专家学者,形式和内容都比较专业,不太容易吸引普通的网民参与。直到一些网站意识到Blog可能带来的商业价值,开放了自助式的Blog网页,才逐渐普及开来。追溯Blog的技术原型,可以说是简化的BBS和个人空间的组合,从技术上看没有任何新意可言。90年代,互联网刚普及起来时,出现了很多有名的网络作家,不少人就是通过一些门户网站的社区BBS发表作品,这可以算是Blog的雏形。国内著名的网络原创作品站“榕树下”,它的文章发表方式,其实就很有些Blog的味道。但为什么BBS、网络作品站没有 Blog目前这样如火如荼,赢得媒体的关注和网民的积极参与呢? 首先,无论是BBS、还是网络作品站,它突显的首先是论坛或网站的定位,网民只是一个参与者,文章的发表和评论回复,都是有规矩的,有一定的审核机制,有专人(版主、网管、编辑等)在管理。相比较而言,Blog更强调的是个性。就本质而言,Blog其实就是有现成的网页模板的,可以发表文章和评论,并可按日历索引的个人网站。它的形式相对简单,管理者和发布者通常就是一个人,和一些新闻网站的文章发布系统类似。其实Blog从技术构架上来看是非常简单的,只能算是BBS系统的一个小子集。举个例子,论坛管理员为某注册用户开了一个版,只充许这个用户发布帖子,其他用户只有浏览和回复,这就和Blog差不多了。而经营着Blog业务的网站,其实可以看成一个有无数版面的大论坛。 Blog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就变得这么热,大有当年免费邮箱和OICQ(QQ的前身)的势头,是有其内在原因的。Blog站点目前是免费的,而现在好用的免费网站空间几乎没有,论坛空间不仅更贵,而且安装、配置、维护并不是普通的网民能力所及的。Blog本来的意思就是在网络上写日记的地方,所以它的使用和维护起点很低,会申请免费邮箱,基本上就可以玩转Blog。可见,Blog有其流行的基础条件,就是上手简单。国外Blog最近也很流行,但几乎都限于写写随笔、收藏一些的文章,也有专门通过Blog发表作品的。大多数中国人并没有经常书写的习惯,Blog的出现和流行,如果能改变这种现状态,无疑对提高整体国民素质是很有好处的。但很多Blog网页,形式和内容已经不是真正的 Blog,部分聪明的网友,将Blog弄成了图片集、小说集(当然不是原创)、Flash站、炒股站,甚至还有发布影视下载链接、广告信息的。这种看似热闹的Blog风潮,不仅不会加速Blog的发展,很有可能使Blog偏离健康发展的轨道。但不管怎样,Blog不仅满足了专业人事和职业作者交流存档的需求,也满足了普通网民“玩票”的愿望,确实具备了流行的潜质。 除前面的原因,中国的Blog能热起来,不得不提到两个人,这就是前段时间风行一时的网络写手,木子美和竹影青瞳在网络上发表过于私人化的文字。虽然Blog的精神就是自由和分享,但放在网络上的文字和图片总是要人看的,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是一个网络人起码的良知。凭一些露骨的描写和照片来吸引读者和点击率,始终不是正道。如果文字纯粹是自娱,还是锁在笔记本里,或放在电脑里面更好。文字放到网上,就会有人看到,网络是自由的,但并不是没有游戏规则的,自由的前提是自律。 说实话,木子美事件不过就是“美女作家”罢了。直到前段时间看到新浪关于竹影青瞳的报道,才知道原来Blog已经在媒体的炒作下热的不行了。起因好像是因为作者在文章中附了局部裸照,于是作者Blog所在的天涯社区不仅注册用户激增,Blog主页点击率一个月内飙升到了每天十几万,运营商的服务器也多次当机。直到网管将Blog站内的裸照换成了油画,此事才稍微平息。通过这次事件,Blog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当然也有不少误解,但因此加入到Blog队伍的人越来越多。国内几大Blog网站,近一个月来的Blog站点的注册数大幅增涨,个别网站已停止了免费注册。 看到Blog在国内的流行,笔者既感到高兴,也有几分担扰。Blog只是一种网站形式,从技术上看是成熟技术,但如果缺乏规范和监管,很可能会因此早夭。前些年,BBS也热了一阵子,但一些素质不高的网民通过BBS发表不负责的帖子,最终招来对BBS的严格控制和审查。Blog作为网络新生事物,如何健康发展,是互联网监管部门、Blog运营商和广大网民都应思考的问题。 中国的Blog能否健康发展,必要的监管和引导是不可或缺的,这需要Blog网站运营商做很多工作。我敢肯定,单纯做Blog网站的运营商目前是不赚钱的,他们看好的是Blog的未来。除了争取注册和浏览用户外,努力提高网站的知名度和点击率,是他们的主要工作之一。这和互联网刚在中国热起来的九十年代中后期,大量的网站提供免费邮箱、免费域名、免费空间的繁荣景象有几分相似,但经过“网络泡沫”的破灭后,网站在投入方面已变得非常谨慎。目前很多大的Blog网站仍可以免费注册Blog空间,这和Blog网站的运营成本相对较低有关。