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是太阳光线中众多不可见光线中的一种,由英国科学家赫歇尔于1800年发现,又称为红外热辐射。太阳光谱中,红光的外侧必定存在看不见的光线,这就是红外线。

红外线是波长介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波长在760纳米至1毫米之间,是波长比红光长的非可见光。覆盖室温下物体所发出的热辐射的波段,透过云雾能力比可见光强。红外线在通讯、探测、医疗、军事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俗称红外光。

红外线是什么?

红外线是频率介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波长在760nm(纳米)~1mm(毫米)之间。它是频率比红光低的不可见光。英语中,前缀infra-意为意为“低于,在…下”。

高于绝对零度(0K,即-273.15℃)的物质都可以产生红外线。现代物理学称之为热射线。医用红外线可分为两类:近红外线与远红外线。含热能,太阳的热量主要通过红外线传到地球。

红外线的发现历史

公元1800年,英国科学家威廉·赫歇尔发现太阳光中的红光外侧所围绕著一种用肉眼无法看见的光源,波长介于1000μm ~ 5.6μm的“远红外线”,经过这种光源照射时,会对有机体产生放射、穿透、吸收、共振的效果。但是根据黑体辐射理论,一般的材料要产生足够强度的远红外线,并不容易,通常必须藉助特殊物质作能量的转换,将它所吸收的热量经由内部分子的振动再发放较低频率的远红外线出来。

什么是红外线?

神通广大的红外线

红外线是一种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光线,最近二三十年来,初露头角的红外技术,在各个领域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开始应用到生产上,并形成了一门崭新的技术—红外技术。

1800年,英国科学家海谢尔做了一个实验,他把阳光分成彩色光带以后,用温度计来测量各种光的温度,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靠近太阳光深红色光外的不可见部分,温度竟比红光还高。这是一个意外的发现。因为以前只知道太阳光有七色,至于在七色之外的黑暗中还存在着什么物质,是不清楚的。于是,海谢尔设想在太阳的辐射中,除了可见光以外,一定还包含着一种人的肉眼看不见的辐射。后来经过实验证明:这种辐射还存在于其他物体发出的辐射中。当时,人们就称它为“不可见辐射”。由于这种“不可见辐射”是在红光的外边发现的,所以,后来就称它为红外辐射,又叫它红外线。

1887年,人们在实验室中成功地产生了红外线,使人们认识到:可见光、红外线和无线电波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到了20世纪,由于生产实践的需要,推动了各项新技术的发展,红外科学也从实验室走出来,开始应用到生产上,并形成了一门崭新的技术—红外技术。

最近二三十年来,初露头角的红外技术,在各个领域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红外线比红光具有更大的热作用,穿透能力也很强,用它来烘干东西既快又好。因此人们常常利用它来干燥飞机、轮船和汽车的油漆。过去,自然干燥常常使油漆物的表面形成一个硬壳,里面的湿气散发不出去,形成一个气泡,影响油漆质量。利用红外线干燥油漆,就没有这个弊病了。红外线穿透能力很强,可以利用它来染合成纤维织物。比如,红外线高温渗透到锦纶织物内部以后,会使锦纶织物的结构发生变化,使得颜料很容易进到纤维内部,把颜料固定在织物上,并把它烘干。这样,人们就能利用红外线把锦纶织物染成各种鲜艳的颜色。

红外线是一种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光线,可以利用它组成一道看不见的防线。为了做好仓库的防护工作,可以借助于反光镜,将红外线巧妙地围着仓库绕一圈,然后投射到一只能感受红外线照射的光电管上,让光电管发出电流来。把反光镜、光电管等很好地隐蔽起来,组成一道难以察觉的防线。如果有人敢于向仓库侵犯,它就会遮断了红外线,红外线一旦被遮断光电管就停止了工作,连接在光电管身上的一个开关立刻关闭,警报电铃就会响起来。

不久前,科技人员研制成功一种叫做热释电摄像机的仪器,也就是红外电视。可以利用它来探测火源,检查火灾隐患,对火灾进行监视,并能及时发出警报,被人们誉为“监视火情的哨兵”。由于红外电视摄像机,是依靠被摄物体发出的红外线来摄像的,被摄物体的温度越高,发出的红外线越强,拍摄成的图像也就越清晰。所以,红外电视能不受烟雾、阴云和风雨等阻隔,非常灵敏地对各种火情进行检查,把火灾扑灭在刚刚露头的时候。

