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无言”不是庄子说的。其意思是:最美的东西不需张扬,自身也不会张扬。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老子对道”的阐释,解释为最大的乐声反而听起来无声响,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见行迹。”

无声”、无形”本来是虚空的东西,谈不上大音”、大象”。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应是大音若无声,大象若无形。至美的乐音,至美的形象已经到了和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反倒给人以无音、无形的感觉.

大美无言是什么意思?

大美无言意思是太美了,以至于无法用言语表达,形容风景美丽,无与伦比。

读音:dà měi wú yán

出处:《庄子·知北游》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白话释义:天地具有伟大的美却不需要言语来宣扬,四时运行具有明显的规律不需要再去讨论,万物的变化具有现成的规定不需要议论。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美妙绝伦

读音:měi miào jué lún

解释:形容风景美丽,无与伦比。

出处:唐·卢氏《逸史》:“置于州,张宠敬美妙绝伦。”

白话释义:州县里面,张宠敬无与伦比。

2、山青水秀

读音:shān qīng shuǐ xiù

解释:形容山水风景优美。也说山明水秀。

出处:宋·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白话释义:眉毛像秋天的水波,整个湖南山水风景优美。

天下有大,美而无言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天地有最大的美,但人们无法用言语表达;一年四季有明确的规律,但人们从不议论;万物的存在和变化都遵循现成的规律,只是人们还没有发现而已。

出自:庄子·外篇《知北游》。

原文: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今彼神明至精,与彼百化。

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同时也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集大成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天下有大美而无言什么意思

天地具有伟大的美但却无法用言语表达。

出自:庄子·外篇《知北游》。

原文(选段):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今彼神明至精,与彼百化。

物已死生方圆,莫知其根也。扁然而万物,自古以固存。六合为巨,未离其内;秋豪为小,待之成体;天下莫不沈浮,终身不故;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惽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畜而不知:此之谓本根,可以观于天矣!

译文:

天地具有伟大的美但却无法用言语表达,四时运行具有显明的规律但却无法加以评议,万物的变化具有现成的定规但却用不着加以谈论。

圣哲的人,探究天地伟大的美而通晓万物生长的道理,所以“至人”顺应自然无所作为,“大圣”也不会妄加行动,这是说对于天地作了深入细致的观察。

大道神明精妙,参与宇宙万物的各种变化;万物业已获死、或生、或方、或圆,却没有谁知晓变化的根本,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地自古以来就自行存在。“六合”算是十分巨大的,却始终不能超出道的范围;秋天的毫毛算是最小的,也得仰赖于道方才能成就其细小的形体。

宇宙万物无时不在发生变化,始终保持着变化的新姿,阴阳与四季不停地运行,各有自身的序列。大道是那么混沌昧暗仿佛并不存在却又无处不在,生机盛旺、神秘莫测却又不留下具体的形象,万物被它养育却一点也未觉察。这就称作本根,可以用它来观察自然之道了。

扩展资料

本篇是“外篇”的最后一篇,以篇首的三个字作为篇名。“知”是一寓托的人名,“北游”指向北方游历。在传统的哲学体系中,北方被叫做“玄”,“玄”指昏暗、幽远,因此北方就是所谓不可知的地方。

篇文认为“道”是不可知的,因此开篇便预示了主题。本篇内容主要是在讨论“道”,一方面指出了宇宙的本原和本性,另一方面也论述了人对于宇宙和外在事物应取的认识与态度。

《知北游》在“外篇”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也较为重要。篇文所说的“道”,是指对于宇宙万物的本原和本性的基本认识。篇文认为宇宙万物源于“气”,包括人的生死也是出于气的聚散。篇文还认为“道”具有整体性,无处不在但又不存在具体形象,贯穿于万物变化的始终。

篇文看到了生与死、长寿与短命、光明与幽暗……都具有相对性,既是对立的,又是相生、相互转化的。但基于宇宙万物的整体性和同一性认识,篇文又认为“道”是不可知的,“知”反而不成其为“道”,于是又滑向了不可知论,主张无为,顺其自然,一切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不可改变,也不必去加以改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庄子·外篇·知北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