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词,很多语言中均有的主要词类中的一种。形容词主要用来描写或修饰名词或代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 状态、特征或属性,常用作定语,也可作表语、补语或状语。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律,任何人在使用语言时,不管他是否学过语法,但都必须合乎语法。另外,总结语法本身的规律也能加深我们对语言的理解,让我们能够真正熟练地运用语言。想要掌握规范标准的英语,语法是不可忽略的部分。就形容词而言,也是英语语法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弱化是什么意思
最普遍的介绍:弱化,读音ruò huà,汉语词语,指使某种事物变弱,减轻程度。
其它含义:
弱的解释 弱 ò 力气小,势力小,与“强”相对:弱小。柔弱。脆弱。薄弱。弱不禁风。柔心弱骨(形容人心地温柔,性格和顺)。 年纪小: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不够,差点儿,与“强”相对:三分之一弱。 差
弱化的解释 及性质或形态改变:变化。分化。僵化。教(刼 )化。熔化。融化。潜移默化。化干弋为玉帛。。 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化缘。化斋。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丑化。绿化。 习俗,风
举例说明应用场景:由于老队员退役,球队后卫线优势在弱化|作品有意弱化生活的阴暗面,力图为孩子们展现乐观的未来。
心理学50个常见的心理效应
心理学50个常见的心理效应如下:
1、习得性无助。
指个人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2、皮格马利翁效应。
亦称期望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很多当下所得其实是过去的“未来期待”产生的结果。
3、阿伦森效应。
指随着奖励减少而导致态度逐渐消极,随着奖励增加而导致态度逐渐积极的心理现象。表现为人们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而不喜欢那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减少的人或物。
4、南风效应。
也称温暖法则,指人际交往中,温和的沟通方式可以让人觉得心理舒适,而“冰冷”的沟通方式则会让人反感。详细而言,人际沟通中要注重尊重和关心,讲究方法,温和相处。
5、酸萄萄效应。
指当一个人自身真正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产生挫折感时,为解除内心不安,编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以消除紧张,减轻压力,使自己从不满、不安等消极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的现象。
6、自我参照效应。
指记忆材料与自我相联系时的记忆效果优于其它编码条件的现象。如在接触新东西的时候,如果它与我们自身有密切关系的话,学习的时候就有动力,而且不容易忘记。
7、角色效应。
指当一个人处于某种角色或角色发生改变时,通常会因这种角色(或角色的改变)而引起的心理或行为变化的现象。
8、锐化效应。
指人的既有价值观能对其知觉具有促进作用的现象。具体而言,当在社会知觉过程中,人们的价值在知觉对象前如被激活,这种价值观对其知觉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9、奖惩效应。
指通过对目标人行为实施外部强化或弱化手段,可影响其自身评价等心理活动,进而带来其行为的强化或弱化的现象。详细而言,表扬、鼓励和信任,往往能激发一个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得体、适度、就事论事的惩罚措施可促使一个人对错误行为的改过等。
10、霍桑效应。
指当人们在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者观察的时候,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者是言语表达的心理。
11、搭便车效应。
是指在利益群体内,某个成员为了本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作的努力,集团内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得益,但其成本则由这个人个人承担,这就是搭便车效应。
12、棘轮效应。
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呈现出“向上调整容易”,而“向下调整难”的现象。
13、墨菲定律。
指凡是可能出错的事有很大几率会出错,即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其发生的概率大于零,该事情总会(迟早)在某一时刻发生。启示人们做事情一方面要对错误保持平常心,一方面也要防微杜渐,不存侥幸。
14、野马结局。
指因一些细微小事情而造成情绪的巨大波动,以致因他人的外在因素导致自己受伤害的现象。理论证明人的情绪是有成本的,情绪是人选择的结果。
15、巴纳姆效应。
也称福勒效应。指一部分人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的现象。详细而言,当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时,一些认知有限,或缺乏独立思考和理性思维的人往往很容易接受这些描述,并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
16、从众效应。
也称羊群效应。指人在社会群体中容易不加分析地接受大多数人认同的观点或行为的心理倾向。
17、旁观者效应。
也称责任分散效应,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的现象。
18、破窗效应。
指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的现象。
19、鸟笼效应。
指人们会在偶然获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的基础上,继续添加更多与之相关而自己不需要的东西的行为。
20、贝勃规律。
“贝勃规律”指就是人们一开始受到的刺激越强,对以后的刺激也就越迟钝。即第一次刺激能缓解第二次的小刺激。简单而言,就是一件事物存在着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
21、冷热水效应。
指人们对事物的评判标准会随着心理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标准的变化又通常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感知。
22、瀑布心理效应。
某人一句随便说出的话,却弄得别人十分“不平静”,导致态度行为的变化等,有点“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意味。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瀑布心理效应”,正象大自然中的瀑布一样,上面平平静静,下面却溅花腾雾。
23、心理摆效应。
指在特定背景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感情的等级越高,呈现的心理坡度越大,因此就很容易向相反的情绪状态进行转化,表现为多度性和两极性。
24、视网膜效应。
指当人们产生某种特别的需要或心向时,就会对需要的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或不自然的去留意相关信息,而无意识地过滤掉无关信息,产生选择性注意的现象。
25、安慰剂效应。