红外电视摄像机,再配置上火灾识别器、自动跟踪系统,搜索机构和望远镜,便构成了一种新型的城市火情自动监控系统。它可以自动搜索和发现五、六公里远处2~3平方米那么大小的火源,并能自动跟踪和报警。这样,就可以实现消防指挥调度自动化,为及时发现火灾,消灭火灾,提供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红外电视,还在工业上用于暗室操作的监控,无损伤,自然资源的热勘探;在农业上用于探测森林、牧场的火情;交通上用于透雾导航等。

红外电视还是个“夜光眼”呢!它可以在一片漆黑的情况下,对敌人的阵地、军事设施进行有效地侦察,即使隐蔽得十分巧妙的敌人潜伏哨,也逃不脱它的敏锐的火眼金睛;也可以用在边防哨所上,对某一特定地区实行监视;还可以“透”过雪层,“看”到躲在雪底下的敌人。还有一种红外显微镜。一提起显微镜,人们往往认为这是一种用来放大微小物体的仪器。其实,它却是一种用作测量温度的仪器。不过,它与一般的温度测量仪不同,可以用来测量十分微小的点上的温度。微小的点上的温度,虽然也可以用半导体点温计来测量,但由于它在测量时要与物体表面直接接触,很容易影响被测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果用红外显微镜来测量,不仅可以克服这些缺点,而且比半导体点温计精确得多。

红外技术,虽然是初露锋芒,但我们深信,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必将为我们做出许多可以预料得到乃至预料不到的奇妙的事情来。

红外线亦称“红外光”。在电磁波谱中,波长介于红光和微波间的电磁辐射。在可见光的范围以外,波长比红光要长,有显著的热效应,可以用温差电偶、光敏电阻等仪器来测量,波长在0.77~3微米为近红外区;3~30微米为中红外区;30~1000微米为远红外区。红外线容易被物体吸收,转化为物体的内能;在通过云雾等充满悬浮粒子的物质时,不易发生散射,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红外线应用很广,可用以焙制食品、烘干油漆以及进行医疗等。物质对红外线的吸收光谱对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化学分析及化学工业上的控制有重要意义。军事上常用红外探测器来探测目标,以及红外通信等。

【红外线电视】利用被摄景物本身的热辐射或反射的红外线来进行电影摄像和显示的系统称为红外线电视。适于非接触和非破坏性检查,常应用于工业、医学、宇宙开发、军事等方面。

红外线可见光红端与微波间的电磁波,其波长范围约在7×10�8�27米~1×10�8�2�8�8米之间。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谢赫耳将温度计放在日光光谱的红光区域外侧,发现仍然具有很强的热作用。于是把这种看不见的射线称为红外射线。一切物体都在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发射的红外线波段越宽。红外线产生的机理是原子的外层电子受到激发。红外线的最显著特点是其热作用,红外线的波长比红光长,因此衍射现象比较显著,容易穿过云雾烟尘不易被空气中的悬浮粒子吸收。

利用红外线的热作用来加热物体,如烘干油漆和谷物以及进行医疗等,利用对红外线敏感的底片可以进行远距离摄影和高空摄影,从卫星上用红外线对地面摄影可以清晰地看出地面上的物体并且不受白天和黑夜的限制。由于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并且不同的物体辐射的红外线的波长和强度不同,因此应用红外线遥感技术可以在飞机或卫星上勘测地热寻找水源、气象预报等。在现代战争中利用红外夜视仪等夜视设备使对方目标历历在目。用红外物理可以探测高温物体的红外辐射。现在红外传感器还用作反导弹的预警等。

红外线是什么意思?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手机的红外功能有什么用途!

说到红外功能需要先说说什么是红外线,红外线是指波长超过红色可见光的电磁辐射。现在的手机几乎都有红外线功能,我们可以借助它控制电视、空调、电脑或其它电子设备,但前提是双方都有红外功能。

使用时手机需将红外功能启动,然后靠近连接的红外设备端口,成功连接后就可以使用了,手机红外技术使用最多的还是手机与电脑以及其他数字设备进行数据交流。有了红外技术这些看似复杂的数据传输就变得十分简单了。

但是它的缺点就在于手机红外的耗电量非常大,远远超过蓝牙,时间开的过长会相当大程度上影响了红外的寿命与电池的寿命,因此在生活中应用的不是太频繁,还有就是它和蓝牙相比,红外传输不能离的太远,要对准方向,且中间不能有障碍物,这也限制了它的实际使用价值。

虽然这样,但是手机有红外线功能还是很方便的,在没有遥控器的时候可以控制电器,如果你的手机没有红外功能,可以买一个手机外置红外线装置来实现这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