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造型永远是戏剧中人物出场时最先抓住观众眼球的,造型对于人物的塑造的重要性远比很多人想像中的要大。本剧中,司马懿晚年的造型变化是有一个过程的,之前的司马懿还是太子太傅,身居要职,仪容整洁,直到夏侯徽遇害,还保持着衣冠仪表上的体面。然后,张春华病倒,司马懿已经来不及修边幅了,两绺长发散落在脸颊旁,但仅仅是有些凌乱,基本的形象尚在。此时的造型还仅仅是在表现司马懿的悲伤,与一心照顾夫人,担忧夫人的慌乱。见曹爽时,堪称蓬头垢面了。此时这个造型有多了一个作用,与曹爽的对比。一个是光鲜亮丽享受权威带来的奢靡生活的大将军,一个爱子入狱,夫人病危,并且即将把自己最后的实权拱手让出的老太傅。身份的不同,境遇的不同,心态的不同,全在两个人的发型和衣服里面。两个人四目相对,一言不发,甚至哪怕用马赛克糊上了眼睛,只看造型,我们也能明显的感受到司马懿的屈辱,悲惨与压抑。这样就吐出来司马懿内心的苦难与后期中癫狂的状态。

怎么评价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中司马懿?

司马懿后期黑化是正常想象,不如说不黑化,依旧伟光正才是毁三观

历史上司马懿前期表现还是没有越界的,但是曹睿病死,被曹爽架空后,开始聚集力量谋划政变,最终高平陵之变成功后暴露了自己的野心,开始有所不臣之举。

大概是因为军师联盟第一部播出的关系吧,在那之后我见到许多给司马懿道德洗地的水军,今天也想顺便说说。

司马懿能力出众,但最后自己野心暴露,也是事实。

所以第二部黑化才正常,不黑化继续伟光正那绝对雷剧。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司州河内郡温县孝敬里舞阳村(今河南省温县招贤镇)人,出身士族,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

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其子司马昭称王后,追尊为晋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高祖宣皇帝,故也称晋高祖、晋宣帝。

历史上有侯吉这个人吗 虎啸龙吟侯吉骂司马懿丧心病狂

三国中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像曹操、司马懿、诸葛亮等,他们身上的标签少不了三国二字,那在《虎啸龙吟》中侯吉在三国历史上真实存在吗?侯吉这个人物确实很有特点,每天跟在司马懿的身边为他打理一切,是司马懿专用的伙夫,可见两人的感情好的没话说,不过在电视剧最后侯吉为什么骂司马懿丧心病狂呢?

《虎啸龙吟》侯吉

《虎啸龙吟》中侯吉是从来不会生气的,司马家对他来说都是亲人,他对司马懿也是忠心耿耿,司马懿有什么事都会跟他说。当然侯吉也是司马家的开心果,甚至每句话都是笑点,从柏灵筠进了司马家后,侯吉便看上了柏灵筠的丫鬟小沅,而小沅对侯吉也有好感,两人算是心照不宣了。

《虎啸龙吟》剧照

柏灵筠之所以嫁给司马懿是因为曹丕不放心司马家,他让柏灵筠去监视司马懿,司马懿如果有什么异常举动都要跟他报告,可柏灵筠没想过自己竟然喜欢上司马懿,并且为司马家生了一个子嗣。侯吉和小沅一直没有结婚,直到老了侯吉和司马懿说他要成亲,对象是小沅。从预告片中我们看到侯吉是抱着小沅的灵牌,所以小沅死了没有跟侯吉成为夫妻。

《虎啸龙吟》剧照

侯吉直到小沅的死和司马懿脱不了关系,他骂司马懿丧心病狂,完全是个恶魔,司马懿黑化后所做的事情确实让人心寒,连侯吉都看不下去了,司马懿为了夺权共杀了曹家七千多人,连个小孩都不放过,侯吉骂他是对的。

《虎啸龙吟》剧照

在三国的历史上并没有侯吉这个人存在,是编剧虚构的人物,不得不说侯吉在这部剧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也体现出司马懿后期真的是嗜血如命,跟随他多年的侯吉也不理解他到底为什么这么做。

司马懿是虎啸龙吟的主角,洗白后,为何不得观众欢心?

司马懿,字仲达,是曹魏的重臣,他胸怀大志,且智计超群,是一个合格的军事家,更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不过,此人不但阴险狡诈,还因不甘屈居人下,架空了曹魏王室,应了曹操那句“司马懿非人臣也”的预言。前一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军师联盟之虎啸龙吟》,将其完全洗白,不但将他的黑化归于无奈,还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形象。然而被洗白后的他,依旧不能完全得观众欢心,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虎啸龙吟》中,作为一个臣子,他历任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主公,从未生过谋反之心,并逼迫自己的儿子司马昭,立誓终身为魏臣,不得谋逆;作为一个统帅,他宁愿引起皇帝猜忌,也不愿让士兵作无谓的牺牲;作为一个父亲,他在司马师要随军出征之际,托贾逵多加照顾,在司马昭被火海围困之际,宁愿自刎换儿子性命;作为一个丈夫,他与张春华、柏灵筠相知相依。如此看来,这简直是一个完美的形象,司马懿再也不是众人印象中,那个奸诈小人了。可是这样的他,依旧不能完全得观众欢心,这是为什么呢?小编认为,主要是因为,他还有四个污点,没有被洗白。