又名伪药效应、非特定效应,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基于“对治疗的预期”或“对医务人员的信任”而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反应,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
26、多米诺骨牌效应。
在一个存在内部联系的体系中,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导致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强调的是事物间的传递性、连续性。
27、蔡格尼克记忆效应。
指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的现象。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是推动很多人完成工作的重要驱动力,但是有些人会走向极端,要么因为拖拉永远也完不成一件事,要么非得一口气把事做完不可。
28、超限效应。
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超限效应带给人们很多启示,如演讲时抓住听众的关键在开始的三分钟,有效的交流时间是30分钟内。此外,批评人适宜采取幽默式批评,且批评与鼓励应该同步。
29、空白效应。
指人在感知事物时,如果感知对象不完整,便会自然地运用联想,在头脑中对不完整的感知对象进行自我补充。并且在进行这种联想和补充的过程中,会产生更加强烈的心理效应,印象变得更加深刻的现象。
30、拆屋效应。
指先提出很大、较多的要求,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最后使双方达成协议的现象。
31、登门槛效应。
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32、关系场效应。
在角色群体的活动效率中,既可能产生增力作用,也可能导致减力作用。这种由不同的角色扮演者组成的群体产生的内聚力或摩擦力,在社会心理学中,统称为“关系场效应”。增力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减力如“三个和尚没水喝”。
33、飞轮效应。
指做一件事一开始很难,可一旦我们挺过去这个难关后,只需付出很小的努力,甚至不废吹灰之力就能得到很大的收获。
34、缄默效应。
指在人际沟通中,由于担心对方权威或强迫等压力,人们大都选择缄默或者挑对方喜欢的、迎合对方的话来说,尽量避免说让对方不快或有可能降低自身价值的话。
35、海格力斯效应。
是指一种人际间或群体间存在的怨怨相报、致使仇恨越来越深的社会心理效应。其启发人们,人际之间不应该在仇恨上“火上浇油”,而是要学会放下。
36、蘑菇效应。
指一个新进入者在一个组织里面临的怀疑、不公等遭遇,以及随后因表现差异而发展成被认可或被忽视的现象。其启示是在公司新人进入后,应该规避蘑菇效应的负面影响,避免该效应长期存在导致人才浪费、流失。源于一个形象的比喻:蘑菇长在阴暗的角落,得不到阳光,也没有肥料,自生自灭,只有长到足够高的时候才会开始被人关注,可此时它自己已经能够接受阳光了。
37、酝酿效应。
指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往往会由于某种机遇一下子便找到解决办法的现象。
38、投射效应。
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即在认知和对他人形成印象时,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的现象,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认知障碍。
39、食盐效应。
指好东西应当适度、适时,需要的才是最好的。如人常说的,锦上添花, 不及一次及时的雪中送炭。[原指做菜时,盐不可或缺,但是放得太多却让人难以下口,后被引入教育学领域]
40、迟延满足效应。
也称糖果效应。指为人们了长远的、更大的利益,而自愿延缓或放弃目前的、较小的满足的现象。心理学家还通过观察发现,从小时候的自控、判断、自信的小实验中能推测出一个人长大后的个性。
41、聚光灯效应。
又称焦点效应,指不经意的把自己的问题放到无限大。常表现为普遍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程度,在意自己给别人留下的印象。
42、黑暗效应。
指在光线比较暗的场所,约会双方彼此看不清对方表情,就很容易减少戒备感而产生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彼此产生亲近的可能性就会远远高于光线比较亮的场所。
43、名片效应。
指在交际中,如果表明自己与对方的态度和价值观相同,就会使对方感觉到你与他有更多的相似性。
44、人际吸引律。
指因各种因素导致个体与他人之间形成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按吸引的程度,人际吸引可分为亲合、喜欢和爱情。亲合是较低层次的人际吸引,喜欢是中等程度的吸引,爱情是最强烈的人际吸引形式。
45、首因效应。
也称优先效应、第一印象效应、先入为主效应。指人们通常对一个人最初接触时的信息形成“先入为主”的鲜明印象,从而影响人们以后对此人的评价。是系列位置效应的一种类型。
46、近因效应。
也称为“新颖效应”,是指最新出现的刺激物促使新印象形成的心理效果。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即对他人最新的认识掩盖了以往形成的评价。是系列位置效应的一种类型。
47、刻板效应。
刻板效应,又称刻板印象,它是指对某个群体产生一种固定的看法和评价,并对属于该群体的个人也给予这一看法和评价。
案例:基于对博士“学识渊博”的印象,人们一般认为博士肯定无所不知,或者一定写字很漂亮,其实多数博士更多的是在一个领域的专注精通,而不是常人以为的知识广度的积累;而且也不一定就写得一手漂亮字呢。
48.晕轮效应。
也称光环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是基于根据自身的个人喜好出发,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使得最终出现“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现象。
49、多看效应。
也称曝光效应,指对越熟悉的东西越喜欢的现象。
50、异性效应。
也叫“磁铁效应”,指异性接触会产生一种特殊的相互吸引力和激发力,并能从中体验到难以言传的感情追求,对人的活动和学习通常起积极的影响。
商务英语的毕业论文
浅析违反方式原则在商务英语中的运用*
摘 要:由于商务英语的特殊运用场合和特殊用途,其句法结构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美国哲学家Grice提出的
会话准则之一的方式准则,即用结构严谨,简练的语言来表达,但是在商务英语中却存在有一些看似违反这一准
则的用语的使用。本文便是从这两点看似矛盾的地方着手考虑违反方式原则在商务英语中的语用分析。
关键词:商务英语;方式原则;模糊化;语用功能
引 言
随着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国际商务活动已经成为各
国商务经济的主体内容。作为国际商务交际中的语言载
体,商务英语的使用变得越来越广泛,表达的正确与否在商
务交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语言表达质量也逐渐显
得重要。商务英语被运用到商务活动的各个领域当中,从
经济贸易活动到商务函件等文本书写,商务英语用语要求
精准、严谨。很多传统语言学家指出在语言交际活动中要
求说话人语言清楚准确,但是从商务英语交际实例中笔者
总结发现在很多商务活动中,某一方为了达到目的,语言的
表达却使用得含蓄模糊。从表面上看这与传统语用原则存
在着矛盾。本文将从Grice提出的会话准则之一的方式准
则出发,探讨这看似矛盾的二者在商务英语中的具体体现。
一、方式原则
美国哲学家保罗·格赖斯(Grice)在20世纪60年代
后期提出了会话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旨在解释
会话含义。他提出自然语言有其独特的逻辑关系。会话的
最高原则是合作,称为合作原则。该原则由四条准则组
成———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Logicand
