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不仅不喜欢郭巨埋儿,而且对二十四孝图之类封建尽孝形式也都进行了彻底批判,鲁迅的 《二十四孝图》一文便详细解释了鲁迅对封建愚孝的看法。

郭巨埋儿等二十四孝故事代表一种病态的封建尽孝模式,尽孝尽到这个程度,已经不是孝道了,太过流于形式了。鲁迅批判郭巨埋儿,其实是在批判当时不人道的封建主义礼法。

鲁迅之评论让我们学到的智慧是,读《孝经》、《二十四孝》等,都应当具有四不之见识:

一是,不能愚孝,愚昧做孝子,不是真孝子。

二是,不能愚读,不能愚昧地读《二十四

鲁迅对老莱娱亲郭居埋儿的两件事为什么反感

鲁迅认为老莱子一把年纪了还扮小孩,其实是一种欺骗行为。欺骗就是不好的。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月,课间观“日俄战争教育片”,深受刺激,决定弃医从文。6月,将学籍列入“东京独逸语协会”所设的德语学校。夏秋间,被骗回国与朱安结婚。旋即复赴日本,7月,从仙台回到东京,不再入学读书,专门从事文艺译著工作,此后几年通过不同方式学习了德语,俄语。

鲁迅听到“郭巨埋儿”等故事之后,为什么特别反感?

鲁迅先生好不容易找到了本二十四孝图,里面有图有字,第一眼看见眼睛都直了,可是越看越郁闷,原因就是大部分内容都是扯淡。

能算得上正常的有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而苦竹生笋,卧冰求鲤都是被神化的故事。最让鲁迅难以理解,甚至感到反感的是老莱娱亲,郭巨埋儿。我在看这篇文章之前,

只听说过有这本图册,但里面的故事倒是一无所知。看了文章后,把里面说的故事都看了一篇,里面有真实事件,但也有夸大其词之处。

我跟鲁迅先生的看法一样,对郭巨埋儿嗤之以鼻。觉得这种东西,就是骗骗小孩子,实在是没啥用处。

但我的讽刺方法却是不如鲁迅先生的,下面摘抄一段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

家境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斧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事。

鲁迅先生以调侃自己的方式说明了,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对于当下国人,孝道该如何提倡,仍然是非常值得思索和探讨的问题。那些煞费苦心修饰出来的完美的,让人们去膜拜敬仰的神像,是不能打动人心的。

真正能让我们这些普通人感动的,永远是那些平凡的英雄,那些有过懦弱,有过自私,有过犹豫,然而最后选择了勇敢,选择了奉献,选择了坚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