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月》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最早发表在1927年1月《莽原》半月刊第二卷第二期,后编入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小说描写了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故事,讲述了嫦娥被逼无奈吃下了仙药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两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的故事。

鲁迅的《奔月》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鲁迅的《奔月》内容:

《奔月》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最早发表在1927年1月《莽原》半月刊第二卷第二期,后编入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小说描写了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故事,讲述了嫦娥被逼无奈吃下了仙药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两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的故事。

扩展资料:

鲁迅只是借《奔月》表达对婚后生活的担忧,以及对爱情与生活关系的思考,这一观点未免显得有些肤浅。

毫无疑问,与许广平的分离使得鲁迅精神上害着思念之苦,但这并不能成为分析《奔月》的首要依据。

与许广平的通信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鲁迅的相思,而且,许广平是新式女性,受过新思想的洗礼,以鲁迅对许广平的了解。

他不可能纯粹因为担心婚后生活而创作了《奔月》,也不可能只是为了批判不切实际的虚幻爱情,结合《奔月》的创作背景。

内处于情感及道义的自责当中,外则有政客们的排挤,同行文人间的攻击,及当时特定的社会氛围,这些都使鲁迅不仅在物质生活上受到重压,更使其精神层面上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鲁迅一直站在山巅,看得比常人更远,更透彻。然而,先觉者总是寂寞的,这或许如钱理群注意到鲁迅的内心存在的寂寞感。

个人与外界,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庸众。在那样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四近无生人气,心里空空洞洞,凄凉感和落寞感油然而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奔月

鲁迅的<奔月>要表达什么意思呢?

关于《奔月》主体思想的研究,主流的一共有五种说法。

第一:认为《奔月》是一篇关于爱情与生活,爱情与家庭的历史小说,爱情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第二:认为《奔月》表达的是作者对人生的思考,这一大方面又可分为三个小方面。

1、对英雄的落寞、孤寂的感慨和悲愤。

2、深沉的人生悲欢的深刻思考

3、肉体与精神的冲突

第三:认为《奔月》意在告诫人们要脱离英雄式幻想。

第四:进化是永恒的,人只能处于中间物的状态。

第五:鲁迅只是借《奔月》重新审视中国文化,重新给历史人物定位。

扩展资料:

《奔月》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最早发表在1927年1月《莽原》半月刊第二卷第二期,后编入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小说描写了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故事,讲述了嫦娥被逼无奈吃下了仙药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两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的故情。

创作背景

这篇小说写于高长虹诽谤鲁迅的时候,其中逢蒙这个形象就含有高长虹的影子。鲁迅在一九二七年一月十一日给许广平的信中提到这篇作品时说:“那时就做了一篇小说,和他(按指高长虹)开了一些小玩笑”(见《两地书·一一二》)。

小说中有些对话也是摘取高长虹所写《走到出版界》中的文句略加改动而成。如这里的“去年就有四十五岁了”以及下文的“若以老人自居,是思想的堕落”等语,都引自其中的一篇《1925北京出版界形势指掌图》:“须知年龄尊卑,是乃祖乃父们的因袭思想,在新的时代是最大的阻碍物。

鲁迅去年不过四十五岁……如自谓老人,是精神的堕落!”又如下文“你真是白来了一百多回”,也是针对高长虹在这篇《指掌图》中自称与鲁迅“会面不只百次”的话而说的。“即以其人之道,反诸其人之身”,是引自其中的《公理与正义的谈话》:“正义:我深望彼等觉悟,但恐不容易吧!公理:我即以其人之道反诸其人之身。”

还有,“你打了丧钟”,是引自其中的《时代的命运》:“鲁迅先生已不着言语而敲了旧时代的丧钟。”“有人说老爷还是一个战士”,“有时看去简直好像艺术家”,也是从《指掌图》中引来:“他(按指鲁迅)所给与我的印象,实以此一短促的时期(按指一九二四年末)为最清新,彼此时实为一真正的艺术家的面目,过此以往,则递降而至一不很高明而却奋勇的战士的面目。”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02年赴日留学,学习医学,后弃医从文,开始文学创作活动。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教书。1912年供职于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1920年起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任教。1927年10月后定居上海。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鲁迅是发起者和主要领导人。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鲁迅是20世纪中国致力于国民性改造的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是鲁迅对新文学创作的独特贡献,凡600多篇,发表收录在《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集子中。此外,鲁迅还有诗作80多首,讲稿《+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及大量翻译作品。现有多种版本《鲁迅全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奔月(鲁迅作品)

奔月鲁迅内容赏析

《奔月》鲁迅内容赏析:描写了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故事,讲述了嫦娥被逼无奈吃下了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两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的故事。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最早发表在1927年1月《莽原》半月刊第二卷第二期,后编入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时代造就英雄,时代却不能消化这么多英雄的出路。”在四周静悄悄的夜晚,面对着社会上的种种侵害,鲁迅内心的忧虑,无奈,悲愤可想而知。鲁迅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奔月》,不是表达对爱情的担忧,也不是要重新阐释中国古代文化,这些都是表面的,对高长虹的回击也只是一带而过,顺势的。实质上他是借《奔月》表达对英雄穷途末路的担忧,担忧之后,是对英雄出路的更深的思考。

高分求,鲁迅<奔月>写作背景,还有内涵,看不懂

《奔月》是鲁迅作于1926年的一篇小说,收入《故事新编》中。关于小说的创作意图与“杂文”笔法,有诸多论者评析,多认为小说创作意图是为影射高长虹的“忘恩负义”和“过河拆桥”之行。高长虹曾与鲁迅交往甚密,也得到过鲁迅的大力帮助,在合办《莽原》周刊初期他们关系尚好。但后来两人交恶,彼此相互攻讦,留下不少文字,引得一些人频频考证并有诸多附会与联想。比如《奔月》中逢蒙这个人物,便被一些论者视为高长虹的化身。至于小说中的“杂文”笔法,更被视为鲁迅一向的风格,小说的人物对话里,夹有一些高长虹对鲁迅使用过的言语。如此这般,《奔月》似成了鲁迅纯粹为泄个人私愤而作的小说。然而,评价一篇小说,不宜只从作者现实生活经历来寻找与其中人物或情节相对应的种种因素,从而判定其创作意图并据此来断定小说的价值所在。不论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什么,小说成形之后,便脱离作者而成为一个独立的文本。文本的价值,应由其主题蕴含和审美意趣等因素所决定。在《奔月》中,鲁迅借神话传说中的射日英雄后羿陷入种种生活困境之中,最终无奈低头认命的经过,表达的是他对现实的思考,这种思考立足点在于生活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