Conversation 1975)。格赖斯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
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遵守的
原则。具体说就是每个参加交谈者在整个交谈过程中所说
的话符合这一次交谈的目标或方向。方式准则要求说话人
应避免晦涩的词语,避免歧义,说话要简要(避免赘述) ,要
有条理。虽然会话参与者几乎总是遵守合作原则的,但并
非严格遵守。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原则经常被违反,而对合
作原则的违反则导致产生格赖斯所说的“会话含义”。也
就是说,对任何一种合作原则的违反,都会使语言变得间
接。当说话人公然不遵循某一条准则,即说话人知道自己
违反了一条准则,同时还想让听话人知道他违反了一条准
则,这时就会产生会话含义。而在商务英语中,由于商务
活动具有较强的交际目的以及特定的交际对象,商务用语
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看似模糊,表意并不是很清楚的语言表
达。表面上看这些语言表达违反了方式准则,但是却恰恰
符合商务英语的一般特征。
二、商务英语的一般特征
英语作为商务交际,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的基本介质,从
其表达方式上看它既具备英语表达的一般特征,也具备其自身
的特点:用语专业准确化,用语得体简洁化,用语礼貌化。
1.用语专业准确化
商务英语相对于普通英语来说,在词汇上有其最大特点,
即要求专业词汇的准确使用。而这些极具商业意义的词汇不
论从意义还是用法上都与普通英语有着很大的区别。例如:
一些缩略词EXW=ExWorks(工厂交货价), 4P代表produc,t
price, place, promotion,FAQ= FairAverage Quality (中等品、
大陆货)。又如“duplicate/photocopy of original certificate o
China originGSP fromA issued by competentauthority.”(有官方
机构出具的GSP产地证正本一式两份或正本影印件)中,常会
有一些企业会将“duplicate”和“copy”的意思混为一谈,都认为
表示副本。而在此时“duplicate”并不能简单理解为“copy”。
“duplicate”译为复制的或两份(可为一正一副),但其本身并不
等于“copy”(副本)。
2.用语得体简洁化
商务英语作为一种有特定使用场合的交际语言,使用
者要求这些语言具有高效性,能在尽量简短的话语中表达
所需要的信息。对于商务人员来说,时间是宝贵的资源。
针对这样的特殊使用人群,语言表意需要清楚明晰,因此语
言简洁避免冗繁和矫饰使之成为商务英语的一个重要特
点。同时交易语言得体还可以为会话双方留下良好印象而
打下基础,这对商务人员来说也是极其重要的。
同时,商务用语的得体简洁化还体现在用语的朴实上,
尽量避免使用陈旧过时的商业术语和套话。任何事情都需
要适可而止,用语使用过分礼貌,显得做作。并且对于大多
数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使用的人来说,过于陈旧的语言在
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了对会话意思的理解。例如,We are in
receipt of…(兹收到)→We have received…
We beg (have) to acknowledge (兹收到)→Thank you for…
Adverting to your favour (感谢贵方的来函)→Thank
you for your letter.
Please be advised that…(兹通知贵方)→(omitted)
Expressmy heartfelt gratitude to you for (衷心感谢)→
Thank you for…
试比较下列两句:
(1)Please be advised thatwe have received yourL/C.
兹通知贵方,信用证已收到。
(2)Your invoiceNo. 248 has been received.
贵方信用证已收到。
比较这两个句子,很明显, (1)句使用陈旧的商业术
语,句子显得做作复杂,相对而言(2)句简洁明了,直抒主
题,适合用于商业这样的特定场合。
3.用语礼貌化
礼貌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活动的一条重要准绳。
作为一种社会活动,语言活动也同样受到这条准绳的约束。
礼貌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关系的前提。特别是商
务活动只有建立在良好的关系基础之上才可能达成合作。
如果在商务交际中缺乏稳定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合作关系,
商务活动将很难进行。因此,在商务活动中,注意用语礼貌
是商务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三、违反方式准则在用语礼貌化中的语用分析
根据上述商务英语的一般特征,特别针对用语礼貌化
的特点,对商务英语中所出现的违反方式准则的表达进行
语用及功能分析并举例。
1.词语的模糊化与不确定化
由于客观事物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有时候使用一些
模糊词汇或表达反而更准确。特别是在商务谈判中,针对
一些不能提供确定信息,但必须使合作达成的情况下,会经
常使用一些模糊语言。虽然这样违反了会话方式原则中的
要求避免使用晦涩语言,但却恰好提高了商务英语的客观
准确性,保证了信息表达的真实性。例如:
The sample is the nearest in size to the goods you need.
形容词最高级在语义上更加模糊化。这里的“the nea-
rest”并未指出具体有多么相似,但将理解和想象的空间交
给顾客,既保证了自己在介绍产品时并未夸大其词,也更好
地鼓动和吸引了顾客的购买欲。
2.人称所指的不明确化
人们在交际时,需要注意用语礼貌,让会话在和谐的气
氛下进行,从而实现交际目的。但在国际交际中,当遇到一
些对方存在明显错误而又不好直接指出时,通常都会采取
一些表达,有意地让人称所指弱化,从而避免对方听到责怪
的语言而让双方关系破裂的情况。例如:
(1) If you had thought aboutyourneeds beforehand, this
problem would never have arisen.
(2) Problem of this type do notnormally occur if custom-
ers’needs are sufficiently clear.
试比较以上两个句子,虽然两句话表示同一个意思,但
是在(1)中明显带有指责对方的含义,而(2)句使用“cus-
tomers”,弱化人称所指,这样会让对方觉得这只是对方在
说明一种普遍存在的情况,而并不是在对自己进行指责。
3.否定内容的含蓄表达化
悲观消极的语言表达常常会让人产生消极的心态。因
此在商务活动中,我们要尽量避免这种消极现象的出现。
而作为商务活动的语言支撑更是要注意到这点。即使在交
际中出现悲观消极的情况,也总能找到一些含蓄的表达,甚
至积极乐观的因素进行替换,保证整个商务交际能在一种
积极、乐观的氛围中进行。例如:
(1)Your orderwill be delayed for twoweeks. (Negative)
(2) Your orderwill be shipped in twoweeks. (Positive)
试比较上述两句, (1)句“delayed”一词带有否定,消极
色彩。相对而言, (2)句中“shipped”在此则属于积极词汇。
两个不同感情色彩的使用直接影响到听话者的心态,并对
对方的办事效率产生不同的理解。
4.所指内容的抽象化
由于某些商业活动具有极强的目的性,它要求在交际
过程中既要注意重要内容的保密性但又要达到商业目的。
这时使用不确定的词汇和表达将具体内容抽象化则成为达
到这一语用功能的最佳办法。例如:
In order to start a concrete transaction between us, we
take pleasure inmaking you a special offer.
