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荀彧是个大忠臣,而且他忠于汉室,也就是当时的汉献帝,曹操当年遵循荀攸、荀彧等人的建议,奉天子而令不臣,是迎奉天子,不是携天子以令诸侯,而荀彧的理想也是削弱诸侯,匡扶汉室,所以反对曹操封魏王,刘备自称中山靖王后人,中山靖王120个儿子,其中的支路难以考证,而且刘备出自汉室多半不可信,另外即使刘备有汉室血统也相对当时正统的汉献帝差的远,在荀彧眼中也是诸侯。

为什么荀彧不想让曹操称帝,却不去投靠刘备呢?

之所以荀彧不想让曹操称帝,是因为荀彧本身就是一个忠于汉室的人,他的官位是天子亲自封的,他其实是想要借助曹操的力量恢复汉室的,至于为什么没有去投靠刘备,是因为他是汉臣,那么天子哪里,他必然就会在哪里,况且年轻的时候刘备颠沛流离的,根本就没有什么实力,荀彧怎么可能去选择刘备。所以正是因为如此,荀彧既没有让曹操称帝,也没有去投靠刘备,其实荀彧跟刘备是差不多的,都是一心想要拥护汉室的,但是两人选择了两条不同的道路罢了,一个是选择自己打天下然后还天下给汉天子,一个是利用别人打天下,然后再想办法把天下还给汉天子,但是荀彧没想到被曹操反套路了。

首先,荀彧是曹操身边的谋臣,但是他跟曹操身边的大部分的臣子是不大一样的,曹操身边的人大部分都是希望曹操拥兵自立的,取代汉天子,但是荀彧不一样,荀彧是一个始终忠于汉室的人,是一个汉室的忠诚,他原本的计划是借助曹操的能力,让曹操去夺回汉天子的天下,然后在将天下还给天子,况且当时曹操也没有称帝的意思,而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至少当时曹操还是认这个天子的,所以荀彧就在曹操身边辅助,但是曹操晚年的时候,想要加九锡,有想要篡位的意思,所以荀彧一直极力反对。

其次,至于为什么荀彧没有去刘备那边,主要有两点原因,一个是因为既然荀彧是汉朝的臣子,汉天子在哪里,他自然是需要在哪里任职的,怎么可能丢弃自己的汉天子跑到别人的军队中呢,这样的臣子还算什么忠臣。另外一点就是因为当初的刘备根本就没有什么实力,根本没有跟曹操相比,即便是荀彧想要匡扶汉室,也得找一个有点实力的人吧,刘备这样整天颠沛流离的,没有自己的城池,你要荀彧怎么实现他的梦想,实在太难了。

因此,正是因为这样,荀彧对汉朝的忠诚,导致荀彧始终不让曹操称帝,也没有投靠到刘备的帐下。

荀彧究竟为什么不想让曹操称帝,却不去投靠刘备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他在刘备的身上并没有看到能够统一乱世,终结战火的希望。只有曹操才能帮助荀彧完成这个夙愿;但是,荀彧到底还是没有料到,昔日让他推崇备至的明公,早已经从一个忠于汉室的愤青,变成了城府深沉的枭雄。

我们都知道,三国时期,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天下奇才。尽管他的名声不如诸葛亮,庞统等人响亮,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占据的篇幅也不是很长;但是,他的才学,绝对不在卧龙,凤雏等人之下。

曹操就是因为有了他的辅佐,才能如愿以偿的兼并中原,开创了三国当中地盘最大,实力最雄厚的曹魏势力。没错,这位传奇人物,当然是“令君”荀彧了。值得一提的是,荀彧不光是一个公忠体国,能力绝伦的“栋梁之才”;

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帅哥。所谓“潘安掷果,荀令留香”,荀彧的“美貌”,足以和潘安相提并论,可见,这是一个样样拔尖的完美人物。

但是,尽管他和曹操一度关系非常融洽,后者也相当信任的把整个大后方都交给了荀彧打理;但是随着曹操的野心越来越大,权力欲越来越膨胀, 他和荀彧的理想,也渐行渐远了。

有人说,荀彧明知道曹操有朝一日会和汉室分道扬镳,早就应该去投靠刘备了。这种说法尽管看起来有些道理,但实际上,并没有发现问题的本质。

荀彧在意的是谁能终结战乱,谁能帮助他完成自己的理想;因此,他才选择了文韬武略,个人能力最为突出的曹操。刘备前期一穷二白,颠沛流离,显然是不能帮助他完成这个目标的。

他以为,曹操和他是一类人;殊不知,魏武帝,早就和荀彧理想中的那个明主渐行渐远了。这是荀彧的悲剧,也是汉朝的悲剧。