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纸贵,原指西晋都城洛阳之纸,因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赋》,以至一时供不应求,货缺而贵。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洛阳纸贵比喻什么

洛阳纸贵意思是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出自《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晋书·文苑传》记载,晋代左思的《三都赋》写成后,在洛阳许多人竞相传写,引起纸价上涨。后常用洛阳纸贵来称誉某种著作流传很广。

洛阳纸贵成语典故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今淄博临淄)人,西晋著名文学家。

左思家族世代学习儒学,家学氛围浓厚,父亲左熹从小对左思和左芬兄妹二人进行儒学教育。可左思小时候很顽皮、不爱读书,学习钟繇、胡昭的书法,并学鼓琴,都没学成。左熹对朋友说:“左思通晓、理解的东西,比不上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出息了。”小左思听到这话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下决心、勤奋向学。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少年时他就写成《齐都赋》,显示出文学方面的才华。后来,他废寝忘食,潜心研究,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用了整整十年时间,写成《三都赋》。一时间豪门贵族之家争相传阅抄写,竟然导致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价格大涨。

左思的妹妹左芬同样才华横溢,以文采扬名,但相貌丑陋,晋武帝司马炎仰慕其文才将她纳入后宫。泰始八年(公元272年)封为修仪,后晋封为贵嫔,世称左嫔妃。司马炎对她的词赋才华非常满意,常夸赞她:“言及文义,辞对清华,左右侍听,莫不称美。”

延伸阅读:《齐都赋》是左思少年时代历时一年完成的处女作。左思的家乡临淄是古代齐国都城,曾是十分繁华的大城市。据《战国策·齐策一》记载,当年苏秦这样描述齐国都城:“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蹴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左思对自己家乡的历史非常自豪,据说在《齐都赋》中描绘了齐都临淄经济繁荣、文化昌盛、风光优美的景象,引人入胜。可惜,《齐都赋》全文已经散佚,未能流传于世,只有少数散文残章被收录在《水经注》与《太平御览》等古籍中。

洛阳纸贵是什么意思啊?

洛阳纸贵的意思:比喻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在句子中可充当宾语、定语、补语;多含褒义。“洛阳纸贵”原义是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之后,

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因此都涨价了。

1、清·曾朴《孽海花》:“上海虽繁华世界,究竟五方杂处,所住的无非江湖名士,即如写字的莫友芝,画画的汤埙伯,非不洛阳纸贵,名震一时,总嫌带着江湖气。”

2、清·袁枚《随园清话》:“满洲诗人法时帆学士与书云:‘自惠《小仓山房集》,一时都中同人借阅无虚日,现在已钞副本。洛阳纸贵,索诗稿者坌集,几不可当。’”

3、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七回:“人说‘洛阳纸贵’,谁知今日闹到‘长安扇贵’。此时画的手也酸了,眼也花了。”

洛阳纸贵什么意思

洛阳纸贵的意思:比喻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在句子中可充当宾语、定语、补语;多含褒义。“洛阳纸贵”原义是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之后,

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因此都涨价了。

1、清·曾朴《孽海花》:“上海虽繁华世界,究竟五方杂处,所住的无非江湖名士,即如写字的莫友芝,画画的汤埙伯,非不洛阳纸贵,名震一时,总嫌带着江湖气。”

2、清·袁枚《随园清话》:“满洲诗人法时帆学士与书云:‘自惠《小仓山房集》,一时都中同人借阅无虚日,现在已钞副本。洛阳纸贵,索诗稿者坌集,几不可当。’”

3、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七回:“人说‘洛阳纸贵’,谁知今日闹到‘长安扇贵’。此时画的手也酸了,眼也花了。”

洛阳纸贵是啥意思?

洛阳纸贵的意思:比喻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在句子中可充当宾语、定语、补语;多含褒义。“洛阳纸贵”原义是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之后,

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因此都涨价了。

1、清·曾朴《孽海花》:“上海虽繁华世界,究竟五方杂处,所住的无非江湖名士,即如写字的莫友芝,画画的汤埙伯,非不洛阳纸贵,名震一时,总嫌带着江湖气。”

2、清·袁枚《随园清话》:“满洲诗人法时帆学士与书云:‘自惠《小仓山房集》,一时都中同人借阅无虚日,现在已钞副本。洛阳纸贵,索诗稿者坌集,几不可当。’”

3、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七回:“人说‘洛阳纸贵’,谁知今日闹到‘长安扇贵’。此时画的手也酸了,眼也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