一些关于价格的询盘,买方常会根据具体情况报虚盘。
在上述句子中,采用“a special offer”而避免使用具体的数
字。这样做既可以对价值较高的商业信息做到保密,又可
以达到期望的商业目的。
结 语
在世界经济迅速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国际商务活动对
专业人才有了大量的需求。这些经贸人员不仅要掌握普通
英语,更要对商务英语的特殊性有所掌握。熟悉这些特征
及其语用功能对经贸人员准确有效地使用、翻译、交际以及
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起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Grice, PaulH. Logic and conversation[A]. Cole, P; and
J.Morgan eds. Syntax and Semantics 3: Speechacts[C].
New York: AcademicPress, 1975.
[2] Carston R.Thoughts and Utterances: The Prag-matics of
ExplicitCommunication[M] .Malden: BlackwellPublish-
ing, 2002.
[3]程迎春.商务英语词汇特点和学法探究[J].商场现代
化, 2007, (4).
[4]陈春燕,缪东玲.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电子工业
出版社, 2007.
[5]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 2002.
[6]廖瑛.实用外贸英语电函[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
版社, 2005.
[7]梅桂能.当代外贸信函英语的礼貌原则[J].中国科技
翻译, 2004, (2).
英语口语的注意事项
英语口语的注意事项 1
一、坚持不断地用“英语思考”,养成用“英语思考”的习惯
中、英文这两种语言在本质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两种语言的起源、发展、历史人文背景、使用环境、交流方式等都完全不同。这必然会对用“英语思考”造成影响。因此,在运用这一方法时,一定不要心急。要克服历史,文化和环境对用“英语思考”的影响,坚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间断地运用此方法,养成用“英语思考”的习惯,这样才会使用“英语思考”在英语口语的练习中真正起到有效的作用。
二、在英语口语的练习中,不要过分依赖翻译
很多英语学习者在口语的练习中,往往心里先经过一道翻译手续(mental translation)。在英语交谈中,习惯于先用中文打腹稿,然后翻译成英语,再进行表达。这种复杂的过程使英语学习者难以跟上对话的速度,从而导致英语交谈不流畅,并且影响表达效果。如果在英语交谈中,直接用英语打腹稿,然后进行表达,这样就能使英语交谈流畅、快速且效果好,从而达到提高英语口语水平的目的。
三、运用“英语思考”时,不要过分受到英语文法的羁绊
英语口语固然要讲文法,但文法不是语言的铁则,而是一些语言现象的归纳。语言是约定俗成,因此文法规则常常不是一成不变的。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让对方获得信息。英语口语中,“听懂”是主要的目的。在运用用“英语思考”来提高英语口语水平这一方法时,不要过多考虑英语文法,也不要过分追求文字、结构上的“完美”,不要怕出错。只有这样,才能大胆地用“英语思考”,并把思考的结果表达出来。
四、在英语口语练习中要提高听力水平
很多英语学习者的听力太弱,一些简单的英语,用耳朵来听,就觉得无法理解,一旦把它们写出来,却又感到很简单。这是因为过度依赖文字的视觉,而不注重文字的“音”造成的。英语口语是语言沟通的一种重要手段。而语言的沟通是由信息的传达和接收两方面构成的。一个善于自我表达的人,若是无法听懂别人所说的话,就达不到沟通的目的,也就根本谈不上用“英语思考”。在英语VI语练习中,只有听懂了对方说的是什么,才会有思考的对象,从而做到有的放矢,达到沟通的目的。
五、要充分了解英语口语的一些特性
英语口语的特性表现在英语“节奏”的特性、呼吸频率、句子的分段、音的强调和弱化、词的缩短和省略、音的连接等方面。我们的思维也应该有节奏、有重点,也要讲究连贯性。只有把英语口语的特性和用“英语思考”紧密结合起来,我们的思维才能跟得上英语口语练习,才能真正用“英语思考”来提高英语口语水平。
六、在英语口语练习中。用“英语思考”要简单
英语口语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简单明了。因此在英语口语练习中用“英语思考”时,先尽量用简单、清楚的语言来思考。思考的问题也应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即使在思考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时,也应该尽量简单一些。这样,才能保证我们英语口语的连贯性。
七、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常识和想象力
在运用此方法时,如果有丰富的常识(common senee)和想象力,就能适应不同的题材和话题,才能打开思维的空间,使思考的语言源源不断地涌现在脑海里。我们的交谈才会显得生动、有趣。
综上所述,“思考”靠语言来进行,“思考”也在语言中体现。正确理解并掌握这一方法,对我们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尤其是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使我们有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有着重要的意义。
英语口语的注意事项 21、口语练习和其他的练习严重脱节
很多学生认为既然课程安排中把口语,听力,阅读和写作进行了分离,那么在学习某一门科目的时候就应该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一门科目上。其实这样做是不正确的。
其一,作为一个交流的工具,不论何时,英语的运用都要听说读写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记得某本杂志上曾经用大量的篇幅报道了一个在美国的留学生的故事,该名学生的读写能力可以说是出类拔萃,但在听和说方面的水平却还不如一个美国的10岁小孩子,结果在当地的生活根本无法正常进行。当然,这个例子比较极端,但从一个角度也说明了听说读写想结合的重要性。
其二,口语和其他的科目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听力,阅读,甚至是写作中的一些素材,完全可以拿来做口语的联系材料。一来方便,二来可以通过互相对照来及时检查自己的水平。试问,如果连听力磁带上反复听过的对话都无法完整、流畅的从自己的口中说出来,那么到了要自己构思内容,自己组织语言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一种尴尬场面呢?
