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位数的定义: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排列,处在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中位数的优点:中位数是样本数据所占频率的等分线,不受少数几个极端值的影响,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什么叫“中位数?”

中位数:是指一列数据,按大小进行排列后,排列序号是最中间的那个数字,如果数据有偶数个,那取中间两个数值的平均值。

中位数打分法:通过对原始分数数据计算中位数后,根据中位数对原始的分数数据进行处理并得出最后得分或确定分数段的方法。

中位数作为打分的判定的指标,有如下优势和特点:

1,中位数是通过数据排列后确定的,因此不易受数据中极端数值的影响;

2,中位数的确定不参考分数数据的满分和零分,因此不会受试题难易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实际使用可根据具体情况来灵活制定规则,可以参考如下三个范例:

范例使用的分数数据:

10,30,35,40,45,50,55,60,90,满分100

数据中,分数整体情况并不理想,整体偏低,并且存在一个特异数据 90。

1,将中位数值确定为一个切实的分数段指标,将所有分数重新划分分数段。

计算中位数:总共有9个数值,第5个是45,因此 中位数 = 45

可以按如下规则对分数分段:

对以上数据再取两个1/4点,即左右部分数据再取中位数,加之前的45得到三个值:35、45、55,

规定:

(1)1/4(不含)以下的人不及格

(2)1/4(含)到1/2(含)的人及格

(3)1/2(不含)到3/4(含)的人良好

(4)3/4(不含)以上的人优秀

那么可得出:

不及格:10,30

及格:35,40,45

良好:50,55

优秀:60,90

2,将中位数设定为标尺重新计算分数。

中位数:45

规定:

(1)将成绩的中位数作为最终成绩75分的标准

(2)小于中位数的成绩,按45:75的比例扩大,得出计算最终成绩

(3)大于中位数的成绩,分数超出中位数的部分按(100-45):(100-25)的比例缩小,再加上基础75分,得出最终成绩

(4)按最终成绩的60分为及格线

计算几个分数的最终成绩:

45分的最终成绩是75分

30分的最终成绩是30*75/45=50分(不及格)

40分的最终成绩是40*75/45=67分(及格)(四舍五入)

90分的最终成绩是75+(90-45)*(100-75)/(100-45)=95分(四舍五入)

处理后,最终成绩的总分仍然处于1-100分之间,不会有超出100或结果为负数的情况。

3,根据中位数确定的标尺,对所有分数通过一个合理的计算公式重新得出最终分数

引用例1中的部分划分方式:1/4点为及格标准。

那么可以用公式:(原始数据)^(1/2)*10(即原始数据开根号再乘以10)

(这其实是很多老师面对考试卷面分普遍很糟糕的时候使用的公式)

公式需具备的特点:

(1)不会有超出分数取值区间的情况,0分仍然是0分,100分仍然是100分

(2)对原始分数会根据中位数设定的标准做一定比例的调整:最终分数60分及格线的情况下,原始分数为(60/10)^2=36分,与设定的35分及格标准相近。

根据公式计算几个分数的最终成绩:

(原始成绩->最终成绩,四舍五入取整)

30分->55分(不及格)

35分->59分(因公式设定的及格线实际为36分,所以一分惜败)

40分->63分(及格)

55分->74分(良好)

90分->95分(不会超出100)

中位数是什么意思?

 中位数(Median)统计学名词,是指将统计总体当中的各个变量值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数列,处于变量数列中间位置的变量值就称为中位数,用Me表示。当变量值的项数N为奇数时,处于中间位置的变量值即为中位数;当N为偶数时,中位数则为处于中间位置的2个变量值的平均数。(注意:中位数和众数不同,中位数不一定在这组数据中。而众数必定在该组数据)

其实就是一系列数列的中间数,但是是最中间的,不一定是数列里的书,你可以去平均~

什么叫中位数?

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排列,处在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中位数(Median)统计学名词。人教版初二教材内容(在高中必修3中也会出现)。北师大版初二上册内容。

1、定义: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排列,处在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注意:和众数不同,中位数不一定在这组数据中)。 

2、中位数的优缺点:中位数是样本数据所占频率的等分线,它不受少数几个极端值得影响,有时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3、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中位数左边和右边的直方图的面积应该相等,由此可以估计中位数的值。

4、中位数也可表述为第50百分位数,二者等价。

5、直观印象描述:一半比“我”小,一半比“我”大。

编辑本段中位数的算法

求中位数,首先要先进行数据的排序(从小到大),然后计算中位数的序号,分数据为奇数与偶数两种来求.(排序时,相同的数字不能省略)

中位数算出来可避免极端数据,代表着数据总体的中等情况。

如果总数个数是奇数的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取中间的那个数

如果总数个数是偶数的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取中间那两个数的平均数

(例:2、3、4、5、6、7

中位数:(4+5)/2=4.5)

在物价涨幅攀升的时候,适当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以及在职职工的工资,有利于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并逐步提高生活质量。但是,只提供一个“平均数”让人心里总是有点不大踏实。一个平均数会掩盖很多的问题,不久前网友还创作了这样的打油诗:“张村有个张千万,隔壁九个穷光蛋,平均起来算一算,人人都是张百万。”对于这样的问题,不是“平均数”的错,也不是统计学的错,统计学中有现成解决的办法,就是计算“中位数”。所谓“中位数”,以一个51人的企业为例,把所有人员年收入从大到小排列,正中间的一位,即第26位的年收入就是这家企业年收入的中位数。打油诗里的“张村”个人财产中位数就是“零”。这个时候平均数不能说明的问题,中位数就说清楚了。

注意:是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不是随意乱排。

中位数是一组数据的中间水平。

编辑本段实例

第1组数:1、2、3、6、7的中位数是3。

原理:如果总数个数是奇数的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取中间的那个数

第2组数:1、2、3、5的中位数是2.5。

原理:如果总数个数是偶数的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取中间那两个数的平均数.(2+3)/2=2.5

第3组数:1、100、101、10000的中位数是100.5

注意:中位数

和数值的大小没有绝对的关系

中位数

中位数是把一列数从小到大排列后,中间的那个数!如果那一列数是偶数,就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什么是中位数?

简单来说就是

若数字的个数是奇数那么个数+1/2所对应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EG:2 5 6 8 7 4 9 中位数是:7+1/2=4 从左数的第4个就是了。

若数字的个数是偶数那么个数/2所对应的那个数+个数/2的商+1所对应的那个数的和的1/2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EG:2 5 4 6 9 8 中位数是:6/2=3 6/2+1=4 也就是(4+6)/2就是中位数了

请问什么叫中位数

中位数:

简单来说就是

若数字的个数是奇数那么个数+1/2所对应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EG:2 5 6 8 7 4 9 中位数是:7+1/2=4 从左数的第4个就是了。

若数字的个数是偶数那么个数/2所对应的那个数+个数/2的商+1所对应的那个数的和的1/2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EG:2 5 4 6 9 8 中位数是:6/2=3 6/2+1=4 也就是(4+6)/2就是中位数了

众数:

一般来说,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就叫这组数据的众数。

例如:1,2,3,3,4的众数是3。

但是,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个数出现次数都是最多的,那么这几个数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例如:1,2,2,3,3,4的众数是2和3。

还有,如果所有数据出现的次数都一样,那么这组数据没有众数。

例如:1,2,3,4,5没有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