据测算,个人Blog站点平均占用空间不超过1MB,这对运营商的硬件、软件、人力等的投入压力相比个人空间、域名、邮箱等系统的投入要低很多。在经营Blog站点的同时,如果能因为个别出色的Blog网页能吸引到广大网民的眼球,无疑是划算的买卖。因此,也不难想象最近出现的网络写手事件,偷笑的肯定是Blog运营商,只有点击率的提高,才能树立网站的品牌。赢得网络广告的投放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网站出名后,有机会向其它网络增值服务发展,如短信、网游等等,也更有机会赢得风险投资的青睐。相信资深的网民一定记得当年网易、搜狐简陋的主页,当时恐怕谁也没想到它们能发展今天的规模吧。腾讯的Oicq当年不过是广东电信的弃儿,作者偶然性的放在服务器上,互联网却成就了今天的QQ帝国。所以,互联网是最容易产生奇迹的地方,也难怪Blog一出现,就被一些敏感的网络公司发现了商机。 不过,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Blog就象免费邮箱一样,走向收费是必然的趋势。即使以后还有免费的Blog,其目的也是为了吸引新人的试用和加入,但绝对不是稳定的,功能也不会很完善,容量空间将会受到严格限制。如果你真的要做一个博客(Blogger),你自然会为你辛勤搭建的网络家园找一个可靠的支撑平台。收费的Blog网站,一定会出现,而且将来会是主流,它将提供更大的空间,更完善的功能(比如支持ftp上传和备份,与个人主页空间绑定,更多可定置的风格和模板,来自运营商的宣传支持等),吸引到专业的Blogger(博客)和玩家的参与。现在还有一种趋势,国内的Blog越来越多地被打造成可定置的个人主页,Blog的加速发展对原有的个人主页服务商必将带来冲击。 目前传统的门户网站,除了新闻以外,很多都开通了邮箱、短信、购物、网络游戏、域名服务、主页空间、社区BBS、聊天室等服务项目,但涉及 Blog的几乎没有。我认为,既然Blog的技术和资金投入并不大,门户网站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投入,开通综合性的Blog网页服务,培养高质素的 Blog专栏,抢占未来Blog市场的先机。虽然Blog的商业价值不如短信、网游那么大,甚至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要“烧钱”,但以较小的代价,树立 Blog品牌,随着一批有影响的Blog专栏站的诞生,其社会和广告效应都是可观的。更重要的是,Blog虽然技术含量不高,但却是一种新的网络文化形式,很有可能撼动现有的出版体系,对人们的阅读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作者和读者的同步和交流,时效性和互动性,这是传统出版物根本无法比拟的。 虽然,现在Blog在热闹的同时,有了一些负面的新闻,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但我相信,随着互联网的监管法制的建立,随着网络出版机制的建全,Blog是非常有前途的。在不久的未来,很有可能大多数的作家手稿,是先在网络上和读者先见面,然后才出现纸制的版本。 不要担心这种发行方式,作者无法靠稿费生活,前几年热门的几部网络小说,作者都是名利双收的,不光纸制版本赚到钱,还收了不少影视版权费。对于一些在行业内领先的专业网站,引入Blog服务定位于自己的网站方向,也是很不错的做法。《CSDN中国程序员》网站请候捷、李维等专家级人物开辟专栏网站,其实就是Blog的尝试,事实证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候捷、李维的书籍在网站的销售榜上一直是名列前茅的,作家专栏可以说功不可莫。很多专业网站,同时经营着专业的杂志期刊,如果引入Blog专栏服务,可以吸引到很多的业内专业人才,通过筛选Blog专栏中的优秀项目和作品,达到网站媒体和Blog作者的双赢。 作为现在已涉足Blog的网站,单纯靠经营Blog服务目前是不能支持网站生存的,除了要选好定位外,更要努力向相关领域扩展。我的感觉是,未来专业化的Blog网站生存力比综合性的Blog网站更强,更容易向专业化的出版、咨询、软件方面拓展,而综合性的Blog,将主要成为大型门户网站的增值服务,作为可定置的个人主页进行运营。

博客到底是什么东西?谢谢

博客是一个定期更新的网站或网页。

可以用于个人用途或满足业务需求,其内容以相反的时间顺序显示(较新的内容首先出现)。

博客是一种网站,其中内容以相反的时间顺序显示(较新的内容首先出现)。博客内容通常采用条目或“博客文章”的形式。典型的网站本质上是静态的,其中内容按页面组织,并且不经常更新。而博客是动态的,并且通常会经常更新。一些博客每天发表多篇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