其三,口语的学习可以对听力,阅读和写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新西兰的小孩子在2年级的时候就会开始写一些简单的作文,内容无外乎是对自身的一些描述或者是对事物的简单表述,文笔并不优美,描写也没有太多的生动性可谈。但内容却是很通顺,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大部分在写作的时候都是边默默的念出来,然后再写下来。这样做的语法错误会比较少,因为语感的关系,说的不通顺的话自然是有语法错误,当然也就不会写下来咯。而且,说的多了,对英语的发音就会变的熟悉,做听力的时候也有很大的好处。当然,他们的拼写错误很多,不过他们都还是小孩子,大家的话这方面的问题不会太大。
2、将着眼点放在了对口语练习的客观进度,而不是对语言的掌握程度上
这一点相信很多的同学都有过体验,每天为自己定目标,今天要记住几个单词,明天要记住几个单词,今天要朗读和记忆几个常用句子,明天再记几个。记过来忙过去,几个月后,发现知道的句子到了实际运用的时候就是记不起来。其实关键在于对语言的掌握程度,也就是对语言的理解程度上。不错,英语的常用句子就那么几个,我以前的文章中也提到日常交流500个单词就可以应付,但如果只是做机械的记忆而忽视对语言本质的认识的话,效果是不会好的。我一直提倡大家多与语言的学习要上升到艺术的层面上来,不过很可惜,在大多数人眼中,它的价值只不过是一块砖头而已。
3、急功近利,盲从
(1)盲从,认为别人好的学习方法对自己也一定有用,没有成绩的话只是自己的努力程度不够。这种想法误了很多人,很多好苗子都被耽误了。其实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极端个人的过程,学习的方法,时间的安排,进度的评判,都需要一套适合自己的标准。盲目的跟从和模仿,只会给自己带来不便。
(2)急功近利,对自己的进度持怀疑态度,不断的对照别人的进度,给自己施加过大的压力,结果给自己设置了很多的心理障碍,反过来给自己的学习带来阻碍。其实不论是学什么,学习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所谓厚集薄发,就是这个道理。
4、学的多,用的少
很多同学总是抱怨在国内,用英语的机会很少,学的东西很快就会忘记。但就象我上面说的,英语学习是一个极端个人的过程,正因为这样,所以练习的方式也可以是很自由的。举例来说,自言自语,在公众场合发表言论都是很好的方法,当然,这只是几个例子。自己的方法还是要自己去探寻。用英语的机会其实很多,要用“心”才能发现。不要因为不好意思展现自己的缺点而对好的机会望而却步。缺点的唯一用处就是用来暴露,所以不要回避,要勇敢的面对。
英语口语的注意事项 31. 不要太顾及文法 针对情况应对作答
俗语说“熟能生巧”只要多听多讲多练习,自然能说得很流利。最怕一开始就想要像中文一样讲的百分百的完整、正确,而产生不敢开口或构思半天才作答的毛病。切记,学习英语会话最忌害羞,英语并不是我们的母语,讲错了也不用难为情,只要能使对方了解自己想说的`事,并且针对客人的问题作答,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刚开始时,不要存有非说得很流利不可的想法,只要把握每一次说话的机会,就是进步的秘诀。
2. 用心听客人说话 不懂时可以再问一次
初学英语时,应先练习听力,训练自己的耳朵,以便跟得上客人的说话速度。
接待客人时,在确定了客人的意思或要求之后,应该重复确认一遍。有不懂得地方马上再问一次。假装听懂了,很容易会误人误己,是绝对行不通的。如果仍然听不懂,可以对客人说“Just a moment, please.”然后找来上级应对。
3. 不要使用和朋友交谈式的英语
酒店英语对话,是以商务英语为基础,必须正式、合乎礼节、具有格调,不可以使用和朋友交谈时的非正式英语。宾客至上,且酒店大部分是招待社会地位较高或经济较充裕的阶层,讲话当然不能有失礼的地方。 酒店对话使用的即是正式的英语,故不会因为交谈对象的年龄、性别而有所改变。另外,要注意尽量避免使用和客人一样的说话方式,使对方误以为你在模仿。 以下举几个例子,是比较正式和非正式英语的差别。
英语口语的注意事项 4一、英语口语的注意事项
(1)语调性——学习口语英语需要注重发音和口音,单词拼读连读韵律感,轻重音等等方面。首先我们学习英语口语,需要明确发音和口音上的区别。英语的发音只有一种,而口音是可以有很多的,主要跟国家和地区有关系。世界上主要的英语国家就是英国,通称的英式口音;美国,加拿大,属于北美口音;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口音也比较相近。一个优秀的英语口译者,是不会受到口音的限制而影响到自己的听力,除非他的发音是准确的。
(2)英语口语的主要分类方面和场合
英语口语首先是用来沟通对接外部信息的。主要表现在:住旅馆;在学校;生病;在银行;关于工作;餐舞会;在机场;交通;购物;电话等等方面。面试英语主要是进入外企工作,跳槽,英语相关面试公司。尽量避免中文式英语,多了解即将应聘的外企的国家文化及企业文化。商业合作方面旅游业、时尚业、广告、餐饮、媒体、动画制作等多种商业活动。英语角,英语辩论赛、英语演讲,常用生活中的英语交流。课堂、课外活动等校园生活的各个侧面。
(3)有关口语英语的固定搭配和句式,以及一些俚语口语英语典型句式结构。请勿每天大量背单词,说口语时根本想不起来。请记住:单词不靠“想”,靠“脱口而出” 请勿按照以前汉语意思对应英语意思的方式背单词。因为你会发现你的口语是“用英语在说中文”,可以每天按照计划来背一定量的单词,并且将所背单词进行强化练习,最后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英语口语的语速节奏模仿,需要听说一起操练,要跟着音频模仿着读,这点非常重要。比如要朗读的内容和音频一模一样。这就需要你在有意识的改进自己的语音,然后播放。
你可能会觉得很费力对吧,这也没办法。语音的提升其实本身是个苦闷的过程,只有真正热爱它的人才会觉得练习很有趣。
二、如何培养英语口语?
1、口语英语培训也需要根据情况来整理笔记,记录特殊用法句式,精读并做笔记。在阅读时候,要注意这几个方面:介词搭配、动词和名词搭配、形容词是否到位、有亮点的表达或者句式等等,这样使用英文也会越来越准确。需要做笔记的地方,就是你觉得有亮点或者舒服流畅的表达。
2、参加气氛浓厚的英语活动,可以直接口语对接表达。但这前提是要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水平,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跟方法,多朗读肯定是有好处的,但是连基础都不好就朗读,只会越读越差,越读越难以听懂。无法表达自己想法。
3、适当增加自己英语话题的广泛度。简单来说就是多吸收外国文化,多关注热点话题,包括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等。多了解西方国家的风俗习俗,有助于英语口语的输出量。因为语言的整体构成是靠水到渠成的,而不是一开始就能随口一说的。英语口语通常是通过声音传播的,就好比如英语文学作品中也常以书面形式来记叙英语口语。
总结:目前仍在发展中的中国,英语的实用性就显得更加重要。其中以英语常以倡导的浸泡式学习法也是从实用角度出发的,逐渐被广大群众认可的英语口语学习方式。其实想提高英语口语,最重要的一步还是要开口说。因为敢于开口才是迈进成功的第一步。
什么叫做副词?有哪些类型?
