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古称豫州,洛阳的别名还有凤凰城、九都。

洛阳古称雒阳、洛邑、京洛,位于河南西部、黄河中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枢纽,中国的国名便源自古洛阳。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洛阳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源地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牡丹因洛阳而闻名于世,被世人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洛阳的别称是什么?

洛阳的别称是西亳、天下之中、成周。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洛阳在中国古都中建都早、历史久,这些古老建都史,作为见证历史的活文物,洛阳的别称,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承载着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洛阳其他的别称

洛邑,周武王克商后,周的领土向东扩展到大海,而周都镐京西偏,统治不便,周武王决定在洛阳盆地内夏商旧都附近,在洛河与邙山之间的瀍河两岸,建设统治天下的政治中心。武王制定了这个计划,然而不久就病死了,其遗愿由两个弟弟周公、召公来完成,由于这个城市北依邙山,南临洛水,故名洛邑。

京洛,从三代到汉唐,除秦一朝,历代建都无不与洛阳相关,于是人们自然把洛阳与京都联想在一起,简称洛阳为京洛,这一雅名在汉唐时期常见于诗赋之中,如东汉班固的《东都赋》、三国魏曹植的《名都篇》、隋李巨红的《京洛篇》、唐郑世翼的《登北邙还望京洛》等。

南都,西晋灭亡后,后赵与前赵争锋洛阳,晋成帝咸和三年,后赵歼灭前赵主力攻取洛阳,欲以洛阳为新都,大规模迁民营建都城设施。为巩固新占领的广大河南地并为南伐东晋建立战时军政大本营,后赵主石勒在洛阳设置随行中央政务机构行尚书台,下诏以洛阳为南都,从此洛阳有南都之别称。

洛阳的别称是什么

洛阳古称豫州,洛阳的别名还有“凤凰城”“九都”。

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东经111.8’至112.59’,北纬33.35' 至35.05'之间。位处亚欧大陆桥东段,横跨黄河中游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

扩展资料:

洛阳市有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等遗址。截至2019年3月,洛阳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70处,其中4A级以上景区28处  。洛阳市有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旅游节等节日活动。

洛阳市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园林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

洛阳市地下资源储藏丰富,有煤、铁、铅、金、银、铝、钼、铜、钨、锌、锰、钻、镍、钾、铀、钛、家、石英石、石棉、石膏、金刚石、梅花玉、硫磺、磷矿、云母、耐火铅土、耐火材料石、大理石、浮石、铸石、青石、白云岩、花刚岩、钾长石等40余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洛阳


洛阳别称

洛阳的别称是牡丹花都、九朝古都、神都
洛阳古称雒阳、豫州,位于河南西部、黄河中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
洛阳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隋唐大运河的重要枢纽。牡丹因洛阳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洛阳的古称是什么?

洛阳古称斟鄩、西亳、洛邑、雒阳、洛京、京洛、神都、洛城等。

比如斟鄩是夏朝古都,位置在今洛阳偃师二里头村。公元前1046年,西周取代殷后,为控制东方地区,开始在洛阳营建国都成周。

公元前206年,项羽封申阳为河南王,居住在洛阳。公元前202年,刘邦建汉,初次定都洛阳。西汉末年,王莽篡政,改洛阳为宜阳,设“新室东都”和“中市”。汉光武建武元年(25年),刘秀定都洛阳,史称东汉,改洛阳为雒阳,建武十五年(39年),更河南郡为河南尹。

黄初元年(220年)年,魏文帝曹丕定都洛阳,变雒阳为洛阳,称曹魏,设司隶校尉部,洛阳称呼沿用至今。

洛阳经济综述:

截至2020年末,洛阳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128.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4.1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2312.2亿元,增长3.6%;第三产业增加值2562.1亿元,增长2.3%。

截至2020年末,洛阳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1.66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68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0.8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67%。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0万人。

截至2020年末,洛阳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7%,涨幅比上年缩小0.1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3.3%,服务价格上涨1.5%,工业品价格与上年持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洛阳市

洛阳的古称是什么

洛阳古称斟鄩、西亳、洛邑、雒阳、洛京、京洛、神都、洛城等。

洛阳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 。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 ,隋唐大运河的中心 ,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洛阳建都 。

洛阳市有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等五大都城遗址。


扩展资料:

洛阳市位于豫西地区与东秦岭褶皱系,地势西高东低,有伏牛、外方、熊耳及崤山四大山脉。伏牛山自西南横贯南部,外方山为东南屏障,熊耳山自西南斜贯中部伸向东北,崤山位于西部。

洛阳市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河、洛河、伊河、涧河、汝河等。黄河为北部界河,过境长97千米;洛河过境长200千米;伊河发源于栾川县南境伏牛山区,在偃师汇入洛河,过境长175.3千米。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洛阳

洛阳的十四个称呼是什么?

洛阳的十四个称呼分别是: 西亳、洛邑、天下之中、成周、东都、京洛、北京、南都、洛京、东京、神都、西都、西京和中京。

洛阳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国古都中以建都早、历史久的特点被人熟知。这些古老的建都史,所见证历史的最好证据。洛阳的别称有很多,从各自的角度都有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由于篇幅有限的缘故,我们着重介绍其中关于洛阳三个别称的由来。

西亳:先秦时期,平民建宅,帝王建都,近水高地是不二的选择,既可享水之利,又能够避水之害。根据史料得知,商汤灭亡夏以后,在“下洛之阳”建都城,城名“亳”。皇甫谧称所建之亳为“西亳”。在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这40年左右的时间里,考古者在偃师县城西郊进行发掘,发现的商代都城遗址,正是商汤所建之亳——“西亳”。商都的“西亳”北依邙山,南临洛水,符合地理上的叙述。

周武王克商后,其领土扩展到大海,而都城镐京偏僻,不利于统治,决定在夏商旧都附近,在瀍河两岸,建设政治中心。武王制定此项计划,不久病死,由两个弟弟——周公、召公完成此恢弘大任。由于北依邙山,南临洛水这条河,故因此“洛邑”。

中国七大古都唯洛阳居中。从自然环境出发,洛阳在黄淮之间,高地与平原的接壤,嵩山是明显的自然标志;从先秦时期的民族分布区域来看,位于蛮夷之中;从人口分布看,呈现出西部稀疏区和东部密集区的特点;从交通位置看,是两京古道与晋楚通道的交叉处、水陆的中转站。所以定鼎洛邑的时候称为“天下之中”。在以后的朝代中多有此称谓。

洛阳在古代叫什么?

洛阳在古时候有记载的,曾经叫过豫州、西亳、洛邑、神都等名字。

洛阳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 ,是中国建城最早,建都积年最长的城市。先后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都。

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隋唐大运河的重要枢纽。牡丹因洛阳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气候

洛阳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2.2-24.6℃,无霜期210天以上,年降水量528-800毫米,年日照为2200-2300小时,年均湿度60-70%。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满、雹、暴雨、干热风等。

水文

洛阳市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河、洛河、伊河、涧河、汝河等。黄河为北部界河,过境长97千米;洛河过境长200千米;伊河发源于栾川县南境伏牛山区,在偃师汇入洛河,过境长175.3千米。境内河流主要属黄河流域,发源于伏牛山的老灌河、白河属长江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