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酸碱理论,也称广义酸碱理论、酸碱电子理论,是1923年美国化学家吉尔伯特·牛顿·路易士提出的一种酸碱理论,它认为:凡是可以接受外来电子对的分子、基团或离子为酸;凡可以提供电子对的分子、基团或离子为碱。这种理论包含的酸碱范围很广,但是,它对确定酸碱的相对强弱来说,没有统一的标度,对酸碱的反应方向难以判断。

凡是能够接受外来电子对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团称为路易斯酸,即电子对接受体,简称受体;凡是能够给出电子对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团称为路易斯碱,即电子对给予体,简称给体。酸碱反应是电子对接受

路易斯酸碱反应

路易斯酸是接受电子对的物质。路易斯碱是提供电子对的物质,路易斯酸碱反应是空轨道接受孤对电子形成路易斯酸碱加合物的过程。SO3虽不带电荷,却是强路易斯酸,这可以从它的共振式看出:由于氧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强于硫,所以硫原子上带有正电荷。而Na2O是离子化合物,可提供大量游离的氧负离子O(2-),所以二者加合可形成加合物,即硫酸根离子:因此这个反应是路易斯酸碱反应。

路易斯酸碱理论?

酸碱电子理论,也称广义酸碱理论、路易斯酸碱理论,是1923年美国化学家吉尔伯特·路易斯提出的一种酸碱理论。该理论认为:凡是可以接受外来电子对的分子、基团或离子为酸(路易斯酸);凡可以提供电子对的分子、基团或离子为碱(路易斯碱)。因为跳脱了限定氢离子与氢氧根的酸碱概念,这种理论包含的酸碱范围很广,但是,它对确定酸碱的相对强弱来说,没有统一的标度,对酸碱的反应方向难以判断。后来,拉尔夫·皮尔森(英语:Ralph Pearson)提出的软硬酸碱理论弥补了这种理论的缺陷。

常见的路易斯酸有:

正离子、金属离子:钠离子、烷基正离子、硝基正离子

氯化铝、氯化铁、三氟化硼、五氯化铌以及镧系元素的三氟甲磺酸盐。

常见的路易斯碱有:

负离子:卤离子、氢氧根离子、烷氧基离子、烯烃、芳香化合物

氨气、水、氟离子、氰离子、一氧化碳。

路易斯碱与酸反应都是放热

路易斯碱与酸反应都是放热原因,酸碱中和反应本质上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的反应。一般来说酸碱中和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电离,即酸和碱在溶液中电离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这一步是吸热的。第二步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结合,这一步非常迅速并且放热。第二步放出的热量远远大于第一步吸收的热量,因此最终反应是放热反应。如果是强酸与强碱的中和,电离基本上是瞬间进行的,吸收的热量几乎为零,中和反应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