依据意义把全部副词分为六类,即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否定副词、表态副词、谦敬副词。
一、 程度副词
程度副词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性质的程度。有的程度副词表示某种情况的最高程度。这样的程度副词有“最”、“甚”、“极”、“绝”、“殊”、“太”、“尤”等。例如:
① 群臣争功,岁余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史记•萧相国世家》)
②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贾谊《论积贮疏》)
③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陶渊明《桃花源记》)
④ 嫪毒遂得侍太后,太后私与通,绝爱之。(《史记•吕不韦列传》)
⑤ 四面险绝,无由升陟矣。(《水经注•清水》)
⑥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战国策•赵策》)
⑦ 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史记•主父偃列传》)
⑧ 苍本好书,无所不观,无所不通,而尤善律历。(《史记•张丞相列传》)
以上八例中⑤“绝”充当补语,其他诸例中的程度副词充当状语。这一组七个程度副词中,“最”、“太”可以不译;“甚”、“极”、“绝”、“殊”、“尤”等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非常”、“特别”义。
有的程度副词表示在原来的基础上更进一层。这样的程度副词有愈、益、弥、加等。例如:
① 承相发病死,错以此愈贵。(《晁错传》)
② 汉矢且尽,广乃令持满勿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史记•李将军列传》)
③ 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史记•孔子世家》)
④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梁惠王上》)
⑤ 朕亲率天下农,十年于今,而野不加辟。(《汉书•文帝纪》)
这些例句中的程度副词可以译成“更”、“更加”等。
① 天子业出兵诛宛,宛小而不能下,则大夏之属渐轻汉。(《汉书•李广利传》)
② 其后小吏畏诛,虽有盗 ,不敢发。……故盗贼寖多。(《史记•酷吏列传》)
③ 春秋之时,王道寖‘坏。(《汉书•刑法志》)
④ 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史记•项羽本纪》)
这些例子中的“渐”、“浸(寖)”、“稍”都是逐渐、渐渐的意思。但“稍”字又有稍微、略微义,例如: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柳宗元《黔之驴》)
古汉语中表示稍微、略微、程度不深的副词有“差”、“少”、“略”、“颇”等。例如:
① 今军士屯田,粮储差积。(《后汉书•光武纪》)
② 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赵策》)
③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史记•项羽本纪》)
④ 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例① 的“差”是略微的意思;例②“少”,不是多少之少,也是稍微、略微义;例③的“略”也是略微义;例④的“颇”亦表程度较轻,可译为约略、稍微。但是,“颇”有时也表示程度之高,相当于今天的“很”,例如:
① 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② 鲁周霸、孔安国,洛阳贾嘉,颇能言《尚书》事。(《史记•儒林列传》)
大体来说,在程度副词中,表进一层意思的“加”是现代汉语中没有的;“稍”表逐渐,“少表”略微与今用法不同;“颇”字的二义中,今天现代汉语中只保留下表程度之高一义。
二、 范围副词
范围副词修饰动词或形容词时,有的表范围的全部,如“皆”、“尽”、“悉”、“悉”、“举”、“徧(遍)、“咸”、“毕”等;有的表全部范围中限定的一部分,如“唯”、“独”、“但”、“仅”、“第”、“特”、“直”、“徒”等。表范围的全部副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都”、“全”。例如:
① 盎调为陇西都尉,仁爱士卒皆争为死。(《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②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史记•项羽本纪》)
③ 叔孙通因进曰:“诸弟子儒生随臣久矣!与臣共为仪。愿陛下官之。”高帝悉以为郎 。(《史记•叔孙通列传》)
④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孟子•梁惠王下》)
⑤ 公疾,徧赐大夫。(《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⑥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王羲之《兰亭集序》)
表限定范围的副词或用在动词前,或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谓语前,所限定的对象或动作行为,或是人物、事物。这一类范围副词有“唯”、“仅”、“第”、“但”、“独”、“特”、“直”、“徒”等,大体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只”、“只有”。例如:
① 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论语•泰伯》)
②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王禹偁《黄冈竹楼记》)
③ 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量见老弱及羸畜。(《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④ 至秦,焚书,书散亡益我,于今独有士礼。(《史记•儒林列传》)
⑤ 曹参虽有野战略地之功,此特一时之事。(《史记•儒林列传》)
⑥ 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孟了•梁惠王下》)
⑦ 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有其实。”(《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这几个表限定的范围副词中,第、但、独、特、直、徒不但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而且语音也相同或相近,是一组音同或音近的通用字。这几个字上古声母均属定母,具有双声关系;韵部,“徒”属鱼部,“特”“直”属职部,“独”属屋部,“第”属脂部,“但”属元部,主要元产时相同或相近。
副词“仅”在古汉语中有二义,一是表示少,相当于“只”。例如:
①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齐策》)
② 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柳子厚墓志铭》)
另一义是表示多,有“几乎”、“将近”的意思。这一用法在中古开始出现。例如:
① 自兵兴六十余日,战所杀害仅十万人。(《晋书•赵王伦列传》)
② 佛之生也,远中国仅二万里,其没也,距今兹仅二千岁。(柳宗元《龙安海禅师碑》)
③ 槐花满田地,仅绝行人迹。(白居易《昭国闲居》)
后面这一意义的“仅”,读音是jìn。
表分别、共同、相互主的词有“各”、“共”、“相”等。这几个词都有称代作用,是称代性副词,一并在范围副词中加以介绍。例如:
①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论语•公冶长》)
② 父老乃帅子弟共杀沛令。(《汉书•高帝纪》)
③ 君何不 太尉,深相结。(《汉书•陆贾例传》)
但是“相”字除具有相互义外,很早就用于偏指,起偏指一方的称代性副词的作用。例如:
① 其能降以相从也,无滋他族,以与我郑国争土地。(《左传•隐公十一年》)