一、为保家而弃国

在历史上,司马懿有“鹰视狼顾”之相,早早就被曹操料到了其不臣之心。在剧中,他虽曾将曹操奉为师长,曾与曹丕互为知己,甚至在发现儿子司马昭,有代魏之心时,也逼迫司马昭立誓,终身为魏臣。然而与曹魏政权相较,他更看重的,还是自己家庭的安危。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大摆空城计,他明明早已识破,却害怕飞鸟尽,良弓藏,选择了退兵;与曹真争权时,他给诸葛亮去信,劝其北伐;在与诸葛亮对峙过程中,两人相约祸不及子嗣,等等。虽然自保是人之常情,然而为了个人安危,置国家大义于不顾,着实令人难以接受。

二、战绩不能服众

司马懿的确是有大才的,他克日擒孟达,兵贵神速定辽东之事,也都非常的经典。可是除此之外呢?他奉命抵挡诸葛亮北伐,却要么为了自保,而放弃胜利;要么故意延误战机;要么大败,直到最后一次,才熬死诸葛亮。与东吴一战中,他虽看透了魏兵必败,却也未能力挽狂澜,只不过是坚守阵地,保住了本部兵马无失。这样的战绩,在那个曹魏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的时代,是完全拿不出手的。

三、忘却初心

在剧中,司马懿一直是白莲花的形象,他为了大义,为了妻子儿女,一次又一次的选择退步,然而他的心,终究是狠的。在发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师、司马昭和钟会,力劝他杀掉曹爽,他也认为如果放过曹爽,对方很可能卷土重来。如果仅是这样,他或许还不会太令人反感,可是当柏夫人劝阻他,提到现在司马家什么都有了,不该只重争权,而应修德望重声誉时,他却说青史留名,是书生意气,从自己起兵那一刻起,生前身后之名,便全都抛却了。这一句话,完全的揭开了他的本来面目。他最终,还是变成了玩弄权术之人,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

四、后代引起八王之乱,五胡乱华

生出揽权之心之后,为了更好的把持朝政,他不但诛杀了曹爽一党,还诛灭了王凌三族,迫害了夏侯玄等人。曹魏名士,凡不与他一心者,几乎全部被诛杀。然而一个国家,想要发展,最离不开的便是人才,因此当他故去之后,其子司马昭才能肆无忌惮的欺侮魏室,其孙司马炎才得以,代魏室而自立,其重孙司马衷继位之后,才引发了八王之乱,五胡乱华。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知,虎啸龙吟中的司马懿,虽然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在早期是一个合格的臣子,终其一生,都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合格的丈夫,但是他依旧不能完全得观众欢心,是因为他一生最大的四个污点,无论如何,也洗不白。

虎啸龙吟司马懿黑化了吗 司马懿杀人如麻的原因是什么

虎啸龙吟司马懿黑化了。 司马懿杀人如麻的原因其实是因为曹芳的一句话。起初不过是为了在乱世中活下去。但是在掌握兵权,野心膨胀后,再加上皇室宗亲对司马懿的猜忌陷害,他的性格变得更加严酷阴沉。最初还碍于曹丕托孤的情谊,尽力辅佐曹叡。等到曹叡去世,曹芳继位,司马懿已丝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他和另一位辅政大臣曹爽展开争斗,趁着皇帝出宫扫墓之际,发动“高平陵政变”。

《虎啸龙吟》里司马懿黑化,他是忠诚还是奸臣,你怎么看?

从《虎啸龙吟》这部片来看,个人认为司马懿早期的人物个性是非常鲜明的,他是一个爱妻、怕妻,忠贞而且是谨小慎微的。

从他因不想出仕装病不惜使用苦肉计这点可以看出对于权力,朝堂的尔虞我诈,他是不屑的。在计量被识破后被拉去任职,虽然只是养马的工作,但他还是非常心安理得地干着,无论曹丕怎样劝说辅佐之意他都不为所动。而后无奈协助他登位后他还是一直为了百姓着想,而因此得罪了曹氏一诸众臣。

在第一部中,马司懿所塑造的角色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惧内,有些畏怯,但骨子里对于底线这种东西却有着比常人都要分明的那条线。一旦跨越,都是强硬。

他虽然刚正不阿,但却有一丝畏怯,这份畏怯在我看来是一种隐忍。司马懿并不是一个胆小的人,他有着非常深远的谋略和心计,他的能力和军事才能绝对不比曹操这类人低,不然不会站到最后。这都是因为他在适当的时间选择了适当的生存方式。

司马懿的黑化是在他的正妻张春华过世之后,一方面他没了最爱的人,也给了他一种再无忌惮的感觉。毕竟张春华生前,司马懿对她是又爱又怕。

而真正使他变成历史当中的‘奸臣’,是曹氏后人的不断压迫,不断迫害,他一退再退,无路可退,又遇张春华身故,故而拾起武器对之。

早期他的野心是收起的,他的人是低调的。只不过因为后期政局的变化,人心的动荡,使他不得已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