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源性传播是指在医疗或预防工作中,由于未能严格按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而人为地造成某些传染病的传播,属水平传播。

医源性传播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生物、血液制品等受污染或器官移植而引起的疾病传播,如艾滋病、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等;另一类是易感者在接受治疗、检查或预防措施时,由于应用受污染或消毒不严的针管、针头、采血器、导尿管等器械而导致疾病的传播。

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医疗器械和设备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药物及各种制剂传播、医疗用品传播。

医源性感染的常见

医源性感染的定义是什么?

医源性感染是在医疗或预防工作中,由于未能严格按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造成某些传染病的传播感染,属于水平传播。

医源性传播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生物血液制品等受污染或器官移植而引起的疾病传播,如艾滋病、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症等。另一类是易感染者在接受治疗检查或预防措施,由于用了受污染或消毒不严的针管、针头、采血气、导尿管等器械而导致疾病的传播。

对传染病医源性感染的预防要求

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溅出的血液可用次氯酸钠等消毒液擦洗。在进行注射、拔牙和外科手术等创伤性操作时,应严格消毒并谨慎处理锐器,避免造成病人之间、医患之间传播并避免刺伤自己。

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

传染病的4种传播方式是什么?

传播途径指病原体自传染源排出后,在传染给另一易感者之前在外界环境中所行经的途径。一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个的。传播途径可分为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两类。 水平传播又称横向传播。传染病病原体在传染源与易感者之间传播。或传染病在人群中群体与群体之间或个人与个人之间以水平形式平行传播。有介质传播、接触传播、媒介节肢动物传播等方式。 ①介质传播。病原体可通过空气、水、食物、土壤等介质传播。 经空气传播: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咳嗽或喷嚏时,呼吸道中含有病原体的分泌物以飞沫的形式排到空气中,易感者吸入这种飞沫,即可被传染。如流感即经此途径传播。 经水传播:饮用污染的水或在其中活动(游泳、洗澡等),均可被感染。霍乱、痢疾、病毒性甲型肝炎、病毒性戊型肝炎、钩虫病等均可经水传播。经水传播的传染病常呈现流行或暴发状态,传播范围的大小和发病率的高低,与水源的类型、供水范围、水被污染的程度和频率、病原体的种类、居民的卫生习惯,以及对水源采取的净化、消毒措施等都有关系。 经食物传播:多数肠道传染病、一些肠寄生虫病、个别的呼吸道疾病,都可经食物传播。食物原料本身可含有病原体,如生牛肉、猪肉可带有绦虫包囊。此类食物制作时若加工不完善、消毒不严格,就可传染疾病。有时食物原料虽不带病原体,但在加工、运输、贮存、销售过程中被污染,则食物仍可带有相当量的病原体。 经土壤传播:蛔虫、钩虫、鞭虫等寄生虫病,可通过土壤传播。土壤中的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等的芽胞可长期在土中存活,长期保持传染性。 ②接触传播。又可分为两类,一是易感者与传染源直接接触而被感染,如性传播疾病、狂犬病等即属此类。二是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污染日常用品,附着于其上的病原体经手或通过口鼻粘膜、皮肤传染易感者,如污染的公用毛巾、衣帽、玩具、文具等可分别传播沙眼、癣、疥疮、头虱和白喉等。由这种途径传播的传染病,一般发病呈散在性,很少导致流行。其发病特点与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的抵抗力、物品交替使用的频率、消毒措施是否完备,以及个人卫生习惯有关。 ③媒介节肢动物传播。这种传播途径可分两类。一为机械性传播,即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表或体内带往他处,却不繁殖。节肢动物接触食物、食具或在其上反吐、排便时将其污染,人食污染食物或使用污染的食具时即可被感染。如家蝇之传播痢疾。二为生物性传播,病原体进入节肢动物体内经发育繁殖方能感染易感者。蚊吸入传染源的血后,病原体在其体内发育(丝虫微丝蚴)、繁殖(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或既发育又繁殖(疟原虫)。有的病原体可经雌性媒介节肢动物的卵巢传到下一代(经卵传播),然后病原体经吸血节肢动物的唾液(疟原虫)、呕吐物(鼠疫杆菌)、粪便(斑疹伤寒病原体)进入易感者机体。 由这种途径传播的传染病常呈地方性和季节性升高现象,受气温、湿度、日照、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且有生物学特异性,一定种类的病原体只能通过一定种属的节肢动物传播,如某些桉蚊传播疟疾等。 医源性传播指医务人员对病人作检查、治疗或预防注射等过程中造成的传染病传播。如外科和妇科使用的器械消毒不严格,可造成伤口感染或传播滴虫病。使用污染的针头可传播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输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的血可传播病毒性乙型肝炎。 垂直传播病原体从上一代向下一代的传播,指孕妇在孕期和产期将病原体传给子代。又包括以下几种:经胎盘传播、上行性传播(病原体经孕妇阴道、子宫颈口到达绒毛膜或胎盘引起胎儿感染)和分娩引起的传播。

乙肝会传染吗?

乙肝会传染。乙肝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它可以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共用注射器和针头、密切接触乙肝病人的血液和体液传播以及不洁性生活接触传播。而乙肝病毒的传染性大小,具体还需要根据病毒携带者以及接触者体质强弱、体内是否有抗体等因素来决定,也不是说百分百就一定会传染上,一般日常生活中是不会传染的。对于这种情况,患者需要定期复查。

哪些是乙肝的传播途径?乙肝会以什么方式将他人感染呢??

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几下几个方面:

1.母婴垂直传播:垂直传播是中国肝炎蔓延和高发的主要原因。也有少数为父婴传播者。母婴传播主要是通过产道感染或宫内感染。

2.血液或血制品传播:被污染的血制品如白蛋白、血小板或血液输给受血者,多数会发生输血后肝炎,另外血液透析、肾透析时也会感染。

3.医源性传播:被污染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刀、牙钻、内窥镜、腹腔镜等)均可传播。

4.家庭内密切接触:主要指性接触、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如同用一个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均有受感染的可能。可通过破损粘膜进入密切接触者的体内。

5.公共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等容易被污染,如浴池、剃刀等均可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