② 始吾与公为刎颈交,今王与耳旦墓旦暮且死,而公拥兵数万,不肯相效。(《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例①“相从”是说让许国服从郑国,而不是两国互相服从;例②是说陈余不肯救张耳,而不是说二人不肯互相救助。
三、 时间副词
时间副词用在动词谓语前或句首,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以及与时间有关的各种情况。
表示动作已经或曾经发生的时间副词有“既”、“已”、“尝”、“曾”等。例如:
①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管晏列传》)
② 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史记•蒙恬列传》)
③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版焉。(《烛之武退秦师》)
④ 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史记•袁盎传》)
表示动作将要发生的时间副词有“将”、“且”等。例如:
①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则必有怵惕恻隐之心。(《孟子•公孙丑上》)
② 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史记•李将军列传》)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的时间副词有“方”、“正”、“适”等。例如:
① 上方踞床洗,召市入见。(《史记•黥布列传》)
② 禹梦车骑声正讙,来捕禹,举家忧愁。(《汉书•霍光传》)
③ 此时鲁仲连适游赵。(《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表示动作终究发生了的时间副词有“终”、“竟”、“卒”等。例如:
① 然韩非知说之难,为《说难》书甚具,终死于秦,不能自脱。(《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② 陈涉虽已死,其所置遗侯王将相竟亡秦。(《史记•陈涉世家》)
③ 景帝立,释之恐,称病,欲免去,惧大诛至。用王生计,卒见谢,景帝不过也。(《张释之列传》)
④ 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龚遂传》)
四、 情态副词
情态副词有的用在谓语前表示对情况的强调和认定,有的表示一种不敢十分肯定的估量。
表示强调或认定的情态副词常见的有“固”、“必”、“诚”、“信”等。例如:
① 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许行》)
② 重怒难任,背天不祥,必归晋君。(《韩之战》)
③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史记•廉蔺列传》)
④ 臣北方之鄙人也,闻大王将攻宋,信有之乎?(《吕氏春秋•爱类》)
例① 的“固”可译作“本来”;例②的“必”可译作“一定”;例③的“诚”可译作“的确”;例④的“信”可译作“确实”。
表估量、推测情态的有“盖”、“殆”等。例如:
① 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论语•里仁》)
② 玉之言盖有讽焉。(苏辙《黄州快哉亭记》)——玉,指宋玉。言,指宋玉《风赋》中的话。
③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④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苏轼《石钟山记》)
表估量的“盖”、“殆”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或许”、“大概”。
五、 否定副词
古汉语常用的否定副词有“不”、“弗”、“毋”、“勿”、“未”、“非”等。这些否定副词语音相近,用法相通。
“不”“弗”同属帮纽,韵部上“不”属微部,“弗”属物部,为阴入对转。“不”的用法古今变化不大,它是一个一般的否定副词,既可否定动词,也可以否定形容词;既可以否定及物动词,也可以否定不及物动词。例如:
① 却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鞍之战》)
② 晋侯谓庆郑曰:“寇深矣,若之何?”对曰:“君实深之,可若何?”公曰:“不孙。”(《韩之战》)
③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孟子•公孙丑上》)
④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
例①②的“不祥”“不孙”中的“不”作饰形容词;例③“不”修饰不及物动词;例④“不”修饰及物动词。
“弗”相当于“不”。但先秦时“弗”后的及物动词一般不带宾语,所以有的语言学家认为“弗”相当于“不+之”,即“弗”是由“不”和置于动词前的宾语“之”压缩而成。用“弗”否定的动词不带宾语的例子如:
①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郑伯克段于鄢》)
② 卫侯请盟,晋人弗许。卫侯欲与楚,国人不欲。(《城濮之战》)
③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学记》)
④ 司马夜引袁盎起,曰:“君可以去矣!吴王期旦日斩君。”盎弗信,曰:“公何为者?”(《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先秦时,“弗”后动词也有带宾语的,如“虽与俱学,弗若之矣。”(《孟子•告子上》)这种用法的“弗”看不出与“不”有什么不同。两汉及两汉以后不但“弗”后动词带宾语的多起来,而且“弗”还可以用在形容词前,表示对事物性状的否定,也译成“不”。例如:
① 上以灌夫为中郎将,数月,坐法去。后家居长安,长安诸公莫弗称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②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父。(《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③ 今吕氏王,大臣弗平。(《史记•吕后本纪》)
“毋”和“勿”同属明母,与“不”、“弗”同为唇音字。“毋”、“勿”和“不”、“弗”的区别在于,“不”、“弗”表示一般的否定,“毋”、“勿”用在祈使句命令句中着力于表示对某种行为的禁止或劝阻,前人称之为“禁戒之辞。“毋”又写作“无”。“毋”(无)、“勿”表禁止或劝阻可译为“不要”、“别”。例如:
①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②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选进》)
③ 大毋侵小。(《左传•误用公十九年》0
④ 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行也。”(《张释之列传》)
⑤ 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以十五年》)
⑥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于国》)
“毋”(无)、“勿”用在叙述句中的动词前,表示不实行某种动作行为,可译为“不”或“不用”。例如:
① 若又勿坏,是无所 以重罪也。(《子产坏晋馆垣》)
② 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枚乘《上书谏吴王》)
③ 用臣之计,毋战而略地,不攻而下城,传檄而千里定。(《以书•蒯通传》)
④ 君了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学而》)
⑤ 子贡问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论语•学而》)
“未”属明母物部,与上述各字音亦相近。在用法上,“未”表示事情还没有实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没有”。例如:
① 小有人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郑伯克段于鄢》)
② 却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鞍之战》)
有时“未”也用来表示一般的否定,与“不”用法相同。例如:
③ 君未知战。(《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④ 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赤壁之战》)
“非”属帮母微部。它的用法上的特点是:不只是否定后面的动词,而是否定整个谓语,尤以否定名词性词哀思为多。例如:
① 今京不度,非制也。(《郑伯克段于鄢》)
② 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晋灵公不君》)
③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求以求之者也。(《论语•学而》)
④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孟子•梁惠王上》)
⑤ 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梁惠王下》)
⑥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孟子•公孙丑下》)
例①②③是否定名词性谓语,翻译时,可译成“不”加上适当的动词,或译成“不是”;例④⑤⑥是否定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误用语,可译成“不是”。应当注意的是,不管是译成“不是”,还是译成“不”加上其他动词,“非”都不是系词(判断词)或动词,而只是一个表否定的副词而已。
六、 谦敬副词
谦敬副词是文言文中用来表示自谦或尊人的副词。这类副词往往由动词或形容词演变而来。当它们是动词或形容词时,词义具体、实在;当它们成为表谦敬的副词时,实际意义弱化或消失,仅仅表示一种客气或委婉。
表示尊敬别人的谦敬副词常见的有“请”、“敬”、“幸”、“谨”、“蕙”、“辱”等。
“请”原本是动词,是请求义,所带宾语可以是名词性的,也可以是动词性的。例如:
① 为之请制。(《郑伯克段于鄢》)
②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郑伯克段于鄢》)
③ 卫侯请盟,晋人弗计。(《城濮之战》)
副词“请”的请求义已弱化,用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前,表示对方的尊敬。例如:
①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左传•庄公十年》)
②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敬”本属动词,是尊敬义,往往带名词性宾语。例如:
① 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
② 敬老慈幼。(《孟子•告子下》)
副词“敬”用在动词前,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往往用在对自豪感中。例如:
① 孔子下车而前,见谒者曰:“鲁人孔丘,闻将军高义,敬再拜谒者。”(《庄子•盗跖》)
②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幸”用在动词前表示敬重,是对说方的行为动作使自己感到幸运,是自己所希望的。例如:
① 臣从其计,大王幸赦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 于为河伯娶妇时,……幸来告语之。(《史记•滑稽列传》)
“谨”原本形容词,是谨慎小心义。用在动词前表示敬理对方时,表示发出动作的一主是认真而审慎的。例如:
① 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史记•平原君列传》)
② 臣敞等谨与博士臣霸……议。(《汉书•截光传》)
③ 元和九年月日,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柳宗元谨上史馆。(《段太尉逸事状》)
“惠”的谦敬副词用法由恩惠义的名词“惠”演化而来。副词“惠”加在动词前,表示对方施的某种动作行为对己方是一种恩惠。例如:
① 君惠吊群臣,又重命。(《国语•晋语》)
② 今在夫不忘文、襄之意,而惠立桓叔之后。(《史记•晋世家》)
“惠”经常用在动词“顾”前,“惠顾‘是施恩顾眷义。例如:
① 君若不忘先君之好,惠顾齐国……(《齐侯使晏婴请继室于晋》)
② 若惠顾敝邑,抚有晋国,赐之内主,岂惟寡君,举君臣实受其贶。(《齐侯使晏婴请继室于晋》)
副词“辱“亦由动词演化而来,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方发出的某一动作行为是屈尊而为。例如:
① 君若不忘先君之好,惠顾齐国,辱收寡人……(《齐侯使晏婴请继室于晋》)
② 敝邑以政刑之脩,寇益充诛,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子产坏晋馆垣》)
③ 秦女曰:“子,一国太子,辱在此。”(《史民•晋世家》)——子,指晋惠太子圉,时为质于秦。
④ 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司马迁《任安书》)
表示自谦的副词有“敢”、“伏”、“窃”、“忝”、“愚”等。“敢”用在动词前,表示发出动作的一方自谦是冒昧而为,似乎本不当如此。“伏”往往用于臣对君的言辞中,以示臣对君的敬意。“窃”作副词,有“私下”之意,以示发表意见的一方所发议论或见解乃个人不成熟之私见。“忝”用在动词前,表示有愧于任某职或进行某事,以表自谦。“愚”字表自谦自抑己方为闇昧不聪。例如:
① 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诘朝请见。(《城濮之战》)
② 臣伏计之,大王奉高祖宗庙最相宜称。(《汉书•文帝纪》)
③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李斯《谏逐客书》)
④ 臣忝当大任,义在安国。(《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
⑤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诸葛亮《出师表》)
普通话中语流音变的现象主要有哪些
语流音变:在语流中,由于受到相邻音节的相邻音素的影响,一些音节中的声母、韵母或声调会发生语音的变化,我们称之为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化形式有同化、异化、弱化和脱落。
同化
语流中两个相邻的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受到另一个的影响,在某一个或几个特征上变得跟它相同或相近,语音的这种语流中变化就叫同化。根据同化的方向,可以将同化分为顺同化与逆同化。
异化
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由于某种原因变得跟自己原来的发音不同了,这就是异化。如普通话中两个上声字连在一起,前面一个就不能再读上声,而必须读成近似于阳平(即调值由214变为24),“冷水”、“选举”等就是这种情况。
弱化
在语流中,有些音的发音可能变得比原来更弱更轻了,这种现象叫做弱化。如普通话中的轻声,很多就是典型的声调弱化,如“看一看”中的“一”、“我的书”中的“的”等就是。
脱落
语流中有些音在连读时因缩并等原因而不再发音或消失了,这就是脱落,也称减音。如普通话中,“我们”会读作[uom],“豆腐”读作[touf],“小孩儿”读作[þiauxar]等都是脱落。
扩展资料:
与印欧语系相比,普通话语音有鲜明的特点:
1、音节结构简单,声音响亮。普通话中,一个音节最多只有4个音素,其中,发音响亮的元音占优势,是一般音节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一个音节内可以连续出现几个元音(最多三个),如“坏(huài)”,而且普通话音节中没有复辅音,即没有像英语“lightning(闪电)”、俄语“Встреча(遇见)”那样几个辅音连在一起的现象。
2、音节界限分明,节律感强。汉语的音节一般都是由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组成,声母在前,韵母紧随其后,再带一个贯穿整个音节的声调,便有了鲜明的音节界限。从音素分析的角度观察,辅音和元音互相间隔而有规律地出现,给人周而复始的感觉,因而极便于切分音节。
3、声调抑扬顿挫,富有表达性。普通话声调变化高低分明,高、扬、转、降区分明显,能够较强的表达一个人的情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语流音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